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36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渗透系统由反渗透膜(RO)、高压泵及为保护反渗透膜而设置的保安过滤器组成。反渗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运用特制的高压水泵,将原水加至6—20 公斤压力,使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渗透过孔径只有0.0001微米的反渗透膜。该系统的关键在于能提供高压的增压装置,且该装置能够对多余压力泄压,保证装置的安全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能对液体进行增压,弹簧的弹簧力给密封条提供初步预紧力,滚动体第一引压槽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第二引压槽以及轴内导流槽引压进行端面补偿,使得装置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RO反渗透系统中对液体进行增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引流管、轴管、定位块、阀芯、隔板、短轴、密封圈、机械密封组件、轴承、轴、配流盘、转子、泄压阀、弹簧、螺帽、滚动体和阀芯套;所述装置壳体上端前后对称设有引流管,装置壳体右端设有轴管,轴管内部设有轴,轴右端过盈配合有轴承,轴承过盈配合于轴管最右端,轴承左侧的轴上设有机械密封组件;所述轴左端配合有转子,转子上端设有滚动体,滚动体中部开有第二隔板槽,第二隔板槽内配合有隔板,隔板上端通过短轴配合有定位块,定位块上纵向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配合有阀芯套,阀芯套内设有阀芯,阀芯前端配合有泄压阀;所述隔板下端开有若干盲孔,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转子两端均设有配流盘,配流盘与装置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引流管上开有通孔,通孔内配合有螺帽。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壳体与引流管之间设有引流槽;所述装置壳体与轴管相接处设有第二引压槽。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壳体上端前端的引流管内部为进口,装置壳体上端后端的引流管内部为出口;所述引流管内部设有内螺纹,引流管通过内螺纹外接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为倒U型结构,定位块下端中部设有第一隔板槽,第一隔板槽内配合有隔板;所述定位块下端横向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矩形两端相接半圆形状的通孔,第二通孔的两个半圆之间的中心距为1-2mm;所述隔板上端横向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为圆形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前端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前端配合有泄压阀。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为上端圆柱体、下端方形体的组合件,隔板的下端方形体的上端面开有方形槽口,方形槽口两侧边缘为圆弧,圆弧与装置壳体内部相切;所述方形槽口内嵌装有密封条;所述盲孔的数量为3个,盲孔均布于隔板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轴内部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为T型槽;所述轴左端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偏心圆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体左端开有若干第一引压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对液体进行增压,弹簧的弹簧力给密封条提供初步预紧力,滚动体第一引压槽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第二引压槽以及轴内导流槽引压进行端面补偿,使得装置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RO反渗透系统中对液体进行增压。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主视部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定位块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定位块的主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定位块的左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阀芯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隔板轴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隔板主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隔板左视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滚动体轴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壳体左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的壳体部分主视剖面图。

图中:1-装置壳体、2-引流管、3-轴管、4-定位块、5-阀芯、6-隔板、7- 短轴、8-密封圈、9-机械密封组件、10-轴承、11-轴、12-配流盘、13-转子、14-导流槽、15-出口、16-进口、17-泄压阀、18-引流槽、19-弹簧、20-螺帽、 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一隔板槽、24-凸起结构、25-第三通孔、26- 方形槽口、27-盲孔、28-滚动体、29-第一引压槽、30-第二隔板槽、31-内螺纹、 32-第二引压槽、33-阀芯套、3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壳体1、引流管2、轴管3、定位块 4、阀芯5、隔板6、短轴7、密封圈8、机械密封组件9、轴承10、轴11、配流盘12、转子13、泄压阀17、弹簧19、螺帽20、滚动体28和阀芯套33;所述装置壳体1上端前后对称设有引流管2,装置壳体1右端设有轴管3,轴管3内部设有轴11,轴11右端过盈配合有轴承10,轴承10过盈配合于轴管3最右端,轴承10左侧的轴11上设有机械密封组件9;所述轴11左端配合有转子13,转子13上端设有滚动体28,滚动体28中部开有第二隔板槽30,第二隔板槽30 内配合有隔板6,隔板6上端通过短轴7配合有定位块4,定位块4上纵向开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内配合有阀芯套33,阀芯套33内设有阀芯5,阀芯 5前端配合有泄压阀17;所述隔板6下端开有若干盲孔27,盲孔27内设有弹簧 19;所述转子13两端均设有配流盘12,配流盘12与装置壳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8;所述引流管2上开有通孔,通孔内配合有螺帽20。

具体的,所述装置壳体1与引流管2之间设有引流槽18;所述装置壳体1 与轴管3相接处设有第二引压槽32。

具体的,所述装置壳体1上端前端的引流管2内部为进口16,装置壳体1 上端后端的引流管2内部为出口15;所述引流管2内部设有内螺纹31,引流管 2通过内螺纹31外接管道。

具体的,所述定位块4为倒U型结构,定位块4下端中部设有第一隔板槽 23,第一隔板槽23内配合有隔板6;所述定位块4下端横向开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为矩形两端相接半圆形状的通孔,第二通孔22的两个半圆之间的中心距为1-2mm;所述隔板6上端横向开有第三通孔25,第三通孔25为圆形通孔。

具体的,所述密封圈8为O型密封圈。

具体的,所述阀芯5前端设有凸起结构24,凸起结构24前端配合有泄压阀 17。

具体的,所述隔板6为上端圆柱体、下端方形体的组合件,隔板6的下端方形体的上端面开有方形槽口26,方形槽口26两侧边缘为圆弧,圆弧与装置壳体1内部相切;所述方形槽口26内嵌装有密封条34;所述盲孔27的数量为3 个,盲孔27均布于隔板6底面。

具体的,所述轴11内部设有导流槽14,导流槽14为T型槽;所述轴11左端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偏心圆结构。

具体的,所述滚动体28左端开有若干第一引压槽32。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RO反渗透增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轴11外接动力源,带动轴11上的转子13转动,转子13的转动使得隔板6上下微动、左右摆动,液体由前端进入、后端排出,在此过程中完成增压。泄压阀17为安全阀,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隔板6内的弹簧19的弹簧力起到补偿的作用,在偏心转动过程中,隔板6于中心位置的补偿。滚动体28侧边的第一引压槽29起到引压的作用,在弹簧19压缩拉伸过程中,压力会有变大的过程,第一引压槽29能将该压力泄出。阀芯5用于减少隔板6与装置壳体1的摩擦,以及用于密封。第二通孔22为矩形两端相接半圆形状的通孔,该空间也是给予隔板6上下移动所使用。第二引压槽32用于引压,通过该槽流入装置壳体1与轴管3的连接处,再通过轴11内部的导流槽14引到装置左边,顶住配流盘,起到端面补偿的作用。

引流槽18将上端出口的高压力介质引至隔板底部,起到引压的作用,使得密封条34实现密封,第二通孔22的中心距为1-2mm,可以给密封条34提供1-2mm 的余量,而在压力介质密封前,是通过弹簧19起到初步预紧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配流盘12采用石墨材质的配流盘;轴11左端外侧先套上一个塑料环后,再配合上转子13,以减少对转子13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能对液体进行增压,弹簧的弹簧力给密封条提供初步预紧力,滚动体第一引压槽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第二引压槽以及轴内导流槽引压进行端面补偿,使得装置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RO反渗透系统中对液体进行增压。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