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6493发布日期:2018-12-19 06:3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活塞式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排出将会影响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活塞式空压机的冷却,通常在活塞式空压机的外侧单独设置风机进行吹风冷却,使用较为麻烦,且无法从活塞式空压机内部将热量带出,冷却效果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压缩空气的同时从内部将热量持续快速排出,无需另设风机,使用便捷,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并将冷却空气与压缩组件隔离,避免压缩组件内的空气被污染的无油活塞式压缩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包括双出轴电机、缸体、壳体、罩壳、阀板、阀片、螺钉、缸盖、隔板、挡风板、密封圈、压缩组件、第一油封、风机转接板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出轴电机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缸体,每个所述缸体的外端均设置有一个阀板,每个所述阀板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缸盖,每个所述阀板的上方还均设置有两个阀片;每个所述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压缩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连接腔,两个所述缸体的下端分别插入在两个连接腔的内部,所述缸体的内部形成有活塞腔和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活塞腔的外侧;所述缸盖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散热孔组合,所述散热腔与四个散热孔组合均相互连通;每个所述散热孔组合包括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第三散热孔、第四散热孔和第五散热孔;所述隔板固定在壳体的外端开口处,所述挡风板固定在壳体的内端开口处,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缸盖和阀板之间,所述罩壳设置在两个缸体上的散热腔外端之间,所述罩壳中嵌入固定有第一油封。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偏心盘、球轴承、连杆、活塞销、活塞环、第二油封、滚针轴承和活塞;所述偏心盘套设固定在双出轴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偏心盘的外端一侧向外形成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上套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连杆,所述偏心轴的外端设置有风机转接板;所述活塞通过活塞销设置在连杆的另一端并位于活塞腔的内部且能沿活塞腔内壁上下运动,所述活塞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嵌入有活塞环。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一端嵌入固定有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套设连接在偏心轴上,使得所述连杆能围绕偏心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内部嵌入固定有滚针轴承和两个第二油封,两个所述第二油封分别设置在滚针轴承的两端外侧,所述滚针轴承中穿插连接有活塞销,所述活塞销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油封并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在活塞的内部两侧。

优选地,所述阀板的上平面上开设有第一斜面腔,所述阀板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一出气孔;所述阀板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上端与第一斜面腔的底面相互连通,所述阀板的上平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缸盖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的下端与第一斜面腔的上方相互连通;所述缸盖的下平面上还开设有第二斜面腔,所述第二斜面腔与第一斜面腔互为对角设置,所述第二斜面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斜面腔的下方与第一出气孔的上端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缸盖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第一进气孔的内侧,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一出气孔的内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阀片分别位于第二斜面腔的上方和第一斜面腔的下方,设于第一斜面腔下的一个所述阀片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一个螺钉,所述螺钉插入在第二定位孔中;设于第二斜面腔上的一个所述阀片的下平面上也固定有一个螺钉,所述螺钉插入在第一定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缸盖的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进气道的下侧内壁与第二进气孔的上端相互连通,所述出气道的下侧内壁与第二出气孔的上端相互连通,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一斜面腔和第二斜面腔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偏心轴的外端偏心固定在风机转接板的内端,所述风机转接板的外端向外形成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外端向外穿过第一油封并插入固定在风扇的中心;所述轮轴与双出轴电机的转动轴同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能在压缩空气的同时从内部将热量持续快速排出,无需另设风机,使用便捷,且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并将冷却空气与压缩组件隔离,避免压缩组件内的空气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缸盖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无油活塞式压缩机,包括双出轴电机23、缸体9、壳体1、罩壳5、阀板10、阀片12、螺钉7、缸盖13、隔板6、挡风板22、密封圈16、压缩组件、第一油封3、风机转接板4和风扇2;双出轴电机23的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壳体1,每个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缸体9,每个缸体9的外端均设置有一个阀板10,每个阀板10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缸盖13,每个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一个压缩组件;壳体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连接腔101,两个缸体9的下端分别插入在两个连接腔101的内部,缸体9的内部形成有活塞腔91和散热腔92,散热腔92位于活塞腔91的外侧;压缩组件包括偏心盘21、球轴承20、连杆19、活塞销18、活塞环17、第二油封15、滚针轴承14和活塞8;偏心盘21套设固定在双出轴电机23的转动轴上,偏心盘21的外端一侧向外形成有偏心轴211,偏心轴211上套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连杆19,偏心轴211的外端设置有风机转接板4;连杆19的一端嵌入固定有球轴承20,球轴承20套设连接在偏心轴211上,使得连杆19能围绕偏心轴211转动,活塞8通过活塞销18设置在连杆19的另一端并位于活塞腔91的内部且能沿活塞腔91内壁上下运动;连杆19的另一端内部嵌入固定有滚针轴承14和两个第二油封15,两个第二油封15分别设置在滚针轴承14的两端外侧,滚针轴承14中穿插连接有活塞销18,活塞销18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油封15并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在活塞8的内部两侧,活塞8的外侧圆周面上还嵌入有活塞环17;阀板10的上平面上开设有第一斜面腔1001,阀板10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一出气孔1003;阀板10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002,第一进气孔1002的上端与第一斜面腔1001的底面相互连通;缸盖13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32,第二进气孔132的下端与第一斜面腔1001的上方相互连通;缸盖13的下平面上还开设有第二斜面腔131,第二斜面腔131与第一斜面腔1001互为对角设置,第二斜面腔131的底面上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二出气孔135,第二斜面腔131的下方与第一出气孔1003的上端相互连通;阀板10的上平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04,缸盖13的下平面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36,第一定位孔1004位于第一进气孔1002的内侧,第二定位孔136位于第一出气孔1003的内侧;每个阀板10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阀片12,两个阀片12分别位于第二斜面腔131的上方和第一斜面腔1001的下方,设于第一斜面腔1001下的一个阀片12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一个螺钉7,螺钉7的头部插入在第二定位孔136中;设于第二斜面腔131上的一个阀片12的下平面上也固定有一个螺钉7,螺钉7的头部插入在第一定位孔1004中;缸盖13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散热孔组合,每个散热孔组合包括第一散热孔137、第二散热孔138、第三散热孔139、第四散热孔1310和第五散热孔1311;散热腔92与四个散热孔组合均相互连通;隔板6固定在壳体1的外端开口处,挡风板22固定在壳体1的内端开口处,密封圈16设置在缸盖13和阀板10之间并位于第一斜面腔1001和第二斜面腔131的外侧;罩壳5设置在两个缸体9上的散热腔92外端之间,罩壳5中嵌入固定有第一油封3,偏心轴211的外端偏心固定在风机转接板4的内端,风机转接板4的外端向外形成有轮轴41,轮轴41的外端向外穿过第一油封3并插入固定在风扇2的中心;轮轴41与双出轴电机23的转动轴同心设置;缸盖13的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道133和出气道134,进气道133的下侧内壁与第二进气孔132的上端相互连通,出气道134的下侧内壁与第二出气孔135的上端相互连通。

使用时,双出轴电机23的转动轴通电后转动,进而带动偏心盘21转动,从而带动偏心轴211偏心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杆19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两个活塞8往复运动,当活塞8向下运动时,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道133进入第二进气孔132中并下压其中一个阀片12,使得空气经由第一斜面腔1001进入第一进气孔1002,从而进入到活塞腔91中;当活塞8向上运动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出气孔1003并向上顶起另一个阀片12,使得空气经由第二斜面腔131进入第二出气孔135,从而通过出气道134排出到外部;第一油封3和第二油封15能防止轴承中的油类物质混合在压缩空气中,保证排出气体无油;此外,偏心轴211在做偏心转动时会带动风机转接板4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轮轴41转动,因轮轴41与双出轴电机23的转动轴同心设置;所以轮轴41的转动会带动风扇2以双出轴电机23的转动轴为轴心转动,从而将外部空气通过罩壳5进入到散热腔92中,活塞腔91中因活塞8运动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活塞腔91壁传递到散热腔92中,进入到散热腔92中的外部空气会携带着热量向上经由四个散热孔组合排出到外部,从而实现了同步散热;隔板6将冷却风与压缩空气隔离开,保证活塞8与连杆19长期平稳工作;风扇2通过安装在偏心盘上的风扇转接板保证风扇与电机同轴转动;挡风板22能防止进入散热腔92中的冷却空气从壳体1的后端逃逸到外部,以充分利用冷却空气。

活塞式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排出将会影响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活塞式空压机的冷却,通常在活塞式空压机的外侧单独设置风机进行吹风冷却,使用较为麻烦,且无法从活塞式空压机内部将热量带出,冷却效果不够理想;本发明能在压缩空气的同时从内部将热量持续快速排出,无需另设风机,使用便捷,且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并将冷却空气与压缩组件隔离,避免压缩组件内的空气被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