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6716发布日期:2020-05-26 16:3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离心风扇因具有扁平的构造,故常被用于如笔记型电脑的电子装置作为散热使用。然而,基于市场上的需求,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不断朝薄型化的方向发展。但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薄型化的其中一技术瓶颈即是关于离心风扇。现有技术的离心风扇已达到有效散热的厚度极限;当离心风扇的外壳厚度减少时,离心风扇工作时的风量也随的减少;且离心风扇工作时需要相当的轴向进风空间,方能起到有效散热的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为维持一定的散热效果而难以降低离心风扇的厚度,并连带阻碍影响到电子装置薄型化的发展的缺点。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道的现有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兼具有利于电子装置薄型化及有效散热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兼具有电子装置薄型化及有效散热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离心风扇包括风扇座、叶轮及风扇盖。风扇座具有出风口及第一入风口。叶轮可转动地配置于风扇座,包括中心部及扇叶,中心部与风扇座枢接,扇叶具有第一扇叶部及第二扇叶部,第二扇叶部连接于第一扇叶部与中心部之间。风扇盖位置相对于风扇座、设于第一扇叶部远离风扇座的侧面上且具有第二入风口。第一入风口及第二入风口分别位于第二扇叶部的相反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散热系统包括壳体、热源及上述的离心风扇。壳体具有通风口。热源配置于壳体内。离心风扇配置于壳体内且邻接于热源。热源所产生的热能通过第一入风口、叶轮及出风口而到达通风口以从壳体中离开。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中,通过设置风扇盖于扇叶的第一扇叶部远离风扇座的一侧面上,使离心风扇整体厚度减少,从而降低散热系统的壳体的厚度并达到散热系统薄型化的需求;且离心风扇可有效散失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从而使散热系统维持正常运作。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兼具有电子装置薄型化及有效散热的优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图1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图3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图5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扇100包括风扇座110、叶轮120及风扇盖130。风扇座110具有出风口111及第一入风口112。叶轮120可转动地配置于风扇座110,且叶轮120包括中心部121及多个扇叶122。中心部121与风扇座110枢接。每一个扇叶122具有第一扇叶部123及第二扇叶部124。第二扇叶部124连接于第一扇叶部123与中心部121之间。风扇盖130与风扇座110的位置相对,且风扇盖130设于扇叶122的第一扇叶部123远离风扇座110的一侧面上,风扇盖130具有第二入风口131。第一入风口112与第二入风口131分别位于第二扇叶部124的相反两侧。其中,第一入风口112及第二入风口131可供热源的热能以热对流的形式进入离心风扇100,并且,随叶轮120相对风扇座110的转动,热能可进一步由出风口111送出离心风扇100。此外,第一入风口112可例如为环形开口或密封为无入风口,第二入风口131可例如为圆形开口,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风扇座110可包括基板113还包括基板113及环侧壁114,环侧壁114位于叶轮120的周围且与叶轮120的第一扇叶部123之间形成间隙115,环侧壁114的底端连接于基板113的周缘,出风口111形成于环侧壁114上,第一入风口112形成于基板113上,叶轮120与基板113枢接。基板113的形状例如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梯形或多角形等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非几何形状。此外,风扇座110的材质可例如为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等,基板113的材质与环侧壁114的材质可为相同材质,但也可以为不同材质,本发明对于风扇座110、基板113、环侧壁114的材质不予以限制。另外,基板113与环侧壁114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两个独立构件组装而成。

上述的风扇盖130可具有顶面132、底面133及侧面134,底面133相反于顶面132且连接第一扇叶部123,侧面134连接顶面132与底面133且面向环侧壁114,并且,环侧壁114的顶面1141与风扇盖130的顶面132齐平。此外,风扇盖130的材质可例如为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等,本发明对于风扇盖130的材质不予以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盖130与叶轮120为两相互独立的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扇叶部124可具有内端缘1241、外端缘1242、上表面1243及下表面1244,内端缘1241连接于中心部121,外端缘1242连接于第一扇叶部123,上表面1243连接于内端缘1241与外端缘1242之间,下表面1244连接于内端缘1241与外端缘1242之间,且下表面1244位于上表面1243与风扇座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内端缘1241的纵向长度小于外端缘1242的纵向长度,下表面1244横向连接于内端缘1241与外端缘1242之间,上表面1243斜向连接于内端缘1241与外端缘1242之间,也就是说,上表面1243为倾斜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下表面1244也可以例如是斜向连接于内端缘1241与外端缘1242之间。此外,上述的第一扇叶部123可具有内端缘1231、外端缘1232、上表面1233及下表面1234,第一扇叶部123的内端缘1231连接第二扇叶部124的外端缘1242,第一扇叶部123的外端缘1232面对环侧壁114,第一扇叶部123的上表面1233连接第二扇叶部124的上表面1243,第一扇叶部123的下表面1234连接第二扇叶部124的下表面1244,且间隙115形成于第一扇叶部123的外端缘1232与环侧壁114之间,风扇盖130设于第一扇叶部123的上表面1233上。

此外,上述的扇叶122以中心部121为中心向外延伸,进一步而言,扇叶122可以中心部121为中心沿直线或弧线向外延伸,也就是说,扇叶122可以中心部121为中心沿直线或弧线向风扇座110的环侧壁114的方向延伸。另外,叶轮120的材质可为金属、塑料或复合材料,中心部121与扇叶122的材质可为相同也可为不同,本发明对叶轮120、中心部121、扇叶122的材质不予以限制。又,中心部121与扇叶122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两个独立构件组装而成。进一步而言,上述的叶轮120可通过转轴140以可转动地配置于风扇座110,叶轮120的中心部121通过转轴140与风扇座110的基板113枢接,转轴140例如为马达的驱动轴且马达可装配于基板113上。

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扇100中,风扇盖130随着叶轮120一同转动,叶轮120转动时,热源的热能可以热对流的形式快速地通过第一入风口112及第二入风口131到达离心风扇100中,热能随着叶轮120的转动可进一步由出风口111离开离心风扇100,如此达到将热源的热能带离热源的作用,即,散热的作用。由于风扇盖130设置于扇叶122的第一扇叶部123远离风扇座110的一侧面(上表面)上,故离心风扇100整体的厚度可以减少,连带使得如笔记型电脑的电子装置的厚度可进一步减少,达到电子装置薄型化的需求。

图2为一实施例具有图1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2,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200包括壳体210、热源220及离心风扇100。壳体210具有通风口211,热源220配置于壳体210内,离心风扇100配置于壳体210内且邻接于热源220,热源220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第一入风口112、叶轮120及出风口111而到达通风口211以从壳体210中离开。散热系统200可例如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热源220可例如为中央处理晶片或积体电路等运作时会发出大量热能的电子元件。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扇100的风扇座110配置于热源220上,出风口111朝向通风口211。当叶轮120转动时,热源220所产生的热能可以热对流的形式直接且快速地通过第一入风口112到达离心风扇100中,热能随着叶轮120的转动可进一步由出风口111离开离心风扇100并朝通风口211前进,最终由通风口211离开壳体210,如此将热源220的热能带离热源220。其中,壳体210与风扇盖130之间形成一距离,借此,当风扇盖130与叶轮120一同转动时,壳体210与叶轮120之间可有足够的空间让气流从第二入风口131进入离心风扇100,使叶轮120可顺利转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热源220所产生的热能不仅可由第一入风口112进入离心风扇100中,也可通过第二入风口131进入离心风扇100之中。另外,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200可以是低功率的散热系统200,据此,离心风扇100可有效将热源220所产生的热能带离热源220,有效使热能不蓄积于热源220,从而使散热系统200维持正常运作。

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200中,风扇盖130随着叶轮120一同转动,叶轮120转动时,热源220的热能可以热对流的形式快速地通过第一入风口112及第二入风口131到达离心风扇100中,热能随着叶轮120的转动可进一步由出风口111离开离心风扇100并由通风口211离开壳体210内,从而达到将热源220的热能带离热源220并排出至壳体210外的作用。其中,由于风扇盖130设置于扇叶122的第一扇叶部123远离风扇座110的一侧面(上表面1233)上,故离心风扇100整体的厚度可以减少,连带使得散热系统200的壳体210的厚度可进一步减少,达到散热系统200薄型化的需求。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图3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在图3的离心风扇100及图4的散热系统200中,风扇盖130可包括装设部135及延伸部136,装设部135与第一扇叶部123远离风扇座110的侧面(上表面1233)相接,延伸部136与第二入风口131分别位于装设部135的相反两侧,延伸部136朝远离装设部135的方向延伸并且覆盖环侧壁114的顶面1141。且延伸部136与环侧壁114的顶面1141之间可具有空隙137,空隙137与间隙115相接。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图5的离心风扇的散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在图5的离心风扇100及图6的散热系统200中,风扇盖130可包括罩盖部138,罩盖部138连接于延伸部136并且覆盖环侧壁114的外侧面1142,且延伸部136、罩盖部138、环侧壁114的顶面1141与环侧壁114的外侧面1142之间可具有空隙137,空隙137与间隙115相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中,通过设置风扇盖于扇叶的第一扇叶部远离风扇座的一侧面上,使离心风扇整体厚度减少,从而降低散热系统的壳体的厚度并达到散热系统薄型化的需求;且离心风扇可有效散失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从而使散热系统维持正常运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心风扇及散热系统兼具有电子装置薄型化及有效散热的优点。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