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6090发布日期:2019-03-27 12: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力差值反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外形轮廓规则、可实现微型设计的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上的应用,燃油系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轻量化小型化需求,对液电转换装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总体包络空间小、重量轻的要求的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防爆、防火等环境适应性。

传统液压控制领域,实现液压力差值转换为电信号一般采用压差信号器实现,其结构形式一般基于微动开关或干簧管进行液电转换,但受制于微动开关或干簧管的几何尺寸,其结构尺寸和包络空间大,外廓尺寸难以进一步减小,且压差信号器一般应用于工业级产品环境,其对于防爆、防火、密封等设计存在局限性,同时同类产品的使用暴露出触点接触不实反馈信号虚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外形轮廓规则、可实现微型设计的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所属的装置包括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压差活门,上部为电反馈结构;所述压差活门为上下方向布置,上下两部分位于同一壳体内;所述的电反馈结构包括电极封装体结构和磁钢体结构,磁钢体结构上固定有导电结构,所述的电极封装体结构和磁钢体结构上下方向布置,套装在上部壳体内,在上部壳体底部与磁钢体结构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压差活门的阀芯上也设置有磁钢体结构,所述磁钢体结构位于阀芯靠近上部端。该技术方案是专利申请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设计实现了装置的集成性,同时,该设计为所述装置外形轮廓的规则化提供了可能,大大降低了对安装机体空间位置的要求。另外,该技术方案为装置的微型化设计提供了可能,能够最大限度减小装置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的电极封装体结构包括正、负电极,所述的磁钢体结构位于正、负电极下方,所述磁钢体结构上的导电结构为导电片,当磁钢体在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时,正、负电极导通。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反馈结构的设计方案,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在装置轮廓外形规则化后,实现了电反馈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满足装置微型化设计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电极封装体结构的正、负电极与绝缘座套装,可沿电极轴向相对运动,在电极端面和绝缘座之间设置有弹簧。该设计保证了电反馈信号产生的可靠性。

所述壳体上部容置电反馈结构的腔体为密封结构。该技术方案实现了装置防爆设计的要求。

所述装置的安装机体上加工有孔,所述装置安装在孔内,孔的外部设置有端盖。该设计指明了装置安装的规则空间环境,另一方面实现了装置的防火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电反馈结构侧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电气回路断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气回路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状态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状态侧向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弹性挡圈、3-绝缘垫片、4-绝缘座、5-电极弹簧、6-浮动电极、7-引出线、8-导电片、9-磁钢座、10-上磁钢、11-下磁钢、12-阀芯、13-活门弹簧、14-胶圈、15-弹性挡圈、16-调整垫片、17-胶圈、18-弹簧、19-灌封胶、20-锡钎焊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由浮动电极电反馈部分和液压力差动部分组成,两部分上下布置,分别套装在壳体1的上下腔内,上腔为浮动电极电反馈部分,下腔为液压力差动部分,如图1所示。

所述浮动电极电反馈部分包括磁钢体组件和电极封装体组件,两组件上下方向布置,套装在壳体1的上腔内,所述磁钢体组件的磁钢座9上端过盈安装导电片8,下端过盈安装上磁钢10,同时下端套装弹簧18后,整体套装在壳体1上腔的底部,磁钢体组件可沿壳体轴向相对移动,如图1所示。

所述电极封装体组件的浮动电极6下端有径向通孔,上端有轴向盲孔,与绝缘座4套装,电极可沿轴向相对移动,引出线7有两根导线,穿过壳体1上腔侧边的出线孔后,用锡钎焊料20分别焊接于两个浮动电极6的通孔内,随后将绝缘座套装在壳体1上腔的上部,两个电极弹簧5分别放置于两个浮动电极6的盲孔内,绝缘垫片3放置于绝缘座4上端且压紧电极弹簧5后,弹性挡圈2安装在壳体1上腔上端的挡圈槽内,完成电极封装体的轴向固定,如图1~2所示。磁钢体组件和电极封装体组件呈规则圆柱形,可进行微型化设计,满足安装机体的小包络空间要求;另外,磁钢体组件上移,导电片8与浮动电极6接触时,电极在弹簧作用下,可沿轴向轻微运动,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所述液压力差动部分套装在壳体1的下腔内,液压力差动部门的阀芯12上端过盈安装下磁钢11,下端套装活门弹簧13后,整体套装在壳体1的下腔内,可沿壳体轴向相对移动,阀芯12与壳体1下腔间隙密封,且外圆有均压槽,防止阀芯轴向运动时卡滞,调整垫片16放置在活门弹簧13下端后,弹性挡圈15安装在壳体1下腔下端的挡圈槽内,完成液压力差动部门的轴向固定,如图1所示。

当油路上游压力p1与下游压力p2的压差(p1-p2)小于活门弹簧13的弹力时,阀芯12受活门弹簧13的作用力上移,此时下磁钢11与上磁钢10之间的磁力(吸力)大于弹簧18的弹力,导电片8随磁钢座9下移,与两个浮动电极6不接触,即电气回路断开,如图3所示;当油路上下游压差大于活门弹簧13的弹力时,阀芯12受液压作用力下移,此时下磁钢11与上磁钢10之间的磁力小于弹簧18的弹力,导电片8随磁钢座9上移,与两个浮动电极6接触,即电气回路闭合,如图4所示。

所述胶圈17和胶圈14分别安装在p1压力进口上下处的胶圈槽,后,将装置整体套装在机体安装孔内,用端盖封装,满足防火要求,如图5~6所示。

装置的具体调试过程如下:

保持油路下游压力p2不变,逐渐增加上游压力p1,当压差(p1-p2)小于规定值时电气回路闭合,则增加调整垫片16数量;当压差大于规定值时电气回路闭合,则减少调整垫片16数量;通过改变调整垫片16的数量,当压差达到规定值时电气回路闭合,则调试完成。

装置调试完成后,通过壳体1上端的外螺纹将装置拆下,用灌封胶19将壳体1上腔侧边的出线孔灌封,将电反馈部分与外界隔离,满足防爆要求,同时完成装置的装配调试。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液压差浮动电极电反馈装置,所属的装置包括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压差活门,上部为电反馈结构;所述压差活门为上下方向布置,上下两部分位于同一壳体内;所述的电反馈结构包括电极封装体结构和磁钢体结构,磁钢体结构上固定有导电结构,所述的电极封装体结构和磁钢体结构上下方向布置,套装在上部壳体内,在上部壳体底部与磁钢体结构之间设置有弹簧(18);所述压差活门的阀芯(12)上也设置有磁钢体结构,所述磁钢体结构位于阀芯靠近上部端。该技术方案是专利申请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设计实现了装置的集成性,同时,该设计为所述装置外形轮廓的规则化提供了可能,大大降低了对安装机体空间位置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袁树峥;李学明;王熙;廖远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3.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