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6089发布日期:2019-03-27 12:4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带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带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等细碎性物料由一台皮带机的输送带下落转移到另一台皮带机的输送带上时,因下落冲击会产生大量粉尘,需设法消除。发明专利申请cn102976071a公开了一种皮带除尘装置,通过物料流槽、粉尘气流回流管、集尘罩、皮带密封罩、六面引流板等来消除物料散落到输送带上产生的粉尘。该技术设备结构偏简单,对粉尘滤除不彻底。发明专利cn105346985a公开了一种皮带机微米级抑尘装置,包括微米级干雾机、水汽分配器和干雾箱总成等,通过为微米级干雾机供水和供气,可以设定气压和气流量、水压和水流量,然后经管路输送到水气分配器;干雾箱总成包括密封罩和设于密封罩内的若干万向喷头,水气分配器通过管路和线路与各万向喷头连接,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各万向喷头的喷雾和转向。该发明喷射的雾滴颗粒直径为1~10μm,可很好的治理煤场煤灰输送过程中的扬尘。该技术需要用到plc编程控制器,设备较复杂,主要通过喷水去除粉尘,耗水多。如何提升输送带除尘系统对粉尘的去除效果,并节约动力和用水,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带除尘系统,该系统除尘彻底,效果明显,并且节水节电,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带除尘系统,包括输送带,在输送带上并沿输送带长度方向设有导料槽,导料筒道与导料槽垂直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导料筒道一侧的导料槽上设有第一吸附降尘装置和第一尾封帘,在导料筒道另一侧的导料槽上设有水雾抑尘装置、至少一个第二吸附降尘装置和第二尾封帘,所述第一吸附降尘装置和第二吸附降尘装置均包括吸附降尘箱体,在吸附降尘箱体下方连有吸附帘,在吸附降尘箱体上设有泄压窗和粉尘过滤器,所述吸附帘位于所述导料槽内;所述水雾抑尘装置包括水雾抑尘箱体,水雾抑尘箱体下部设有第一级过滤器,第一级过滤器上方设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上方设有第二级过滤器,第二级过滤器上方设有无动力风机。

优选的,所述水雾抑尘箱体的第一级过滤器滤除30微米以上粒度的粉尘颗粒,所述喷雾装置喷雾滤除20微米以上粒度的粉尘颗粒,所述第二级过滤器滤除10微米以上粒度的粉尘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附降尘装置有三个,并且沿所述导料槽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料槽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侧板,侧板斜向设置使两侧板之间上开口的宽度大于下开口,在上开口上盖有弧形盖板。

优选的,所述侧板与所述输送带之间通过防溢裙板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物料从上级输送带上靠重力经导料筒道下落至本系统的输送带上,撞击产生大量粉尘,第一吸附降尘装置和第一尾封帘设置在输送带一端,少部分向后逃逸的粉尘经吸附帘吸附吸压,穿过吸附帘的粉尘向上进入吸附降尘箱体,经粉尘过滤器和泄压窗再次过滤。大部分粉尘沿输送带前进方向运动,主要进入水雾抑尘箱体内,经第一级过滤器滤除30微米以上粒度的粉尘颗粒,向上升的粉尘与喷雾装置喷出的细雾相遇结合,形成泥浆并下落,以此除去20微米以上粒度的粉尘颗粒,然后继续上升进入第二级过滤器,滤除10微米以上粒度的颗粒,最后上升的含尘气体经无动力风机回旋,并在空气压力下做回转运动,产生离心效应,使粒度在5微米上下的颗粒下沉,从而与飘尘进行分离。还有小部分粉尘越过水雾抑尘装置而随输送带前进,并与导料槽摩擦、碰撞,从而产生亲和聚集,形成较大颗粒返回输送带,还要经过若干第二吸附降尘装置的吸附帘、吸附降尘箱和粉尘过滤器进行吸附、降压、过滤,最后在除尘系统尾端的第二尾封帘已基本无粉尘产生,出第二尾封帘的物料完全满足规定的排放标准。本装置通过物料下落冲击力作为驱动力,借助水雾抑尘装置和第一、第二吸附降尘装置来给粉尘降压减速,并且借助喷雾、无动力风机等手段清除了以为较难清除的20~30微米的粉尘颗粒和10微米以下的粉尘颗粒,取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上述手段相得补充发挥协同效果,也实现了节省动力、节约用水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雾抑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雾抑尘装置中第一级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吸附降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吸附降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料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输送带除尘系统包括输送带1,在输送带1上并沿输送带1长度方向设有导料槽2,导料筒道3与导料槽2垂直连通,物料从上级输送带末端靠重力落入导料筒道3内,然后落到输送带1上。在导料筒道3前进方向相反的一侧靠近输送带末端的导料槽2上设有第一吸附降尘装置4,导料槽2末端密封有第一尾封帘5。第一吸附降尘装置4具有吸附降尘箱体41,下部一侧安有吸附帘42,吸附帘42由柔软材料制作并在其上设有多条吸附孔道,吸附帘42可以设置多层并设置在导料槽内,物料下落过程后撞击输送带1产生大量粉尘,其中一部分向输送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逃逸,被吸附帘42阻挡吸附,产生泄压效果,粉尘被阻挡后进入吸附降尘箱体41内,与设置在吸附降尘箱体41内的粉尘过滤器43相遇并被吸附,粉尘过滤器43可选多层过滤网,吸附降尘箱体41的侧面还设有泄压窗44,顶部设有上盖45,泄压窗44上设置过滤网,再次过滤后与外界空气连通,排出的气体符合排放要求。透过吸附帘42的粉尘被第一尾封帘5密封降落在输送带上,不会逸出到外部空气中。

在导料筒道3的另一侧设有水雾抑尘装置6和若干第二吸附降尘装置7,导料槽2尽头还设有第二尾封8。水雾抑尘装置6具有水雾抑尘箱体61,水雾抑尘箱体61下部装有第一级过滤器62,可由多层过滤网充当,控制过滤孔径来滤除力度大于30微米的粉尘颗粒。第一级过滤器62的上方设有喷雾装置66,喷出细雾,与上升的粉尘相遇结合,形成泥浆并下落,以此来滤除20微米以上的粉尘颗粒。泥浆经重力下落,对第一级过滤器还具有冲洗作用,延长其吸附使用寿命。喷雾装置上方设有第二级过滤器63,可选用过滤网,用于滤除10微米以上粉尘颗粒。第二级过滤器上方安有无动力风机64,在上升气体作用下旋转,并对气体内5微米上下的粉尘进行旋转击打,使粉尘颗粒离心碰撞并聚结下落,与气体中的飘尘相分离,排出后的气体完全符合排放标准。物料产生的粉尘大部分随传送带运动并主要进入水雾抑尘装置6,因此水雾抑尘装置6用于去除大部分粉尘,通过上述过滤网、喷雾、过滤网、无动力风机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粒度的粉尘进行分级去除,充分发挥了每一种除尘方式在去除相应粉尘上的优点与成本优势,并且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整体去除粉尘效果好,制作成本较低,而且有利于节水节能。

第二吸附降尘装置7设置在导料槽2上,至少设置一个,为了增强去除粉尘的彻底性,一般设置三个,具有吸附降尘箱体71、吸附帘72、粉尘过滤器73和泄压窗74、上盖75,粉尘过来之后被吸附帘72阻挡吸附,大部分进入吸附帘上方的吸附降尘箱体71内,被粉尘过滤器73过滤,最后通过泄压窗74上的过滤网再次过滤,达到排放标准,穿过吸附帘的粉尘在下一个吸附帘再次被泄压,上升后被过滤,然后排放,之后在下一个吸附帘上再一次被泄压,上升过滤,排放。最后从第二尾封帘出来的物料已经不含有粉尘,完全符合排放标准。采用多个第二吸附降尘装置组合使用,即考虑到每一个吸附降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又兼顾设备成本,通过吸附帘层层泄压和吸附降尘箱体上的过滤、排放,有效缓解了粉尘的冲击力和浓度对吸附帘、粉尘过滤器等除尘元件的除尘能力和容量的冲击,收到了良好的除尘效果和除尘的经济效益。

本系统所用的导料槽2与输送带之间要形成一个密封体,在此基础上优选如下结构,即导料槽2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侧板21,侧板21斜向设置使两侧板21之间上开口的宽度大于下开口,形成喇叭口状,有利于物流通过,在上开口上盖有弧形盖板22,有利于减少顶部积尘。侧板21与输送带1之间通过防溢裙板23密封。防溢裙板23与输送带1接触的部位采用聚氨酯耐磨层,即有良好密封效果,也延长使用寿命。

本系统具有无占地、投资少、动力消耗小,维护量小,无须人工操作,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发明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