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4768发布日期:2019-06-05 22:33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站是由液压泵、驱动用电动机、油箱等构成的液压源装置或包括控制阀在内的液压装置。按驱动装置要求的流向、压力和流量供油。

现有的液压站油泵都是内置于油箱内部,液压站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油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然而由于油泵设置在油箱内部,当外接的油管发生故障时更换油管操作不便,而且,油泵维护、更换以及清洗时都需要先抽出液压油才能进行后续维护操作,更换难度大,给液压站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液压站油管以及便于维护油泵的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抽油组件和油箱,所述抽油组件设置在所述油箱的一侧,所述抽油组件包括油泵、油管和驱动所述油泵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油管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油泵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所述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油管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一端位于所述油箱中,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油箱外,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油泵的进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所述油箱的侧壁设置,且位于所述油箱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油泵设置在所述架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设有泵套,所述泵套中设有联轴器,所述油泵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泵套中的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抽油组件包括第一抽油组件和第二抽油组件,所述第一抽油组件和所述第二抽油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油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通过将油泵和油箱分开设置,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油箱连接,油泵的出油口连接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以实现对液压机械的供油,驱动电机驱动油泵旋转,油泵内部产生负压,进而将油箱中的油抽吸至油管中,经油管输送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由于抽油组件的油泵与油箱分开设置,油管位于油箱外部,管道更换的施工空间较大,方便维护操作,而且当油管发生故障漏油时也容易被发现进而更换油管,同时,由于油泵位于油箱外部,便于油泵的维护、更换以及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架体;2、抽油组件;3、油箱;4、泵套;21、驱动电机;22、油泵;23、油管;24、开关阀;231、第一管道;232、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压站油泵外置结构,包括架体1,架体1上设有抽油组件2和油箱3,抽油组件2设置在油箱3的一侧,抽油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21、油泵22和油管23,油管23上设有开关阀24,开关阀24用于控制油箱3抽吸油的动作,驱动电机21驱动油泵22旋转,油泵22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通过油管23与油箱3连通。本实施例中,油泵22和油箱3分开设置,油泵22的进油口通过油管23与油箱3连接,油泵22的出油口连接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以实现对液压机械的供油,驱动电机21驱动油泵22旋转产生负压,进而将油箱3中的油抽吸至油管23中,经油管23输送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由于抽油组件2的油泵22与油箱3分开设置,油管23位于油箱3外部,管道更换的施工空间较大,方便维护操作,而且当油管23发生故障漏油时也容易被发现进而更换油管23,同时,由于油泵22位于油箱3外部,便于油泵22的维护、更换以及清洗。

具体地,油管23包括第一管道231和第二管道232,第一管道231的第一端位于油箱3中,与油箱3中的油面连通,第一管道231的第二端延伸至油箱3外,第二管道232的第一端与第一管道231的第二端连通,第二管道232的第二端与油泵22的进油口连通,油泵22抽吸液压油从第一管道231经第二管道232输送至液压机械。为了减少管道转角设计,将第一管道231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一管道231中。更进一步地,第一管道231的管径大于第二管道232的管径,能充分保证抽吸液压油的顺畅性,一般地,第一管道231贯穿油箱3的侧壁设置,第一管道231位于油箱3下部,优选地,为保证整个抽吸液压油管23路的密封性,在第一管道231与油箱3处、第一管道231和第二管道23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管道232与油泵22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结构,减少管道漏油。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油管23连接以及保证液压站油泵22结构的整体性,将驱动电机21设置在架体1的上部,油泵22设置在架体1中,具体的,油泵22的四周围设有挡板形成一个放置油泵22的箱体,箱体的一侧边设有双开门,将油泵22设置在箱体中可以减少外界灰尘污染油泵22,且保证油泵22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当需要对油泵22和管道进行更换和维护时,只需要打开箱门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架体1上设有泵套4,泵套4中设有联轴器,油泵22与驱动电机21通过联轴器连接,泵套4固设在架体1上,油泵22与驱动电机21通过泵套4中的联轴器连接,既能保证驱动电机带动液压泵进行抽油操作,还能保证驱动电机21和油泵22安装时的轴线一致,确保安装精度,避免油泵22与驱动电机21不同轴转动进而影响油泵2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抽油组件2包括第一抽油组件2和第二抽油组件2,第一抽油组件2对应高压油路,第二抽油组件2对应中压油路,一般地,第一抽油组件2和第二抽油组件2并排设置在架体1上,且分别与油箱3连通,以满足不同压力需求的液压机械供油,需要说明的是,为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还可以设置第三抽油组件2,第三抽油组件2对应低压油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站油泵22结构,通过将油泵22和油箱3分开设置,油泵22的进油口通过油管23与油箱3连接,油泵22的出油口连接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以实现对液压机械的供油,驱动电机21驱动油泵22旋转,油泵22内部产生负压,进而将油箱3中的油抽吸至油管23中,经油管23输送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由于抽油组件2的油泵22与油箱3分开设置,油管23位于油箱3外部,管道更换的施工空间较大,方便维护操作,而且当油管23发生故障漏油时也容易被发现进而更换油管23,同时,由于油泵22位于油箱3外部,便于油泵22的维护、更换以及清洗。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