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液控换向阀阀柱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7906发布日期:2020-08-11 20:4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电磁液控换向阀阀柱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磁液控换向阀ptab腔相通阀芯,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磁液控换向阀阀柱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的开合模回路采用电液换向阀来做控制。参见图1至图1b,现有滑柱外形为一个圆柱件,两端各有两个限制行程的缩小变径的左限行柱体1、右限行柱体2;再往中心则有两个支撑配件的左支撑柱体3、右支撑柱体4;中间主体圆柱就是配合本体内孔的左滑动柱体5、右滑动柱体6。现有技术中,左滑动柱体5、右滑动柱体6上分别加工有左、右对称的v型斜坡槽。且每个滑动柱体上的左、右两端为不对称设计,即左滑动柱体5的左边分布三个v型斜坡槽,其右边分布两个v型斜坡槽。而中间两个圆柱体5、6左右对称,所述的v型斜坡槽作为缓冲流道用。

参见图6中,系统与负载的压力、流量在机能控制的切换过程呈现很不稳定的乱流现象,这些能量在执行元件(油缸、马达等)的面积效应下被放大,导致设备的作动惯量无法递减,产生机台震动影响精度。

现有阀柱由于v型斜坡较短、开口较小、深度较浅等原因,使得管路的背压过大,在开始换向和换向到位时,电磁换向阀在换向时无法有效完全降低冲击,会对管路或油缸造成冲击,油缸容易出现抖动或爬行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电磁液控换向阀阀柱的减震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设于为圆柱体的阀柱本体上,阀柱本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限行柱体、支撑柱体和滑动柱体,滑动柱体的侧表面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缓冲流道;所述缓冲流道的端部设有内陷的油液收纳槽。

其中,所述缓冲流道的一端开设于滑动柱体的侧表面端部,另一端设于滑动柱体的侧表面中部。

其中,所述油液收纳槽为圆槽,即在侧表面上的槽口为圆形。

其中,缓冲流道为v型斜坡槽,即缓冲流道的横截面为v形。

其中,所述v型斜坡槽的宽度自滑动柱体的两端部向内端收缩,亦呈v形。

其中,所述滑动柱体的侧表面两端均设有v型斜坡槽,且所述两端相向的v型斜坡槽为交错布置。

其中,v型斜坡槽的长度大于圆柱轴向长度的二分之一。由于v型斜坡较长,管路的背压很小并增加圆槽,阀在换向时,冲击很小,油缸动作平稳。

其中,滑动柱体的左端分布四个v型斜坡槽,其中三个v型斜坡槽的顶端设圆槽,滑动柱体的右端分布四个v型斜坡槽,其中两个对角的v型斜坡槽的顶端设圆槽。

其中,阀柱本体上的两个滑动柱体上v型斜坡槽、圆槽亦呈左、右对称设置。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油液收纳槽在切换过程的临界状态提供了一个吸收冲击的空间,在机能切换的临界压力、流量工况下以及阀换向过程中,管路背压均成逐渐减小状态,保证了管路冲击小,油缸动作平稳,有效平稳地过渡作动惯量的转换;在同等的压力、流量工况条件下,流速比较缓慢稳定,阀芯在切换和复位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阀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1b为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2b为图2中b-b面的剖视图;

图2c为图2中c-c面的剖视图;

图2d为图2中d-d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说明图;

图6为阀原理图;

图7为新旧结构的压力、速度曲线对比示意图;

参见附图,左限行柱体1、右限行柱体2、左支撑柱体3、右支撑柱体4、左滑动柱体5、右滑动柱体6、圆槽7、v型斜坡槽8。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3至图5,图3至图5展示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一种电磁液控换向阀阀柱的减震结构,设于为圆柱体的阀柱本体上;参见图2,阀柱本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限行柱体1/2、支撑柱体3/4和滑动柱体5/6,滑动柱体的侧表面上设有沿轴向分布的缓冲流道;所述缓冲流道的端部设有内陷的油液收纳槽。

其中,所述缓冲流道的一端开设于滑动柱体5/6的侧表面端部,另一端设于滑动柱体5/6的侧表面中部,即油液收纳槽

油液收纳槽为圆槽7,即在阀柱本体的侧表面上的槽口为圆形,且深度较浅,为扁平状。上述构造的圆槽7能容纳油液,且在切换过程的临界状态可以提供吸收油液冲击的空间,有效平稳地过渡作动惯量的转换。达到有效控制作动惯量,平稳换向的目的。

其中,滑动柱体5/6的左端分布四个v型斜坡槽,其中三个v型斜坡槽8的顶端设圆槽,滑动柱体5/6的右端分布四个v型斜坡槽8,其中两个对角的v型斜坡槽8的顶端设圆槽。阀柱本体上的两个滑动柱体上v型斜坡槽、圆槽亦呈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缓冲流道为v型斜坡槽8,即缓冲流道的横截面为v形(扇形),其宽度自滑动柱体5/6的两端部向内端收缩直至内端顶点,亦呈v形。而滑动柱体5/6的侧表面两端均设有v型斜坡槽,且相向的v型斜坡槽8之间为交错布置。

作为优选,v型斜坡槽8的长度大于圆柱轴向长度的二分之一,由于v型斜坡较长,管路的背压很小并增加圆槽,阀在换向时,冲击很小,油缸动作平稳。

参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中位机能为ptab(p压力油口;t回油口;a进油口;b出油口。)腔相通阀芯是装配于阀体内的滑动圆柱件,圆柱件的侧表面有适当设计的v型斜坡槽8,搭配侧外表的径向开槽的位置尺寸;与本体内孔各台阶预留的腔室;经由滑动作用,形成腔室的开启,关闭,控制的逻辑流道。

参见图4,为中位状态,阀柱本体在两边弹簧力的作用下中位机能为ptab相通,液压油是从主阀体的p腔进到由主阀体内孔与阀柱本体外径所设计制定好的腔室关系,通过阀柱本体的v型斜坡槽8到达a、b、ta与tb腔室,再汇流一起从t腔流出。

参见图5,左移到位,主阀体腔孔内的液压油流向改为p-a通、b-t通。完成换向动作。

参见图6,显示的是中位状态为ptab相通的阀柱本体的原理图,经常使用于泄荷回路、串联回路。目前,随着设备的更新,工况的越来越严苛,所以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也就越来越高越大。特别适用与磨床等机床对油缸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精密机床。所以本实施例的对称的流道设计,更刚性、结构简单,稳定的支撑面提供更好的保证对抗严苛工况。

参见图7,本实施例在更改v型槽后,由于调整了斜坡长度、开口、深度及角度,特别是在v型斜坡槽顶端(中间位置)加工了圆槽8,在机能切换的临界压力、流量工况下,在阀换向过程中管路背压均呈逐渐减小状态,滑柱本体切换时的压力讯号不再如现有结构那样存在剧烈突变,压力感测器的电压信号变化均匀平缓,保证了管路冲击小,油缸动作平稳。

本实施例在同等的压力、流量工况条件下,流速比较缓慢稳定;再配合合适的弹簧,阀芯在切换和复位时更加稳定;即滑芯的切换复位相对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