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3213发布日期:2020-09-04 16:5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压缩机无油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时非常大的应用程序。

现有的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空气中的油分难以完全转出分离,并且其转换率较低,再是,分离的出来的残余油分不易清理,进而导致转换器的内部产生油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转换率低和易产生油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所述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包括:

转换器主体,所述转换器主体包括进气管和输送管,且所述进气管插接于转换器主体上方中心并与其内部相通,所述输送管末端插接于进气管上方并与其相通,且所述输送管左右两侧下方均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槽,两个所述通槽内分别嵌入有吸油棉和收集盒,且所述收集盒平行于吸油棉下方,所述输送管管口内壁固定有滤筛组件,且所述滤筛组件包括垂直卡接于其中间的海绵网,所述海绵网左面开有三个垂直等距排布并与其相通的通口,其中两个所述通口内壁均设有海绵条和通孔,且所述海绵条平行于通孔左侧并通过粘合剂粘结于通口内壁,所述通孔开孔连接于通口末端;所述进气管末端插接有进气罩,且所述进气罩下方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末端焊接有表面中心开有弧形槽的托板。

优选的,所述吸油棉左端嵌入有拉条,且所述收集盒右端焊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转换器主体下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气管,且所述出气管上方插接有与托板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的主管,所述主管与出气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包括侧管、筛网以及出气罩,且所述侧管设有两根并分别插接于出气管左右两侧上方,所述筛网嵌入于出气管内侧下方,且所述出气罩插接于出气管末端并与其相通。

优选的,两根所述侧管均与出气管相通,且所述筛网网孔直径为0.2cm。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通过海绵网能够将空气中大部分的油分吸掉,并且利用两个通口中的海绵条能够进一步过滤空气中的油分,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二次过滤,并且有利于提高转换器主体的转换率,再通过吸油棉能够再次对过滤后的压缩空气进行油分滤除,而通过收集盒能够将吸油棉中的油脂收集起来,避免落入转换器主体的内侧底部;

由于油脂的重量较重,所以油脂将会在重力下直接落入在托板上,并流入弧形槽内,避免油脂洒在转换器主体的内壁而导致日后难以清理的现象发生,弧形槽内溢出的油脂将会直接掉至主管内并通过输气管排出,利用两根侧管能够方便吸取转换器主体内部的压缩空气,并经过直径为0.2cm的筛网进行过滤,这样能够将油气分离送出,避免油脂残留在转换器主体的内部而产生污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输气管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输气管b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滤筛组件新型c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换器主体;101-进气管;102-进气罩;103-连杆;104-托板;105-弧形槽;2-输送管;201-通槽;202-吸油棉;203-拉条;204-收集盒;205-拉环;206-滤筛组件;207-海绵网;208-通口;209-通孔;210-海绵条;3-出气管;301-侧管;302-主管;303-筛网;304-出气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全无油转换器包括:

转换器主体1,转换器主体1包括进气管101和输送管2,且进气管101插接于转换器主体1上方中心并与其内部相通,输送管2末端插接于进气管101上方并与其相通,且输送管2左右两侧下方均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槽201,两个通槽201内分别嵌入有吸油棉202和收集盒204,且收集盒204平行于吸油棉202下方,输送管2管口内壁固定有滤筛组件206,且滤筛组件206包括垂直卡接于其中间的海绵网207,海绵网207左面开有三个垂直等距排布并与其相通的通口208,其中两个通口208内壁均设有海绵条210和通孔209,且海绵条210平行于通孔209左侧并通过粘合剂粘结于通口208内壁,通孔209开孔连接于通口208末端,使用者将输送管2的末端插接在进气管1的上方,使得输送管2通过进气管1与转换器主体1的内部相通,接着,通过输送管2的管口进入的空气将会经过管口的滤筛组件206进行初步的过滤,通过海绵网207能够将空气中大部分的油分吸掉,并且利用三个通口208,其中两个通口208中的海绵条210利用其本身的吸附性能能够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油分,再通过通孔209送出即可,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二次过滤,并且有利于提高转换器主体1的转换率,接着再通过输送管2中通槽201内的吸油棉202能够再次对过滤后的压缩空气进行油分滤除,而通过收集盒204能够将吸油棉202中的油脂收集起来,避免落入转换器主体1的内侧底部;

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管101末端插接有进气罩102,且进气罩102下方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有连杆103,连杆103末端焊接有表面中心开有弧形槽105的托板104,转换器主体1下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气管3,且出气管3上方插接有与托板104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的主管302,主管302与出气管3相通,出气管3包括侧管301、筛网303以及出气罩304,且侧管301设有两根并分别插接于出气管3左右两侧上方,筛网303嵌入于出气管3内侧下方,且出气罩304插接于出气管3末端并与其相通,两根侧管301均与出气管3相通,且筛网303网孔直径为0.2cm,将出气管3插接在转换器主体1的下方,经过过滤后的压缩空气将会通过进气罩102送入转换器主体1的内部进行催化反应,而在送入转换器主体1内部的同时,由于油脂的重量较重,所以油脂将会在重力下直接落入在托板104上,并流入弧形槽105内,避免油脂撒入在转换器主体1的内壁而导致日后难以清理的现象发生,而由于主管302与托板104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所以在弧形槽105内溢出的油脂将会直接掉至主管302内并通过输气管3排出,而利用两根侧管301能够方便吸取转换器主体1内部的压缩空气,并经过直径为0.2cm的筛网303进行最后的过滤,再通过出气罩304送出即可,这样能够将油气分离送出,避免油脂残留在转换器主体1的内部而产生污垢。

本实施例中,吸油棉202左端嵌入有拉条203,且收集盒204右端焊接有拉环205,通过拉条203方便使用者将吸油棉202从通槽201内取出并清洗,利用拉环205,便于使用者将收集盒204拉出并清洗。

上述实施例中运用的1-转换器主体;101-进气管;102-进气罩;103-连杆;104-托板;105-弧形槽;2-输送管;201-通槽;202-吸油棉;203-拉条;204-收集盒;205-拉环;206-滤筛组件;207-海绵网;208-通口;209-通孔;210-海绵条;3-出气管;301-侧管;302-主管;303-筛网;304-出气罩均可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定制获得。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