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9676发布日期:2019-05-17 22: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电扇的360度旋转,一种现有的电扇包括安装轴、底座、立杆、扇头组件以及旋转组件。其中,安装轴固定在底座上,立杆的顶端与扇头组件固定连接,旋转组件套设在立杆的外周,能够驱动扇头组件绕立杆的中心轴线进行360度转动。安装轴上设置有与外部电源相连通的若干铜环,立杆内设置有与铜环一一对应的若干蝴蝶片,蝴蝶片电性接触相对应的铜环。扇头组件360度旋转时,蝴蝶片与铜环始终滑动抵接,可以实现外部电源对用电组件的持续通电,并能保证电扇不会出现导线缠绕的情况。但是蝴蝶片与铜环始终处于摩擦状态,容易出现磨损,导致寿命降低,使得用电组件出现不通电或者通电不稳定的情况。

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电扇,在实现扇头组件360度旋转的同时,提高用电组件的通电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在实现外壳360度旋转的同时,保证用电组件通电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家用电器,在实现扇头组件360度旋转的同时,提高用电组件通电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组件以及立轴,所述旋转组件通过自身驱动能相对所述立轴转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均同所述立轴和所述旋转组件相对绝缘,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立轴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中的一个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另一个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用电组件电连接;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外壳,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第一齿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第二齿轮,啮合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且同轴固定在所述立轴上。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

上罩与支撑板,所述上罩盖罩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以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下盖,罩设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与所述上罩以及所述支撑板共同形成封闭空间,以密封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套设在所述立轴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触点油脂。

可选地,所述立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周凸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固定凸起,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套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凸起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

两个内弹片,固定在所述立轴上,所述内弹片包括第一抵接端,一个所述内弹片的所述第一抵接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另一个所述内弹片的所述第一抵接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

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

两个外弹片,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弹片包括第二抵接端,一个所述外弹片的所述第二抵接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另一个所述外弹片的所述第二抵接端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

可选地,所述立轴和所述外壳均为绝缘件。

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家用电器是电扇,所述电扇还包括扇头组件和底座,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扇头组件相连接,所述立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扇还包括:

后罩,固定设置在所述扇头组件的后部,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后罩内,且与所述后罩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通过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套设在立轴上,旋转组件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和/或第二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旋转组件通过自身驱动能相对立轴360度转动。且第一轴承的内圈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中的一个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另一个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第一轴承的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分别与用电组件电连接,可以在电源与用电组件之间形成通电回路,实现电源对用电组件的供电。由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相对于各自的内圈转动的磨损小,在旋转组件相对立轴360度旋转的同时,保证用电组件通电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电扇通过应用如上提到的旋转驱动机构,在实现扇头组件360度旋转的同时,保证电扇的用电组件的通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电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旋转组件和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图2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源、电路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立轴与内弹片的装配图;

图7是图6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200-电源;

1-扇头组件;2-旋转组件;3-立轴;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绝缘隔板;7-后罩;8-内弹片;9-外弹片;10-电路板;11-底座;12-支架立轴;

21-外壳;22-驱动机构;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31-主体;32-固定凸起;33-接线腔;34-固定块;35-定位槽;41-第一内圈;42-第一外圈;43-第一滚珠;51-第二内圈;52-第二外圈;53-第二滚珠;81-接线端;82-第一抵接端;83-固定孔;84-接线孔;85-定位凸起;91-第二抵接端;

211-上罩;212-支撑板;213-下盖;214-安装腔;

21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很多家用电器需要在使用过程中360度旋转,从而实现对各个方向和位置的用户吹风或取暖等服务,此类家用电器包括电扇、电暖气、加湿器等。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能用于有此类有旋转需求的诸多家电上,下面主要以电扇为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扇包括扇头组件1、后罩7、旋转驱动机构、立轴3、底座11和支架立轴12,其中,扇头组件1包括网罩和网罩内的扇叶,扇头组件1的后部设置有后罩7,后罩7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立轴3,立轴3与支架立轴12固定连接,支架立轴12固定在底座11上,底座11用于支撑整个电扇,使电扇放立的更加平稳。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可以实现扇头组件1相对于支架立轴12的360度无限旋转,达到电扇对各个方向吹风的效果。

结合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组件2设置在后罩7中并直接或间接与后罩7相连接,通过旋转组件2的自身驱动,后罩7以及扇头组件1能相对立轴3进行360度的旋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组件相对立杆360度转动而导致的旋转组件容易出现磨损的问题,以及旋转组件寿命低的问题,避免用电组件出现不通电或者通电不稳定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第一轴承4与第二轴承5均同立轴3和旋转组件2相对绝缘,第一轴承4的第一内圈41和第二轴承5的第二内圈51分别固定套设在立轴3上,旋转组件2与第一轴承4的第一外圈42和第二轴承5的第二外圈52固定连接,旋转组件2通过自身驱动能相对立轴3进行360度转动。第一内圈41与电源200的负极电连接,第二内圈51与电源200的正极电连接,可以在电源200与用电组件之间形成通电回路,实现电源200对用电组件的供电。各个轴承的外圈相对内圈转动的磨损小,在旋转组件2相对立轴3进行360度旋转的同时,保证用电组件通电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旋转组件2设置成仅与第一外圈42固定连接,还可以将旋转组件2设置成仅与第二外圈5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轴承内圈41与电源200的正极电连接,第二内圈51与电源200的负极电连接,也可以在电源200与用电组件之间形成通电回路。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立轴3和外壳21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避免通电回路发生短路,另一方面,即便操作者即便不小心碰到立轴3或外壳21,也不会出现触电现象,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轴承4与立轴3之间、第一轴承4与外壳21之间、第二轴承5与立轴3之间、第二轴承5与立轴3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使第一轴承4与第二轴承5均与立轴3和外壳21绝缘设置,也能够避免通电回路发生短路。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组件2包括外壳21、驱动机构22、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其中,外壳21与后罩7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均设置在外壳21的腔体中,驱动机构22的旋转输出轴伸入外壳21的安装腔214中,并与第一齿轮23同轴固定,第二齿轮24同轴固定在立轴3的外周,且第二齿轮24啮合设置于第一齿轮2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2带动扇头组件1相对立轴3转动的工作原理是:驱动机构22的旋转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3自转,由于第二齿轮24和绝缘转轴3固定不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23绕第二齿轮24的公转。由于外壳21固定在驱动机构22上,且外壳21与立轴3通过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转动连接,外壳21会随着第一齿轮23一起绕立轴3转动,与外壳21固定连接的后罩7能带扇头组件1绕立轴3进行360度的旋转。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为旋转电机或者旋转气缸。

此外,可以将第二齿轮24同轴固定在立轴3的顶端,能让尽量少的立轴3设置在外壳21的腔体中,可以有效降低外壳21的厚度,减小后罩7的整体尺寸,使得扇头组件1的360度旋转更便捷。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外圈42和第二外圈52中的一个与外壳21固定连接,也能够实现外壳21相对于立轴3转动的效果。此外,可以将驱动机构22的主体部分固定在外壳21的外部,外壳21无需将驱动机构22进行包覆,能够减少外壳21的体积,降低生产外壳21所需要的成本。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中的外壳21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21包括上罩211、支撑板212和下盖213,其中,上罩211盖罩在支撑板212的上方以形成安装腔214,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安装在安装腔214中,避免外界的灰尘落到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之间,保证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较好的啮合传动。此外,还能避免如螺钉等较小零部件进入到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之间,防止蹦齿现象的出现,保证第一齿轮23和第二齿轮24良好安全的传动。

另外,支撑板212上开设有安装孔2121,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安装于安装孔2121中,第一外圈41的外周和第二外圈52的外周均与安装孔2121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外壳21分别与第一外圈42和第二外圈52的固定。为了方便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的安装,在支撑板212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孔2121相连通的开口,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可以从该开口向安装孔2121中放入。在支撑板212的下方还固定连接有下盖213,以封堵支撑板212的开口,下盖213与支撑板212共同形成密封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的空间,避免灰尘或者小的零部件进入到第一轴承4或者第二轴承5中,保证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较长时间的使用。此外,通过将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密封在封闭空间中可以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保证操作者的使用安全。另外,为了避免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在导电的过程中发生打火情况,在各个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以及滚珠上涂覆有触点油脂。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两者电连接而导致短路现象的发生,如图4所示,在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6,绝缘隔板6套设在立轴3的外周,即便第一轴承4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也能够有效防止短路的发生。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绝缘隔板6可以是由如pa6(聚酰胺6)等的绝缘且阻燃的材料制成。

针对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与用电组件的电连接关系,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一外圈42和第二外圈52分别与电路板10电连接,可以在电源200与电路板10之间形成通电回路。电路板10外接第一用电组件、第二用电组件等,可以实现电源对第一用电组件和第二用电组件的供电。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用电组件可以是使扇头组件1中的扇叶转动的电机,第二用电组件可以是调节风速的控制电路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用电组件的数量不局限于两组,还可以三组、四组或更多组,依据不同机型进行不同的设置即可,当然,电路板10还可以与驱动机构22电连接。

结合图6和图7,旋转驱动机构还设置有内弹片8。内弹片8包括定位凸起85,立轴3包括主体31,主体31的外周开设有开口朝上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槽35,将定位凸起85对准定位槽35后,向下按压内弹片8,以使定位凸起85卡接在定位槽35中,限制内弹片8与立轴3发生相对运动。

为了保证电源200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的通电稳定性,每个内弹片8的定位凸起85的一端垂直弯延伸有用于连接电源200引出电线的接线端81,定位凸起85的两侧延伸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端82。其中,一个内弹片8的接线端81与电源200的正极电连接,该内弹片8的第一抵接端82与第二内圈51弹性抵接,另一个内弹片8的接线端81与电源200的负极电连接,该内弹片8的第一抵接端82与第一内圈41弹性抵接。当轴承的外圈相对内圈转动时,每个内弹片8与相对应的轴承的内圈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可以保证用电源200分别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的通电稳定性。为了方便电源200与内弹片8通过电线连接,接线端81上分别开设有接线孔84,电线可以穿过接线孔84,并固定在内弹片8上。

此外,主体31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接线腔33,内弹片8的接线端81可以容纳在接线腔33中。第一方面,可以对接线端81进行防护,防止其他零部件对接线段81的磕碰,保证电流的正常导通;第二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旋转驱动机构的内部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第三方面,减少了主体31的重量,便于扇头组件1的旋转。

此外,主体31的端部凸设有固定块34,接线端81上开设有固定孔83,固定块34卡接在固定孔83中,能进一步避免内弹片8与立轴3相互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接线端81上设置有固定块34,在立轴3开设有固定孔83,也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由于内弹片8、第一内圈41和第二内圈51分别与立轴3相固定,内弹片8与第一内圈41或第二内圈51均无相对滑动,内弹片8与对应的第一内圈41或第二内圈51均无磨损,极大提高内弹片8、第一内圈41和第二内圈51的使用寿命。

图8展示的结构是在图6展示结构的基础上,再向立轴3上安装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绝缘隔板6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主体31的外周上还设置有多个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固定凸起32,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绝缘隔板6的内圈分别卡接在固定凸起32上,保证三者的内圈与立轴3的紧密固定。

为了实现用电组件分别与第一外圈42和第二外圈52的通电稳定性,旋转驱动机构还设置有外弹片9。结合图8和图9,外弹片9固定在外壳21上,外弹片9包括第二抵接端91,其中一个外弹片9的第二抵接端91为弹性抵接在第一外圈42上,另一个外弹片9的第二抵接端91弹性抵接在第二外圈52上,当轴承的外圈相对内圈转动时,每个外弹片9与相对应的轴承的外圈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可以保证用电组件分别与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的通电稳定性。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