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8756发布日期:2020-02-11 13:3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手持风扇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室外的降温的需求,但是长时间的手持会产生疲劳,而且这些风扇不能灵活的实现角度调节。

在公告号为“cn208845400u”名称为“一种挂脖式风扇”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半环体,所述半环体两端均设置有金属软管,所述半环体两端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金属软管一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半环体与金属软管一端螺纹连接,所述金属软管另一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轴套,金属软管底端设置有转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半环体,将半环体卡套与人体颈部相匹配,挂在脖子处,能够解放双手,便于携带和收纳,通过金属软管连接半环体与壳体,改变金属软管形状,从而调节风扇的距离,转盘在轴套内转动,方便调节风扇的风力角度,长按按压开关启闭风扇,短按按压开关调节风速。

以上专利中,通过半环体的设计实现了将风扇挂接在脖子上的功能,解决了长时间手持风扇带来的疲劳问题,但是以上专利中,风扇进风口处并未设置安全装置,导致风扇在使用时很容易夹到头发等,极为不安全。

在公告号为“cn208749620u”名称为“一种离子净化摆动式离心风扇”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离子净化摆动式离心风扇,其包括机壳、蜗壳、风扇组件、格栅组、非平衡离子交替发生器及驱动组件,蜗壳设于机壳内部并与机壳固定连接;风扇组件设于蜗壳内部并与蜗壳连接;格栅组设置于蜗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非平衡离子交替发生器设置于出风口;驱动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同步电机,电路板电连接风扇组件、非平衡离子交替发生器、同步电机及外部电源。本实用新型离子净化摆动式离心风扇,在使用中无臭氧生成,安全可靠;内部结构简单,节约成本;采用一体化设计,科学布置,提高净化效率;出风口采用摆动式设计,吹出的风流在室内形成对流,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增加了产品功能,工作过程无需加设空调,高效节能。

以上专利中,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处格栅的设置起到了净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异物进入风扇主体内部,但是格栅结构上空隙较大,头发、衣物等仍可存在进入风扇主体的风险,一旦进入到离心风扇不仅会引起人体伤害,还会影响风扇的性能,另外以上专利中出风角度固定在风扇主体上,当需要调整风扇扇风角度时,需要将整个风扇进行移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风口过滤效果更好、可伸缩且伸缩后体积较小、出风角度可调且调节方便的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挂脖式设计方便携带和使用、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更广的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包括颈挂件和一个以上的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均固定在颈挂件上,所述风扇主体均包括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均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均设置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出风口处且与出风口连通后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导风装置与出风口活动式连接且活动后所述出风风道方向发生变化。通过导风装置的设置以及导风装置与出风口形成的出风风道,实现了风扇组出风口的风的导出,通过导风装置在出风口的活动实现了出风风道方向的变化,实现了对风扇出风方向的多角度调整。通过颈挂件的设置实现了将风扇挂接在脖子上的功能,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还包括风扇组外壳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风扇组外壳内,所述风扇组外壳一侧与出风口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外壳另一端与进风口固定连接。叶轮在风扇组外壳中的转动为现有技术。其中风扇组包括离心风扇和普通扇叶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盖,所述导风盖的侧面上设置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所述导风盖与出风口活动连接且活动后,所述导风口的指向发生变化。导风盖以及导风盖上导风口的设置实现了将出风口的风导出的功能,导风盖与出风口的活动连接,当导风盖在出风口上旋转活动时,所述导风口的指向发生变化,进而使出风风道的指向发生变化,实现对出风角度的调整,其中导风盖用手即可调整,方便快捷。其中导风盖优选为锥形或者球形。优选的,导风口可以偏心式设置在导风盖的侧面,这样能够非常便捷地实现上述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条,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当第一环形卡条卡接在第一环形卡槽中后,所述导风盖与出风口形成旋转活动连接。通过第一环形卡条与第一环形卡槽的设置实现了导风盖在出风口上的旋转活动,方便实现对出风口风向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可伸缩式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拉伸件,所述拉伸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针孔,所述针孔均匀分布在拉伸件上且所述针孔均与进风口连通。通过在进风口上设置过滤组件实现了进风口上吸附的空气的过滤,保证了离心风扇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过滤组件的设置也避免了衣物和头发等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风扇组内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将过滤组件设置为可伸缩的,在过滤组件伸缩后使离心风扇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运输和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拉伸件呈筒状,所述上盖设置在拉伸件顶部后在拉伸件顶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上盖与拉伸件可拆卸式连接。通过上盖的设置以及上盖与拉伸件的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将上盖摘掉,当上盖摘掉后,进风口的进风效果更好,当上盖安装在拉伸件上时,上盖又具备一定的遮挡功能,充分遮挡头发、衣物等进入到进风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风扇上壳和风扇下壳,所述风扇上壳和风扇下壳围合形成风扇组容纳空间,所述风扇组设置在风扇组容纳空间中,所述风扇上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进风口位置相对,所述风扇下壳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导风装置一端固定在出风口上,所述导风装置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且与第二通孔抵持,且所述过滤组件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条,所述通孔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二环形卡条与第二环形卡槽卡接后,所述过滤组件与通孔形成可拆卸式连接。通过风扇组容纳空间的设置实现了对风扇组的容纳存放与安装,通过通孔的设置以及通孔与进风口位置的相对设置且过滤组件与通孔的可拆卸式连接,使过滤组件能够作用在进风口上,使进风口吸附的风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颈挂件包括颈挂件主体、供电组件和两个活动件,所述颈挂件主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与风扇主体连接后,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颈挂件主体内部且与风扇主体电连接。供电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风扇主体的电能提供,活动件的设置既实现了颈挂件与风扇的连接,又方便风扇扇风角度的调节。

活动件优选为软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颈挂件主体包括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所述主体上壳和主体下壳围合形成供电容纳空间,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按键、pcb和电池,所述按键设置在主体上壳上,所述pcb和电池均设置在供电容纳空间中,且所述按键、电池和风扇主体电连接,所述活动件分别扣合在供电容纳空间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包括软胶和软管,所述软管一端与颈挂件主体连接,所述软管另一端与风扇主体连接后,所述软胶套设在软管外部上。其中软管的设置为电线提供安装空间,电线安装在软管中后可以实现pcb与风扇主体的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包括颈挂件和一个以上的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均固定在颈挂件上,所述风扇主体均包括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均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均设置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出风口处且与出风口连通后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导风装置与出风口活动式连接且活动后所述出风风道方向发生变化。通过导风装置的设置以及导风装置与出风口形成的出风风道,实现了风扇组出风口的风的导出,通过导风装置在出风口的活动实现了出风风道方向的变化,实现了对风扇出风方向的多角度调整。通过颈挂件的设置实现了将风扇挂接在脖子上的功能,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风扇主体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风扇主体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4,本发明是一种多角度出风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包括颈挂件3和一个以上的风扇主体1,所述风扇主体1均固定在颈挂件3上,所述风扇主体1均包括风扇组2,所述风扇组2包括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出风口22上均设置有导风装置221,所述导风装置221设置在出风口22处且与出风口22连通后形成出风风道222,所述导风装置221与出风口22活动式连接且活动后所述出风风道222方向发生变化。通过导风装置221的设置以及导风装置221与出风口22形成的出风风道222,实现了风扇组2出风口22的风的导出,通过导风装置221在出风口22的活动实现了出风风道222方向的变化,实现了对风扇出风方向的多角度调整。通过颈挂件3的设置实现了将风扇挂接在脖子上的功能,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2还包括风扇组外壳23和叶轮24,所述叶轮24设置在风扇组外壳23内,所述风扇组外壳23一侧与出风口22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外壳23另一端与进风口21固定连接。叶轮24在风扇组外壳23中的转动为现有技术。其中风扇组2包括离心风扇和普通扇叶风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221包括导风盖223,所述导风盖223的侧面上设置有导风口224,所述导风口224与出风口22连通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222,所述导风盖223与出风口22活动连接且活动后,所述导风口224的指向发生变化。导风盖223以及导风盖223上导风口224的设置实现了将出风口22的风导出的功能,导风盖223与出风口22的活动连接,当导风盖223在出风口22上旋转活动时,所述导风口224的指向发生变化,进而使出风风道222的指向发生变化,实现对出风角度的调整,其中导风盖223用手即可调整,方便快捷。其中导风盖223优选为锥形或者球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盖2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条225,所述出风口22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226,当第一环形卡条225卡接在第一环形卡槽226中后,所述导风盖223与出风口22形成旋转活动连接。通过第一环形卡条225与第一环形卡槽226的设置实现了导风盖223在出风口22上的旋转活动,方便实现对出风口22风向的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21上设置有可伸缩式过滤组件211,所述过滤组件211包括拉伸件212,所述拉伸件21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针孔213,所述针孔213均匀分布在拉伸件212上且所述针孔213均与进风口21连通。通过在进风口21上设置过滤组件211实现了进风口21上吸附的空气的过滤,保证了离心风扇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过滤组件211的设置也避免了衣物和头发等通过进风口21进入到风扇组2内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将过滤组件211设置为可伸缩的,在过滤组件211伸缩后使离心风扇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运输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211还包括上盖214,所述拉伸件212呈筒状,所述上盖214设置在拉伸件212顶部后在拉伸件212顶部形成密闭空间(图未示),所述上盖214与拉伸件212可拆卸式连接。通过上盖214的设置以及上盖214与拉伸件212的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将上盖214摘掉,当上盖214摘掉后,进风口21的进风效果更好,当上盖214安装在拉伸件212上时,上盖214又具备一定的遮挡功能,充分遮挡头发、衣物等进入到进风口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1还包括风扇上壳11和风扇下壳12,所述风扇上壳11和风扇下壳12围合形成风扇组容纳空间13,所述风扇组2设置在风扇组容纳空间13中,所述风扇上壳11上设置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与进风口21位置相对,所述风扇下壳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5,所述导风装置221一端固定在出风口22上,所述导风装置221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5且与第二通孔15抵持,且所述过滤组件211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条215,所述通孔14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216,所述第二环形卡条215与第二环形卡槽216卡接后,所述过滤组件211与通孔14形成可拆卸式连接。通过风扇组容纳空间13的设置实现了对风扇组2的容纳存放与安装,通过通孔14的设置以及通孔14与进风口21位置的相对设置且过滤组件211与通孔14的可拆卸式连接,使过滤组件211能够作用在进风口21上,使进风口21吸附的风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风扇主体1还包括有供电组件(图未示),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风扇组容纳空间13中,且所述供电组件与叶轮24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叶轮24的供电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挂件3包括颈挂件主体31、供电组件32和两个活动件33,所述颈挂件主体31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件33与风扇主体1连接后,所述供电组件32设置在颈挂件主体31内部且与风扇主体1电连接。供电组件32的设置实现了对风扇主体1的电能提供,活动件33的设置既实现了颈挂件3与风扇的连接,又方便风扇扇风角度的调节。活动件33优选为软性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挂件主体31包括主体上壳311和主体下壳312,所述主体上壳311和主体下壳312围合形成供电容纳空间313,所述供电组件32包括按键321、pcb322和电池323,所述按键321设置在主体上壳311上,所述pcb322和电池323均设置在供电容纳空间313中,且所述按键321、电池323和风扇主体1电连接,所述活动件33分别扣合在供电容纳空间313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33包括软胶331和软管332,所述软管332一端与颈挂件主体31连接,所述软管332另一端与风扇主体1连接后,所述软胶331套设在软管332外部上。其中软管332的设置为电线(图未示)提供安装空间,电线安装在软管332中后可以实现pcb322与风扇主体1的电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