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风机组件以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1905发布日期:2021-06-01 15:2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蜗壳、风机组件以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呼吸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蜗壳、一种采用该蜗壳的风机组件以及一种采用该风机组件的呼吸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内的叶轮、以及安装在蜗壳上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风机运行时,风机会产生热量,特别是长时间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现有多采用空气对流的方式对风机进行散热,散热方式单一,不能达到最优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公开一种蜗壳,用以解决在现有的风机散热方式单一,不一定能达到最优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公开一种风机组件,其采用如上所述的蜗壳。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公开一种呼吸机,其采用如上所述的风机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蜗壳,用于风机,所述蜗壳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热塑性塑料60%-90%;

导热填料10%-40%。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热塑性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其它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聚砜、聚醚类塑料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所述导热填料为氮化铝、碳化硅、氧化铝、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机组件,包括:

外壳,具有内腔;

风机,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风机包括上述的蜗壳。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外壳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连通所述内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风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蜗壳内部的叶轮、以及安装于所述蜗壳以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蜗壳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蜗壳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安装于所述内腔中以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内腔的空气全部引导至所述电机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设于所述外壳本体内部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隔板,所述风机设于所述上腔室中,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隔板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并与所述下腔室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机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中间壳体、设于所述中间壳体顶部的顶盖、以及设于所述中间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隔板横设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内侧壁,所述顶盖、所述中间壳体以及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上腔室,所述底板、所述中间壳体以及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下腔室。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上腔室的风机减震套,所述风机减震套具有收容腔,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风机减震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风机减震套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筒体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用于给所述风机减震套形成支撑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环和筋条,所述支撑环夹设于所述顶盖与所述中间壳体之间,所述筋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的内侧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风机减震套的外侧壁。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导流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流管在所述隔板上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蜗壳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连接的顶壳,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叶轮的容置腔,所述顶壳朝向底壳凹设有用于供所述风机安装的安装槽,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底壳并连通所述容置腔。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呼吸机,所述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蜗壳通过设置蜗壳包括60%-90%热塑性塑料和10%-40%的导热填料,使得蜗壳具有较优的导热效果,从而可以将电机运行产生热量快速地传递到蜗壳,蜗壳上的热量再随循环的气流扩散出去,从而对风机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风机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风机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间壳体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风机组件100,包括外壳11、风机12和导流管13。外壳11具有内腔,外壳11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进风口15和连通内腔的第一出风口16。风机12安装于内腔中,风机12包括蜗壳121、安装于蜗壳121内部的叶轮122、以及安装于蜗壳121以用于驱动叶轮122转动的电机123,蜗壳121设有第二进风口17和第二出风口18,第二进风口17位于蜗壳121远离电机123的一侧,第二出风口18与第一出风口16连通。导流管13安装于内腔中以用于将从第一进风口15进入内腔的空气全部引导至电机123处。

该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导流管13将从第一进风口15进入内腔的空气全部引导至电机123处,又通过设置第二进风口17位于蜗壳121远离电机123的一侧,这样,从第一进风口15进入内腔的空气先通过导流管13流动至电机123处,将电机123产生的热量带走,然后再流通到第二进风口17处,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蜗壳121内部,以此形成一个循环,随后从第二出风口18扩散出去。以该设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机12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增加风机12的使用寿命;此外,风机12设置于外壳11内部,外壳11可以对风机12运行产生的声音起到隔断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整个风机组件100运行噪音的目的,特别是当该风机组件100运用在呼吸机时,降低风机组件100的运行噪音可以有效避免噪音对患者睡眠质量的产生影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外壳11包括外壳本体111和设于外壳本体111内部以将内腔分隔为上腔室141和下腔室142的隔板112,风机12设于上腔室141中,第二进风口17朝向隔板112设置,第一进风口15与下腔室142连通,第二出风口18与上腔室142连通,导流管13的一端与隔板112连接并与下腔室14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电机123处。以该设计方式,从第一进风口15进入下腔室142的空气可以全部通过导流管13流通到电机123处,简化了导流管13的设计方式,当然,外壳11不设计有隔板112将内腔分隔为上腔室141和下腔室142也是可以的,导流管13可以直接连接到第一进风口15处,将从第一进风口15进入的空气直接引导至电机123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外壳本体111包括中间壳体113、设于中间壳体113顶部的顶盖114、以及设于中间壳体113底部的底板115,隔板112横设于中间壳体113的内侧壁,顶盖114、中间壳体113以及隔板112围合形成上腔室141,底板115、中间壳体113以及隔板112围合形成下腔室142。优选地,导流管13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中间壳体113与顶盖114的连接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风机组件100还包括设于上腔室141的风机减震套19,风机减震套19具有收容腔191,风机12安装于收容腔191中,风机减震套19的外侧壁与外壳11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风机减震套19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筒体结构。优选为由硅胶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风机减震套19为由弹性材料制成,风机减震套19可以隔绝电机123运行时,电磁低频噪声的传递,而且可以缓冲电机123运行时由于机械撞击产生的噪音。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风机组件100还包括用于给风机减震套19形成支撑的支架21,支架21包括支撑环211和筋条212,支撑环211夹设于顶盖114与中间壳体113之间,筋条212的一端与支撑环211的内侧连接、另一端连接风机减震套19的外侧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导流管13设有两个,两个导流管13在隔板112上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导流管13,可以增大进风量,起到加速带走电机123产生热量的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蜗壳121包括底壳1211和与底壳1211连接的顶壳1212,底壳1211和顶壳121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叶轮122的容置腔1213,顶壳1212朝向底壳1211凹设有用于供风机安装的安装槽1214,第二进风口17设于底壳1211并连通容置腔1213。以该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减小风机12的尺寸,使得整个风机组件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蜗壳121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热塑性塑料60%-90%;

导热填料10%-40%。

其中,热塑性塑料可以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其它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聚砜、聚醚类塑料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导热填料可以为氮化铝、碳化硅、氧化铝、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热塑性塑料和导热填料可以是聚酰胺与石墨的组合,或者是聚醚类塑料与石墨的组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蜗壳121包括60%-90%热塑性塑料和10%-40%的导热填料,使得蜗壳121具有较优的导热效果,从而可以将电机123运行产生热量快速地传递到蜗壳121,蜗壳121上的热量再随循环的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8扩散出去,从而对风机12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延长风机12的使用寿命。实验表明,热塑性塑料和导热填料采用上述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得蜗壳121的散热系数达到3w/(m*k)。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进风口17位于蜗壳121远离电机123的一侧,这样,气流从电机123处带走电机123产生的热量到进入到第二进风口17之间还需要流经蜗壳121的外表面,气流从蜗壳121外表面流过的时候,可以将蜗壳121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呼吸机,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风机组件10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