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和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2035发布日期:2020-04-17 17: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离心风机和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和干衣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根据动能转换为势能的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离心风机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电机能够驱动叶轮高速转动,以将气体加速,在壳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蜗舌,蜗舌可以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使气流从出风口排出。

在一些场合中,需要离心风机能够实现正反转,以干衣机为例,为了降低成本,现有的干衣机通常采用一个电机同时驱动烘干筒和离心风机的叶轮旋转,为了解决衣物在烘干筒内缠绕的问题,在干衣机工作过程中,烘干筒需要正反转,叶轮随着烘干筒正向(离心风机的设计方向)转动时,蜗舌可以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使气流从出风口排出,然而,当叶轮随着烘干筒反向(与设计方向相反)转动时,蜗舌无法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导致从出风口处排出的风量急剧减小,从而影响对衣物的烘干效果。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离心风机和干衣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离心风机的蜗舌在叶轮的转动方向与设计方向相反时无法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从而导致离心风机的出风量急剧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叶轮和蜗舌,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舌包括层叠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所述叶轮设置为在转动时能够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蜗舌设置为在所述叶轮正向转动时能够将所述叶轮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蜗舌设置为在所述叶轮反向转动时能够将所述叶轮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所述出风口。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叶轮为双层叶轮,所述双层叶轮包括与所述第一蜗舌对应设置的第一层叶轮部和与所述第二蜗舌对应设置的第二层叶轮部,所述第一层叶轮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层叶轮部的轴线重合。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层叶轮部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共同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层叶轮部正向转动时能够将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引向所述第一蜗舌,所述第二层叶轮部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二叶片,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共同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层叶轮部反向转动时能够将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引向所述第二蜗舌。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弧形叶片,且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不同。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直叶片,且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叶轮为单层叶轮,所述单层叶轮包括与所述第一蜗舌以及所述第二蜗舌对应设置的叶轮部,所述叶轮部包括环形设置的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共同设置为在所述叶轮部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都能够将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引向所述第一蜗舌以及所述第二蜗舌。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叶片均为直叶片且沿所述单层叶轮的径向设置。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叶轮中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所述壳体中的空气进行导向。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结构为导风锥台,所述导风锥台的锥端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叶轮中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所述壳体中的空气进行导向。

在上述离心风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导风锥台和第二导风锥台,所述第一导风锥台的锥端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锥台的锥端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衣机,该干衣机包括上述的离心风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离心风机的壳体内设置两个蜗舌结构: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且使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呈层叠错位设置,例如,将第一蜗舌设置在壳体的左侧板上且靠近壳体的顶板设置,第二蜗舌设置在壳体的右侧板上且靠近壳体的底板设置,在叶轮正向转动时,第一蜗舌能够将叶轮上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在叶轮反向转动时,第二蜗舌能够将叶轮下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离心风机能够在叶轮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均吹出大量的空气。

进一步地,叶轮为双层叶轮,双层叶轮包括第一层叶轮部和第二层叶轮部,第一层叶轮部与第一蜗舌相对应,第二层叶轮部与第二蜗舌相对应。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际应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设置第一层叶轮部的叶片的具体形式以及第二层叶轮部的叶片的具体形式,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化,从而能够使离心风机满足更多不同的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层叶轮部正向转动时,第一叶片能够将进风口进入壳体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从而能够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同理,第二层叶轮部反向转动时,第二叶片能够将进风口进入壳体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从而能够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即叶轮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均能够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叶轮为单层叶轮,单层叶轮包括与第一蜗舌以及第二蜗舌对应设置的叶轮部,叶轮部包括环形设置的多个叶片。通过将叶轮设置为单层叶轮,能够降低设计难度,便于加工,从而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多个叶片均为直叶片且沿单层叶轮的径向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离心风机能够在叶轮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吹出等量的风。

进一步地,叶轮中设置有导风结构。通过导风结构对进入壳体中的空气进行引导,有利于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进风口,使空气可以从壳体的两侧同时进入,从而能够提高离心风机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在进风口数量为两个的情形下,导风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导风锥台和第二导风锥台,第一导风锥台的锥端靠近第一进风口设置,第二导风锥台的锥端靠近第二进风口设置。通过第一导风锥台对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引导,通过第二导风锥台对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引导,能够避免空气在叶轮内发生碰撞而发生紊乱,具体而言,在双层叶轮的结构中,第一导风锥台将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第一叶轮部,第二导风锥台将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第二叶轮部,从而能够避免空气在叶轮内发生碰撞;在单层叶轮的结构中,第一导风锥台将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叶轮部的上半部分,第二导风锥台将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叶轮部的下半部分,从而能够避免空气在叶轮内发生碰撞。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干衣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离心风机,进而具备了上述离心风机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干衣机,本实用新型的干衣机能够在烘干筒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均提供足够的风量,从而能够提高对衣物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离心风机的蜗舌在叶轮的转动方向与设计方向相反时无法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从而导致离心风机的出风量急剧减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及干衣机,旨在使离心风机的蜗舌在叶轮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均能够切割叶轮引动的气流,保证对风量的需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叶轮和蜗舌,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舌包括层叠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叶轮设置为在转动时能够将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壳体,第一蜗舌设置为在叶轮正向转动时能够将叶轮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第二蜗舌设置为在叶轮反向转动时能够将叶轮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即本实用新型在离心风机的壳体内设置了两个蜗舌结构: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且使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呈层叠错位设置,例如将第一蜗舌设置在壳体的左侧板上且靠近壳体的顶板设置,第二蜗舌设置在壳体的右侧板上且靠近壳体的底板设置,在叶轮正向转动时,第一蜗舌能够将叶轮上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在叶轮反向转动时,第二蜗舌能够将叶轮下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离心风机能够在叶轮正向和反向转动时均吹出大量的空气。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叶轮2和蜗舌3,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蜗舌3包括叠层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31和第二蜗舌32,叶轮2为双层叶轮,双层叶轮包括与第一蜗舌31对应设置的第一层叶轮部21和与第二蜗舌32对应设置的第二层叶轮部22,第一层叶轮部21的轴线与第二层叶轮部22的轴线重合。其中,进风口4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壳体1的顶板11上,当然,也可以将进风口4设置在壳体1的底板12上,第一蜗舌31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13的上部,即靠近顶板11设置,第二蜗舌32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14的下部,即靠近底板12设置,叶轮2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蜗舌31能够将第一层叶轮部21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在叶轮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蜗舌32能够将第二层叶轮部22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

优选地,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层叶轮部21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一叶片211,多个第一叶片211共同设置为在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时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第二层叶轮部22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二叶片221,多个第二叶片221共同设置为在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时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在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弧形叶片,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叶片211顺时针倾斜,所以第一叶片21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同理,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叶片221逆时针倾斜,所以第二叶片22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第一叶片211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不同。在另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直叶片,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叶片211顺时针倾斜,所以第一叶片21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同理,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叶片221逆时针倾斜,所以第二叶片22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第一叶片211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不同。在另一种特殊的优选情形中,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直叶片,且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沿叶轮2的径向设置,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几种情形仅是优选的情形,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将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设置为“v”形叶片或者“l”形叶片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叶轮2中设置有导风结构6,导风结构6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壳体1中的空气进行导向。其中,导风结构6为导风锥台6,导风锥台6的锥端61靠近进风口4设置,空气从进风口4进入后在导风锥台6的引导下流向第一层叶轮部21和第二层叶轮部22。当然,导风结构6还可以设置为三角锥体等其他导风结构6,这种对导风结构6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图6至图11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其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二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叶轮2和蜗舌3,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蜗舌3包括叠层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31和第二蜗舌32,叶轮2为双层叶轮,双层叶轮包括与第一蜗舌31对应设置的第一层叶轮部21和与第二蜗舌32对应设置的第二层叶轮部22,第一层叶轮部21的轴线与第二层叶轮部22的轴线重合。其中,进风口4的数量为两个,进风口4包括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42,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42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可以将第一进风口41设置在壳体1的顶板11上,第二进风口42设置在壳体1的底板12上,第一蜗舌31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13的上部,即靠近顶板11设置,第二蜗舌32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14的下部,即靠近底板12设置,叶轮2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蜗舌31能够将第一层叶轮部21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在叶轮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蜗舌32能够将第二层叶轮部22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有两个进风口4的情形下,用于驱动叶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可以从第一进风口41或第二进风口42伸入从而与叶轮2连接,如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第一进风口41伸入,需要使驱动电机与第一进风口41之间呈间隙设置,以避免影响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进入壳体1,同理,如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第二进风口42伸入,需要使驱动电机与第二进风口42之间呈间隙设置,以避免影响空气从第二进风口42进入壳体1。

优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叶轮部21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一叶片211,多个第一叶片211共同设置为在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时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第二层叶轮部22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二叶片221,多个第二叶片221共同设置为在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时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在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如图7所示,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弧形叶片,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叶片211顺时针倾斜,所以第一叶片21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同理,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叶片221逆时针倾斜,所以第二叶片22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第一叶片211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不同。在另一种优选的情形中,如图8所示,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直叶片,第一层叶轮部21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叶片211顺时针倾斜,所以第一叶片21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同理,第二层叶轮部2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叶片221逆时针倾斜,所以第二叶片221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二蜗舌32,第一叶片211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不同。在另一种特殊的优选情形中,如图9所示,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为直叶片,且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沿叶轮2的径向设置,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的倾斜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几种情形仅是优选的情形,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将第一叶片211和第二叶片221均设置为“v”形叶片或者“l”形叶片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6至图11所示,叶轮2中设置有导风结构6,导风结构6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壳体1中的空气进行导向。其中,导风结构6包括相连的第一导风锥台6a和第二导风锥台6b,第一导风锥台6a的锥端6a1靠近第一进风口41设置,第二导风锥台6b的锥端6b1靠近第二进风口42设置,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进入后在第一导风锥台6a的引导下流向第一层叶轮部21,空气从第二进风口42进入后在第二导风锥台6b的引导下流向第二层叶轮部22。当然,导风结构6还可以设置为相连的两个三角锥体等其他导风结构,这种对导风结构6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三

下面结合图12至图15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其中,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三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叶轮2和蜗舌3,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蜗舌3包括叠层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31和第二蜗舌32,叶轮2为单层叶轮,单层叶轮包括与第一蜗舌31以及第二蜗舌32对应设置的叶轮部23,叶轮部23包括环形设置的多个叶片231,多个叶片231共同设置为在叶轮部23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都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以及第二蜗舌32。其中,进风口4设置在壳体1的顶板11上,当然,也可以将进风口4设置在壳体1的底板12上,第一蜗舌31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13的上部,即靠近顶板11设置,第二蜗舌32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14的下部,即靠近底板12设置,叶轮2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蜗舌31能够将叶轮部23上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在叶轮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蜗舌32能够将叶轮部23下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

优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多个叶片231均为直叶片且沿单层叶轮的径向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叶轮2在正向和反向转动时,离心风机能够吹出等量的风。当然,也可以使叶片231与单层叶轮的径向呈特定的角度设置,或者将叶片231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将叶片231设置为弧形叶片(图15所示的正是弧形叶片)、“v”形叶片、“l”形叶片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叶轮2中设置有导风结构6,导风结构6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壳体1中的空气进行导向。其中,导风结构6为导风锥台6,导风锥台6的锥端61靠近进风口4设置,空气从进风口4进入后在导风锥台6的引导下流向叶轮部23。当然,导风结构6还可以设置为三角锥体等其他导风结构,这种对导风结构6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四

下面结合图16至图19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其中,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的实施例四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剖视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中的叶轮2和蜗舌3,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蜗舌3包括叠层且彼此错位设置的第一蜗舌31和第二蜗舌32,叶轮2为单层叶轮,单层叶轮包括与第一蜗舌31以及第二蜗舌32对应设置的叶轮部23,叶轮部23包括环形设置的多个叶片231,多个叶片231共同设置为在叶轮部23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都能够将进风口4进入壳体1的空气引向第一蜗舌31以及第二蜗舌32。其中,进风口4的数量为两个,进风口4包括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但图中未示出),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可以将第一进风口41设置在壳体1的顶板11上,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壳体1的底板12上,第一蜗舌31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板13的上部,即靠近顶板11设置,第二蜗舌32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14的下部,即靠近底板12设置,叶轮2正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蜗舌31能够将叶轮部23上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在叶轮2反向转动(从图上看为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蜗舌32能够将叶轮部23下半部分吹过来的空气切割并将空气引向出风口5。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有两个进风口4的情形下,用于驱动叶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可以从第一进风口41或第二进风口伸入从而与叶轮2连接,如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第一进风口41伸入,需要使驱动电机与第一进风口41之间呈间隙设置,以避免影响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进入壳体1,同理,如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第二进风口伸入,需要使驱动电机与第二进风口之间呈间隙设置,以避免影响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壳体1。

优选地,如图17所示,多个叶片231均为直叶片且沿单层叶轮的径向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叶轮2在正向和反向转动时,离心风机能够吹出等量的风。当然,也可以使叶片231与单层叶轮的径向呈特定的角度设置,或者将叶片231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将叶片231设置为弧形叶片、“v”形叶片或“l”形叶片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6至图19所示,叶轮2中设置有导风结构6,导风结构6设置为能够对进入到壳体1中的空气进行导向。其中,导风结构6包括相连的第一导风锥台6a和第二导风锥台6b,第一导风锥台6a的锥端6a1靠近第一进风口41设置,第二导风锥台6b的锥端6b1靠近第二进风口设置,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进入后在第一导风锥台6a的引导下流向叶轮部23的上半部分,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后在第二导风锥台6b的引导下流向叶轮部23的下半部分。当然,导风结构6还可以设置为相连的两个三角锥体等其他导风结构,这种对导风结构6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衣机,该干衣机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离心风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