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4410发布日期:2020-01-17 19:3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主要应用于有同侧进水双向出水功能需求的立式泵站,属于泵站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式泵站依据流道的出水方向可分为单向立式泵站和双向立式泵站。单向立式泵站仅具有单方向的抽水功能,功能单一,但造价低,施工便捷;双向立式泵站具有自排自引和抽排抽灌的四重功能,施工较为复杂且断流设备多。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城市水环境改善等工程的不断推进,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基于立式泵站实现同向进水与双向出水的功能技术需求,而当前的单向立式泵站仅能实现单向进水单向出水的功能需求,双向立式泵站可满足同侧进水与双向出水的功能需求但进出水结构均需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箱涵式结构,土建投资大,不宜应用于中小型立式泵站的建设,且该结构型式略显复杂、断流设备多且管理不便。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工程技术需求难题,提出了一种可满足立式泵站实现双向出水的多功能出水装置,该多功能出水装置结构简单,断流设施便捷且管理方便,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泵站工程投资,节约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通过蝶阀的控制实现出水方向的改变,解决了单向立式泵站功能单一的弊端,满足了立式泵站同向进水双向出水的多功能技术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直管式出水主管道、双向出水弯管,所述双向出水弯管上设有1个进口和2个出口,直管式出水主管道出口面与双向出水弯管的进口面固定连接,且直管式出水主管道、双向出水弯管贯通;

所述双向出水弯管内设有后导水锥,后导水锥面向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出口;所述双向出水弯管的2个出口均外接有直管式出水支管道,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固定连接,双向出水弯管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贯通;2根直管式出水支管道内均设有蝶阀。

所述双向出水弯管的进水口置于双向出水弯管的2个出水口之间。

所述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直管式出水主管道进口面连接导叶体,直管式出水主管道进口面的直径与导叶体出口面的直径相等;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进口面与导叶体的出口面相连接,且连接处内壁平滑无凸起。

所述双向出水弯管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出口面的直径相等,双向出水弯管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出口面相连接内壁处平滑无凸起。

所述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截面为圆形,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截面直径为0.65~1.0倍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截面直径;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与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连接处内壁平滑无凸起;且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直径相等。

所述双向出水弯管的中心线为变曲率曲线。

所述蝶阀中心距直管式出水支管道进口面距离为蝶阀直径的1倍。

所述后导水锥的底面为圆形,底面圆形的直径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出口面的直径相等,母线为四分之一的椭圆线,且后导水锥采用金属加工制作。

所述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直管式出水支管道、双向出水弯管均采用金属加工制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包括直管式出水主管道、蝶阀、导水锥、双向出水弯管及直管式出水支管道共5部分组成。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截面为圆形,进口面的直径与导叶体出口面的直径相等,直管式出水主管道进口面与导叶体的出口面相连接,连接内壁处平滑无凸起。直管式出水主管道采用金属加工制作。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截面为圆形,截面直径为0.65~1.0倍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截面直径,截面直径依据泵站设计流量和蝶阀的尺寸合理确定。蝶阀被安装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蝶阀中心距直管式出水支管道进口面距离约1倍蝶阀的直径。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与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连接,连接内部处平滑无凸起。直管式出水支管道采用金属加工制作。后导水锥的底面为圆形,底面圆形的直径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出口面的直径相等,母线为四分之一的椭圆边,采用金属加工制作。双向出水弯管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出口面相连接,连接内壁处平滑无凸起,且双向出水弯管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出口面的直径相等。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相连接,连接内壁处平滑无凸起,且双向出水弯管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进口面直径相等。双向出水弯管的中心线为变曲率曲线。双向出水弯管采用金属加工制作。

有益效果:立式泵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可实现同侧进水双向出水的功能,双向出水方向的控制措施简便,容易维护,工程造价低,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很好地解决了因土地资源匮乏及工程投资少的工程对同侧进水双向出水的立式泵站工程的技术需求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沿江滨湖地区及城市防洪规划均对泵站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泵站需具备防洪排涝、灌溉引水,同时具有改善航运和流域水环境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同向进水双向出水的功能,可满足这些要求,在这些工程中具有极高地推广应用价值。随着高标准灌区建设和城市水环境改善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性导向也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推广应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导水锥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c-c方向断面图。

图4a为图1中直管式出水主管道的b-b方向断面图。

图4b为图1中直管式出水支管道的a-a方向断面图。

图5为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的实施图。

图中:1直管式出水主管道、2双向出水弯管、3后导水锥、4直管式出水支管道、5蝶阀、6导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立式泵站用多功能出水装置,包括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双向出水弯管2,双向出水弯管2上设置1个进口和2个出口,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出口面与双向出水弯管2的进口面固定连接,且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双向出水弯管2贯通;

双向出水弯管2内设有后导水锥3,后导水锥3面向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出口;双向出水弯管2的2个出口均外接有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双向出水弯管2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的进口面固定连接,双向出水弯管2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贯通;2根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内均设有蝶阀5。

进一步的,双向出水弯管2的进水口置于双向出水弯管2的2个出水口之间。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进口面连接导叶体6,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进口面的直径与导叶体6出口面直径相等;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进口面与导叶体6的出口面相连接,且连接处内壁平滑无凸起。双向出水弯管2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出口面的直径相等,双向出水弯管2的进口面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出口面相连接内壁处平滑无凸起。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的截面为圆形,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的截面直径为0.65~1.0倍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截面直径;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的进口面与双向出水弯管2的出口面连接处内壁平滑无凸起;且双向出水弯管2的出口面与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的进口面直径相等。双向出水弯管2的中心线为变曲率曲线。蝶阀5中心距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进口面距离为蝶阀5直径的1倍。后导水锥3的底面为圆形,底面圆形的直径与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出口面的直径相等,母线为四分之一的椭圆线,且后导水锥3采用金属加工制作。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双向出水弯管2均采用金属加工制作。

使用时,将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的进口面与导叶体6出口面进行固定连接,确保连接内壁光滑无凸起。当水泵运转开始抽水时,水流通过导叶体6出口面进入多功能出水装置的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内,当立式泵站出水方向需为左侧时,打开左侧蝶阀5,关闭右侧蝶阀5,此时水流经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进入双向出水弯管2后通过左侧的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流出,实现了立式泵站出水方向为左侧的目的。若当立式泵站出水方向需为右侧时,打开右侧蝶阀5,关闭左侧蝶阀5,此时水流经直管式出水主管道1进入双向出水弯管2后通过右侧的直管式出水支管道4流出,实现了立式泵站出水方向为右侧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