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3075发布日期:2020-06-12 14: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扇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的扇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扇轮具有连接一个轮毂的一个转轴,该轮毂具有一个侧墙,多个扇叶分别由一端连接该侧墙的外壁;如此,该现有的扇轮的一个基座可组装定位在如笔电、空调或通风设备等系统中,以通过该多个扇叶驱风以产生气流。类似于该现有的扇轮的一个实施例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i529309号的“风扇、扇框”及风扇装置专利案当中。

上述现有的扇轮虽然可用来带动气流;然而,经实验发现,该扇轮中除了该转轴以外的其他构件型态及尺寸比例,也都会对风压及风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驱风效果不佳,该现有的扇轮仍有可改进空间。

有鉴于此,现有的扇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在不影响气流顺畅度的前提下,可以确保该扇轮旋转时维持最佳的风压与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旋转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及减轻该扇轮转动上的动力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可以减少风切所造成的噪音以提升安静度。

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包括:一个转轴;一个轮毂,连接于该转轴,该轮毂具有连接一个外延伸部的一个环墙,该外延伸部具有一个最大外径(d);及多个扇叶,连接于该外延伸部的外周,该扇叶的数量为n个,35≦n≦120,且0.17n≦d≦1.44n。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可通过设置该外延伸部,以及使该扇叶的数量与该最大外径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尺寸比例;如此,在不影响气流顺畅度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该扇轮旋转时维持最佳的风压与风量,具有提升整体驱风效能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一个盘体,该盘体连接于该转轴,该环墙位于该盘体的外周,该盘体至少50%的面积可以形成至少一个镂空部。如此,可以降低该盘体的生产材料及减轻整个该轮毂的重量,具有降低该轮毂的制造成本及减轻该扇轮转动上的动力负荷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覆盖该镂空部的一个薄片。如此,避免灰尘由该镂空部进入该扇轮内部,具有提升防尘效果的效果。

其中,该外延伸部的顶缘可以径向对位于该环墙的外周面以形成一个入风空间。如此,该入风空间可以使流入的气流增加,具有提升该扇轮旋转时的导风量的效果。

其中,该外延伸部的顶缘可以低于或等于该环墙高度的一半。如此,具有增加入风空间的效果。

其中,该外延伸部的底缘可以径向对位于该环墙的外周面以形成一个配重空间。如此,该配重空间可以供设置配重材料,使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具有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的效果。

其中,该外延伸部可以从底缘凹陷形成一个配重沟槽,该配重沟槽连通该配重空间。如此,可以增加设置配重材料的空间,具有提升制造便利性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结合于该环墙的内周面的一个磁性件,该磁性件不凸出该环墙的底端。如此,该环墙能对该磁性件产生封磁作用,具有提升封磁效果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具有连接于该转轴的一个盘体,该环墙位于该盘体的外周,该环墙的底端较该外延伸部的底缘更远离该盘体,该外延伸部的底缘与该环墙的底端具有一个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小于或等于该环墙高度的三分之一。如此,该外延伸部的底缘与该环墙的底端间可以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便补充配重材料,具有提升操作便利性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与各扇叶可以由金属粉末射出一体成型。如此,使该轮毂与各扇叶可以稳固相结合,具有提升结构强度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与该转轴可以为激光焊接结合。如此,使该轮毂与该转轴可以稳固相结合,具有提升结构强度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具有连接于该转轴的一个盘体,该环墙位于该盘体的外周,该盘体外周可以形成一个定位部,该定位部可以位于该环墙的顶缘,该外延伸部可以射出包覆该定位部及该环墙的外周面,该多个扇叶可以与该外延伸部一体成型相连接。如此,可通过该定位部提升该外延伸部与该环墙的结合稳固性,并于射制该外延伸部时一并成型该多个扇叶,具有提升扇叶与轮毂的结合稳固性及提升制程效率等效果。

其中,该轮毂可以具有连接该环墙的外周面的一个外凸部,该外延伸部可以射出包覆该外凸部及该环墙的外周面,该多个扇叶可以与该外延伸部一体成型相连接。如此,可通过该外凸部提升该外延伸部与该环墙的结合稳固性,并于射制该外延伸部时一并成型该多个扇叶,具有提升扇叶与轮毂的结合稳固性及提升制程效率等效果。

其中,任意两个相邻扇叶根部的间距可以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如此,确保任意两个相邻扇叶根部间具有较佳的间距,使气流可以顺畅地进入到任意两个相邻扇叶间,具有提升气流顺畅度的效果。

其中,各扇叶的厚度可以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2mm。如此,确保各扇叶具有较佳的厚度,同时可避免整个扇轮的重量过重,具有提升运转效能的效果。

其中,该多个扇叶可以共同连接一个连接环。如此,避免各扇叶于高速运转下产生晃动的情形,具有提升运转稳定性的效果。

其中,各扇叶的尾部可以顺着旋转的方向倾斜连接该连接环。如此,使气流可以顺着任意两个相邻扇叶间的尾部流出,可以减少风切所造成的噪音,具有提升安静度的效果。

其中,该连接环与各扇叶间的夹角可以不等于90度。如此,使气流可以顺着任意两个相邻扇叶间的尾部流出,可以减少风切所造成的噪音,具有提升安静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3为沿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4为沿图3的b-b线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转轴

2轮毂

21盘体

211轴接凸部

212镂空部

22环墙

22a底端

221外周面

222内周面

23外延伸部

23a顶缘

23b底缘

24磁性件

25配重沟槽

26定位部

27外凸部

3扇叶

3a根部

3b尾部

4连接环

d最大外径

h高度差

h高度

s1入风空间

s2配重空间

t薄片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含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个转轴1、一个轮毂2及多个扇叶3,该轮毂2连接于该转轴1,各扇叶3连接于该轮毂2的外周。

该转轴1是用以组装至马达的一个轴管(图未绘示)中,并以可顺利带动整体扇轮旋转为前提条件,该转轴1的结构组成及外观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2、图3所示,该轮毂2可以具有一个盘体21,该轮毂2由该盘体21连接于该转轴1,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该轮毂2的材质与该轮毂2连接该转轴1的结构及方式。举例而言,该轮毂2可以射出包覆结合该转轴1,或是以紧配或激光焊接结合等方式结合该转轴1。在本实施例中,该轮毂2可选用金属材质,并与该转轴1激光焊接结合,使该轮毂2与该转轴1可稳固结合;较佳地,该盘体21的内表面可以具有一个轴接凸部211,该轴接凸部211用以贴接该转轴1,以增加该轮毂2与该转轴1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该轮毂2与该转轴1的结合稳固性,同时还可以使结合后整体扇轮的轴向高度不会太高。

该轮毂2另外具有一个环墙22及一个外延伸部23,该环墙22连接该盘体21,该外延伸部23则连接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且该外延伸部23具有一个最大外径d,以由该外延伸部23提升结合于该轮毂2的扇叶3数量。详言之,该外延伸部23的形状,均以能够供各扇叶3的根部3a稳固结合为原则,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延伸部23可例如是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径向朝外延伸形成,该外延伸部23的截面可以呈矩形,该外延伸部23的顶缘23a可以径向对位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使该外延伸部23的顶缘23a与该环墙22间形成一个入风空间s1,以确保可以供较多的气流流入。较佳地,该外延伸部23的顶缘23a可以低于或等于该环墙22高度的一半,使该入风空间s1较大。另外,也可以使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径向对位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使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与该环墙22间形成一个配重空间s2供设置配重材料。

此外,该轮毂2还可以具有结合于该环墙22的内周面222的一个磁性件24,该磁性件24可例如为一个磁性环或由多个磁块组成,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特别说明的是,该磁性件24较佳不凸出该环墙22的底端22a,使该环墙22能对该磁性件24产生封磁作用。

各扇叶3连接于该外延伸部23的外周,各扇叶3与该外延伸部23可以卡扣、贴接、嵌合或一体成型相连接等,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各扇叶3与该轮毂2可由射出成型法一体相连;其中,各扇叶3与该轮毂2可采用如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等高分子材料,且较佳另外掺有碳纤维、矿纤维或矿纤维加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或者,较佳可以由例如铁、铝、铜或金属合金等金属粉末混合于高分子黏结剂中射出一体成型,以提升其结构强度。详言之,该扇叶3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35≦n≦120,且该多个扇叶3与该外延伸部23的最大外径d具有一个关系式:0.17n≦d≦1.44n;使该扇叶3的数量与该最大外径d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尺寸比例,避免该扇叶3的数量太少而造成风量不足,或者该扇叶3的数量太多而造成气流不易于在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间流通。

另外说明的是,各扇叶3的厚度较佳大于等于0.05mm,且小于等于2mm;确保各扇叶3具有较佳的厚度,同时可避免整个扇轮的重量过重,进而可以提升运转效能。各扇叶3是由根部3a连接该外延伸部23,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根部3a的间距较佳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5mm;确保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根部3a间具有较佳的间距,使气流可以顺畅地进入到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间,从而提升气流顺畅度。

请参照图2、图4所示,此外,该多个扇叶3可以共同连接一个连接环4,该连接环4可以位于各扇叶3根部3a至尾部3b间的任意位置,避免各扇叶3于高速运转下产生晃动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环4连接于各扇叶3的尾部3b。其中,各扇叶3的尾部3b可以顺着旋转的方向倾斜连接该连接环4,使该连接环4与各扇叶3间的夹角θ较佳不等于90度;如此,使气流可以顺着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间的尾部3b流出,从而提升导引气流的顺畅度,可以减少风切所造成的噪音。

请参照图3所示,通过前述结构,将本实用新型扇轮组装至定位在如笔电、空调或通风设备等系统壳体中的扇轮座后,可通过该扇轮的旋转来带动气流;通过该扇叶3的数量与该外延伸部23的最大外径d具有该关系式:0.17n≦d≦1.44n,该扇叶3的数量与该最大外径d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尺寸比例,以使该扇轮旋转时维持最佳的风压与风量,避免造成风压、风量不足或气流不易于在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间流通的情形发生。

由于该外延伸部23的顶缘23a可以径向对位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使该外延伸部23的顶缘23a与该环墙22间形成该入风空间s1供气流流入;借此,该入风空间s1可以使流入的气流增加,从而提升该扇轮旋转时的导风量,使各扇叶3也能产生有效气流流动。

由于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径向对位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使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与该环墙22间形成该配重空间s2;借此,该配重空间s2可以供设置配重材料,使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因晃动或震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形发生。

请参照图5、图6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二实施例,该盘体21可以至少50%的面积形成至少一个镂空部212,该镂空部212的形状与数量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也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附图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该镂空部212的数量为三个,且各镂空部212为相间隔的平均分布在该转轴1外周。如此,该盘体21可以在不降低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成形该盘体21所需的生产材料,同时,还可以使整个轮毂2的重量相对减轻而达到轻量化的需求,进而可以减轻本实用新型扇轮转动上的动力负荷。该轮毂2还可以具有贴合于该盘体21上表面的一个薄片t,该薄片t可以覆盖各镂空部212,避免灰尘由各镂空部212进入该扇轮内部,以达到防尘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薄片t可例如为贴纸、胶片或贴布。

此外,该外延伸部23可以从顶缘23a或底缘23b凹陷形成一个配重沟槽25;较佳选择使该配重沟槽25从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凹陷形成,让该配重沟槽25得以与该配重空间s2连通,借以增加设置配重材料的空间。其中,该环墙22的底端22a较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更远离该盘体21,也即,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可以径向对位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且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与该环墙22的底端22a可以具有一个高度差h,该高度差h较佳小于或等于该环墙22高度h的三分之一。如此,该外延伸部23的底缘23b与该环墙22底端22a间可以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便补充配重材料,并且使配重材料容易附着于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

请参照图7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可采用金属材质的轮毂2以紧配或激光焊接结合该转轴1。该轮毂2另外于该盘体21外周形成一个定位部26,该定位部26位于该环墙22的顶缘,该外延伸部23则可采用塑胶材质以射出包覆该定位部26及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并通过该定位部26提升该外延伸部23与该环墙22的结合稳固性。该多个扇叶3连接于该外延伸部23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扇叶3可以与该外延伸部23一体成型相连接,以于射制该外延伸部23时一并成型该多个扇叶3。本实施例的外延伸部23可以从顶缘23a或底缘23b凹陷形成一个前述的配重沟槽25,或不设置该配重沟槽25。

请参照图8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四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扇轮,其轮毂2并不具有前述的定位部26,使得该外延伸部23仅射出包覆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不但可简化该轮毂2的结构,还具有节省射制该外延伸部23的材料成本等效果。

请参照图9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五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扇轮,其轮毂2还具有连接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的一个外凸部27,该外延伸部23则可采用塑胶材质以射出包覆该外凸部27及该环墙22的外周面221,并通过该外凸部27提升该外延伸部23与该环墙22的结合稳固性。其中,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该外凸部27的型态,本实施例的外凸部27可例如呈径向延伸状。本实施例的轮毂2还可供该磁性件24结合于该盘体21的内表面,使该磁性件24能与定子(图未绘示)轴向相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可通过设置该外延伸部,以及使该扇叶的数量与该最大外径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尺寸比例;如此,在不影响气流顺畅度的前提下,可以确保该扇轮旋转时维持最佳的风压与风量,具有提升整体驱风效能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