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3088发布日期:2020-06-12 14:0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扇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轮,尤其涉及一种扇叶具有肋条的扇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且高性能的发展需求,散热风扇除了满足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外,更进一步地追求微型化,故现有的散热风扇通常通过扇轮叶片的薄型化来达到减少整体尺寸的目的。

然而,该现有的散热风扇的扇轮叶片虽然可减少整体的尺寸,达到微型化的需求,但也使得薄型化后的该叶片强度下降,因此,常会造成扇叶旋转时,该扇叶的稳定度不佳,容易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产生晃动甚至变形,进而容易造成较大的震动及噪音,严重影风扇的动作稳定性。另一种现有的散热风扇会于该扇轮叶片的自由端连接有一个连接环,通过将各扇轮叶片彼此连接以提升该扇轮叶片的稳固性,但是,在各扇轮叶片薄型化而强度下降的前提下,即使将各扇轮叶片彼此连接,依然难以提供良好的稳定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可以避免扇轮旋转过程中扇叶产生晃动。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包括:一个轮毂;多个扇叶,连接该轮毂;及多个肋条,连接该多个扇叶,且各肋条的一端连接该轮毂,各扇叶至少与其中一个前述的肋条相交。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通过该轮毂延伸形成多个肋条,以结合于该多个扇叶,使各扇叶与至少一个该肋条相交,可以稳定各扇叶的位置,可以避免扇轮旋转中各扇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产生晃动变形,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产生,及提升散热效能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该环墙可以具有一个延伸部,该延伸部由该环墙径向朝外延伸形成,以连接于该多个扇叶。如此,可以通过该多个延伸部与该轮毂形成相对较大的结合面积,具有提升扇叶稳定度,不易因受到空气阻力而晃动的作用。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各扇叶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环墙,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叶缘及一个第二叶缘,该多个肋条位于该第一叶缘及该第二叶缘之间。如此,具有稳定各扇叶的位置的作用。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各扇叶可以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环墙,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叶缘及一个第二叶缘,该多个肋条连接于该第一叶缘或连接于该第二叶缘。如此,具有稳定各扇叶的位置的作用。

其中,该多个肋条穿伸于各扇叶并与该第一叶缘或与该第二叶缘形成平齐。如此,具有稳定各该扇叶的位置的作用。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各扇叶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环墙,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叶缘及一个第二叶缘,该多个肋条突伸于该第一叶缘或突伸于该第二叶缘以形成凸肋。如此,具有稳定各扇叶的位置的作用。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环墙,各扇叶可以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该环墙,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叶缘及一个第二叶缘,该多个肋条连接于该第一叶缘及该第二叶缘。如此,具有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连接该第一叶缘的该多个肋条与连接该第二叶缘的该多个肋条相对位。如此,具有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连接该第一叶缘的该多个肋条与连接该第二叶缘的该多个肋条相错位。如此,具有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各肋条具有相对的一个结合端及一个突伸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轮毂,该突伸端朝该扇叶的第二端方向延伸,该结合端与该突伸端之间具有一个固定段,该固定段结合于该多个扇叶,该固定段为一个直线段。如此,具有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各肋条具有相对的一个结合端及一个突伸端,该结合端结合于该轮毂,该突伸端朝该扇叶的第二端方向延伸,该结合端与该突伸端之间具有一个固定段,该固定段结合于该多个扇叶,该固定段为一个圆弧段。如此,该圆弧段可以使该肋条能够配合扇轮呈圆形的样态而具有较大的延伸区域,具有提升该多个扇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

其中,各固定段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导弧面。如此,当该肋条邻近于该扇叶的迎风处时,可以导引气流的流动,以降低该肋条对气流进入该扇叶的影响。

其中,各肋条的突伸端位于该轮毂及该多个扇叶的第二端之间。如此,可以降低该多个肋条于该多个扇叶径向上的延伸范围,增加该多个扇叶的迎风面积,具有维持该多个扇叶稳定度及驱风量平衡的作用。

其中,该环墙至该肋条的突伸端的径向距离,与该轮毂的环墙至该多个扇叶的第二端的径向距离的比值突伸端较佳为0.3~1。如此,可以使各扇叶与至少一个该肋条相交于一处的前提下,增加该多个扇叶的迎风面积,具有维持该多个扇叶稳定度及驱风量平衡的作用。

其中,该两个扇叶之间的固定段形成由连接于各两个扇叶之间的该扇叶的第一叶缘延伸至该第二叶缘。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

其中,该多个扇叶的第二端结合一个环肋。如此,可以避免该多个扇叶的第二端产生晃动。

其中,各扇叶至少与其中两个肋条相交。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4为沿图3的b-b线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毂

11顶部

12环墙

121延伸部

2扇叶

2a第一端

2b第二端

21第一叶缘

22第二叶缘

23环肋

3肋条

3a结合端

3b突伸端

3c固定段

31导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含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为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的。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个轮毂1、多个扇叶2及多个肋条3,该多个扇叶2连接于该轮毂1的外周,且该多个肋条3结合于该多个扇叶2。本实用新型扇轮可应用于离心扇或轴流扇等风扇中,以下以离心扇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该轮毂1具有一个顶部11,该顶部11可以用以结合风扇的一个转轴,举例而言,该轮毂1可以为塑胶材质,使该顶部11可以射出包覆结合于该转轴,或是轮毂1可以为金属材质,该顶部11能够以紧配、激光焊接结合等方式结合于该转轴,为本领域人员常用手段,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赘述。该轮毂1可以具有一个环墙12,该环墙12可以连接于该顶部11的周缘,以使该环墙12及该顶部11可以形成用以设置磁性件及容纳定子等构件的空间。该环墙12能够用以结合该多个扇叶2,本实施例中,该环墙12可以具有一个延伸部121,该延伸部121可以由该环墙12径向朝外(即,远离轴心的方向)延伸形成,以连接于该多个扇叶2,举例而言,该延伸部121可以为塑胶材质,以包覆于该环墙12,借此,使该多个扇叶2在薄型化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该多个延伸部121与该轮毂1的环墙12形成相对较大的结合面积,具有提升扇叶结合稳定度,不易断裂的作用。

该多个扇叶2可与该延伸部121由射出成型法一体相连,例如采用如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等高分子材料,且较佳另掺有碳纤维、矿纤维或矿纤维加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或者,较佳可以由例如铁、铝、铜或金属合金等金属粉末混合于高分子黏结剂中射出一体成型,以提升其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各扇叶2的厚度可以为0.05~0.2mm以维持风扇整体的薄型化,且,该扇叶2的数量较佳≧70以使薄型化的该多个扇叶2能够产生足够的风量,各扇叶2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2a及一个第二端2b,该第一端2a可以连接于该轮毂1的环墙12,该第二端2b远离该轮毂1,该第一端2a及该第二端2b之间可以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叶缘21及一个第二叶缘22,该第一叶缘21及该第二叶缘22可以用以结合该多个肋条3。该多个扇叶2可以为各种型态,举例而言,该第一端2a及该第二端2b可以位于同一个径向位置,即,该第一端2a与该第二端2b的连线可以通过该轮毂1的轴心,以使各扇叶2呈放射状地连接于该轮毂1,或者,该第一端2a与该第二端2b的连线可以不通过该轮毂1的轴心,以使各扇叶2与该环墙12呈相切状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予限制,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扇叶2可以成反曲状,借此,使该多个扇叶2可以具有较佳的气流导引作用。

请参照图2、图3、图4所示,该多个肋条3可以分别自该轮毂1径向延伸形成以结合于该多个扇叶2,使各扇叶2至少与其中一个该肋条3相交,借此,使该多个肋条3可以提升该多个扇叶2的稳定性,避免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产生晃动或变形。详言之,该多个肋条3分别具有相对的一个结合端3a及一个突伸端3b,该结合端3a结合于该轮毂1,该突伸端3b可以朝该扇叶2的第二端2b方向延伸,该结合端3a与该突伸端3b之间可以具有一个固定段3c,该固定段3c结合于该多个扇叶2,例如,该固定段3c可以为一个直线段(图未绘示),以由该轮毂1朝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所围绕形成的端缘直线延伸,或者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段3c为一个圆弧段,借此,相较于直线段,该圆弧段可以使该肋条3能够配合扇轮呈圆形的样态而具有较大的延伸区域,具有使各肋条3可以结合较多数量的扇叶2,具有提升该多个扇叶2整体稳定性的作用。另外,该肋条3较佳不与该扇叶2平行,以使各扇叶2至少与其中一个该肋条3相交。

值得注意的是,该多个肋条3可以突伸于各扇叶2的第一叶缘21或第二叶缘22以形成凸肋,或者,该结合端3a可以结合于该环墙12的延伸部121,以使该肋条3由该延伸部121朝远离该轮毂1的方向延伸,并使各肋条3穿伸于各扇叶2,以使该多个肋条3可以位于各扇叶2的第一叶缘21与该第二叶缘22之间,借此可以降低风扇的整体高度,具有薄型化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各肋条3较佳连接于各扇叶2的第一叶缘21或该第二叶缘22,以使各肋条3与该第一叶缘21或该第二叶缘22形成平齐,各肋条3与该扇叶2连接处较佳呈导斜角或导弧角的样态,借此,可以形成相对较大的结合面积以提升结合稳定性。另外,各固定段3c的相对两侧(即,位于同一个径向上平面上的两侧)可以分别具有一个导弧面31,当该肋条3为凸肋时,该导弧面31可以环绕于整个肋条3的固定段3c,而当该固定段3c穿伸于该多个扇叶2时,该导弧面31位于各两个扇叶2之间的固定段3c,借此,当该肋条3邻近于该扇叶2的迎风处时,可以导引气流的流动,以降低该肋条3对气流进入该扇叶2的影响。另外,该两个扇叶2之间的固定段3c也可以形成由连接于各两个扇叶2之间的该扇叶2的第一叶缘21延伸至该第二叶缘22,借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2的稳定性。

该肋条3的数量可以于该多个扇叶2所形成的区域中形成平衡为准,以避免该扇轮在旋转时产生晃动,本实用新型不予限制,举例而言,该肋条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位于该轮毂1相对的两侧,此时,该两个肋条3的延伸区域可以分别占该多个扇叶2所形成区域的至少50%,以确保各扇叶2与该肋条3至少可以相交于一处。另外,各肋条3的延伸区域叶可以互相重叠,即,使至少一部分的该扇叶2可以分别与两个以上的该肋条3相交,借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多个扇叶2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二实施例,该多个肋条3可以分别位于该多个扇叶2的第一叶缘21及该第二叶缘22,同样的,该多个肋条3可以分别突伸于各扇叶2的第一叶缘21及该第二叶缘22以形成凸肋,或者分别连接于各扇叶2的第一叶缘21及该第二叶缘22,以使该多个肋条3与该第一叶缘21及该第二叶缘22形成平齐。另外,连接该第一叶缘21的该多个肋条3与连接该第二叶缘22的该多个肋条3可以相对位,也可以相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予限制。

请参照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扇轮的第三实施例,各肋条3的突伸端3b位于该轮毂1及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所围绕形成的端缘之间,借此,可以降低该多个肋条3于该多个扇叶2径向上的延伸范围,以使各扇叶2与至少一个该肋条3相交的前提下,增加该多个扇叶2的迎风面积,具有维持该多个扇叶2稳定度及驱风量平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该环墙12至该肋条3的突伸端3b的径向距离,与该轮毂1的环墙12至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的径向距离的比值为0.3~1。另外,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还可以结合一个环肋23,借此以避免该多个扇叶2的第二端2b产生晃动。

于电子装置的系统内,同噪音下分别检测该扇轮旋转时,使用现有技术不具有该肋条3扇轮的风扇(第1组);使用如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具有该肋条3扇轮的风扇(第2组),及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该肋条3扇轮的风扇(第3组)所产生的风压及风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静压下的风量变化。

请参照表1所示,于电子装置的系统内,在同噪音下具有该肋条3扇轮的风扇进行运转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不具有该肋条3扇轮的风扇运转时具有较高的风量,证实本实用新型扇轮确实可以稳定扇叶以提升风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扇轮,通过该轮毂延伸形成多个肋条,以结合于该多个扇叶,使各扇叶与至少一个该肋条相交,可以稳定各扇叶的位置,可以避免扇轮旋转中各扇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产生晃动变形,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现有的扇轮叶片的自由端以一个连接环彼此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的该多个肋条由该轮毂延伸形成,即,各多个肋条具有连接于轮毂的结合端,以使该多个肋条具有足够的强度,确实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多个扇叶的稳定性,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产生,及提升散热效能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公开,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