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3372发布日期:2020-08-25 19:2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轴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液下泵适用于输送带颗粒、高粘度、强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多种腐蚀性介质。新型液下泵适用于输送易燃易爆等多种轻质性介质。传统液下泵其壳体、出口管及过流部件全部使用耐腐蚀性材料制成,电机部分放置在液面上,泵部分放置在液面下,具有耐腐蚀性强、无堵塞、耐高温等特点。

传统液下泵的密封一般通过水封内部的密封圈压在主轴外周对主轴进行密封,主轴转动过程中和密封圈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摩擦,水泵长时间使用后主轴的密封部位会磨损出现凹槽,主轴的密封效果差使用寿命短。

在特殊环境下应用液下泵时,液下泵的密封性较高,密封圈不具有磨损补偿结构,密封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采用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的设计,在主轴上套接轴套,通过固定在轴套上的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分别与密封胶圈之间相对转动摩擦来实现主轴密封,主轴不会出现磨损现象,液下泵的使用寿命较长;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与密封胶圈之间密封实现主轴的双作用密封,并且当其密封胶圈、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出现磨损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自动推动密封胶圈进行补偿,液下泵的密封效果较好,解决了传统液下泵的密封圈不具有磨损补偿结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泵体法兰连接管、主轴和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所述泵体法兰连接管内部设置有隔离套;所述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设置在隔离套内部;所述主轴贯穿设置在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中部;所述隔离套和主轴之间通过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密封;所述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包括轴套、端盖、弹簧、固定螺钉、紧定螺钉和密封顶盖。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主轴贯穿轴套中部;所述轴套内径等于主轴外径;所述轴套中部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紧定螺钉安装在螺纹孔内部;所述主轴和轴套之间通过紧定螺钉固定锁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轴套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轴套顶部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固定孔位置;所述轴套顶部和密封顶盖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固定锁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两端盖分别套接在轴套中部两侧;所述端盖内径大于轴套外径;所述端盖上方设置有卡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弹簧套接在轴套中部;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卡接在端盖的卡槽内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下端盖与密封挡板之间和上端盖与密封顶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胶圈外径、端盖外径和隔离套内径相等。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胶圈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胶块;所述隔离套内周在高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槽;所述导向胶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的设计,在主轴上套接轴套,通过固定在轴套上的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分别与密封胶圈之间相对转动摩擦来实现主轴密封,主轴不会出现磨损现象,液下泵的使用寿命较长。

2、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与密封胶圈之间密封实现主轴的双作用密封。

3、当其密封胶圈、密封挡板和密封顶盖出现磨损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自动推动密封胶圈进行补偿,液下泵的密封效果较好,解决了传统液下泵的密封圈不具有磨损补偿结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4、使用一段时间对其密封组件维修时,只需对其内部的密封胶圈进行更换即可,当其内部组件严重磨损时,将整个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卸下更换即可。

5、所述主轴和轴套之间通过紧定螺钉固定锁紧,可以保证轴套跟随主轴一起转动,通过轴套代替主轴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密封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安装部位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3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内部安装结构爆炸视图。

图5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的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内部安装结构横截面剖视图。

图中:1、泵体法兰连接管;101、隔离套;102、导向槽;2、主轴;3、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01、轴套;302、端盖;303、弹簧;304、固定螺钉;305、紧定螺钉;306、密封顶盖;307、螺纹孔;308、密封挡板;309、固定孔;310、卡槽;311、密封胶圈;312、导向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所示,一种液下泵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法兰连接管1、主轴2和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所述泵体法兰连接管1内部设置有隔离套101;所述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设置在隔离套101内部;所述主轴2贯穿设置在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中部;所述隔离套101和主轴2之间通过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密封;所述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包括轴套301、端盖302、弹簧303、固定螺钉304、紧定螺钉305和密封顶盖306;所述主轴2贯穿轴套301中部;所述轴套301内径等于主轴2外径;所述轴套301中部一侧设置有螺纹孔307;所述紧定螺钉305安装在螺纹孔307内部;所述主轴2和轴套301之间通过紧定螺钉305固定锁紧;所述轴套301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挡板308;所述轴套301顶部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309;所述固定螺钉304安装在固定孔309位置;所述轴套301顶部和密封顶盖306之间通过固定螺钉304固定锁紧;所述两端盖302分别套接在轴套301中部两侧;所述端盖302内径大于轴套301外径;所述端盖302上方设置有卡槽310;所述弹簧303套接在轴套301中部;所述弹簧303两端分别卡接在端盖302的卡槽310内部;所述下端盖302与密封挡板308之间和上端盖302与密封顶盖306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圈311;所述密封胶圈311外径、端盖302外径和隔离套101内径相等;所述密封胶圈311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胶块312;所述隔离套101内周在高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槽102;所述导向胶块31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02内部。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5所示,当液下泵的电机带动主轴2转动时,因‘所述轴套301顶部和密封顶盖306之间通过固定螺钉304固定锁紧’,所以主轴2转动时会带动轴套301一起转动。

因‘所述密封胶圈311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胶块312;所述隔离套101内周在高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槽102;所述导向胶块31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02内部’,所以密封胶圈311只可以在隔离套101内部上下移动,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因‘所述弹簧303两端分别卡接在端盖302的卡槽310内部,所述下端盖302与密封挡板308之间和上端盖302与密封顶盖306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圈311’,所以在弹簧303弹力作用下通过端盖302将密封胶圈311压在密封顶盖306的下表面和密封挡板308的上表面,所以可通过密封胶圈311作用将轴套301两侧与隔离套101之间密封,从而可实现轴套301的双作用密封,密封效果较好,因密封轴套301内径等于主轴2外径,所以主轴2和密封轴套301之间紧密配合密封,可通过密封轴套301代替主轴2密封,主轴2不会出现磨损现象,液下泵的使用寿命较长。

步骤二,结合图1-5所示,当密封胶圈311、密封顶盖306和密封挡板308之间发生磨损时,在弹簧303弹力作用下推动端盖302向两侧运动,端盖302向两侧运动从而推动密封胶圈311自动压紧密封在密封挡板308和密封顶盖306上,从而实现自动补充密封磨损的效果;液下泵的密封效果较好,解决了传统液下泵的密封圈不具有磨损补偿结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

因‘所述密封胶圈311外径、端盖302外径和隔离套101内径相等,并且所述端盖302内径大于轴套301外径’,所以轴套301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不会与端盖302发生接触。

使用一段时间对其密封组件维修时,松开紧定螺钉305将双作用隔离密封装置3从主轴2上拔出,然后松开轴套301顶部的固定螺钉304,将密封顶盖306、上密封胶圈311、上端盖302、弹簧303、下端盖302和下密封胶圈311依次取出,观察其密封组件的磨损情况,更换起磨损组件然后组装安装即可,无需对整个密封件进行更换;液下泵的密封组件维护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