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885发布日期:2020-05-15 16:4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泵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泥泵,其泵体上端通常通过筒型支架与电机支架连接,从而使得转轴处于筒型支架的密闭空间内,但由于泵体与筒型支架之间以及转轴与筒型支架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当污泥泵工作时,会导致泥浆或泥水从泵体内沿着转轴慢慢渗到筒型支架内并堆积于筒型支架内与转轴相接触,此外,当筒型支架因长时间使用而磨损破损时,也会导致泥浆或泥水进入,一般来说,湿的泥浆直接与转轴接触,因为其是流动的,并不会对转轴的转动造成影响,但由于筒型支架内部为相对密闭空间,无法清理或清洗,导致泥浆会堆积在筒型支架内,堆积在筒型支架内的泥浆脱水之后,会干巴掉,导致在使用的时候,干巴的泥土会把转轴卡死,影响污泥泵的正常使用,此外,当湿泥浆堆积于筒型支架内时,由于筒型支架内部为相对密闭的空间,堆积的泥浆会将转轴与筒型支架之间的间隙填满,且很难从筒型支架内渗出,导致堆积的泥浆会对转轴的转动造成一定阻力,从而影响污泥泵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清洗方便,可避免堆积的泥浆因脱水干巴而附着在转轴与支撑连接架之间,防止转轴被干巴的泥浆卡死,确保转轴转动顺畅的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包括泵体、电机、电机支架、轴承座、转轴,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于轴承座内,转轴的下端与泵体传动连接,转轴的上端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支架上端,电机支架下端与轴承座上端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连接架,转轴穿设于支撑连接架内部,支撑连接架下端与泵体固定连接,支撑连接架上端与轴承座下端固定连接,支撑连接架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多个长槽孔,长槽孔下端延伸至支撑连接架的内底面。

进一步的,长槽孔上端延伸至支撑连接架的内顶面。

进一步的,支撑连接架包括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上法兰盘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上通孔,下法兰盘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下通孔,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支撑杆,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有长槽孔。

进一步的,支撑杆为四个并沿着支撑连接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板。

进一步的,支撑杆呈圆柱体状。

进一步的,支撑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二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固定设有支撑筒体,支撑筒体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长槽孔。

进一步的,长槽孔为四个并沿支撑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支撑筒体上于长槽孔内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板。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可靠,,通过长槽孔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湿泥浆会直接与转轴相接触,由于湿泥浆是流动的,并不会对转轴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且湿泥浆始终保持流动并不会堆积在支撑连接架内且脱水干巴,从而不会卡死转轴,确保转轴的正常转动使用,此外,通过长槽孔的设置,使得支撑连接架的内部为一个开放空间,泥浆并不会堆积在支撑连接架内部,从而不会对转轴的转动造成阻力,转轴能够顺畅转动,另外,通过长槽孔的设置,也方便对附着在转轴和支撑连接架上的泥浆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支撑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电机;3-电机支架;4-轴承座;5-转轴;6-支撑连接架;61-长槽孔;62-上法兰盘;621-上通孔;63-下法兰盘;631-下通孔;64-支撑杆;65-固定板;66-第一连接板;661-第一通孔;67-第二连接板;671-第二通孔;68-支撑筒体;69-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转轴卡死的污泥泵,包括泵体1、电机2、电机支架3、轴承座4、转轴5,所述转轴5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轴承座4内,所述转轴5的下端与所述泵体1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的上端与所述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3上端,所述电机支架3下端与所述轴承座4上端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连接架6,所述转轴5穿设于所述支撑连接架6内部,所述支撑连接架6下端与所述泵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架6上端与所述轴承座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架6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多个长槽孔61,所述长槽孔61下端延伸至所述支撑连接架6的内底面,所述长槽孔61上端延伸至所述支撑连接架6的内顶面。

通过所述长槽孔61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湿泥浆会直接与所述转轴5相接触,由于湿泥浆是流动的,并不会对所述转轴5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且湿泥浆始终保持流动并不会堆积在所述支撑连接架6内且脱水干巴,从而不会卡死所述转轴5,确保所述转轴5的正常转动使用,此外,通过所述长槽孔61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连接架6的内部为一个开放空间,泥浆并不会堆积在所述支撑连接架6内部,从而不会对转轴5的转动造成阻力,所述转轴5能够顺畅转动,另外,通过所述长槽孔61的设置,当该污泥泵没有使用时,也方便对附着在所述转轴5和所述支撑连接架6上的泥浆进行清洗,此外,通过将所述长槽孔61下端和上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连接架6的内底面及内顶面,确保所述转轴5在所支撑连接架6内部均处于相对开放的空间,避免泥浆在所述支撑连接架6内部的堆积。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连接架6包括上法兰盘62和下法兰盘63,所述上法兰盘62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轴5相适配的上通孔621,所述下法兰盘63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轴5相适配的下通孔631,所述上法兰盘62与下法兰盘63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支撑杆64,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64之间形成有所述长槽孔61,所述支撑连接架6整体结构简单、稳定,便于制作。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64为四个并沿着所述支撑连接架6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64也可以是三个或五个。

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杆64之间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板65,可使得所述支撑连接架6整体更为稳定。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64呈圆柱体状。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架6包括第一连接板66和第二连接板67,所述第一连接板66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轴5相适配的第一通孔661,所述第二连接板67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轴5相适配的第二通孔671,所述第一连接板6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7之间固定设有支撑筒体68,所述支撑筒体68外表面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所述长槽孔61,所述长槽孔61为四个并沿所述支撑筒体68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筒体68上于所述长槽孔61内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板69,可使得所述支撑连接架6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其它技术特征具体同实施例一。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