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及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7645发布日期:2020-08-11 21:0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及塔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以及包括该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的塔扇。



背景技术:

塔扇又名对流扇,是一种能让室内与室外空气形成立体交换的电器。由于塔扇长期使用后会在后网处落有很多灰尘,因此部分塔扇具有后网可拆洗功能。

如图1至图5所示,现有塔扇包括后壳100和后网200,后网200安装在后壳100的通风口处。后网200上有推扣210,后壳100上设置有与推扣210相对应的限位槽110,限位槽110包括插入位置120和安装位置130。安装时,将后网200上的推扣210对准并按入后壳100的限位槽110的插入位置120,再将后网200沿竖直方向推动,使推扣210进入安装位置130;最后,用螺钉拧入后网200上的螺钉孔300,完成后网200与后壳100的装配。

现有结构的缺陷是:推扣210与限位槽110卡接的装配结构难以保持后网200的稳定,所以必须使用螺钉进行固定,装配效率较低。另外,安装时需将后网200沿竖直方向推动,导致安装到位后在后网200的边缘与后壳100通风口的边缘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装配间距400,外表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效率高的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效率高的塔扇。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包括后壳与后网,所述后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壳的通风口处;所述后网上设置有卡扣和限位筋,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以及与所述限位筋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被配置为能阻止所述后网脱离所述后壳,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槽被配置为能阻止所述后网沿其所在平面方向直线移动。

特别是,所述限位筋的外周壁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周壁上。

特别是,所述后网呈瓦片状,所述后网能朝轴线方向产生弹性变形。

特别是,所述限位筋的相邻两限位筋侧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上对应的限位槽侧面相贴合。

特别是,在所述后网的相对两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位于所在侧边的中间位置处。

特别是,所述卡扣呈钩状,所述卡扣至少部分地扣合在所述卡槽的边沿上。

特别是,所述卡扣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所述杆部顶端的头部,所述杆部能在设定角度内发生弹性变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包括后壳与后网,所述后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壳的通风口处;所述后网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扣上形成有钩状头部,所述卡槽的下方设置有凸棱,所述卡扣沿所述卡槽移动设定距离后所述钩状头部能勾在所述凸棱上。

特别是,所述卡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后壳的安装方向相平行。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扇,包括上述的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后网上设置有卡扣和限位筋,后壳上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以及与限位筋相配合的限位槽,利用卡扣和卡槽的连接结构阻止后网脱离后壳,利用限位筋与限位槽的连接结构阻止后网沿其所在平面方向直线移动,在无需使用螺钉固定的情况下将后网稳定地安装在后壳上,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采用卡扣和卡槽的连接方式令后网无需沿着后壳的通风口向下移动,安装后不会留有装配距离的问题,塔扇的外形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后网的卡扣上形成有钩状头部,卡槽的下方设置有凸棱,安装后卡扣的钩状头部能勾在凸棱上,除非使用者大力地向上推动后网,否则钩状头部能始终牢固地勾在凸棱上,在无需使用螺钉固定的情况下实现后网的稳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塔扇包括上述的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后网安装效率更高,塔扇的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塔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现有塔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去除后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塔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塔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图7中c-c向剖视图;

图9是图7中d-d向剖视图;

图10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后壳;2、后网;11、卡槽;12、限位槽;13、限位槽侧面;14、凸棱;21、卡扣;22、限位筋;23、限位筋侧面;24、钩状头部;

100、后壳;110、限位槽;120、插入位置;130、安装位置;200、后网;210、推扣;300、螺钉孔;400、装配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和包括该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的塔扇。如图6至图10所示,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包括后壳1与后网2,后网2可拆卸地安装在后壳1的通风口处。后网2上设置有卡扣21和限位筋22,后壳1上设置有与卡扣21相配合的卡槽11以及与限位筋22相配合的限位槽12,卡扣21和卡槽11被配置为能阻止后网2脱离后壳1,限位筋22与限位槽12被配置为能阻止后网2沿其所在平面方向直线移动。

安装时,将限位筋22对齐相应的限位槽12、卡扣21对齐相应的卡槽11,朝向垂直于后网2所在平面的方向按压后网2,限位筋22伸入限位槽12中,卡扣21卡入卡槽11中,实现了后网2的安装到位。卡扣21与卡槽11之间形成连接结构,能避免后网2沿垂直于后网2所在平面的方向发生移动;限位筋22与限位槽12之间也形成连接结构,能避免后网2在后网2所在平面内发生晃动,保证后网2安装牢固,无需螺钉紧固,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后网2的尺寸、形状分别与后壳1通风口的尺寸、形状相同,安装后不会留有装配距离的问题,塔扇的外形更美观。

为了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限位筋22的外周壁抵接在限位槽12的内周壁上,即限位筋22的尺寸与限位槽12的尺寸完全相同、限位筋22穿设进入限位槽12后两者之间没有缝隙,从而令后网2无法沿其所在平面方向发生移动,减低噪音,令后网2的安装更牢固。

鉴于“限位筋22的外周壁抵接在限位槽12的内周壁上”这一结构对加工工艺的要求较高,会提高制造成本。可以令限位筋22的相邻两限位筋侧面23分别与限位槽12上对应的限位槽侧面13相贴合,即,限位筋22的底边与限位槽12的底边相抵接、限位筋22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限位槽12的左侧边(或右侧边)相抵接。

在重力的作用下,限位筋22的底边会持续抵接在限位槽12的底边上,后网2在上下方向上不会轻易发生位移;后网2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力,相对两侧边上的两个限位筋22会对后网2产生朝向中心的压力或朝向外边的拉力,无论是压力还是拉力,都会令限位筋22的一侧边抵接在限位槽12的侧边上,从而令后网2在左右方向上保持位置稳定。该结构中利用限位筋22的弹性力和重力来对后网2进行限位,在具备限位功能的同时还能减低对加工工艺水平的要求,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后网2呈瓦片状,后网2能朝轴线方向产生弹性变形。拆装时利用后网2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实现卡扣21和卡槽11的扣合或分离,使用方便,提高了拆装的效率。此时后网2所在平面是指后网2的两条长边所在的平面。

限位筋22的具体数量和设置位置不限。优选的,在后网2的相对两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限位筋22,限位筋22位于所在侧边的中间位置处。更优选的,限位筋22位于后网2的长边的中间位置。位于后网2两侧边中部的两个限位筋22能很好地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后网2相对于后壳1发生偏移或扭转。

卡扣21的具体形状不限,能与卡槽11相配合即可。优选的,卡扣21呈钩状且顶部为斜面,卡扣21至少部分地扣合在卡槽11的边沿上。更优选的,卡扣21包括杆部和设置在杆部顶端的呈钩状的头部,杆部能在设定角度内发生弹性变形。安装时按压后网2,斜面顶在卡槽11的边缘处,卡槽11的边缘对卡扣21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于是卡扣21的杆部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斜面划过卡槽11的边缘后卡扣21进入卡槽11中;卡扣21的杆部回复正常,卡扣21扣合在卡槽11的边缘处,避免后网2沿垂直方向脱离后壳1。

为了降低卡扣21与卡槽11的安装难度,同时也为了避免卡扣21因为温度等原因碰撞导致无法伸入卡槽11的问题,卡扣21的长度和宽度被设计成分别小于卡槽11的长度和宽度。当温度变化或者加工精度较差时,卡扣21依然能伸入卡槽11中,提高了安装效率以及降低了对加工工艺水平的要求。由于卡扣21的杆部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面积更小的卡扣21依然能卡在面积更大的卡槽11的边沿处,实现后网2和后壳1的稳定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塔扇的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以及包括该后壳与后网组合结构的塔扇,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后网2的卡扣21上形成有钩状头部24,后壳1的卡槽11的下方设置有凸棱14,卡扣21沿卡槽11移动设定距离后钩状头部24能勾在凸棱14上。优选的,卡扣21的开口方向与后壳1的安装方向相平行。

该结构将背景技术中普通的推扣更换成带有钩状头部24的结构,安装时还是先将卡扣21伸入卡槽11中,沿竖直方向推动后网2直至卡扣21的钩状头部24越过凸棱14并勾住,实现后网2和后壳1的稳定连接,无需使用螺钉结构进行安装。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