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9047发布日期:2020-07-14 17:0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风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家电往微型化、便携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进化。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创意型的小家电的追求,越来越向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旅游,但是夏天出去露营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天热,蚊子多,特别的野外晚上没路灯而影响着旅游的心情,这样就会得不偿失,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家用的风扇因为体积大,无法随身携带,并且需要插座提供电源的,不能满足外出使用;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器设备体积也在逐渐缩小,且功能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手持风扇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和上班族的青睐,这些手持风扇的体积小,携带方便,无论在户外或是其他没有降温设备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手持式风扇是一种小型的风扇,便于外出时携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扇风,给使用者进行送风降温的小型家电用品;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风扇一般是直接式扇叶送风,如专利号为:201820278483.5,专利名称为:一种手持式风扇的中国发明专利,包括:后罩、前盖和手柄,后罩上固定有电机,电机与扇叶传动连接,扇叶的风直接经过前盖送出。此种为直接式送风,依靠扇叶切割空气来传送吹风,间断性吹出的块状风,在人的脸上身上会有很强烈的拍打感,吹久了难免会有点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包括:手柄,以及安装于手柄内的风力组件,手柄上形成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的手柄内设置有涵道构件,通过该涵道构件将手柄内部形成风道,所述风力组件安装于风道中;所述涵道构件上形成有一用于风力组件支撑安装的安装位;所述涵道构件上形成有一导风面,导风面对应于出风口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手柄具有外壳,外壳内部形成内侧壁为圆弧形的容腔,涵道构件安装于容腔内,将该容腔分隔形成所述的风道以及一安装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力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叶轮,叶轮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且叶轮对应于进风口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涵道构件前端形成所述的安装位,安装位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涵道构件上,第二安装板通过螺丝锁定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的电机被包覆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面从前端相后端弧形延伸。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风口设置于外壳的圆周面上并靠近于外壳的末端,所述的进风口设置于外壳的前端。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腔内安装有蓄电池及电路板;所述的涵道构件上对应于蓄电池的安装处形成有电池安装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涵道构件上预留有过线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涵道构件通过卡扣方式、上胶固定方式、螺丝锁定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固定安装于手柄内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产品作为风扇使用时,其是一种无叶风扇,叶轮内藏于手柄内,通过电机驱动叶轮运行,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经过加速后从出风口送风,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比普通风扇产生的风更平稳,吹出来的风舒适柔软,更适合人们使用的自然风;隐藏式的叶轮结构,设计更安全,适合任何年龄段儿童,防止儿童将手指伸进风扇触摸叶轮造成危险;

2、本发明产品内部设置有涵道构件,涵道构件上形成有导风面,能够引导风向,便于加强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风扇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手持式风扇灯的风力系统,请参阅图1-2所示,包括:手柄100和灯头200,从图1所示方向,灯头200安装于手柄100的顶部,手柄100内部设置有风力系统,可以作为微型风扇使用,而灯头200具有照明效果,可以作为手电筒使用,两者结合形式手持式风扇灯,而本实施例着重保护的是手柄内部的风力系统结构,对于灯头部分结构不做保护,因为灯头部分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的阐述。

请参阅图2-3所示,手柄100具有外壳120,外壳120内部形成有容腔,于容腔内部安装有涵道构件110以及风力组件300。

手柄100内的容腔通过涵道构件110分隔形成风道101以及安装腔102,风力组件300安装于风道101内。

手柄100上形成有进风口103和出风口104,进风口103和出风口104连通风道101,风力组件300对应于进风口103安装。

风力组件300包括:电机310以及叶轮320,叶轮320连接电机310的输出轴,通过叶轮320进行送风,将气流从进风口103向出风口104送出。

涵道构件110上形成有导风面111以及安装位112,导风面111是用于引导气流方向的,用于引导气流从出风口104送出;安装位112是用于电机310稳定安装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外壳120包括:左壳体121和右壳体122,左壳体121和右壳体122相互扣合连接或者通过螺丝锁定连接,组装后内部形成所述的容腔。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后所形成的容腔呈圆柱形,其内壁为圆周壁,便于气流顺利通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进风口103开设于手柄100的前端,出风口104设置于外壳120的圆周面上并靠近于外壳120的末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进风口103处还可以安装有进风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涵道构件110前端形成所述的安装位112,安装位112包括:第一安装板1121及第二安装板1122,第一安装板1121固定设置于涵道构件110上,第二安装板1122通过螺丝锁定于第一安装板1121,而电机310被包覆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21及第二安装板1122之间。电机310的包覆安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机310安装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导风面111从前端相后端弧形延伸,从图4所示,导风面111的弧形延伸,使得出风口104到导风面111之间的距离渐减小。这里所述的“距离渐减小”是指从图4中由上而下方向,出风口104到导风面111之间的横向距离逐渐变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装腔102内安装有蓄电池400及电路板500,蓄电池400是用于对风轮组件300供电的,电机310与电路板500电性连接,涵道构件110上预留有过线孔,便于电线的布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涵道构件110上对应于蓄电池400的安装处形成有电池安装位113,使得蓄电池400能够限位安装于手柄100内。

所述的涵道构件110通过卡扣方式、上胶固定方式、螺丝锁定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固定安装于手柄100内部。具体地,所述的右壳体122上形成有卡凸1221,涵道构件110上对应形成有卡槽114,通过卡凸1221和卡槽114之间的配合,使得涵道构件110稳定安装于手柄100内部。

请参阅图4所示,组装后,手柄100顶部形成所述的进风口103,可以在顶部103安装进风罩,除了此种方式,还可以在手柄100顶部于外壳120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进风口103。

叶轮320对应于进风口103安装,电机310位于叶轮320下方,而涵道构件110位于电机310下方。运行时,通过叶轮320转动,向出风口104送风。

手柄100的底部安装有底盖130,底盖130是与外壳120配合的,电路板500上设置有控制按键以及充电接口,控制按键以及充电接口都从底盖130电路,便于控制操作以及充电操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