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6727发布日期:2020-07-17 16:05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伺服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



背景技术:

高精度叶片式摆动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动作灵敏、输出扭矩大等特点,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任何变速机构可使负载直接获得往复摆动运动,所以在现代工程机械、港口机械、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伺服马达需要转子快速往复摆动,并且承受很大的扭矩,为了达到有效可靠的功能,对产品结构和精度要求非常严苛。

目前国内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普遍存在内泄漏大,导致油压变小,负载不稳定,或者运动卡滞等问题,现有的防止内泄漏的马达密封结构是单独组件实现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拟从减少液压摆动马达的内泄漏出发,同时结构简单可靠,并且保证马达运动不卡滞。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包括前轴承盖板、前轴承座、定子总成、转子总成、后轴承座、后轴承盖板和轴承,所述转子总成的两端分别通过前轴承座、后轴承座支撑安装在定子总成中,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内,并通过前轴承盖板和后轴承盖板固定;

所述定子总成包括缸体和定子叶片,两个定子叶片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缸体内,定子叶片的顶面为圆弧面,并与输出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转子总成包括输出轴和转子叶片,两个转子叶片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输出轴外,转子叶片的顶面为圆弧面,并与缸体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之间的空间被分割成a2、a3、b2、b3四个腔室;所述输出轴上交叉设置有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油道c1、c2,缸体顶部设置有两个进出油孔a1、b1,且a2腔室与a3腔室通过c1油道连通,并与a1油孔形成通路,b2腔室与b3腔室通过c2油道连通,并与b1油孔形成通路;

所述定子叶片与输出轴间、转子叶片与缸体内壁间均设置有第一动密封结构,所述轴承座和输出轴设置有第二动密封结构,轴承座与轴承板、轴承座与缸体、轴承盖板和输出轴之间还设置有静密封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前轴承盖板和后轴承盖板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油孔d1、d2。轴承盖板设置有回油孔,可将内泄漏出的油进行回流,防止液压油外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环境污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动密封结构采用的是在转子叶片和定子叶片的圆弧面上设置有不少于两道轴向小沟槽。转子叶片和定子叶片设置轴向小沟槽,马达工作时,少量液压油通过轴向小沟槽,通过液压油的粘性摩擦以及能量的转化产生逐级节流效应,从而减小液压油从高压腔向低压腔的轴向内泄漏,保证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动密封结构采用的是在轴承座的内圈设置有不少于两道环形沟槽。轴承座内圈设置环形沟槽,液压油从转子端面小间隙泄漏时,经过环形沟槽,压力逐步降低,可减少液压油的径向内泄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承座与和轴承盖板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第一o型密封圈,同时轴承座与和轴承盖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轴承盖板和输出轴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在轴承盖板中设置唇形密封圈。唇形密封圈在往复运动中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且在磨损后具有一定的自动补偿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承座与缸体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第二o型密封圈,同时轴承座与和缸体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和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承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且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安装。角接触轴承的轴向定位效果更好,并且两个角接触轴承采用面对面的安装方式,可承受双向的轴向载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加工方便,装配简单,工作可靠。

2、转子叶片和定子叶片设置第一动密封结构,马达工作时,防止高压腔与低压腔之间液压油窜动,减少轴向内泄漏,减少马达输出功率损失。

3、两端轴承座内圈设置第二动密封结构,防止液压油从转子端面小间隙泄漏,减少液压油的径向内泄漏。

4、缸体、输出轴、转子叶片、定子叶片采用分体式加工,加工完成后,叶片通过过盈装配后再进行配磨。降低了加工难度,并能有效保证旋转间隙,保证马达运动不卡滞情况下将内泄漏控制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m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n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i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唇形密封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双叶片式液压伺服摆动马达,包括前轴承盖板1、前轴承座2、定子总成3、转子总成4、后轴承座5、后轴承盖板6和轴承8,转子总成4的两端分别通过前轴承座2、后轴承座5支撑安装在定子总成3中,两个轴承8分别位于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5内,并通过前轴承盖板1和后轴承盖板6固定。

定子总成3包括缸体3a和定子叶片3b,两个定子叶片3b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缸体3a内,定子叶片3b的顶面为圆弧面,并与输出轴4a的外径相匹配,转子总成包括输出轴4a和转子叶片4b,两个转子叶片4b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输出轴4a外,转子叶片4b的顶面为圆弧面,并与缸体3a的内径相匹配,定子总成3与转子总成4之间的空间被分割成a2、a3、b2、b3四个腔室;输出轴4a上交叉设置有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油道c1、c2,缸体3a顶部设置有两个进出油孔a1、b1,且a2腔室与a3腔室通过c1油道连通,并与a1油孔形成通路,b2腔室与b3腔室通过c2油道连通,并与b1油孔形成通路。

定子叶片3b与输出轴4a间、转子叶片4b与缸体3a内壁间均设置有第一动密封结构,轴承座和输出轴4a设置有第二动密封结构,轴承座与轴承板、轴承座与缸体3a、轴承盖板和输出轴4a之间还设置有静密封结构。

最好是,前轴承盖板1和后轴承盖板6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油孔d1、d2。轴承盖板设置有回油孔d1、d2,可将内泄漏出的油进行回流,防止液压油外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环境污染。

最好是,第一动密封结构采用的是在转子叶片4b和定子叶片3b的圆弧面上设置有不少于两道轴向小沟槽a。转子叶片4b和定子叶片3b设置轴向小沟槽a,马达工作时,少量液压油通过轴向小沟槽a,通过液压油的粘性摩擦以及能量的转化产生逐级节流效应,从而减小液压油从高压腔向低压腔的轴向内泄漏,保证工作稳定性。

最好是,第二动密封结构采用的是在轴承座的内圈设置有不少于两道环形沟槽b。轴承座内圈设置环形沟槽b,液压油从转子端面小间隙泄漏时,经过环形沟槽b,压力逐步降低,可减少液压油的径向内泄漏。

最好是,轴承座与和轴承盖板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第一o型密封圈7,同时轴承座与和轴承盖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最好是,轴承盖板和输出轴4a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在轴承盖板中设置唇形密封圈9。

最好是,轴承座与缸体3a之间的静密封结构是采用的是第二o型密封圈10,同时轴承座与和缸体3a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和螺栓连接。

最好是,轴承8采用角接触球轴承,且两个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安装。角接触轴承的轴向定位效果更好,并且两个角接触轴承采用面对面的安装方式,可承受双向的轴向载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