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7787发布日期:2020-08-05 01: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与风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比起空调更加环保省电,因此,风扇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型家电之一,现有技术中的台式电风扇风向调节是由风扇电机驱动风叶叶轮,将一个不定向电机的安装在主电机前,通过导风叶的不同旋转方位来改变风向,不能实现环向及周向送风,因此,对于风扇的改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台式风扇,【申请号:201920411978.5】,包括扇座和扇头,扇头包括盖体,盖体内设有摇头机构、主电机和控制电路板,扇头通过摇头机构活动连接于扇座,主电机输出轴水平朝前地固定安装于盖体内且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有电源线;扇头的前端设有扇叶和扇罩,扇叶固定连接于主电机的输出轴上,扇罩将扇叶合围于内;摇头机构包括摇头电机和旋转座,摇头电机输出轴垂直朝下地设于盖体内且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板,旋转座的底部连接于扇座、顶部固定连接于摇头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座的侧壁周向地设有弧形限位槽,盖体的内壁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弧形限位槽内。

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台式风扇,虽然设有独立的摇头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和使用灵活的优势,但风扇转向受到限制,只能按固定模式左右摇摆,不能实现上下左右立体送风,也不能实现360度全角度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利用第一驱动装置与电控装置配合使用,可根据人员位置多角度调节风扇的风向,增加风扇的实际使用性能,且第二驱动装置与风扇装置配合使用,能够使得风扇装置上下左右立体送风,风向停留在任意角度,适用于不同身高、不同姿态以及不同状态时人员的使用,且能够实现人体站着或坐着,运动或静坐时,调节吹向人体不同角度的风向和风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包括设有安装杆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杆上端的调节仓内活动安装有调节杆,且所述的调节杆通过可调节的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杆上,所述的调节杆上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下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承托板上,且所述的承托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的调节杆上;所述的安装座上还安装有电控装置,且所述的电控装置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控装置还电性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上安装有风扇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的调节杆上端的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第三导电槽,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槽的内圆半径大于所述的第二导电槽的外圆半径,第二导电槽的内圆半径又大于所述的第三导电槽的外圆半径,所述的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第三导电槽下端还电性连接有通电组件;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安装座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电组件包括插头,所述的插头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槽、所述的第二导电槽、所述的第三导电槽电性连接的第一插片、第二插片、第三插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控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槽、所述的第二导电槽、第三导电槽相互配合的第一电刷、第二电刷、第三电刷,所述的第一电刷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有电源开关,所述的电源开关电性连接有风扇电机,所述的风扇电机与所述的第二电刷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电刷连接本产品的金属材料,所述的中央处理器还分别电性连接有红外传感器、风量控制开关、定时模块开关、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定时模块,所述的第一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的第二电机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有水平转动控制开关、上下转动控制开关,且所述的第一电机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的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的第二电机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与安装于转轴一侧的扇形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扇装置包括与所述的转轴固定连接的支杆,所述的支杆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前端固定安装有内部设有安装腔的风扇架,所述的安装腔内安装有导风扇,所述的导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的风扇电机的电机轴上,且所述的风扇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安装架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装置与电控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采用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第三导电槽分别与第一电刷、第二电刷、第三电刷配合的方式,使得第一驱动装置控制安装座带动整个风扇装置做360度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绕线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电控装置上连接有红外传感器,能够实现检测人员位置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使得中央处理器进一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来控制风扇装置的风向,实现有针对性的吹拂,增加人体舒适性。当没有检测到人员位置信息时,默认时间后自动关机,避免资源浪费。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配合,可以实现风向上下左右的立体调节,满足人体站立及坐卧不同姿态的不同风向要求,使得本产品在使用上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的局部剖视图(右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位置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装置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底座1、安装杆11、调节仓12、调节杆13、安装座14、轴承15、承托板16、锁紧件s、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齿轮21、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第一电机24、第二齿轮25、通电组件t、插头t1、第一插片t2、第二插片t3、电控装置3、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中央处理器33、电源开关34、风扇电机35、风量控制开关36、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水平转动控制开关37a、上下转动控制开关38a、第二驱动装置4、第二电机41、第三齿轮42、转轴43、扇形齿轮44、风扇装置5、支杆51、安装架52、安装腔53、风扇架54、导风扇55、红外传感器h、第三电刷d2、第三插片t、定时模块开关m1、定时模块m。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立式全角度红外热感应智能风扇,包括设有安装杆11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安装杆11上端的调节仓12内活动安装有调节杆13,且调节杆13通过可调节的锁紧件s固定于安装杆11上,调节杆13上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连接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下端通过轴承15安装于承托板16上,且承托板16固定安装于调节杆13上;安装座14上还安装有电控装置3,且电控装置3与第一驱动装置2电性连接,电控装置3还电性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4上安装有风扇装置5,在本装置中,锁紧件s可设置为现有的立式风扇中常见的锥度弹性夹套螺纹锁紧机构,用于对风扇的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说,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于调节杆13上端的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且第一导电槽22的内圆半径大于第二导电槽23的外圆半径,第二导电槽22的内圆半径又大于第三导电槽d1的外圆半径,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下端还电性连接有通电组件t;第一驱动装置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4上的第一电机24,第一电机24的电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21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25,在本装置中,第一齿轮21与安装座14之间相互不接触,避免第一齿轮21影响安装座14的转动。

进一步地说,通电组件t包括插头t1,插头t1包括分别与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电性连接的第一插片t2、第二插片t3、第三插片t,在本装置中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或第三导电槽d1)与第一插片t2(第二插片t3或第三插片t)电性连接的导线可设置a、b两端可伸缩的弹性导线,a段导线设置在调节仓12内,使得导线不影响调节杆13在调节仓12内移动,b段导线的设置有利于插头t1与外界插座的连接,且不使用时,有利于缩小电源线的长度,便于收纳。

更进一步地说,电控装置3包括分别与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相互配合的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第三电刷d2,第一电刷31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33,中央处理器33电性连接有电源开关34,电源开关34电性连接有风扇电机35,风扇电机35与第二电刷32电性连接,第三电刷d2连接本产品的金属材料,中央处理器33还分别电性连接有红外传感器h、风量控制开关36、定时模块开关m1、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定时模块m,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分别电性连接有水平转动控制开关37a、上下转动控制开关38a,且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还与第一电机24电性连接,本装置中的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第三电刷d2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4上,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第三电刷d2的直径分别与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的槽宽保持一致,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第三电刷d2前端还可设置直径较大滑块与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的阶梯槽配合,此设计有利于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第三电刷d2与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的稳定连通,避免线路断开,本装置中的红外传感器h可在水平、竖直方向上设置若干个,对不同位置进行检测,此外,本装置中的电控装置3除了本方案中提供的手动按压开关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遥控或红外遥控的方式控制其启闭,此外,本装置中的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分别所连接的第一插片t2、第二插片t3、第三插片t分别接火线、零线、地线,而第三电刷d2则接本产品中采用金属制作而成的部件,从而保证用电安全。

再进一步地说,第二驱动装置4包括与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机41,第二电机41的电机轴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42,第三齿轮42与安装于转轴43一侧的扇形齿轮44相互啮合,扇形齿轮44根据风扇装置5需要调节的角度进行设置,风扇装置5调节的角度可设置为水平方向上上下转动60度。

更进一步地说,风扇装置5包括与转轴43固定连接的支杆51,支杆51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架52,安装架52前端固定安装有内部设有安装腔53的风扇架54,安装腔53内安装有导风扇55,导风扇55固定安装于风扇电机35的电机轴上,且风扇电机35固定安装于安装架52上。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产品时,可手动按下电源开关34,也可用遥控控制整个电控装置3通电,使得风扇电机35带动导风扇55转动,实现供风,当红外传感器h检测到人员位置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器33,中央处理器33控制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驱动第一电机24带动第二齿轮25转动,第二齿轮25与固定安装在调节杆13上的第一齿轮21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25围绕第一齿轮21转动,进一步带动整个安装座14,以及安装在安装座14上的风扇装置5进行转动,使得风扇装置5的风向朝向有人的一侧,与此同时,中央处理器33将信号传递给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使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41带动第三齿轮42转动,进一步带动扇形齿轮44转动,扇形齿轮44带动转轴43转动,转轴43转动的同时可带动风扇装置5转动,调节在风扇装置5仰角或俯角的角度,使得风扇装置5的风向朝向有人一侧,除信号控制外,也可手动按下水平转动控制开关37a(或上下转动控制开关38a)来控制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或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进一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或第二驱动装置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安装杆11、调节仓12、调节杆13、安装座14、轴承15、承托板16、锁紧件s、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齿轮21、第一导电槽22、第二导电槽23、第三导电槽d1、第一电机24、第二齿轮25、通电组件t、插头t1、第一插片t2、第二插片t3、电控装置3、第一电刷31、第二电刷32、中央处理器33、电源开关34、风扇电机35、风量控制开关36、第一电机控制模块37、第二电机控制模块38、水平转动控制开关37a、上下转动控制开关38a、第二驱动装置4、第二电机41、第三齿轮42、转轴43、扇形齿轮44、风扇装置5、支杆51、安装架52、安装腔53、风扇架54、导风扇55、红外传感器h、第三电刷d2、第三插片t、定时模块开关m1、定时模块m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