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阻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2581发布日期:2021-03-09 12: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脉动阻尼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动阻尼系统,所述脉动阻尼系统用于减小活塞泵的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的,尤其在抽吸和/或高压区域中的压力振动,所述活塞泵尤其用于输送具有固体份额的流体,例如是泥浆输送泵,所述脉动阻尼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活塞泵,所述活塞泵具有泵室,其中用于输送输送介质或流体的泵室经由第一流体接口与泵入流通道或者也称为抽吸通道流体连接,并且经由第二流体接口与泵出流通道流体连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动阻尼系统,所述脉动阻尼系统用于减小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的,尤其在活塞泵的抽吸和/或高压区域中的压力振动,所述脉动阻尼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为了输送输送介质或输送流体可与活塞泵的泵室流体连接的泵入流通道和泵出流通道,其中在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中设置有第一储存容器,在所述第一储存容器中,在第一区域或者也称为压力腔中可临时存储待输送的流体,并且在同样称为压力腔的第二区域中,设置有气体体积,尤其可压缩的气体体积。


背景技术:

2.这种脉动阻尼系统在许多变型形式中已知,并且通常在管路系统中使用,在所述管路系统中,——例如通过泵、调节元件的运行或者由于其他流影响——可发生压力振动或压力冲击。例如,当活塞泵运行时,受原理所决定,通过泵活塞的振荡运动导致在泵的抽吸管段中和出流口处的不均匀的体积流。这些不均匀的体积流会导致压力脉动,所述压力脉动会对泵的功能方式产生负面作用,并且能在相邻的管路系统中导致不希望的振动。在泵的抽吸管段中这些脉动会引起气穴,这一方面能导致泵的效率降低而另一方面导致泵损坏。
3.已知的脉动阻尼器大多设置在泵的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并且大多包括填充有可压缩的气体体积的补偿室或储备室,所述补偿室或储备室与待输送的脉动的流体有效连接。这些阻尼器如下起作用:通过压缩位于储备室中的气体体积来补偿压力提高。因为气体由于其与流体相比高的可压缩性在此仅具有小的压力改变,所以能够减小由于所表现出来的体积流脉动引起的压力脉动。
4.应当明确的是,将入流侧的管路理解为泵入流通道或抽吸管道,并且将出流侧的管路理解为泵出流通道或高压管道,其中泵入流通道通常与流体源连接以抽吸输送流体并且泵出流通道用于进一步运输待输送的流体。通常,在泵入流通道以及泵出流通道中,为了借助于活塞泵输送流体,通常分别在上述储备室和泵室之间设置止回阀。泵在此尤其能够构成为具有例如一个唯一的泵室的传统的活塞泵,或者构成为具有包括泵工作室和泵输送室的泵室的活塞隔膜泵。此外,通常使用多个活塞或活塞泵,所述活塞或活塞泵从具有中央的储备容器的共同的抽吸管道中抽吸待输送的流体,并且将该流体在高压侧输送到共同的高压管道中。
5.从ep 0 679 832 a1中例如已知阻尼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为了减小管路中的压力脉动,设有体积改变区域,其具有可移置的从而可改变管路体积的壁。
6.此外,已知的脉动阻尼器在具有固体份额的待输送的流体中的使用仅有限地可行,因为大多与主输送管道相关的节流器阻力、补偿室或其他压力阻尼部件要么由于所产生的狭窄部位而有堵塞倾向要么为了避免堵塞必须如此大地选择,使得阻尼效果明显降低。此外,包含在流体中的固体份额通常是非常磨蚀的,使得节流部位在这种固体穿流时会很快磨损,这又对阻尼器的功能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小活塞泵的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的压力振动的系统,所述系统改进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尤其实现在用于输送具有特别大的压力波动范围并且也具有固体份额的流体的泵的领域中有效且耐久的使用。
8.本发明通过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脉动阻尼系统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1特征的脉动阻尼系统实现所提出的目的。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
9.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泵室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流体接口,也称为阻尼流体接口,借助于流体接口,泵室,尤其位于其中的流体,分别与用于阻尼压力振动的阻尼装置流体连接。尤其能够通过将位于泵室中的流体朝向或远离阻尼装置以时间调节和/或量调节的方式导入或导出来进行阻尼。附加地,借助于阻尼装置,例如通过体积改变,能够“拦截”在泵室和/或相邻的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出现的压力冲击。因此,尤其在泵频率高的情况中,因活塞的振荡运动引起的并且施加到流体介质上的加速效应能够减小从而以尤其简单的方式减小压力冲击,所述加速效应能在泵室和相邻的入流侧的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导致相对高的加速力从而导致压力脉动。在泵室和阻尼装置之间流动的流体在此能够有利地构成为不可压缩的阻塞流体,例如液压油,尤其泵工作介质,或者替选地是待输送的流体介质。由于这种设计方案,尤其通过优选在泵室处与待输送地流体不相关地起作用的阻尼流体,当前的脉动阻尼系统尤其适合于在用于输送具有固体份额的流体的管路系统中应用。
10.优选地,至少一个节流阀设置在如下管路中,所述管路设置在泵室与阻尼装置之间。节流阀尤其能够设置在泵室和与泵室流体连接的压力腔之间,所述压力腔例如是体积改变装置或储备容器。由此,至少一部分脉动能量能够转换为热从而能够特别有效并且有利地降低压力脉动的水平。特别地,例如至少部分地位于泵室中的并且由于非常高或非常低的压力而流过阻尼流体接口朝向或远离阻尼装置流动的流体的压力脉冲,在穿流节流阀时能够被转换成热,使得由此尤其能够减小压力脉动。因此,节流阀也能够视为阻尼装置的一部分。替选地,节流阀原则上也能够设置在相邻的或下游的管路系统中,所述管路系统虽然不直接与泵室流体连接,但是关于泵室中存在的压力与泵有效连接,例如借助于用于从位于泵室中的流体传递压力到独立的第二流体上的装置。
11.优选地,阻尼装置具有体积改变装置,也称为体积补偿装置,所述体积改变装置用于对至少一个与泵室流体连接的压力腔进行体积改变。由此,尤其位于泵室中的、例如经受提高的压力的流体,能够可控地通过阻尼流体接口朝向或远离阻尼装置引导或输送。对流体流的这种控制能够例如通过增大阻尼流体接口下游的压力腔以准许流体从泵室到压力腔中的入流或者通过减小压力腔以使流体从压力腔回流或流出到泵室中来实现。在此处分
别进行对优选设置在泵室和压力腔之间的管路中的节流器的穿流时,能够将所出现的压力脉冲转换成热从而尤其有效和可控地减小压力脉动。应当明确的是,尤其将术语“可控地”理解为:能够以时间和量限定的方式,优选以可预测的方式,尤其优选自动地进行对节流器的穿流和由此引起的压力降低。
12.优选地,体积改变装置具有用于进行至少一个压力腔的体积改变的移置体,所述移置体尤其构成为可移动的壁、可移动的活塞或可移动的膜。为了开环控制或闭环控制压力腔的体积改变,能够相对于施加在压力腔侧的流体压力例如经由弹簧弹性的元件给移置体加载反压力。特别优选地,移置体构成为活塞,特别是分离活塞,或者构成为本身闭合的系统如活塞-缸-单元的膜。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作用到活塞或膜上的反压力例如能够通过相应设置并且加载压力的第二压力腔实现。由此能够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尤其主动地控制移置体的移置。
13.优选地,体积改变装置具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泵室流体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腔借助于移置体与该第一压力腔流体分离并且与该第一压力腔有效连接。为此,第二压力腔有利地填充有气体体积。通过移置体的移置或移动,能够以相对简单的方式相对于彼此改变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的相应的体积,尤其地,在第一压力腔体积增大时第二压力腔体积能够减小,并且在第一压力腔体积减小时第二压力腔体积能够增大。由此,能够特别有利地控制位于泵室中的流体通过阻尼流体接口朝向或远离阻尼设备的流动,并且尤其在节流部位的区域中引起特别有效的阻尼。
14.优选地,为了调节在第二压力腔中存在的气体压力,第二压力腔能够直接和/或间接地经由调节阀与单独的气体源流体连接。由此实现尤其独立和简单地操控施加在移置体上的反压力。例如能够借助上述单独的或外部的压力源或气体源以及用于调节的调节阀来调节在第二压力腔中存在的气体压力,其中对调节阀的操控能够经由至少一个设置在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中的压力传感器以及适合于此的pid调节(比例-积分-微分-调节)来进行以操控调节阀。在设置多个体积改变装置时,例如能够根据在泵入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设置在泵入流侧的体积改变装置的调节阀,和/或能够根据在泵出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设置在泵出流侧的体积改变装置的调节阀。替选地,相应的调节阀也能够根据在泵室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其中为此压力传感器有利地设置在泵室的区域中。
15.优选地,为了调节在第二压力腔中存在的气体压力,第二压力腔直接或间接地与在泵入流通道和/或在泵出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有效连接。例如,第二压力腔能够与诸如压力气室的储备容器流体连接,所述储备容器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流体连接。由此,在泵入流通道和/或在泵出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能够用作为用于第二压力腔的流体的压力源或压力量度,其中第二压力腔的流体优选例如借助于膜与位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中的输送流体流体分离。
16.优选地,阻尼装置具有储备容器,所述储备容器具有输送流体入流部和输送流体出流部,所述储备容器设置在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中,尤其设置在止回阀的背离活塞泵的流体侧上,所述止回阀设置在相应的通道中,其中在储备容器中分别在下部的区域中设置输送流体并且在上部的区域中设置加载压力的,即处于压力下的气体体积。为此,储备容器尤其优选能够构成为体积和/或压力储存容器,尤其用以形成或者提取储备容器中的体积,在所述体积和/或压力储存容器中可有利地临时储存输送流体以进行输送。这尤其
在具有固体颗粒的待输送的流体的情况下实现从进行输送的流体到气体体积的可靠且有效的压力传递,尤其出于压力补偿目的。优选地,储备容器构成为压力容器。气体体积例如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位于第二压力腔中的流体有效连接。由此,尤其——根据活塞泵的活塞的运动方向——通过从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到第二压力腔上的压力传递,实现自动地操控移置体。为了设定或调节在储备容器中存在的气体压力,储备容器能够直接地和/或间接地经由调节阀至少暂时地与单独的气体源流体连接。
17.优选地,储备容器的气体体积经由压力管道与体积改变装置的第二压力腔流体连接。由此,在储备容器的气体体积中存在的压力能够直接地作用到移置体上。这种设计方案尤其对于具有固体颗粒的输送流体是有利的,并且尤其实现安全且自动地使移置体移置从而最终减小脉动压力。例如能够以尤其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将待输送的介质的,尤其混有固体的流体的施加在泵入流侧或泵出流侧上的压力传递到与第二压力腔流体连接的,尤其气态的流体上。由此实现:借助于第二压力腔中的压力——根据活塞泵的活塞的运动方向——自动地和直接地操控移置体,从而实现泵室的流体朝向阻尼装置的流入或从阻尼装置处的流出,以同时穿流节流部位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将压力脉冲转换成热,进而最终实现对压力脉动的自动阻尼。
18.优选地,活塞泵构成为隔膜活塞泵,所述隔膜活塞泵具有泵工作室和与该泵工作室流体分离并且与其有效连接的泵输送室,其中在泵输送室上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输送流体接口并且在泵工作室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流体接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泵工作室中设有压力介质,所述压力介质经由阻尼流体接口与体积改变装置的第一压力腔流体连接。泵工作室尤其关于泵的膜设置在活塞侧上,泵输送室设置在膜的背离活塞的一侧上。通过输送流体与压力介质的这种流体分离,尤其在输送流体具有固体颗粒的情况下,实现尤其有效且可靠地减小压力脉动。在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尤其在常规的活塞泵中,泵工作室和泵输送室形成共同的泵室。
19.此外,脉动阻尼系统用于阻尼在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的将第一储存容器和泵室流体连接的管路部段中的压力振动,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脉动阻尼系统中,附加地设置有优选单独构成的第二储存容器,或者也称为补偿容器、压力气室或体积改变装置。由于这种设计方案,当前的脉动阻尼系统尤其适合于在活塞泵的管路系统中应用,在所述管路系统中出现特别大的振幅和/或高频的压力波动和压力脉冲。特别地,在泵频率高的情况下,由活塞的振荡运动引起的并且施加到流体介质上的加速效应会降低从而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减少反复出现的压力冲击,所述加速效应会在泵室和相邻的入流侧的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导致相对高的加速力和压力。尤其能够通过以时间和/或量调节的方式进行输送流体朝向相应的第二储存容器的导入或远离相应的第二储存容器的导出来实现阻尼,所述输送流体位于泵入流通道中,尤其位于泵入流通道的有利地直接设置在泵室入流接口的上游的管路部段中,和/或位于泵出流通道中,尤其位于泵出流通道的有利地直接设置在泵室出流接口的下游的管路部段中。对流体流的这种控制例如能够通过准许流体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到第二储存容器中的流入或者流体从第二储存容器到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的流出来进行。在入流侧和/或出流侧的管路中出现的压力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能够在第二储存容器中例如因体积改变而被“拦截”。
20.应当明确的是,将泵入流通道理解为泵入流侧的管路或抽吸管道,并且将泵出流
通道理解为泵出流侧的管路或高压管道,其中泵入流通道通常与用于抽吸输送流体的流体源连接,并且泵出流通道用于进一步运输待输送的流体。泵在此尤其能够构成为具有例如唯一的泵室的通常的活塞泵或者构成为具有包括泵工作室和泵输送室的泵室的活塞隔膜泵。此外,通常使用多个活塞或活塞泵,所述活塞或活塞泵从具有中央的储备容器的共同的抽吸管道中抽吸待输送的流体并且将该流体在高压侧输送到共同的高压管道中。
21.优选地,第二储存容器在第一区域中填充有待输送的输送流体并且在第二区域中填充有可压缩的气体体积。特别优选地,在第二储存容器中分别在下部的区域中设置输送流体并且在上部的区域中设置加载压力的,即处于压力下的气体体积。为此,第二储存容器尤其优选能够构成为体积和/或压力储存容器,尤其用以形成或者提取在第二储存容器中的体积,在所述体积和/或压力储存容器中可有利地临时储存输送流体以进行输送。这尤其在具有固体颗粒的待输送的流体的情况下实现从进行输送的流体到气体体积的可靠且有效的压力传递,尤其出于压力补偿目的,以及实现安全并且尤其无残留地将输送流体导入储存容器中和从储存容器中导出。由此尤其能够防止固体颗粒的沉积。优选地,第二储存容器构成为压力容器。位于优选设置在上部的第二区域中的气体体积例如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与位于优选设置在下部的区域中的流体有效连接。为了设定或调节在储存容器中存在的气体压力,储存容器能够直接地和/或间接地经由调节阀至少暂时地与单独的气体源流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待输送的流体和气体体积之间不能设置附加的构件,例如隔板,而是仅构成液位。通过移置或移动储存容器内的液位,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相应的体积能够相对于彼此改变,特别地,当第一区域增大时第二区域能够减小,并且当第一区域减小时第二区域能够增大。通过位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中的流体的流入第二储存容器中和从第二储存容器流出,能够引起特别有效的阻尼。这种流动优选是可调节的,例如通过准许流体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到第二储存容器的流入或从第二储存容器中的流出。
22.优选地,第二储存容器,尤其第二储存容器的第一区域,经由分支管路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的管路部段连接,并且在所述分支管路中设置有节流阀。特别地,入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或该第二储存容器的第一区域能够经由第一分支管路与泵入流通道的管路部段连接,并且出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或该第二储存容器的第一区域能够经由第二分支管路与泵出流通道的管路部段连接,其中在所述分支管路中分别设置有节流阀。在这种情况下在分别进行对优选设置在泵室与第二储存容器的相应的第一区域之间的管路中的节流阀的穿流时,至少一部分的脉动能量能够转换为热从而能够特别有效地和可控地降低压力脉动的水平。应当明确的是,尤其将术语“可控地”理解为:能够以时间和量限定的方式,优选以可预测的方式,尤其优选自动地进行对节流器的穿流和由此引起的压力降低。
23.优选地,设置在泵入流通道中的第一储存容器经由流体入流部与输送流体源直接或间接地流体连接并且经由流体出流部与第二储存容器直接或间接地流体连接,和/或设置在泵出流通道中的第一储存容器经由流体入流部与第二储存容器直接或间接地流体连接并且经由流体出流部与导出管路直接或间接地流体连接。由此,第二储存容器在泵入流通道中能够设置在第一储存容器下游并且在泵出流通道中能够设置在第一储存容器的上游。
24.优选地,为了调节气体压力,第二储存容器的气体体积和/或第一储存容器的气体体积可直接和/或间接地经由调节阀与单独的气体源流体连接。由此实现尤其独立和简单
地操控分别施加在储存容器的第二区域中的反压力。所述调节例如能够借助于调节阀来进行,其中对调节阀的操控能够例如经由至少一个设置在泵入流通道和/或泵出流通道中的压力传感器以及适合于此的pid调节(比例-积分-微分-调节)来进行以操控调节阀。在设置多个储存容器时,例如能够根据在泵入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设置在泵入流侧的存储容器的调节阀,和/或能够根据在泵出流通道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设置在泵出流侧的储存容器的调节阀。替选地,相应的调节阀也能够根据在泵室中存在的压力来操控,其中为此压力传感器有利地设置在泵室的区域中。
25.优选地,第二储存容器的气体体积尤其经由单独的辅助管路如气体压力管道与第一储存容器的气体体积流体连接。由此,储存容器的这两个第二区域能够有效连接,使得在相应其他储存容器的第二区域中存在的气体压力能够用作为用于所述一个储存容器的第二区域的流体的压力源或压力量度。此外,由此实现自动地阻尼压力脉动。
26.优选地,止回阀以及第二储存容器或引导到第二储存容器中的分支管路的分支部设置在如下管路部段中,所述管路部段设置在泵室和第一储存容器之间。由此,泵能够尤其有效地工作。
27.尤其优选地,泵入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沿着流动方向在泵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下游并且在泵室上游,尤其在止回阀上游与泵入流通道流体连接,和/或泵出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在泵室下游,尤其在止回阀下游并且在泵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上游与泵出流通道流体连接。特别地,第二储存容器设置在止回阀的背离活塞泵的流体侧上,所述止回阀设置在相应的泵通道中。由此实现特别有效的压力脉动阻尼。
28.原则上,借助于位于第一区域中的流体和位于第二区域中的气体的不同密度,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储存容器中进行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流体分离。也就是说,在该设计方案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不设置分离机构。对相应的储存容器中的液位高度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经由调节气体压力来进行。这样的设计方案尤其实现可重量轻、免维护并且低成本地制造的储存容器。然而,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能够有利的是,为了进行第一储存容器和/或第二储存容器中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流体分离,在流体和气体体积之间相应设置有移置体,所述移置体尤其构成为可移动的壁、可移动的活塞或可移置的膜。由此,在相应的储备容器的气体体积中存在的压力能够直接地作用到移置体上,尤其作用为相对于由流体施加的力的反作用力。尤其优选地,移置体构成为柔性膜。由此,移置体的移置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进行。因此,储存容器尤其能够分别具有填充有流体的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第二压力腔借助于移置体与该第一压力腔流体分离、与该第一压力腔有效连接并且优选填充有气体。这种设计方案尤其对于具有固体颗粒的输送流体是有利的,并且实现尤其在这种流体情况下的安全且少维护的脉动阻尼。因此,能够以特别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将待输送的介质,尤其混有固体的流体的施加在泵入流侧或泵出流侧的压力传递到储存容器的第二区域上,尤其气态的流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移置体能够优选朝向第一或第二区域移置。通过移置或移动分开所述区域的移置体,能够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相应的体积相对于彼此改变,特别地,在第一区域或压力腔体积增大时,第二区域或第二压力腔体积能够减小,并且在第一区域减小时第二个区域能够增大。由此,能够尤其有利地控制位于泵入流通道或泵出流通道中的流体到第二储存容器中或者离开第二储存容器的流动,并且能够引起特别有效的阻尼。为了开环控制或闭环控制体积改变,能
够相对于施加在输送流体侧的压力例如经由弹簧弹性的元件给移置体加载反压力。优选地,移置体构成为本身闭合的系统如活塞-缸-单元的活塞,尤其是分离活塞。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中,作用到活塞或膜上的反压力例如能够通过位于相应设置并且加载压力的第二压力腔中的介质实现。
29.优选地,活塞泵构成为具有泵工作室和泵输送室的活塞隔膜泵,所述泵输送室与该泵工作室流体分离并且与其有效连接。泵工作室尤其关于泵的膜设置在活塞侧,泵输送室设置在膜的背离活塞的一侧上。通过输送流体与压力介质的这种流体分离,尤其在输送流体具有固体颗粒的情况下,实现特别有效且可靠地减小压力脉动。在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尤其在常规的活塞泵中,泵工作室和泵输送室形成共同的泵室。
附图说明
30.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意性地示出:
31.图1示出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塞隔膜泵;
32.图2a示出在活塞隔膜泵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第一设计方案;
33.图2b示出图2a中的脉动阻尼系统的一个扩展的变型形式;
34.图3示出在传统的活塞泵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第三设计方案;
35.图4a示出在传统的活塞泵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第四设计方案;
36.图4b示出图4a中的脉动阻尼系统的一个扩展的变型形式;
37.图5示出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塞隔膜泵;
38.图6示出在活塞隔膜泵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第一设计方案;以及
39.图7示出在活塞隔膜泵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的第二设计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40.在图1中示出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塞隔膜泵101与连接在其上管路6、13以及在其中对于输送输送需求有利的中间储存容器8、15或者也称为储备容器的原则上的构造。
41.活塞1的振荡运动在此被传递到位于构成为泵工作室的第一压力室2中的压力介质2a上。关于压力传递,该压力介质2a经由柔性膜3与当前构成为泵输送室的第二压力室4有效连接。这两个压力室2、4由耐压壳体5包围。在泵输送室4中尤其存在待输送的介质9,所述介质能够通过流体入流部6a进入泵输送室4中并且通过流体出流部13a离开泵输送室4。特别地,待输送的介质9能够从通过流体入流部6a从抽吸管道6被抽吸到泵输送室4中,在所述抽吸管道中存在构成为止回阀的抽吸阀7。在这里提出的出自现有技术的设置中,在泵101的抽吸管道6中还存在储备容器8,或者也称为压力容器,所述储备容器部分地填充有待输送的流体9,并且在其上部部分中存在处于压力下的气体10,例如压缩空气。储备容器8在此与源11连接,所述源具有相对于泵101提高的大地测量学高度,以便由此能够提供所需的抽吸压力。替选地,储备容器也能够经由所谓的并且当前未示出的进料泵加载,所述进料泵于是在抽吸管道6中产生必要的抽吸压力。储备容器8中的液位在此经由气体10的压力来调节。通过测量储备容器8中的液位高度,尤其能够经由调节阀12改变气体压力10,使得尽可能精确地调节储备容器8中的预设的液位高度。为了设定或调节在储备容器8中存在的气体压力,储备容器8经由设置在气体体积10的区域中的气动管道以及经由调节阀12与气体源
连接。
42.泵101的泵输送室4经由出流管道13与另一储备容器15连接,在所述出流管道中存在构成为止回阀的压力阀14。类似于泵101的抽吸侧,尤其类似于设置在其上的储备容器8,待泵送的介质9位于出流侧的储备容器15的下部的区域中,而在其上方存在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或空气体积17。在此,储备容器15的液位也能够经由调节阀18以及连接在其上的未详细示出的气体源来调节,该所述调节阀可与空气体积17流体连接。经由排出管道19,由泵101产生的体积流于是能够被输送给所设置的应用。
43.这种泵的工作方式能够如下描述:在所示出的活塞泵101的抽吸阶段期间,活塞1从在图1中示出的最右侧位置向左侧移动,这导致泵工作室2中的压力下降。该压力通过在抽吸阶段开始时处于位置3a中的柔性膜3被传递到泵输送腔室4上从而被传递到待输送的流体9上。如果泵的这两个压力室2和4中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在储备容器8中存在的压力,那么抽吸阀7自动打开并且待输送的介质9从储备容器8流入泵输送室4中。
44.一旦活塞1到达在图1中示出的最左侧位置,那么该活塞紧接着再次向右运动。在此引起这两个流体室2和4的压缩。这种压力升高导致抽吸阀7关闭并且不再有其他介质9被抽吸。如果活塞1现在越来越向右运动,那么这两个流体室2、4中的压力继续升高,直到超过在储备容器15中存在的压力。由此打开压力阀14,并且泵101将介质9从泵输送室4输送到储备容器15中,直到活塞1再次到达最右侧的位置并且重复所述过程。
45.通过活塞1的振荡运动将加速效应施加到待输送的流体介质9上,所述加速效应可能在压力室2和4、相邻的抽吸管6和排出管13中导致脉动。为了减小这些脉动,下面介绍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器系统100,通过所述脉动阻尼器系统首先能够减小在抽吸介质9时传播的脉动。
46.应明确的是,在此所描述的具有仅一个活塞的相应的泵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仅相对少地存在,并且在当前情况下仅应表明该泵构型的作用原理。通常使用具有多个活塞的泵,所述泵从具有中央的储备容器的共同的抽吸管道进行抽吸并且再次输送到共同的输送功率中。因此,在此所介绍的关于位置阻尼的原理能够应用于具有任意活塞数量的泵。
47.在图2a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100的第一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活塞隔膜泵系统的典型的构造处附加地设有阻尼装置103。在当前情况下,阻尼装置103尤其包括构成为活塞缸单元的体积改变装置105,或者也称为体积移置单元。体积改变装置105具有缸21与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压力腔22以及第二压力腔24,所述第一压力腔22经由阻尼流体接口20a和液压的连接管道20与泵工作室2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腔借助于分离活塞23与第一压力腔22流体分离。
48.通过这种设置,包含在泵工作室2中的压力介质的一部分,尤其液压油,尤其能够流入缸21的第一压力腔22中或从中流出。第二压力腔24经由压力管道25与设置在入流侧的压力容器8的气体体积10连接,使得在第二压力腔24中出现与储备容器8中的平均压力相对应的平均压力。
49.为了阻尼泵室2和4以及相邻的管路6和13中的脉动,将节流部位26引入液压的连接管道20中。如果由于泵室2中的脉动引起压力提高,那么假如分离活塞23不位于其在图2a中右侧的终端位置28中,这导致从泵工作室2进入到第一压力腔22中的体积流。当穿流节流部位26时,一部分脉动能量被转换成热从而降低了压力脉动的水平。如果紧接着引起泵工
作室2中的压力的降低,那么在经气体填充的压力腔24中的压力导致活塞23移动从而导致压力介质2a从第一压力腔22进入泵工作室2中的体积流,其中在节流部位26处又将液压能量转换成热从而进一步减小脉动。
50.因此,所述系统能够在抽吸阶段期间将脉动能量永久地转换为热,只要分离活塞23的运动不受到达端部止挡件或缸止挡件27或28之一的妨碍。
51.如果在抽吸阶段结束之后在泵工作室2中引起上述压缩,那么在图2a中分离活塞23由此再次向右运动,直到活塞23被止挡件28停止。仅现在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压力提高,并且待泵送的介质9能够经由管道13输送到储备容器中。在该排出阶段期间,泵室2和4中的压力通常大至使得分离活塞23永久地停在图2a中位于右侧的止挡件28上。
52.在图2a中如果现在泵活塞1再次向左运动,那么引起室2和4中的减压,压力阀14再次关闭,并且在低于储备容器8中的介质9的压力时,抽吸阀7打开并且介质9流入泵输送室4中。因为压力腔10中的气体压力与储备容器8中的介质9压力近似相同,所以也引起活塞缸单元105的第二压力腔24与第一压力腔22之间的压力差。现在,该压力差使分离活塞23再次朝向止挡件27加速运动,使得此时分离活塞23由于泵工作室2中的脉动再次自由振荡并且节流阀26能够减小脉动。
53.在图2b中示出的设置中,根据图2a的脉动阻尼系统100在泵101的排出侧上附加地扩展有阻尼装置104。类似于在抽吸阶段期间对脉动的阻尼,这种阻尼器103也能够用于泵101的排出侧。在这种情况下,泵工作室2经由压力管道29与附加的体积改变装置106流体连接。体积改变装置106原则上与体积改变装置105相同地构造。
54.体积改变装置106再次具有缸30与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压力腔32以及第二压力腔33,所述第一压力腔经由阻尼流体接口29a和液压的连接管道29与泵工作室2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腔借助于分离活塞31与第一压力腔32流体分离。
55.第一压力腔32填充有压力介质2a,第二压力腔填充有气体或空气。在此,该气体或第二压力腔33经由压力管道34在泵101的排出侧上与储备容器15的气体体积17连接。在泵101的抽吸阶段期间,在泵室2、4中存在小的压力,使得气体体积17中的过压使分离活塞31运动直至到第一止挡件35并且将该分离活塞停在该处直到压缩阶段开始。在超过压力阀14的打开压力时,该压力阀被打开,并且同时在第一压力腔32中产生压力提高,由此在图2b中引起活塞31向右朝向第二止挡件37的运动。此时在流体2a或尤其在泵室2和4以及管路6和13中产生的脉动导致分离活塞31的振荡运动,其中通过由此伴随所述振荡运动的对节流阀36的穿流从压力脉动中提取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热。
56.在图3中示出了脉动阻尼系统100在通常的或传统的活塞泵102上的另一应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前图中示出的装置也具有连接到泵102上的管路6、13,尤其用于待输送的流体介质2a的输入管道6和导出管道13,以及在其中为了输送输送需求分别有利地设置的中间储存容器8和15。参照图2b,因此在图3中仅以不同的方式设计泵102。在这一点上,应该再次指出,活塞泵的类型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
57.在当前的活塞泵中,待输送的流体介质2a被直接用作为用于阻尼在泵室4和管路6和13中出现的压力脉动的介质。为此,流体介质2a不仅能够通过管路6、13而且还能够经由附加地连接到泵室4上的压力管道20和29输送到泵室4中或从泵室4中输送出来,所述压力管道经由各一个阻尼流体接口20a、29a连接在泵室上。在这种情况下,——此外在功能上与
在根据图2b的装置中相同——现在位于泵室4中的用于进行阻尼的流体介质2a附加地——根据活塞1的工作方式,尤其抽吸过程或压力过程——尤其穿过设置在相应的管路6、13中的用于阻尼压力脉动的节流部位26、36朝向或远离相应的入流侧和出流侧的阻尼装置103、104引导,尤其通过将压力能量转换为热。
58.在图4a和4b中分别示出脉动阻尼系统100的另一应用可行性。在一些泵应用中,如在该实例中应表明的那样,省去了在抽吸管道6和/或压力管道13中或在这两个管道6、13中迄今所示出的储备容器。尽管如此,即使在这种泵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100的作用原理。为此——如在图4a中示出的那样——设置在入流侧的体积改变装置105上的第二压力腔24——如在图4b中示出的那样——附加地设置在出流侧的体积改变装置106上的第二压力腔33也分别经由压力管道——在图4b中压力管道34——经由调节阀37、38与未示出的外部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连接。因此,施加在相应的第二压力腔24、33中的气体压力能够经由相应的调节阀37、38来设定和调节,尤其用于使第二压力腔24、33中的相应的气动压力匹配于抽吸管道6或压力管道13的平均压力。为此,例如能够——如在图4b中示出的那样——经由相应的压力传感器39和40来确定相应的管道6、13中的压力或者——如在图4a中示出的那样——经由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3直接地在泵室4处确定并且经由第二压力腔24和33中的调节装置41或42自动地调整。除了在此所示出的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指示器和电子调节器进行的压力调节外,还可以设想机械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将液压压力转换成相应的气动压力。
59.应明确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特别地,——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核心内容的情况下——能够彻底改型活塞泵的构造以及连接在其上的用于输送流体介质的主管路。因此,例如并不一定需要在输入管道中设置中间储存容器8和/或在出流管道中设置中间容器15。此外,体积改变装置105、106的设计方案能够不同地构成,例如能够设有膜而不是分离活塞23、31。
60.在图5中示出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活塞隔膜泵2101的原则性构造与连接在其上的管路206、213以及在其中为了输送输送介质以有利的方式分别设置的第一储存容器208、215,或者也称为中间容器或储备容器。
61.活塞201的振荡运动在此被传递到位于构成为泵工作室的第一压力室202中的压力介质上。在压力传递方面,该压力介质经由柔性膜203与当前构成为泵输送室的第二压力腔204有效连接。这两个压力室202、204均由抗压的壳体205包围。特别地,在泵输送室204中存在待输送的流体介质209,所述流体介质能够经由流体入流部从泵入流通道206进入到泵输送室204中,并且通过流体出流部从泵输送室204流出到泵出流通道213中。特别地,待输送的流体209能够从也被称为抽吸管道的泵入流通道206抽吸到泵输送室4中,在所述泵入流通道中存在构成为止回阀的抽吸阀207。
62.在此处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装置中附加地设置在泵2101的抽吸管道206中的、也称为储备容器的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在下部的子区域208a中填充有待输送的流体209,并且在上部的子区域208b中填充有处于压力下的气体210,例如压缩空气。第一储存容器208的下部区域208a与泵入流通道206流体连接,尤其经由朝向未详细示出的输送流体源211的输送流体入流部206a以及经由连接到泵入流通道206的管路部段206c上的输送流体出流部206b,所述管路部段将第一储存容器208与泵室204连接。源211通常是相对于泵
2101具有提高的大地测量学高度的罐,以便由此能够提供所需的抽吸压力。第一储存容器208的下部的子区域208a和上部的子区域208b原则上能够通过例如构成为膜的移置体彼此流体分开。在当前情况下,下部的子区域208a和上部的子区域208b由于流体209和气体210的不同的设置和密度而分开,其在分离面上形成液位高度232,其中第一储存容器208中的相应的液位232经由气体210的压力调节。通过测量第一储存容器208中的液位高度232,尤其能够经由调节阀212改变气体压力210,使得尽可能精确地调节第一储存容器208中的预设的液位高度232。为了设定或调节在第一储存容器208中存在的气体压力,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经由设置在气体体积210的区域中的气动或压力管道并且经由调节阀212与未示出的气体源连接。替选地,该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也能够经由所谓的并且当前未示出的进料泵加载,所述进料泵于是在抽吸管道6中产生必要的抽吸压力。
63.在存在有构成为止回阀的压力阀214的出流管道213中设置有另一同样构造为储备容器的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尤其第一储存容器215的下部区域215a,尤其经由连接到泵出流通道213的管路部段213c上的输送流体入流部213a并且经由连接到未详细示出的输送流体导出管道219上的输送流体出流部213b与泵出流通道213流体连接,所述管路部段将泵室204与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连接。
64.类似于泵2101的抽吸侧,尤其类似于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储存容器208,待泵送的流体209同样位于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的下部区域215a中,而在其上方在上部区域215b中存在处于压力下的气体或空气体积217。下部的子区域215a和上部的子区域215b当前同样并非通过诸如移置体的单独的分离机构彼此流体分离,而是由于流体209和气体217的不同设置和密度而分离,其在分离面处形成液位高度216。在此,也能够经由可与气体体积217流体连接的调节阀218以及连接在其上的、未详细示出的气体源来调节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的液位216。经由排出管道219,由泵2101产生的输送流体209的体积流能够输送给未示出的所设置的应用。
65.这样的泵2101的功能方式能够描述如下:在所示出的活塞泵2101的抽吸阶段期间,活塞201从在图5中示出的最右侧的位置向左移动,这导致泵工作室202中的压力下降。该压力通过在抽吸阶段开始时处于位置203a中的柔性膜203传递到泵输送室204上从而传递到待输送的流体209上。如果泵2101的这两个压力室202和204中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在入流管道206和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中存在的压力,那么抽吸阀207自动打开并且待输送的流体209从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流入到泵输送室204中。
66.一旦活塞201到达在图5中示出的最左侧的位置,那么该活塞紧接着再次向右运动。在此引起这两个压力室202和204的压缩。这种压力提高导致抽吸阀207关闭并且不再抽吸其他流体209。如果活塞201现在越来越向右运动,那么这两个压力室202、204中的压力继续提高,直到超过在出流管道213和第一储存容器215中存在的压力。因此,压力阀214打开,并且泵2101将流体209从泵输送室204输送到储备容器215中,直到活塞201再次到达最右侧的位置,并且重复所述过程。
67.通过活塞201的振荡运动将加速效应施加到待输送的流体介质209上,所述加速效应能在压力室202和204、相邻的抽吸管206和排出管213中导致脉动。为了减小这些脉动,下面介绍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器系统2100,通过所述脉动阻尼器系统首先能够减小在抽吸介质209时传播的脉动。
68.在图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脉动阻尼系统2100的第一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活塞隔膜泵系统的典型的构造处附加地设有设置在泵入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0。第二储存容器220同样以储备容器或压力容器的类型构造并且具有第一区域或压力腔220a以及第二压力腔220b。入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0的当前下部的区域220a经由分支管路221与泵入流通道206流体连接并且填充有输送流体209。分支管路221在泵入流通道206处的接口在此尤其尽可能靠近泵室204,但是始终沿着流动方向位于止回阀或入流阀207之前,即位于止回阀或入流阀207上游,尤其在管路部段206c中。通过这种设置,包含在泵入流通道206中的输送流体209的一部分尤其能够流入第一压力腔220a中并且从其中流出。
69.在上部的区域或压力腔220b中——如在第一储存容器208中那样,同样——构成有气体体积225。第二压力腔220b经由压力管道223与设置在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的气体体积210连接,使得在第二压力腔220b中出现与第一储存容器208中的平均压力相对应的平均压力。这尤其导致:在泵2101静止时,在入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0中出现相同的大地测量学的液位高度222,其也在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中存在。
70.如果此时在泵2101运行时在泵2101的抽吸管道6中出现压力脉动,那么该压力脉动在压力提高时导致待泵送的流体209从泵入流通道206通过分支管路221进入到第二储存容器220的第一压力腔220a中的体积流。为了有效地阻尼在泵室202和204以及相邻的管路206和213中的脉动,将节流部位224引入分支管路221中。因此,在穿流节流部位224时,一部分脉动能量被转换成热从而降低了压力脉动的水平。如果紧接着出现泵入流通道206中的压力的降低,那么填充气体的压力腔220b中的压力导致提高的反压力从而导致移置,尤其液位高度222的降低和流体209从第一压力腔220a进入到泵入流通道206中的体积流,其中压力能量在节流部位224处重新转换为热从而脉动进一步减小。
71.如果在抽吸阶段结束之后在泵室204中出现压缩,那么抽吸阀207再次关闭并且待泵送的流体209经由管道213输送到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在抽吸管206中出现短暂的压降,由此流体209的一部分能够再次从第二储存容器220流回到抽吸管道206中,其中在穿流节流阀224时液压能量转换成热并且脉动进一步减小。由此,所述系统尤其在抽吸阶段期间能够持久地将脉动能量转换为热。
72.因为由于抽吸管206中的摩擦损失和流动效应会引起在容器208和220中的略微不同的平均压力,所以在容器208、220中大多形成不同的平均大地测量学的液位高度222、232。为了防止容器220的可能极大地损害阻尼器的功能的流空或被过度填充,对容器208中的液位高度232的调节和架设高度以及容器220的尺寸彼此协调。
73.因此在图6中示出的阻尼器减小在泵2101的抽吸区域中存在的脉动。然而因为在泵2101的排出侧上也可能产生类似的脉动,所以在图7中示出脉动阻尼系统2100的第二设计方案,其中除了抽吸阻尼器之外,还设有用于压力管道的脉动阻尼器。
74.在图7中示出的装置中,根据图6的脉动阻尼系统2100附加地扩展有设置在泵2101的排出侧上的第二储存容器226以及在通往该第二储存容器226的输入管道中的节流部位230。类似于第二储存容器220在抽吸侧上的设置,即使在设置在排出侧上时,在流体209穿流节流阀230时的压力脉动能量也被转换成热。在此也适用与吸气侧的阻尼器类似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出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6的构造和功能方式以及其到出流侧的管路系
统中的集成,基本上与第二储存容器220在泵入流侧的设置相对应。
75.在出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6中,在下部部分中再次构成填充有流体209的区域或压力腔226a,并且在上部部分中构成填充有气体体积231的区域或压力腔226b。下部区域226a经由分支管路227与泵出流通道213流体连接。分支管路227在泵出流通道213处的接口在此尽可能靠近泵室204,但始终沿着流动方向位于止回阀或出流阀214之后,即位于止回阀或出流阀214下游,尤其在管路部段213c的区域中。通过这种设置尤其能够使包含在泵出流通道213中的输送流体209的一部分流入第一压力腔26a中或者从其中流出。
76.在上部的压力腔226b——如在入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08中那样,同样——构成气体体积231。第二压力腔220b经由压力管道229与设置在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的气体体积217连接,使得在第二压力腔226b中出现与第一储存容器215中的平均压力相对应的平均压力。这尤其导致:在泵静止时在出流侧的第二储存容器226中出现相同的大地测量学的液位高度228,所述液位高度也在出流侧的第一储存容器215中存在。如果此时在泵运行时在泵2101的高压管道213中发生压力脉动,那么该压力提高导致待泵送的流体209从压力管道213流入到第二储存容器226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穿流节流部位230时再次将脉动能量的一部分转换为热从而压力脉动减小。如果紧接着在泵出流通道213中出现压力降低,那么填充气体的压力腔226b中的压力导致提高的反压力从而导致移置,尤其液位高度228的降低和流体209从第一压力腔226a进入泵出流通道213中的体积流,其中在节流部位230处压力能量再次转换为热从而脉动进一步减小。因此,该系统不仅能够在抽吸阶段期间而且能够在压力阶段期间将脉动能量持久地转换为热。
77.应明确的是,在此所述的具有仅一个活塞的相应的泵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仅相对少地存在,并且在当前情况下仅表明该泵构型的作用原理。通常使用具有多个活塞的泵,所述泵从具有中央的储备容器的共同的抽吸管道中进行抽吸并且再次输送到共同的输送管道中。因此,关于位置阻尼在此处所介绍的原理能够应用于具有任意活塞数量的泵。此外,其不一定是隔膜泵;脉动阻尼系统也可应用在其他例如传统的活塞泵中。
78.此外,应当明确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特别地,——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核心内容的情况下——能够彻底改型活塞泵的构造以及连接在其上的用于输送流体介质的主管路。因此,例如并不一定需要使第一储存容器与第二储存容器流体连接。此外,第一储存容器和第二储存容器的设计方案能够不同类型地构成,例如能够构成隔板或分离活塞代替设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容器和第二储存容器中的膜。
79.附图标记列表
[0080]1ꢀꢀꢀꢀꢀꢀꢀ
活塞
[0081]2ꢀꢀꢀꢀꢀꢀꢀ
泵工作室,泵室,压力腔
[0082]
2a
ꢀꢀꢀꢀꢀꢀ
压力介质,流体,液压油
[0083]
3、3a
ꢀꢀꢀ

[0084]4ꢀꢀꢀꢀꢀꢀꢀ
泵输送室,泵室,压力室
[0085]5ꢀꢀꢀꢀꢀꢀꢀ
壳体
[0086]6ꢀꢀꢀꢀꢀꢀꢀ
泵入流通道,抽吸管道
[0087]
6a
ꢀꢀꢀꢀꢀꢀ
输送流体接口
[0088]7ꢀꢀꢀꢀꢀꢀꢀ
止回阀,抽吸阀
[0089]8ꢀꢀꢀꢀꢀꢀꢀ
储备容器,压力容器
[0090]9ꢀꢀꢀꢀꢀꢀꢀ
输送介质,流体
[0091]
10
ꢀꢀꢀꢀꢀꢀ
气体,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092]
11
ꢀꢀꢀꢀꢀꢀ

[0093]
12
ꢀꢀꢀꢀꢀꢀ
调节阀
[0094]
13
ꢀꢀꢀꢀꢀꢀ
泵出流通道,出流管道
[0095]
13a
ꢀꢀꢀꢀꢀ
输送流体接口
[0096]
14
ꢀꢀꢀꢀꢀ
止回阀,压力阀
[0097]
15
ꢀꢀꢀꢀꢀ
储备容器,储存容器
[0098]
17
ꢀꢀꢀꢀꢀ
气体,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099]
18
ꢀꢀꢀꢀꢀ
调节阀
[0100]
19
ꢀꢀꢀꢀꢀ
排出管道
[0101]
20
ꢀꢀꢀꢀꢀ
管路,入流侧的阻尼压力管道
[0102]
20a
ꢀꢀꢀꢀ
阻尼流体接口
[0103]
21
ꢀꢀꢀꢀꢀ

[0104]
22
ꢀꢀꢀꢀꢀ
第一压力腔
[0105]
23
ꢀꢀꢀꢀꢀ
移置体,分离活塞
[0106]
24
ꢀꢀꢀꢀꢀ
第二压力腔
[0107]
25
ꢀꢀꢀꢀꢀ
管路,气体压力管道
[0108]
26
ꢀꢀꢀꢀꢀ
节流阀,节流器
[0109]
27
ꢀꢀꢀꢀꢀ
第一止挡件
[0110]
28
ꢀꢀꢀꢀꢀ
第二止挡件
[0111]
29
ꢀꢀꢀꢀꢀ
管路,出流侧的阻尼压力管道
[0112]
29a
ꢀꢀꢀꢀ
阻尼流体接口
[0113]
30
ꢀꢀꢀꢀꢀ

[0114]
31
ꢀꢀꢀꢀꢀ
移置体,分离活塞
[0115]
32
ꢀꢀꢀꢀꢀ
第一压力腔
[0116]
33
ꢀꢀꢀꢀꢀ
第二压力腔
[0117]
34
ꢀꢀꢀꢀꢀ
管路,气体压力管道
[0118]
35
ꢀꢀꢀꢀꢀ
第一止挡件
[0119]
36
ꢀꢀꢀꢀꢀ
节流阀,节流器
[0120]
37
ꢀꢀꢀꢀꢀ
第二止挡件
[0121]
100
ꢀꢀꢀꢀ
压力脉动阻尼系统
[0122]
101
ꢀꢀꢀꢀ
活塞隔膜泵
[0123]
102
ꢀꢀꢀꢀ
活塞泵
[0124]
103
ꢀꢀꢀꢀ
阻尼装置
[0125]
104
ꢀꢀꢀꢀ
阻尼装置
[0126]
105
ꢀꢀꢀꢀ
体积改变装置
[0127]
106
ꢀꢀꢀꢀ
体积改变装置
[0128]
201
ꢀꢀꢀꢀ
活塞
[0129]
202
ꢀꢀꢀꢀ
泵工作室,泵室,压力室
[0130]
203、203a 膜
[0131]
204
ꢀꢀꢀꢀ
泵输送室,泵室,压力室
[0132]
205
ꢀꢀꢀꢀꢀ
壳体
[0133]
206
ꢀꢀꢀꢀꢀ
泵入流通道,抽吸管道
[0134]
206a
ꢀꢀꢀꢀ
流体入流部
[0135]
206b
ꢀꢀꢀꢀ
流体出流部
[0136]
206c
ꢀꢀꢀꢀ
管路部段
[0137]
207
ꢀꢀꢀꢀꢀ
止回阀,抽吸阀
[0138]
208
ꢀꢀꢀꢀꢀ
第一储存容器,压力容器
[0139]
208a
ꢀꢀꢀꢀ
第一区域
[0140]
208b
ꢀꢀꢀꢀ
第二区域
[0141]
209
ꢀꢀꢀꢀꢀ
输送介质,流体
[0142]
210
ꢀꢀꢀꢀꢀ
气体,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143]
211
ꢀꢀꢀꢀꢀ

[0144]
212
ꢀꢀꢀꢀꢀ
调节阀
[0145]
213
ꢀꢀꢀꢀꢀ
泵出流通道,出流管道
[0146]
213a
ꢀꢀꢀꢀ
流体入流部
[0147]
213b
ꢀꢀꢀꢀ
流体出流部
[0148]
213c
ꢀꢀꢀꢀ
管路部段
[0149]
214
ꢀꢀꢀꢀꢀ
止回阀,压力阀
[0150]
215
ꢀꢀꢀꢀꢀ
第一储存容器,压力容器
[0151]
215a
ꢀꢀꢀꢀ
第一区域
[0152]
215b
ꢀꢀꢀꢀ
第二区域
[0153]
216
ꢀꢀꢀꢀꢀ
液位高度
[0154]
217
ꢀꢀꢀꢀꢀ
气体,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155]
218
ꢀꢀꢀꢀꢀ
调节阀
[0156]
219
ꢀꢀꢀꢀꢀ
排出管道,导出管路
[0157]
220
ꢀꢀꢀꢀꢀ
第二储存容器,压力容器
[0158]
220a
ꢀꢀꢀꢀ
第一区域
[0159]
220b
ꢀꢀꢀꢀ
第二区域
[0160]
221
ꢀꢀꢀꢀꢀ
分支管路
[0161]
222
ꢀꢀꢀꢀꢀ
液位高度
[0162]
223
ꢀꢀꢀꢀꢀ
分支管路,压缩空气管道
[0163]
224
ꢀꢀꢀꢀꢀ
节流阀,节流器
[0164]
225
ꢀꢀꢀꢀꢀ
空气,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165]
226
ꢀꢀꢀꢀꢀ
第二储存容器,压力容器
[0166]
226a
ꢀꢀꢀꢀ
第一区域
[0167]
226b
ꢀꢀꢀꢀ
第二区域
[0168]
227
ꢀꢀꢀꢀꢀ
分支管路
[0169]
228
ꢀꢀꢀꢀꢀ
液位高度
[0170]
229
ꢀꢀꢀꢀꢀ
辅助管路,压缩空气管道
[0171]
230
ꢀꢀꢀꢀꢀ
节流阀,节流器
[0172]
231
ꢀꢀꢀꢀꢀ
气体,压缩空气,气体体积
[0173]
232
ꢀꢀꢀꢀꢀ
液位高度
[0174]
2100
ꢀꢀꢀꢀ
压力脉动阻尼系统
[0175]
2101
ꢀꢀꢀꢀ
活塞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