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5082发布日期:2020-05-12 16:18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空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



背景技术:

mvr是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mechanicalvaporrecompression)的简称。其加热器真空维持涉及到真空泵体,水环泵也是真空泵的一种,水环泵最初用作自吸水泵,而后逐渐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轻工、医药及食品等许多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的许多工艺过程中,水环泵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真空应用技术的飞跃发展,水环泵在粗真空获得方面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由于水环泵中气体压缩是等温的,故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此外还可抽除含尘、含水的气体,因此,水环泵应用日益增多。目前市场上已有的mvr工艺加热器无法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全真空性,所以导致系统在运转时会产生不稳定且效率低的情况发生,水环真空泵在抽真空过程中,当抽气达到该设备的极限压力时会产生机械噪声大,造成工作环境的噪声污染,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和真空泵,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

真空泵包括真空泵体,所述真空泵体为圆形的真空泵体,所述真空泵体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为梯形的支撑块,所述真空泵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真空泵体内部的电机通过活动轴固定安装有叶轮,叶轮为圆形的块,所述叶轮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为圆形的管道,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贯穿真空泵体的外圆处且一直延伸至真空泵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气孔,进气孔为长方形的孔洞,所述真空泵体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排气管为长方形的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排气管的内部设有内管,内管为梯形的管道,所述内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排气孔,内排气孔为长方形的内排气孔,所述内排气孔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为长方形的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右两端与排气管的内圆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为弧形的缓冲垫,缓冲垫的内部中间为孔洞,且缓冲垫的左右两端与内管的内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的上方设有圆球,圆球为圆形钢球,且圆球位于内管的内部中。

作为优选,所述圆球的直径比内管的直径较小,所述圆球的上方设有弹性垫片,且弹性垫片的上端和下端与内管的内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圆球的外圆处与弹性垫片的下端贴合,所述排气管的上方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为圆形的开孔。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套管筒,套管筒为长方形的套筒,且套管筒的下端与真空泵体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滤网,弹性滤网为弹性的镂空滤网状。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通过添加真空维持系统使得整个系统在运行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绝对真空的状态使得生产出来的材料全程不会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2)、该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当进气孔与外部需要被真空的设备连接时,真空泵体内部的自身电机便可以带动叶轮进行转动使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被抽空,然后空气便会从排气管内部的内管输送出去,当空气进入内管内部时,空气首先通过缓冲垫内部的孔洞接触到圆球,这时圆球便会向弹性垫片进行挤压,所以内管的内部空间变小,这样圆球就达到了当抽气达到该设备的极限压力时不会产生机械噪声,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

(3)、该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外围出固定安装有套管筒,当真空泵体启动抽取外部设备的空气时,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内部中会存有压强,这样套管筒就达到了真空泵体在启动工作时,套管筒可以固定进气管和排气管使其不易破裂的效果。

(4)、该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当真空泵体抽取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时,空气中可能夹杂着一些杂志或灰尘,当这些杂志和灰尘通过弹性滤网的时候,空气会从进气孔的内部进入,而气体中夹杂的杂志和灰尘便会留在弹性滤网上,因真空泵体内部的吸气,所以弹性滤网会向进气孔的下方挤压,所以当真空泵体停止工作时,杂志和灰尘就会随着弹性滤网的弹力进行弹出外部,这样弹性滤网就达到了自动清理灰尘和杂志的作用,且延伸了真空泵体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弹性滤网的局部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真空泵体、2底座、3叶轮、4进气管、5进气孔、6排气管、7内管、8内排气孔、9缓冲垫、10圆球、11弹性垫片、12排气孔、13套管筒、14固定块、15弹性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mvr工艺中加热器真空维持系统,如图1-图4所示,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和真空泵,所述加热器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与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真空泵包括真空泵体1,所述真空泵体1为圆形的真空泵体,所述真空泵体1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底座2,底座2为梯形的支撑块,所述真空泵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真空泵体1内部的电机通过活动轴固定安装有叶轮3,叶轮3为圆形的块,所述叶轮3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进气管4,进气管4为圆形的管道,所述进气管4的下端贯穿真空泵体1的外圆处且一直延伸至真空泵体1的内部,所述进气管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气孔5,进气孔5为长方形的孔洞,所述真空泵体1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排气管6,排气管6为长方形的排气管,且排气管6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排气管6的内部设有内管7,内管7为梯形的管道,所述内管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排气孔8,内排气孔8为长方形的内排气孔,所述内排气孔8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为长方形的固定块,且固定块14的左右两端与排气管6的内圆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4的上方设有缓冲垫9,缓冲垫9为弧形的缓冲垫,缓冲垫9的内部中间为孔洞,且缓冲垫9的左右两端与内管7的内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9的上方设有圆球10,圆球10为圆形钢球,且圆球10位于内管7的内部中,所述圆球10的直径比内管7的直径较小,当进气孔5与外部需要被真空的设备连接时,真空泵体1内部的自身电机便可以带动叶轮3进行转动使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被抽空,然后空气便会从排气管6内部的内管7输送出去,当空气进入内管7内部时,空气首先通过缓冲垫9内部的孔洞接触到圆球10,这时圆球10便会向弹性垫片11进行挤压,所以内管7的内部空间变小,这样圆球10就达到了当抽气达到该设备的极限压力时不会产生机械噪声,所述圆球10的上方设有弹性垫片11,且弹性垫片11的上端和下端与内管7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球10的外圆处与弹性垫片11的下端贴合,所述排气管6的上方设有排气孔12,排气孔12为圆形的开孔,所述进气管4和排气管6的外圆处固定安装有套管筒13,套管筒13为长方形的套筒,且套管筒13的下端与真空泵体1的外圆处固定连接,当真空泵体1启动抽取外部设备的空气时,进气管4与排气管6的内部中会存有压强,这样套管筒13就达到了真空泵体1在启动工作时,套管筒13可以固定进气管4和排气管6使其不易破裂,所述进气孔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性滤网15,弹性滤网15为弹性的镂空滤网状,当真空泵体1抽取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时,空气中可能夹杂着一些杂志或灰尘,当这些杂志和灰尘通过弹性滤网15的时候,空气会从进气孔5的内部进入,而气体中夹杂的杂志和灰尘便会留在弹性滤网15上,因真空泵体1内部的吸气,所以弹性滤网15会向进气孔5的下方挤压,所以当真空泵体1停止工作时,杂志和灰尘就会随着弹性滤网15的弹力进行弹出外部,这样弹性滤网15就达到了自动清理灰尘和杂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进气孔5与外部需要被真空的设备连接时,真空泵体1内部的自身电机便可以带动叶轮3进行转动使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被抽空,然后空气便会从排气管6内部的内管7输送出去,当空气进入内管7内部时,空气首先通过缓冲垫9内部的孔洞接触到圆球10,这时圆球10便会向弹性垫片11进行挤压,所以内管7的内部空间变小,这样圆球10就达到了当抽气达到该设备的极限压力时不会产生机械噪声,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

进气管4与排气管6的外围出固定安装有套管筒13,当真空泵体1启动抽取外部设备的空气时,进气管4与排气管6的内部中会存有压强,这样套管筒13就达到了真空泵体1在启动工作时,套管筒13可以固定进气管4和排气管6使其不易破裂的效果。

当真空泵体1抽取外部设备的内部空气时,空气中可能夹杂着一些杂志或灰尘,当这些杂志和灰尘通过弹性滤网15的时候,空气会从进气孔5的内部进入,而气体中夹杂的杂志和灰尘便会留在弹性滤网15上,因真空泵体1内部的吸气,所以弹性滤网15会向进气孔5的下方挤压,所以当真空泵体1停止工作时,杂志和灰尘就会随着弹性滤网15的弹力进行弹出外部,这样弹性滤网15就达到了自动清理灰尘和杂志的作用,且延伸了真空泵体1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即本使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