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6122发布日期:2021-11-15 18: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


背景技术:

2.取暖器或者风扇都是现代家庭必备电器,目前市面上要么是单一的取暖器,要么是单一的风扇,而真正能将取暖器取暖和风扇吹风的功能兼顾一身的产品少之又少,特别是冷暖型的循环扇。冷暖型循环扇既可以作为取暖器使用,也可以作为风扇使用,冷暖兼顾,实现了一机多用。由于冷暖型循环扇,因其产品结构固定,轴流风叶都是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同步进风,其进风风量大。当需要出暖风时,吹出来的热风中还掺杂有冷风,特别是整个前网的周边,体感不是很理想。
3.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6903897中公开了一种自然风/暖风两用电循环扇,在作为取暖器使用时,径向的进风没有经过发热体,因此,吹出来的热风中明显掺杂有冷风,且风力较强,给用户的体感不理想。为了改善轴流风叶在冷暖循环扇中所存在的取暖问题,亟需对现有的冷暖循环扇进行结构优化,在不影响冷风风量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取暖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轴流式冷暖循环扇所存在的取暖风量大、且掺杂有未加热的冷风,造成体感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可变式冷暖循环扇,既能实现冷风风量的调节,且能很好地提高取暖体感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包括后网罩、驱动装置、发热组件和风叶,所述驱动装置和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网罩内,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所述发热组件后与所述风叶连接;位于所述风叶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所述后网罩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所述后网罩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处还设有与所述风叶轴向呈平行设置的多个挡风片,所述挡风片的两端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伸出的转轴和限位轴,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沿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圆周方向上分别设有在轴向上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孔和限位长孔,所述挡风片两端的转轴和限位轴分别置于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对应的定位孔和限位长孔中,且所述挡风片以所述定位孔的中心为轴心,所述限位轴沿着所述限位长孔旋转;所述挡风片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相邻两所述挡风片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的宽度尺寸。
7.优选的,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呈360度环绕设置在所述后网罩上,其由轴向设置在所述后网罩上的多排隔条组成,相邻两隔条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
8.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上的定位孔与所述隔条对应设置于所述后网罩的同一径向上,相邻两所述挡风片开启时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与相邻两所述隔条间所形成的径
向进风间隙一一对应。
9.所述隔条沿着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圆周方向上呈等间距排布。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呈垂直设置于所述后网罩的外侧面,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轴向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轴向尺寸。
11.再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前支撑板外侧的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上还设有摆动环,沿所述摆动环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限位长孔位置一一对应的摆动限位孔,所述挡风片一端的限位轴依次贯穿所述前支撑板上的限位长孔和所述摆动环上的摆动限位孔。
12.更进一步地,沿所述密闭环形风道的外侧圆周面上设有的所述摆动环被分隔为多段摆动环,每段摆动环独立控制对应区域的挡风片摆动角度。
13.所述密闭环形风道的外侧圆周面上还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摆动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摆动环上的摆动限位孔的旋向与所述前支撑板上的限位长孔的旋向相反。
14.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支架和发热体,所述发热支架内形成一周向密闭的轴向通风道,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发热支架的轴向通风道内,且所述发热支架与所述后网罩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使所述风叶旋转所产生的轴向风依次经所述轴向通风道、发热体进入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中排出。
15.所述轴向通风道为一锥形风道,在趋向所述风叶的方向上,所述轴向通风道的通风横断面尺寸逐渐减少。
16.所述后网罩的前端内侧还设有一前网,所述前网与所述密闭环形风道的内侧面间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开启时,所述风叶旋转所产生的轴向风和径向风经所述前网排出。
17.所述冷暖循环扇还设有一基座,所述后网罩的外侧面与所述基座形成旋转连接。
18.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9.a.本发明在后网罩的径向进风通道位置设置了若干个可以翻转的挡风片,每个挡风片两端的限位轴可以沿着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上的限位长孔摆动,对径向进风通道执行开启和关闭,在冷风和暖风之间进行切换使用,可以完全避免在暖风时掺杂冷风的现象,有效改善用户体感;同时,在冷风时,还可以利用挡风片对径向进风通道的径向进风口大小进行调节,通过对径向冷风进风量的调节,实现对出风总量的控制,体验感更强。
20.b.本发明通过建立锥形的轴向通风道,有效收集周围空气形成进风气流,并集中均匀吹出,吹风感更强,且结构简洁,结构形式新颖,通过挡风片的翻转实现径向进风通道的开合控制,很好地对径向进风量进行调控,在不减少轴向通风道的进风量的前提下,使用户在取暖时获得更柔和的体验。
21.c.本发明通过在后网罩的圆周上设置若干个挡风片,还可以对不同区域的挡风片进行单独的角度调整,并配套建立锥形轴向通风道,除了充分优化产品暖风状态下的性能,同时让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快速升温后达到预定取暖温度,缩短升温时间,让使用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温暖,体验更舒畅。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中的挡风片打开时处于冷风状态示意简图;
24.图2是本发明中的挡风片关闭时处于暖风状态示意简图;
25.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整机剖视图;
26.图4是图3中上部分的摆动环、挡风片及前后支撑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摆动环、后网罩、挡风片特征示意图;
28.图6是径向和轴向进风方向的示意图;
29.图7是挡风片打开后的剖面示意图;
30.图8是挡风片关闭后的剖面示意图。
31.图中标识如下:
32.1-机身
33.11-后网罩
34.111-径向进风通道,1111-隔条
35.112-密闭环形风道,1121-环形凹槽
36.113-进风格栅
37.12-驱动装置
38.121-电机,122-电机罩
39.13-发热组件
40.131-发热支架,132-发热体
41.14-风叶
42.15-挡风片
43.151-转轴,152-限位轴
44.16-前支撑板,17-后支撑板
45.18-摆动环,181-拨动手柄
46.19-前网,191-前网环面。
47.2-基座。
48.a-定位孔,b-限位长孔,c-径向进风间隙,d-摆动限位孔
49.e-轴向通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包括后网罩11、驱动装置12、发热组件13和风叶14,驱动装置12和发热组件13设置于后网罩11内,驱动装置12的转轴贯穿发热组件13后与风叶14连接;位于风叶14与发热组件13之间的后网罩11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111,后网罩11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112,密闭环形风道112与径向进风通道111连接,径向进风通道111处还设有与风叶14轴向呈平行设置的多个挡风片15,
挡风片15的两端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伸出的转轴151和限位轴152,径向进风通道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沿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的圆周方向上分别设有在轴向上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如图4和图5所示,挡风片15两端的转轴151和限位轴152分别置于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对应的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中,且挡风片15以定位孔a的中心为轴心,限位轴152沿着限位长孔b旋转;挡风片15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相邻两挡风片15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的宽度尺寸,挡风片15沿着限位长孔旋转至其下端时,将环向上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封盖住,阻止径向进风,如图2所示,当然,挡风片的限位轴152旋转至限位长孔b的上端时,挡风片15沿着径向设置,此时的径向进风间隙c与外界连通,径向进风通道111开启,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挡风片15的旋转位置,可以实现对径向进风通道111的径向进风量控制。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驱动装置12及轴、前网19、后网罩11、风叶14呈一中心轴线排列,特别是后网罩11和发热支架131、密闭环形风道12呈一中心轴线。
52.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后网罩11除密闭环形风道112外的其它部分网格状,驱动装置12安装在后网罩11的内腔底部,其包括电机121和电机罩122,电机罩122将电机121罩住,并和后网罩11固定在一起。
53.本发明将径向进风通道111呈360度环绕设置在后网罩11上,其由轴向设置在后网罩11上的多排隔条1111组成,从图5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相邻两隔条1111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c,径向进风通道会在整个后风罩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径向进风间隙,保持在需要冷风时,具有足够的径向进风量。
54.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上所设置的定位孔a与隔条1111对应设置于后网罩11的同一径向上,即: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上的每个定位孔a设置在每个隔条的上方,相邻两挡风片15开启时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与相邻两隔条1111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一一对应。挡风片两端的限位轴在限位长孔中摆动,将径向进风间隙c打开时,外界空气直接从两挡风片之间的间隙进入两隔条之间的间隙,两径向进风间隙c呈直通设置。当然,两隔条之间的间隙与打开状态下的两挡风片间所形成的间隙也可以采用非直通方式,径向进风通道还可以不采用隔条的结构,还可以采用通风孔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55.当然,对于径向进风通道圆周方向上的多个隔条,优选呈等间距排布,当然也可以采用不等距设置。如图4所示,其中的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呈垂直设置于后网罩11的外侧面,这是本发明所采用的优选方案,其中的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的轴向间距大于等于径向进风通道111的轴向尺寸,使得整个径向进风通道111上所形成的多个径向进风间隙是否与外界形成通气,将完全被位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之间的多个挡风板控制。
56.为了更便于对多个挡风板15进行同步控制,实现圆周方向上的均匀同步进风,在位于前支撑板16外侧的密闭环形风道112上还设有摆动环18,沿摆动环18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与限位长孔b位置一一对应的摆动限位孔d,如图5所示。挡风片15一端的限位轴152依次贯穿前支撑板16上的限位长孔b和摆动环18上的摆动限位孔d。挡风片15的结构为一矩形板,在矩形板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和限位轴,限位轴152位于转轴151的上方,挡风片15的另一端的转轴151和限位轴152置于后支撑板17的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中,前支撑板16上的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与后支撑板17上的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其设置位置完全相
同。
57.摆动环18为一环形片状部件,其同样也具备与限位长孔b数量和对应位置保持对应的摆动限位孔d;摆动限位孔d的数目取决于摆动轨迹线的数目,本发明具体不作限定。
58.为了辅助拨动摆动环18,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在摆动环18上设置了拨动手柄181。当然还可以采用自动拨动方式,需要摆动环同步带动挡风片摆动,即可关闭和打开径向进风通道,自动驱动方式最基本的可以由传动结构和电机驱动构成,比如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摆动环18的左右转动,在此不作具体描述,仅作为其驱动方式的另一实施例。
59.如图4所示,密闭环形风道112的外侧圆周面上还设有环形凹槽1121,摆动环18可转动地设置于环形凹槽1121内,且摆动环18上的摆动限位孔d的旋向与前支撑板16上的限位长孔b的旋向相反,更有助于对挡风片的定位,如图5拆分图所示。
60.当然还可以将沿密闭环形风道112的外侧圆周面上所设置的摆动环18分隔为多段,每段摆动环18可以独立控制对应的多个挡风片的摆动角度。即每个摆动环18可以控制一组多个挡风片15,多个摆动环18可以独立对多组挡风片15进行不同步角度调整,可以实现循环扇的上方、下方、左侧或右侧等方向上的同步或不同步进风,体验感更好。
61.如图3所示,其中的发热组件13包括发热支架131和发热体132,发热支架131内形成一周向密闭的轴向通风道e,发热体132固定于发热支架131的轴向通风道e内,且发热支架131与后网罩11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使风叶14所产生的风经轴向通风道e、发热体132进入密闭环形风道112中排出。轴向通风道e优选为一锥形风道,在趋向风叶14的方向上,轴向通风道e的通风横断面尺寸逐渐减少。电机121的轴依次穿过电机罩122、发热体132、发热支架131,将风叶14固定到电机121轴端上。
62.在密闭环形通道122的前端还设置了前网19,其具备安全防护和出风的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前网19的前网环面191延伸至密闭环形风道112中,并与密闭环形风道112的内侧面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所形成的径向风和轴向风进入前网环面191内,并从前网19中排出。如图1所示,后网罩11的外侧面与基座2形成旋转连接,可以实现对其吹风角度的调整,对于基座2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实属现有技术。
63.如图8所示,当需要使用暖风时,手动顺圆周拨动摆动环18,摆动环18带动挡风片组摆动,关闭径向进风通道111,如图2所示,即可减少进风通道和进风量;仅轴向进风,可以让前网19出来的风更温暖,让暖风更均匀。
64.如图7所示,当需要使用冷风时,手动顺圆周反向拨动摆动环18,摆动环18带动挡风片组摆动,径向进风通道111打开,如图1所示,径向和轴向双向进风,即可加大进风通道和进风量,让前网19出来的风量更大,更凉爽。
65.如上所述,打开和关闭径向进风通道111的过程,即是本发明实施的两种最基本的状态,还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即:将挡风片组分成几个分区,同步将摆动环18也同步分成对应的几个组成,一样可以实现上述关闭和打开径向进风通道,同时可任意实时选择可调节径向进风大小的状态;开合的大小取决于产品设计实际需求;手动和自动的开合方式也取决于产品的定位,本发明中不作限定和累述。
66.本发明所采用的每一挡风片15均可摆动,且相互间具备依次覆盖径向进风间隙c的作用。数个挡风片中的每个挡风片15的大小、面积均等同于径向进风通道111,即径向进风间隙的大小和面积;并且每片挡风片可以活动地摆动,当挡风片依靠摆动环进行活动连
接后,即可实现与同一摆动环连接的所有的挡风片进行同步的摆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67.本发明采用的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结构,在循环扇靠近风叶的一圈,也就是径向进风通道,依据进风通道隔条的数目设置同等数目的、可摆动的挡风片,开启和关闭径向进风通道,可用于冷风和暖风之间进行切换使用,利用挡风片来调节进风量,改善暖风时有掺杂的冷风现象,显著改善用户体感,整体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和产品性能。
6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