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举升液压系统和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0680发布日期:2021-06-25 16:2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举升液压系统和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车,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是用于高空作业的升降设备,广泛适用于交通、码头、机场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等行业的安装维修及登高作业。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剪叉式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油缸阀,控制第一举升油缸11a和第二举升油缸21a伸缩以控制高空作业平台的升降。当电磁换向阀3a得电时,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至第一举升油缸11a和第二举升油缸21a,作业平台上升;作业平台上升至设定高度后,控制电磁换向阀3a失电换向,由于第一电磁阀12a和第二电磁阀22a具有单向截止功能,第一举升油缸11a和第二举升油缸21a处于锁死状态,作业平台稳定在设定高度。正常情况下,若需使得作业平台下放,令第一电磁阀12a和第二电磁阀22a得电换向,液压油从第一举升油缸11a和第二举升油缸21a中泄回油箱。当出现电器故障时,例如整车电量耗尽或者电器控制系统失效时,可以手动控制第一电磁阀12a换向,使得第一举升油缸11a与油箱连通,作业平台的重力向第二举升油缸21a转移,迫使溢流阀24a开启,第二举升油缸21a与油箱连通,实现作业平台下放。

但是上述液压系统具有以下缺陷:

1、作业平台电控下放过程中,第一举升油缸11a的下放速度由第一阻尼孔13a控制,第二举升油缸21a的下放速度由第二阻尼孔23a及溢流阀24a控制,因此,作业平台下放速度随负载增加而增大,导致轻载慢,重载时快;而且,为了避免满载情况作业平台下放速度过快,或者轻载情况下放速度过慢,不同车型需要设定不同下放阻尼,导致油缸阀无法统型,产品装配过程也容易出错;

2、作业平台在手动下放时,剪叉架对第一举升油缸11a和第二举升油缸21a的作用力是时刻变化,而第二举升油缸21a的支撑压力由溢流阀24a与第二阻尼孔23a形成,因此,为建立与剪叉架作用力相平衡的压力,溢流阀阀芯位置不断变动并且过流面积不断变化,通过阀芯的液压油流量也不断变化,液压油在经过溢流阀24a后面串联的第二阻尼孔23a时,会导致第二阻尼孔23a进油口处压力不断变化,作用于溢流阀24a弹簧腔的压力不断变化,最终导致系统压力循环波动,容易形成阀芯共振,导致作业平台轻微抖动以及溢流阀24a异常啸叫。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油缸阀第一端口的油压变化时,顺序阀阀芯不易产生振动,油缸阀单元不易产生啸叫。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该举升液压系统具有应急下放作业平台的功能,并且下放过程中作业平台不易产生振动,液压系统不易产生啸叫。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具有应急下放作业平台的功能,且下放过程中作业平台不易产生振动,液压系统不易产生啸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包括油缸阀第一端口和油缸阀第二端口,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和油缸阀第二端口之间设有应急下放油路和电控升降油路;所述应急下放油路上设有顺序阀和第一节流结构,所述顺序阀的控制端口与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的压力能够克服所述顺序阀的弹簧力时,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经由所述顺序阀与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电控升降油路上设有电控升降换向阀所述电控升降换向阀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液压油从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向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单向流动,所述电控升降换向阀处于双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和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双向导通。

优选地,所述电控升降油路上还设有升降流量调速阀,以能够调节从所述油缸阀第一端口向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流动的液压油的流量,所述升降流量调速阀包括第二节流结构和并联于所述第二节流结构两端的升降单向阀,所述第二节流结构设于所述电控升降油路的所述电控升降换向阀和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之间的油路段上,所述升降单向阀的正向油口连接于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以能够单向导通从该油缸阀第二端口输入的液压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结构为阻尼塞或调速阀,所述第二节流结构为阻尼孔或调速阀。

优选地,所述应急下放油路和电控升降油路上设有油缸阀测压端口。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包括双控油缸阀单元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所述双控油缸阀单元包括具有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和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的双控升降油路,所述双控升降油路上设有双控换向阀,所述双控换向阀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液压油从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向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单向流动,所述双控换向阀处于双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和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双向导通,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和油缸阀第一端口分别对应地与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和所述油缸阀第二端口通过主换向阀与液压泵和油箱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主换向阀的换向使得所述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二举升油缸的无杆腔进油或泄油。

优选地,所述双控升降油路上还设有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所述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能够调节从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向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流动的液压油的流量,所述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包括双控油路节流结构和并联于所述双控油路节流结构两端的双控升降单向阀,所述双控油路节流结构设于所述双控升降换向阀和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之间的油路上,所述双控升降单向阀的正向油口连接于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以能够单向导通所述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输送的液压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控油路节流结构为阻尼塞或调速阀。

具体地,所述双控换向阀为能够手动换向的电磁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双控升降油路上设有双控油缸阀测压端口。

具体地,所述主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第二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具有应急下放油路和电控升降油路,当电控升降油路无法工作造成油缸阀第一端口和油缸阀第二端口无法连通时,可以通过应急下放油路连通油缸阀第一和第二端口,提升了油缸阀单元工作的可靠性;

2、顺序阀基本处于全开状态,其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压差较小,基本靠第一节流结构控制应急下放油路的流量,因此,油缸阀第一端口油压变化时,顺序阀的阀芯不易产生共振,液压系统不会产生啸叫。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油缸阀第一端口12油缸阀第二端口

13油缸阀测压端口14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

15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6双控油缸阀测压端口

21应急下放油路22电控升降油路

23双控升降油路

31顺序阀32第一节流结构

33电控升降换向阀34第二节流结构

35升降单向阀36双控换向阀

37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8双控升降单向阀

41第一举升油缸42第二举升油缸

43主换向阀44液压泵

45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包括油缸阀第一端口11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油缸阀第一端口11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之间设有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应急下放油路上21设有顺序阀31和第一节流结构32,顺序阀31的控制端口与油缸阀第一端口11连通,当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能够克服顺序阀31的弹簧力时,油缸阀第一端口11经由顺序阀31与油缸阀第二端口12连通,常见的,顺序阀31的弹簧腔可以通过油路与油缸阀第二端口12连接,也可以与外部油箱连接;电控升降油路22上设有电控升降换向阀33,电控升降换向阀33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液压油从油缸阀第二端口12向油缸阀第一端口11单向流动,电控升降换向阀33处于双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油缸阀第二端口12和油缸阀第一端口11双向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口”可以为油路上的点,也可以为油缸阀单元封装为阀体后形成的实体油口。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具有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当电控升降油路22无法工作造成油缸阀第一端口11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无法连通时,可以通过应急下放油路21连通油缸阀第一端口11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实现作业平台的应急下放功能,提升了油缸阀单元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而且,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克服顺序阀31的弹簧力并且使得顺序阀31阀芯换向时,顺序阀31基本处于全开状态,其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压差较小,基本靠第一节流结构控制应急下放油路21的流量,因此,油缸阀第一端口11油压变化时,顺序阀31的阀芯不易产生共振,液压系统不易产生啸叫。

优选地,参考图2,电控升降油路22上还设有升降流量调速阀,以调节从油缸阀第一端口11向油缸阀第二端口12流动的液压油的流量。升降流量调速阀包括第二节流结构34和并联于第二节流结构34两端的升降单向阀35,第二节流结构34设于电控升降换向阀33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之间的油路段上,升降单向阀35的正向油口连接于油缸阀第二端口12以能够单向导通从该油缸阀第二端口12输入的液压油,具体地,升降单向阀35的正向油口可以直接与油缸阀第二端口12连接,也可以将连接点设置在油缸阀第二端口12和第二节流结构34之间的油路段上的任一点。油缸阀第二端口12为进油口时,控制电控升降换向阀33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液压油从油缸阀第二端口12进入,依次经升降单向阀35和电控升降换向阀33流向油缸阀第一端口11,能够有效避免电控升降油路22中的液压油回流;油缸阀第一端口11为进油口时,控制电控升降换向阀33处于双向导通状态,液压油从油缸阀第一端口11进入,依次经电控升降换向阀33和第二节流结构34流向油缸阀第一端口11,第二节流结构34能够有效控制电控升降油路22中的液压油流量,使得通过第二节流结构34的流量基本处于设定值。

具体地,第一节流结构32和第二节流结构34均为阻尼元件,具体地,可以为阻尼塞或调速阀等,以限制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中液压油流量。优选地,第一节流结构32和/或第二节流结构34采用调速阀,可以在限制油路中液压油流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或消除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波动对油路中液压油流量的影响,使得通过调速阀的液压油流量基本稳定在设定值。

优选地,参考图2,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上设有油缸阀测压端口13,具体地,油缸阀测压端口13可以分别设置于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上,也可以与油缸阀第一端口11连通,从而测量应急下放油路21和电控升降油路22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参考图3,包括双控油缸阀单元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高空作业车用油缸阀单元,该双控油缸阀单元包括具有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和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的双控升降油路23,双控升降油路23上设有双控换向阀36,双控换向阀36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液压油从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向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单向流动,双控换向阀36处于双向导通状态时能够使得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和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双向导通,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和油缸阀第一端口11分别对应地与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无杆腔连接,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通过主换向阀43与液压泵44和油箱45连接,以能够通过主换向阀43的换向使得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无杆腔进油或泄油,其中,主换向阀43优选地为电磁换向阀,或者其也可以为液控或者手动换向阀。

优选地,双控升降油路23上还设有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能够控制从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向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流动的液压油的流量,双控升降流量调速阀包括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7和并联于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7两端的双控升降单向阀38,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7设于双控换向阀36和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之间的油路上,双控升降单向阀38的正向油口连接于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以能够单向导通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输送的液压油。

具体地,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7为阻尼元件,该阻尼元件可以为阻尼塞或调速阀等,以限制双控升降油路23中液压油流量。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节流结构32和/或第二节流结构34采用调速阀,则双控油路节流结构37可以采用结构简单的阻尼塞,一方面节约了成本,通过油缸阀单元中的调速阀即可以控制作业平台的下放速度,另一方面,若双控升降油路23上也采用调速阀,则需要精细的调节各调速阀的参数,避免作业平台下降时,通过各调速阀的液压油流量不等而相互干扰,导致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推杆不能同步伸缩。相同的,若双控升降油路23上设置了调速阀,则油缸阀单元中不必再设置调速阀。

具体地,双控换向阀36为能够手动换向的电磁换向阀。当举升液压系统断电或者故障时,操作者可以手动切换双控换向阀36的阀芯位置,实现作业平台的应急下放功能。

优选地,参考图3,双控升降油路23上设有双控油缸阀测压端口16,从而测量双控升降油路23的压力,保证双控油缸阀的安全性。

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以下以图3所示的优选结构为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过程。

电控升降换向阀33、双控换向阀36和主换向阀43均为电磁换向阀并与控制器电连接,可以方便的通过控制器切换上述换向阀的阀芯位置。第一节流结构32和第二节流结构34均采用调速阀。当作业平台举升时,液压泵44将油箱45的液压油输送至油缸阀第二端口12和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在双控油缸阀单元内,双控换向阀36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液压油依次经双控升降单向阀38和双控换向阀36进入第一举升油缸41的无杆腔,在油缸阀单元内,电控升降换向阀33处于单向导通状态,液压油依次经升降单向阀35和电控升降换向阀33进入第二举升油缸42的无杆腔,如此,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推杆伸出,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举升。当作业平台举升到位后,控制主换向阀43换向,液压泵44、双控油缸阀第二端口15和油缸阀第二端口12与油箱45连通,由于电控升降换向阀33和双控换向阀36处于单向导通状态,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处于锁死状态,作业平台静止。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平台举升及作业平台静止时,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均未能克服所述顺序阀31的弹簧力,因此应急下放油路21不通。当举升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时,作业平台通过电控下放,控制器控制电控升降换向阀33和双控换向阀36换向,使得电控升降换向阀33和双控换向阀36均处于双向导通状态,在双控油缸阀单元内,第一举升油缸41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在负载作用下,依次经双控换向阀36、阻尼塞和主换向阀43流回油箱45,在油缸阀单元内,第二举升油缸42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在负载作用下,依次经电控升降换向阀33、调速阀和主换向阀43流回油箱45,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推杆缩回,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下放。当举升液压系统电量耗尽或者电器控制系统失效时,需要手动下放作业平台电控,操作者手动切换双控换向阀36的阀芯位置,使得双控换向阀36处于双向导通状态,第一举升油缸41的无杆腔与油箱45连通,双控油缸阀第一端口14的压力逐渐下降,此时,作业平台的重力大部分转移至第二举升油缸42,使得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上升,当油缸阀第一端口11的压力能够克服顺序阀31的弹簧力时,顺序阀31换向,第二举升油缸42的无杆腔与油箱45连通,如此,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推杆缩回,从而实现作业平台的下放。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举升液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作业平台下放过程中,第一举升油缸41和第二举升油缸42的下放速度由调速阀控制,因此,作业平台下放速度不会随负载变化,有效避免满载情况作业平台下放速度过快,轻载情况下放速度过慢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能够承载的负载不同,为了避免轻载下放慢重载下放快的问题,常常需要设定不同下放阻尼,而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液压系统设置了调速阀,使得不同车型的油缸阀单元及其举升液压系统可以统型,产品装配过程不易出错;此外,作业平台手动下放过程中,顺序阀31基本处于全开状态,其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压差较小,基本靠调速阀控制应急下放油路21的流量,因此,油缸阀第一端口11压力随着负载不断变化时,顺序阀33的阀芯不易产生共振,液压系统不会产生啸叫。

本实用新型的高空作业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采用了上述高空作业车的举升液压系统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