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3077发布日期:2021-04-09 12:3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的一个工艺过程。利用施胶剂使纸张具有耐水的性能。施胶剂为能使纸张具有耐水性能的药剂,主要是松香胶,也有采用石蜡、硬脂酸、动物胶、合成树脂、酪蛋白和淀粉等。完成施胶后的卷取工序通常采用液压控制。在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液压油的温度稳定,因此通常在液压控制系统内增加冷却装置。但造纸厂房内温度普遍较高,常规的温度控制系统对于液压油的冷却效果较差。除此之外,液压控制系统需要及时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若杂质混入控制回路易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201220018310.2],其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阀门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油箱与油泵连通,油泵与回油过滤器连通,回油过滤器与阀门过滤器连通,阀门过滤器与系统控制阀连通,系统控制阀与油缸连通,油缸与压榨部连通。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液压回路杂质过滤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液压油冷却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冷却效果好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回路,液压控制回路包括与冷却箱体串连的液压管路,冷却箱体两端分别开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通过若干并联的输液管连接,进液口和出液口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且输液管相对其中心轴线对称,输液管外侧分别环绕有冷却管,冷却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后与液泵连通,冷却管之间留有空隙,冷却箱体一侧设置有风扇组件而另一侧开有散热口。将液压管路中的液压油分流,通过风冷和液冷双重散热,其中液压油与冷却液相对隔离,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液压油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冷却箱体两端的液压管路分别内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冷却箱体的进液口与出液口。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冷却箱体内壁设置有相对冷却箱体环绕的导热片,导热片与冷却箱体为一体式结构。导热片保证冷却箱体内部热量可通过冷却箱体表面及时散失,避免内部热量集中。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液压管路上串连有过滤器,过滤器的进口处设置有喇叭状的扩口且扩口朝向过滤器另一端逐渐扩大。喇叭状的扩口降低了过滤器的进油流速,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过滤器内设置有若干相对过滤器中心轴线对称的挡流板,挡流板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两侧安装有过滤网。过个挡流板上分别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过滤器包括过滤筒体以及与过滤筒体一端密封连接的端盖,端盖与挡流板和过滤网互相连接。拆卸清洗时,将端盖直接拆卸即可清洗过滤网。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端盖内部设置有空腔且两端分别与挡流板和液压管路连通。端盖内部的空腔将过滤器内的液压油集中后导入液压管路中。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风扇组件包括设置在冷却箱体一侧的风扇口,风扇口上下方螺纹连接有风扇,风扇与风扇口之间通过插接机构安装有滤网。风扇加快冷却箱体内部散热,若液压油温度不高,也可采用风冷单独冷却液压油。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插接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风扇口上下方的安装条,安装条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插接槽,滤网上下方分别设置有插接条且分别从安装条两端插入,滤网相对侧固定有密封硅胶条,滤网另一侧固定有条形盖板。插接机构方便拆卸滤网,无需拆卸风扇组件即可完成滤网的更换。

在上述的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中,散热口包括矩阵式排列的条形口。散热口与风扇组件相对,方便内部空气对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液压管路由输液管分流后分别通过液冷和分冷双重散热,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过滤器充分过滤液压油中残留的杂质,保证液压控制回路的运行稳定性;插接机构方便更换风扇组件中的滤网,无需拆除风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箱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箱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液压控制回路1、冷却箱体2、进液口21、出液口22、输液管23、冷却管24、导热片25、液压管路3、风扇组件4、风扇口41、风扇42、散热口5、条形口51、过滤器6、扩口61、挡流板62、过滤网63、过滤筒体64、端盖65、空腔66、插接机构7、安装条71、插接槽72、滤网8、插接条81、密封硅胶条82、条形盖板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液压站冷却器自动控温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回路1,液压控制回路1包括与冷却箱体2串连的液压管路3,冷却箱体2两端分别开有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进液口21与出液口22之间通过若干并联的输液管23连接,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且输液管23相对其中心轴线对称,输液管23外侧分别环绕有冷却管24,冷却管2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并联后与液泵连通,冷却管24之间留有空隙,冷却箱体2一侧设置有风扇组件4而另一侧开有散热口5。液压油进入液压管路3后,在冷却箱体2内由若干输液管23分流,其中每个输液管23上单独缠绕有冷却管24,其中冷却管24由输液管23进行液冷,冷却箱体2一侧的风扇组件4施加风冷双重散热,也可独立工作对液压油进行降温。

具体地,冷却箱体2两端的液压管路3分别内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时检测冷却箱体2进液口21与出液口22处的液压油温度,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

深入地,冷却箱体2内壁设置有相对冷却箱体2环绕的导热片25,导热片25与冷却箱体2为一体式结构。冷却箱体2内壁的导热片25增大冷却箱体2内部的表面积,从而加快冷却箱体2内部热量的散失。

进一步地,液压管路3上串连有过滤器6,过滤器6的进口处设置有喇叭状的扩口61且扩口61朝向过滤器6另一端逐渐扩大。液压油进入过滤器6时,由扩口61降低其液体流速,避免流速过快导致的油液过滤不充分。

更进一步地,过滤器6内设置有若干相对过滤器6中心轴线对称的挡流板62,挡流板62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两侧安装有过滤网63。过滤网63在挡流板62的侧壁,液压油从而挡流板62外部朝向内部流动,流动过程中,杂质被滤除在挡流板62外侧。

除此之外,过滤器6包括过滤筒体64以及与过滤筒体64一端密封连接的端盖65,端盖65与挡流板62和过滤网63互相连接。长时间使用后,拧开端盖65可将挡流板62抽出,由于杂质分布在挡流板62外侧,简单冲洗就可清除残留杂质。

可见地,端盖65内部设置有空腔66且两端分别与挡流板62和液压管路3连通。空腔66将集中后的液压油加压后输出,不影响液压油的正常流动。

很明显,风扇组件4包括设置在冷却箱体2一侧的风扇口41,风扇口41上下方螺纹连接有风扇42,风扇42与风扇口41之间通过插接机构7安装有滤网8。滤网8可将风扇42的输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冷却箱体2内部灰尘堆积。

优选地,插接机构7包括水平安装在风扇口41上下方的安装条71,安装条71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插接槽72,滤网8上下方分别设置有插接条81且分别从安装条71两端插入,滤网8相对侧固定有密封硅胶条82,滤网8另一侧固定有条形盖板83。滤网8通过插接机构7相对风扇口41开闭,滤网8插入后边口完全封闭,避免异物侵入。

显然地,散热口5包括矩阵式排列的条形口51。条形口51与风扇42相对,将液压油传输来的热量均匀散发到外界。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冷却箱体2将输液管23分流后的液压油通过风冷和液冷双重散热,快速降低液压油温度,冷却管24盘绕在输液管23上且之间留有空隙,供液体和空气同时流动带走表面热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液压控制回路1、冷却箱体2、进液口21、出液口22、输液管23、冷却管24、导热片25、液压管路3、风扇组件4、风扇口41、风扇42、散热口5、条形口51、过滤器6、扩口61、挡流板62、过滤网63、过滤筒体64、端盖65、空腔66、插接机构7、安装条71、插接槽72、滤网8、插接条81、密封硅胶条82、条形盖板8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