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0674发布日期:2021-06-01 23: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回收真空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



背景技术:

加油机的油气回收技术是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其通过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回收真空泵结构是单向的,当油气回收真空泵和电机装反时,即电机转向与预设相反时,会导致油气反流,会损坏油气真空泵本身和其它相关的设备,而现有大部分真空泵的配套组件多是无法根据电机转向情况进行临时调整的,即定制件,所以,这也使得在真空泵装配时,难以对旧电机的情况进行即时适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可靠的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连接在加油机内且用于提供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的负压,其包括:

动力单元,产生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负压的动力来源;

配气盘,配气盘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气盘的下端面上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配气盘的上端面的中心处设有圆形的凹腔,凹腔的内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沉槽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沉槽连通,所述配气盘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的一端相对设置且分别延伸连通至凹腔的内壁,第一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连通至第一接头,第二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连通至第二接头;

盖板,盖设在配气盘的上端面并将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覆盖;

转换阀门,与凹腔的形状相适配并转动连接于凹腔内,转换阀门内部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两端口分别延伸至转换阀门的侧壁;

定子,为筒状结构,一端固定于配气盘的下端面且将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环绕其中,另一端固定于动力单元的上端面;

转子,偏心转动连接于定子内部并由动力单元驱动旋转,转子的上端面与配气盘的下端面抵接,转子的下端面与动力单元的上端面抵接,转子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板;动力单元驱动转子偏心旋转过程中,推板受离心力而伸出并与定子的内壁相抵,使第一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内,或使第二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包括支架罩、底板和齿轮减速机构,底部固定连接于电机的上端面,支架罩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板上端,支架罩的上端与于定子的下端固定,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置于支架罩和底板围合的空间内,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减速机构带动转子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输入齿轮、过渡双联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过渡双联齿轮的下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过渡双联齿轮的上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输出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子的转轴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换阀门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转动块,盖板上固定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转动块在两个限位块之间移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板远离转子中心的端部为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之间还通过泄压阀连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分别连接有阻火器。

一种加油机,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油气回收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力单元驱动转子偏心旋转,推板受离心力而伸出并与定子的内壁相抵,使第一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内(此时第一沉槽产生负压,而第二沉槽产生正压),或使第二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内(此时第一沉槽产生正压,而第二沉槽产生负压),同时在配气盘和转换阀门的配合实现气流从第一接头输出或从第二接头输出,即使在不知道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通过将转换阀门即可实现气流流向的切换,使得本方案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转向的电机,而无需事先定制,使用灵活可靠。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配气盘、转换阀门和盖板组配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4为配气盘、转换阀门和盖板组配在一起的俯视图;

图5为配气盘的示意图;

图6为配气盘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齿轮减速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转子与定子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转换阀门和配气盘组配在一起且为初始状态下的水平剖视图;

图10为转换阀门和配气盘组配在一起且为转换阀门旋转切换时的水平剖视图;

图11为配气盘上增加泄压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连接在加油机内且用于提供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的负压,具体包括:

动力单元1,产生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负压的动力来源;

配气盘2,配气盘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配气盘2的下端面上有第一沉槽21和第二沉槽22,配气盘2的上端面的中心处设有圆形的凹腔23,凹腔23的内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第一通孔24与第一沉槽21连通,第二通孔25与第二沉槽22连通,所述配气盘2的上端面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流槽26和第二流槽27,第一流槽26和第二流槽27的一端相对设置且分别延伸连通至凹腔23的内壁,第一流槽26的另一端延伸连通至第一接头3,第二流槽27的另一端延伸连通至第二接头4;

盖板4,盖设在配气盘2的上端面并将第一流槽26和第二流槽27覆盖;

转换阀门5,与凹腔23的形状相适配并转动连接于凹腔23内,转换阀门5内部具有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呈中心对称),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两端口分别延伸至转换阀门5的侧壁;

定子6,为筒状结构,一端固定于配气盘2的下端面且将第一沉槽21和第二沉槽22环绕其中,另一端固定于动力单元1的上端面;

转子7,偏心转动连接于定子6内部并由动力单元1驱动旋转,转子7的上端面与配气盘2的下端面抵接,转子7的下端面与动力单元1的上端面抵接,转子7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板8;动力单元1驱动转子7偏心旋转过程中,推板8受离心力而伸出并与定子6的内壁相抵,使第一沉槽21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22内,或使第二沉槽22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21内。

其中,作为动力单元1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单元1包括电机11和减速器12,减速器12包括支架罩121、底板122和齿轮减速机构123,底部固定连接于电机11的上端面,支架罩12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板122上端,支架罩121的上端与于定子6的下端固定,所述齿轮减速机构123置于支架罩121和底板122围合的空间内,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减速机构123带动转子7旋转。其中,所述齿轮减速机构123包括输入齿轮1231、过渡双联齿轮1232和输出齿轮1233,输入齿轮1231固定连接于电机11的输出轴上,过渡双联齿轮1232的下齿轮与输入齿轮1231啮合,过渡双联齿轮1232的上齿轮与输出齿轮1233啮合,输出齿轮1233固定连接于转子7的转轴上。

为了方便旋转转换阀门5至预定位置实现切换,所述转换阀门5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转动块8,盖板4上固定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9,转动块8在两个限位块9之间移动,且转动块8触碰至不同限位块9时,即可实现气流流向的切换。

为了保证气密性,所述推板8远离转子7中心的端部为弧形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推板8在旋转过程中与定子6内壁之间保持动密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在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上均设置有阻火器。

为了提高整个真空泵的密封性,可以在容易泄露的地方增加密封圈或油封等密封件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以图9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此时第一通道51的两端口分别与第一通孔24和第一流槽26连通,第二通道52的两端口分别与第二通孔25和第二流槽27连通),电机11通过减速器12驱动转子7偏心旋转,推板8受离心力而伸出并与定子6的内壁相抵,使第一沉槽21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22内(此时第一沉槽21产生负压而吸气,第二沉槽22产生正压而排气),从而使得真空泵内部气流的流向为:第一接头3→第一流槽26→第一通道51→第一通孔24→第一沉槽21→第二沉槽22→第二通孔25→第二通道52→第二流槽27→第二接头4。此外,如图11所示,泄压阀28的作用在于第二沉槽22与第一沉槽21隔绝时,第一沉槽21内的气体开始被压缩,容积逐渐缩小,当被压缩气体超过泄压阀的阈值时,泄压阀被压缩气体推开,气体穿过部分送回第二沉槽22内,避免定子内部因压力过大而形变或造成其他不良运行状况。

当要改变气流流向时,如图10所示,将转换阀门5转动90°使得第一通道51的两端口分别切换至与第一流槽26和第二通孔25连通,第二通道52的两端口分别切换至与第二流槽27和第一通孔24连通,此时真空泵内部气流的流向改变为:第二接头4→第二流槽27→第二通道52→第一通孔24→第一沉槽21→第二沉槽22→第二通孔25→第一通道51→第一流槽26→第一接头3。

若电机11反向转动,则气流的方向刚好与上述的相反,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依托于配气盘2和转换阀门内部的创新性气道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即使在不知道电机11旋转方向的情况下,通过将转换阀门5即可实现气流流向的切换,使得本方案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转向的电机11,而无需事先定制,使用灵活可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