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总成和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7674发布日期:2021-07-16 21:2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壳总成和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总成和风管机。


背景技术:

2.风管机包括安装板和蜗壳组件,蜗壳组件安装在安装板上。一般地,在安装蜗壳组件的过程中,蜗壳组件先通过卡扣卡持在安装板上,然后再通过螺钉进行紧固。在现有技术中,蜗壳组件中的卡扣限位效果不佳,蜗壳组件容易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蜗壳组件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蜗壳总成和风管机,其能够有效地改善前述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蜗壳总成,包括安装板和蜗壳组件,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卡槽和限位槽,所述蜗壳组件上设置有卡扣和限位扣,所述卡扣可分离地配合于所述卡槽,以限制所述蜗壳组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扣可分离地配合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蜗壳组件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
7.这样,蜗壳组件在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的方向均被限制移动,可以提高蜗壳组件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蜗壳组件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
8.可选地,所述限位扣为弹性结构。
9.这样,限位扣在卡入或者移出限位槽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弹性形变,方便卡入或者移出限位槽。
10.可选地,所述限位扣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限位扣卡入所述限位槽的引导斜面。
11.这样,引导斜面可以引导限位扣卡入限位槽内,提高蜗壳组件的安装效率。
12.可选地,所述卡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位于所述第二槽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所述卡扣用于从所述第二槽段卡入所述第一槽段内。
13.这样,第一槽段可以更加夹紧卡扣,从而可以阻碍卡扣脱离第一槽段。另外,第一槽段的顶壁用于与卡扣抵接,可以限制蜗壳组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第一槽段的侧壁用于与卡扣抵接,可以限制蜗壳组件沿水平向左以及水平向右的方向移动。第一槽段的侧壁与卡扣之间的摩擦力还可以阻碍卡扣向下移动,从而可以限制蜗壳组件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槽段的下边缘到所述限位槽的上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卡扣的下边缘到所述限位扣的上边缘的距离,所述限位扣用于在所述卡扣卡入所述第一槽段时,卡入所述限位槽内。
15.这样,卡扣卡入第一槽段时,限位扣可以对应地卡入限位槽内,有效地提高了蜗壳
组件的安装效率。
16.可选地,所述限位扣的底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17.这样,间隙可以为限位扣的形变量提供避让空间,限位扣在弹性形变的过程中,不容易与限位槽的底壁产生干涉,方便限位扣移出限位槽。
18.可选地,所述间隙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a,0.5mm≤a≤1.2mm。
19.这样,在保证限位槽的内壁对限位扣起到较佳的限位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减少限位扣在形变的过程中与限位槽的内壁发生干涉的概率。
20.可选地,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限位扣用于从所述安装板的其中一侧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扣凸出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的部分的长度为b,1.2mm≤b≤2.5mm。
21.这样,既可以保证限位扣不容易弹出限位槽,还可以在蜗壳组件拆卸时,方便限位扣从限位槽内移出。
22.可选地,所述限位扣靠近所述蜗壳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23.这样,把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着力,方便工作人员将限位扣卡入或者移出限位槽。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包括前述的蜗壳总成。
25.该风管机具备该蜗壳总成的全部功能,该风管机同样可以改善蜗壳组件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总成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总成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总成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33.图8为图7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扣脱离限位槽的局部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
蜗壳总成;11

安装板;111

卡槽;1111

第一槽段;1112

第二槽段;112

限位槽;12

蜗壳组件;121

卡扣;122

限位扣;1221

引导斜面;13

间隙;14

把手;15

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8]
相关技术中,蜗壳组件上设置有卡扣,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槽,在蜗壳组件安装在安装板的过程中,卡扣卡入卡槽内,卡扣与卡槽的配合结构仅能对蜗壳组件在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其中一个方向上进行限位,限位效果不佳,蜗壳组件容易发生松动。
[0039]
为此,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蜗壳总成1,其可以有效地改善蜗壳
组件12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
[0040]
具体地,该蜗壳总成1包括安装板11和蜗壳组件12,安装板11上设置有卡槽111和限位槽112,蜗壳组件12上设置有卡扣121和限位扣122,卡扣121可分离地配合于卡槽111,限位扣122可分离地配合于限位槽112。
[0041]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蜗壳组件12安装在安装板11的过程中,卡扣121卡设于卡槽111内,限位扣122卡设于限位槽112内,卡扣121可以与卡槽111的顶壁抵接,这样可以限制蜗壳组件12竖直向上移动,限位扣122可以与限位槽112的底壁抵接,这样可以限制蜗壳组件12竖直向下移动。
[0042]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卡扣121和限位扣122的共同作用下,蜗壳组件12在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方向上被同时限制移动,有效地改善了蜗壳组件12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卡槽111的内壁夹紧卡扣121,卡槽111的内壁与卡扣121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限制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可选地,限位槽112的内壁夹紧限位扣122,限位槽112的内壁与限位扣12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限制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
[0044]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竖直向上”、“竖直向下”、“顶”、“底”、“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术语均是以该蜗壳总成1在实际工作时的放置状态为参考。以图2为例,图2中蜗壳总成1的放置状态可以理解为蜗壳总成1正常工作时的常规放置状态。图2中箭头h所指示的方向可以理解为竖直向上的方向,箭头k所指示的方向可以理解为竖直向下的方向。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121和限位扣122的数量均不作具体限定,卡扣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限位扣1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对应地,卡槽111和限位槽112的数量也不作具体限定,卡槽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限位槽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0046]
可选地,卡扣121的数量与卡槽1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卡扣121用于卡设于对应的卡槽111内。
[0047]
可选地,限位扣122的数量与限位槽1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限位扣122用于卡设于对应的限位槽112内。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卡扣121与蜗壳组件12可以是一体成型,卡扣121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在蜗壳组件12上。类似地,限位扣122与蜗壳组件12可以是一体成型,限位扣122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在蜗壳组件12上。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扣122为弹性结构。即,限位扣122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
[0050]
可以理解的是,在限位扣122卡入限位槽112的过程中,限位扣122可以发生弹性形变,限位扣12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弹入限位槽112内,可以方便限位扣122卡入限位槽112内。当然了,在限位扣122移出限位槽112的过程中,限位扣122也可以发生弹性形变,限位扣12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弹出限位槽112,方便限位扣122从限位槽112内移出。
[0051]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扣122上设置有引导斜面1221,引导斜面1221具备导向作用,引导斜面1221可以引导限位扣122卡入限位槽112。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斜面1221设置在限位扣122的上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引导斜面1221也可以设置在限位扣122的下侧。
[0053]
请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1111和第二槽段1112,第一槽段1111位于第二槽段1112的上方,第一槽段1111的宽度小于第二槽段1112的宽度。
[0054]
在安装蜗壳组件12的过程中,卡扣121先卡入第二槽段1112,然后再从第二槽段1112卡入第一槽段1111内。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111可以将卡扣121卡持得更紧,卡扣121不容易脱离第一槽段1111,可以提高蜗壳组件12的稳定性,减少蜗壳组件12出现松动的概率。
[0056]
一般地,在安装的过程中,该蜗壳总成1先处于倒置的状态,卡扣121卡入第二槽段1112后,在蜗壳组件12的重力作用下,卡扣121从第二槽段1112卡入第一槽段1111,卡扣121卡入第一槽段1111后,再将蜗壳总成1翻转成正常工作时的常规放置状态。
[0057]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2为例,图2中所示的蜗壳总成1放置状态可以理解为蜗壳组件12正常工作时的常规放置状态。将图2中的蜗壳总成1翻转180
°
后的状态可以理解为蜗壳总成1的倒置状态。
[0058]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卡扣121卡入第一槽段1111后,在蜗壳组件12的常规放置状态下,卡扣121可以与第一槽段1111的顶壁抵接,第一槽段1111的顶壁可以阻碍蜗壳组件12竖直向上运动,从而限制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一槽段1111的内壁对卡扣121具有卡持作用,第一槽段1111的内壁与卡扣121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阻碍卡扣121脱离第一槽段1111,这样也可以阻碍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可以限制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当然了,第一槽段1111的侧壁还可以限制卡扣1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减少蜗壳组件12出现松动的情况。
[0059]
请参照图2

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111的下边缘到限位槽112的上边缘的距离等于卡扣121的下边缘到限位扣122的上边缘的距离。这样,当卡扣121从第二槽段1112卡入第一槽段1111时,限位扣122刚好对准限位槽112,此时,在外力作用下,限位扣122可以卡入限位槽112内。这样卡扣121和限位扣122可以同时安装到位,有效地提高了蜗壳组件12的安装效率。
[0060]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术语“等于”并不要求完全相等,可以允许有一定范围的误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111的下边缘到限位槽112的上边缘的距离与卡扣121的下边缘到限位扣122的上边缘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在10mm之内,也可以认为是第一槽段1111的下边缘到限位槽112的上边缘的距离等于卡扣121的下边缘到限位扣122的上边缘的距离。
[0061]
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扣122的底壁与限位槽112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13。
[0062]
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13可以为限位扣122的形变量提供避让空间,这样,可以保证限位扣122在移出限位槽112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形变,提高蜗壳组件12的拆卸效率。
[0063]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如果间隙13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过大,限位槽112的内壁不能对限位扣122起到较佳的限位效果,如果间隙13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过小,限位扣122在形
变的过程中容易与限位槽112的底壁发生干涉,限制了限位扣122的形变量,从而对蜗壳组件12的拆卸过程造成影响。
[0064]
因此,间隙13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有必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间隙13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a,0.5mm≤a≤1.2mm。这样,在保证限位槽112的内壁对限位扣122起到较佳的限位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减少限位扣122在形变的过程中与限位槽112的内壁发生干涉的概率。
[0065]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的间隙13是在蜗壳组件12已经安装在安装板11上,并在该蜗壳总成1处于常规放置状态下形成的。在蜗壳总成1的常规放置状态下,如果蜗壳组件12竖直向下移动,间隙13将缩小,并且最终限位扣122与限位槽112的底壁抵接,从而实现限制蜗壳组件1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移动的功能。
[0066]
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12贯穿安装板11,在安装蜗壳组件12的过程中,限位扣122从安装板11的其中一侧卡入限位槽112内,并且限位扣122的其中部分会相对于安装板11的另一侧凸出,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脱作用。
[0067]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如果限位扣122凸出安装板11另一侧的部分的长度过长,限位扣122在脱离限位槽112过程中,容易被限位槽112的底壁卡住,不容易脱离限位槽112,影响蜗壳组件12的拆卸效率。如果限位扣122凸出安装板11另一侧的部分的长度过短,限位扣122则容易弹出限位槽112,影响对蜗壳组件12的限位效果。
[0068]
因此,有必要将限位扣122凸出安装板11另一侧的部分的长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限位扣122用于从安装板11的其中一侧卡入限位槽112内,且限位扣122凸出于安装板11的另一侧的部分的长度为b,1.2mm≤b≤2.5mm。这样,既可以保证限位扣122不容易弹出限位槽112,还可以在蜗壳组件12拆卸时,方便限位扣122从限位槽112内移出。
[0069]
请参照图7

图9,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扣122靠近蜗壳组件12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4。该把手14可以为工作人员提高着力点,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或者拆卸蜗壳组件12。
[0070]
具体地,请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4的上方设置有容纳空间15,该容纳空间15可以用于容纳工具或者工作人员的手,方便工具和工作人员的手在把手14上着力,提高蜗壳组件12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其中,图9中箭头g所指示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工作人员作用在把手14上,转动限位扣122以使得限位扣122脱离限位槽112的方向。
[0071]
可选地,把手14、限位扣122以及蜗壳组件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007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包括前述的蜗壳总成1,并且具备该蜗壳总成1的全部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中,风管机还可以包括外壳、过滤组件等,前述的蜗壳总成1可以设置在外壳的内部,过滤组件可以安装在外壳上,外壳可以对蜗壳总成1和过滤组件起到保护作用,过滤组件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减少灰尘进入蜗壳组件12的内部。
[0073]
综上,在本实施例中,蜗壳总成1的安装过程:
[0074]
蜗壳总成1整体先处于倒置状态,移动蜗壳组件12,将卡扣121卡入第二槽段1112内,在蜗壳组件12的重力作用下,卡扣121从第二槽段1112卡入第一槽段1111内。卡扣121卡入第一槽段1111时,限位扣122发生弹性形变卡入限位槽112内,然后再使用螺钉将蜗壳组
件12固定在安装板11上,最后将安装完成的蜗壳总成1翻转180
°
,使得蜗壳总成1处于正常工作时的常规放置状态。
[0075]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