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4149发布日期:2021-07-20 15:4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联式真空增压两用泵,具体涉及一种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用于变压吸附、尾气处理等进口为真空,出口需正压的场合,主要用于易产生易燃易爆的环境下。



背景技术:

co、co2、h2、ch4解析气等气体的变压吸附过程,以往在该工艺场合只能使用真空泵配套增压泵构成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缺陷,采用两台泵分开作业,一方面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同时造成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在运行时由于耦合性不好很容易产生设备故障,而且泵与泵之间要用管道连接,增加了很多泄漏环节,更主要的由于两类泵均采用皮带驱动连接,容易产生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除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真空泵系统和增压泵系统组成系统的不足,提供一种“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节能降耗、安装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进口为真空,出口需正压场合,易产生易燃易爆的环境下的专用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主要包括公共底座、电机、联轴器、减速机、曲轴、平衡块、公共机身、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和增压泵头、级间缓冲冷确器、增压泵进口管、真空泵出口管。

所述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和增压泵头分别由连杆、十字头、活塞杆、活塞、活塞环、导向环、下密封填料部件、上密封填料部件、气缸、气阀、气缸盖组成。

所述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和增压泵头设置在公共机身上,为左右立式设置结构,共用传动机构,通过连杆与同一曲轴传动连接,曲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在公共机身的后侧设置有级间缓冲冷却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曲轴、连杆、十字头、下密封填料部件置于公共机身1内,曲轴通过轴承与公共机身固联,连杆通过轴瓦与曲轴固联,通过十字头销与十字头固联,下密封填料部件通过螺栓与公共机身固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所述上密封填料部件、活塞、活塞环、导向环置于气缸内,活塞环、导向环分别置于活塞上的活塞环槽与导向环槽内,上密封填料部件通过螺栓与气缸固联。

所述十字头、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

所述气阀置于气缸上或分别置于气缸和气缸盖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级间缓冲冷却器通过真空泵出口管、增压泵进口管分别与真空泵头和增压泵头相连。

所述真空泵头、增压泵头与公共机身直接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平衡块通过胀紧套固联于曲轴上。

所述电机、减速机、公共机身、级间缓冲冷确器从右向左依次设置于公共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其装置所设计安装的原理及理由如下:

1.本直联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设置在同一公共机身上,为左右立式设置结构,共用传动机构,通过连杆与同一曲轴传动连接,曲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在公共机身的后侧设置有级间缓冲冷却器,由于采用直联传动方式,彻底消除了因皮带传动产生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2.直联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采用双缸双作用多级压缩的结构形式。具体的工作流程:系统中的气体由真空泵头吸入并压缩到常压排入级间缓冲冷却器。级间缓冲冷却器内的气体经过节流阀后被增压泵头吸入,再经过多级压缩达到指定排气压力排入排气缓冲罐或后道工序。

3.机械传动部件:由电机通过联轴器、减速机将旋转运动传给曲柄连杆机构作往复运动,十字头将往复运动通过活塞杆传递给活塞。

4.吸、排气部件:活塞(安装有封气的f4活塞环),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形成缸内气体的膨胀和压缩,并通过进排气阀组完成吸、排气动作。

5.辅助功能部件:曲轴箱内的润滑油通过溅油或油泵润滑有关运动件,冷却水带走压缩产生的热量,气缸内活塞环采用f4自润滑材料,无需另加油润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直联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设置在同一公共机身上,为左右立式设置结构,共用传动机构,通过连杆与同一曲轴传动连接,曲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通过联轴器与电机传动连接。在公共机身的后侧设置有级间缓冲冷却器,由于采用直联传动方式,彻底消除了因皮带传动产生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2.工作压力范围宽,本实用新型有很宽的工作适应范围

2.1单独作为真空泵使用,极限真空度可以达到绝压133pa(1mmhg柱)以下

2.2单独作为增压泵使用,增压最大可达300kpa

2.3作为变压吸附专用泵使用时,在进口气量充沛的情况下,进口可以提供2000~5000pa(a)吸气压力,出口可以提供0.15~0.3mpa(g)排气压力。

3.流量调节范围广,只要产品选型合适,工作流量可以从0到满负荷状态任意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流量单一固定所造成的无谓功耗,只要管路配置合适,可以一机多用,即用一台机组配多个系统。

4.结构紧凑、运行可靠、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实现了抽真空和气体增压排出的两个作业。由于两个作业合用了同一套动力机构,其耦合性和协调性良好,加上采用了整体铸造气缸,气道布置在缸体内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泄漏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机性能。另外,由于采用了级间缓冲冷却器,既保证了顺利实现流量无级调节又确保了排气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占地面积小、节能、节水。与现有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减少1/2;可节约能耗1/4;节约水消耗1/3。

6.运行成本低,由于采用了整体优化设计,取消了一套传动机构,提高了整机运行可靠性。从而减少了故障发生的频次,降低了易损件的消耗量,节约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共底座,2、电机,3、联轴器,4、减速机,5、曲轴,6、平衡块,7、连杆,8.十字头,9.活塞杆,10.下密封填料部件,11.上密封填料部件,12.气缸,13.活塞,14.活塞环,15.导向环,16.气阀,17.气缸盖,18.公共机身,19.级间缓冲冷却器,20、增压泵进口管,21、真空泵出口管,22、增压泵头,23、真空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例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直联式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主要包括公共底座1、电机2、联轴器3、减速机4、曲轴5、平衡块6、公共机身18、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23和增压泵头22、级间缓冲冷确器19、增压泵进口管20、真空泵出口管21。

所述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23和增压泵头22分别由连杆7、十字头8、活塞杆9、活塞13、活塞环14、导向环15、下密封填料部件10、上密封填料部件11、气缸12、气阀16、气缸盖17组成。

所述具有相同结构的真空泵头23和增压泵头22设置在公共机身18上,为左右立式设置结构,共用传动机构,通过连杆7与同一曲轴5传动连接,曲轴5通过联轴器3与减速机4传动连接,减速机4通过联轴器3与电机2传动连接。在公共机身18的后侧设置有级间缓冲冷却器19。

所述曲轴5、连杆7、十字头8、下密封填料部件10置于公共机身18内,曲轴5通过轴承与公共机身18固联,连杆7通过轴瓦与曲轴5固联,通过十字头销与十字头8固联,下密封填料部件10通过螺栓与公共机身18固联。

所所述上密封填料部件11、活塞13、活塞环14、导向环15置于气缸12内,活塞环14、导向环15分别置于活塞13上的活塞环槽与导向环槽内,上密封填料部件11通过螺栓与气缸12固联。

所述十字头8、活塞13通过活塞杆9连接。

所述气阀16置于气缸12上或分别置于气缸12和气缸盖17上。

缓冲冷却器19通过真空泵出口管21、增压泵进口管20分别与真空泵头23和增压泵头22相连。

所述真空泵头23、增压泵头22与公共机身18直接相连。

平衡块6通过胀紧套固联于曲轴5上。

所述电机2、减速机4、公共机身18、级间缓冲冷确器19从右向左依次设置于公共底座1上。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采用模具成型,机加工制造。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生产。

综上所述,本直联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设置在同一公共机身上,采用直联传动方式,彻底消除了因皮带传动产生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节能、节水、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的立式往复式真空增压两用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减少1/2;可节约能耗1/4;节约水消耗1/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