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3280发布日期:2022-01-15 05:1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应用有该水泵的蜗壳结构的双泵系统、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4.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底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顶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封闭式蜗壳难以拆装及清洁,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残渣积累而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洗涤效果且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5.另外,水泵的蜗壳结构直接影响泵的供水能力,而现有技术中的蜗壳已经比较成熟,在水泵的蜗壳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也无法提升水流扬程及流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水泵的蜗壳结构。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泵的蜗壳结构的双泵系统,该双泵系统通过分别单独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采用开放式蜗壳从而便于进行拆装及清洗的双泵系统。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10.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流体连通的喷孔;以及
12.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该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下壳体的侧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所述下壳体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围绕第二进水口的外围布置且具有侧部敞口的导流环,该导流环的敞口位于第一进水口的旁侧,所述下壳体的侧部开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
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流环的敞口位于下壳体的底部边缘处,所述导流环的第一端在靠近敞口处形成向敞口内侧拱起的第一导流弧段,所述导流环的第二端在靠近敞口处形成向敞口内侧拱起的第二导流弧段,且该第二导流弧段所对应的圆弧半径小于第一导流弧段所对应的圆弧半径。该结构在围合出吸水区域的基础上,有利于对进水进行整流、引导,降低能量损失。
14.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侧部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的下端口构成所述的第一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敞口相邻布置。该结构将两进水口集中的一起,将吸水入口控制在很低的位置,不仅水泵容易启动,而且避免了吸入空气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入水口对应洗碗机渣篮的侧壁处布置,可借助该吸水力提高集渣效果,同时对蜗壳底部及渣篮侧壁进行冲洗,保持清洁。
15.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所述导流通道位于隔板上方且自上而下沿隔板外围向下延伸。使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相对独立,便于分别为下喷淋、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避免了吸力分配导致“抢水”问题,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16.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边缘与导流环大致对齐,所述导流通道内的下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从而使第一进水口处的流道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弧形导流板。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水流流速,从而增大水流动力。
17.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横截面在对应隔板的外边缘处形成平滑弯曲的︵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18.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流通道下端口的外边缘的处形成向上拱起的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构成导流通道的入水口。在装配完毕状态下,上述导流环及导流通道的底部边缘均与洗碗机内底壁相抵,设置上述弧形缺口,供水流吸入,将吸水入口控制在很低的位置,不仅水泵容易启动,而且避免了吸入空气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入水口对应洗碗机渣篮的侧壁处布置,可借助该吸水力提高集渣效果,同时对蜗壳底部及渣篮侧壁进行冲洗,保持清洁。
19.优选地,所述第三容置腔大致呈圆盘状,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隔板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端口直径小于第三容置腔的直径,所述隔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对应第二容置腔的下端口布置的圆形区域,所述导流通道具有与该圆形区域的外边缘切向连
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沿水流流通方向逐渐缩小。该结构有利于在导水过程中对水流进行加压,以提高扬程,而切向连接方式有利于降低能量损失。
20.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开设于下壳体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与第三容置腔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21.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自下而上沿水流流通方向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对应导流通道布置,所述第二段与第一段平滑连接且内径逐渐缩小,所述第三段与第二段平滑连接且内径逐渐扩大。导流通道上端对应第二段及第三段布置且在连接处平滑过渡。上述结构有利于与相应的叶轮配合提高对水流的汲取效果,进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
22.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布置的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第三段的上端相对接,所述第三段构成将第二容置腔内壁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该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的内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进入第一容置腔过程中的能力损失。
23.为了便于装配,所述下壳体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上壳体约束在该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布置且与卡圈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从而将上壳体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
24.优选地,所述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的内缘布置,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托置在上壳体底壁上的挡片,该挡片的外边缘处对应卡脚的内边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三进水口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泄漏而影响底部喷淋的扬程。
25.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泵的蜗壳结构的双泵系统,包括:
26.所述的水泵的蜗壳结构;
27.上叶轮,所述上叶轮的上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容置腔中,用于将第一容置腔中的水分散并自喷孔喷出;所述上叶轮的下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二容置腔中,用于将水经第一进水口汲入第二容置腔中并向第一容置腔输送;以及
28.下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中,用于将水经第二进水口汲入第三容置腔中并经出水口输出。
29.作为优选,所述下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轴、自该轴的上部沿径向逐渐向外延伸的端盖以及设于该端盖下壁面上的叶片,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端盖靠近第三容置腔的内顶壁布置,所述叶片下边缘贴近第二进水口布置。
30.一种应用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能将箱体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约束在箱体内底壁上且出水口与供水管道的下端相连接。
31.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中部,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用于水流输送至箱体顶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下层、中层、顶层喷淋,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32.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流通与否的分水阀,该分水阀的进水口与所述下壳体的出水口相连接,该分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该分水阀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该
结构便于根据需要控制中层与顶层喷淋的使用状态,例如,可将第一分支管道关闭、第二分支管道打开,仅进行顶层喷淋;也可以将第一分支管道打开、第二分支管道关闭,仅进行中层喷淋,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33.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渣篮,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敞口均靠近渣篮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水泵的蜗壳结构,其中,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便于拆装,将上壳体自下壳体上拆下,可对上壳体及下壳体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泵的蜗壳结构的示意图;
36.图2为图1的剖视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图3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图3的剖视图;
40.图6为图3的另一剖视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图7的剖视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清洗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本实施例的水泵的蜗壳结构适用于双泵系统,即能提供双向动力的泵系统,双泵系统可应用于体积较大的洗碗机中,为底部喷淋、顶部喷淋和/或中部喷淋供水,当然也不限于该使用环境。
46.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水泵的蜗壳结构包括上壳体3及下壳体4,上壳体3 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本体,该本体的中央部位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该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容置腔31相连通的流道,上壳体3的顶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喷孔32。下壳体4连接于上壳体3的下方,下壳体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该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一容置腔31相对应连通,下壳体4的侧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下壳体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42,下壳体4的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下壳体4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围绕第二进水口421的外围布置且具有侧部敞口的导流环420,该导流环420的敞口4200位于第一进水口411的旁侧,下壳体4的侧部开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出水口422。
47.上述下壳体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43。使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相对独立,便于分别为下喷淋、顶部和/
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避免了吸力分配导致“抢水”问题,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48.具体的,导流环420的敞口4200位于下壳体4的底部边缘处,导流环420的第一端在靠近敞口4200处形成向敞口4200内侧拱起的第一导流弧段4201,导流环420的第二端在靠近敞口4200处形成向敞口4200内侧拱起的第二导流弧段4202,且该第二导流弧段4202所对应的圆弧半径小于第一导流弧段4201所对应的圆弧半径,第一导流弧段 4201靠近第一进水口411布置。该结构在围合出吸水区域的基础上,有利于对进水进行整流、引导,降低能量损失。
49.本实施例下壳体4的侧部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导流通道413,该导流通道413的下端口形成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导流通道413位于隔板42上方且自上而下沿隔板42外围向下延伸从而使第一进水口411靠近下壳体4的底部边缘布置,第一进水口411与敞口4200相邻布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吸水口高度,避免吸入空气,使泵能快速吸入水。
50.上述导流通道413的下端边缘与导流环420大致对齐,导流通道413内的下壳体4 外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从而使第一进水口411处的流道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弧形导流板4130。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水流流速,从而增大水流动力。
51.本实施例的第三容置腔42大致呈圆盘状,第二容置腔41位于隔板43上方且竖向延伸,第二容置腔41的下端口直径小于第三容置腔42的直径,隔板43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对应第二容置腔41的下端口布置的圆形区域400,导流通道413具有与该圆形区域 400的外边缘切向连接的第一侧壁4133、第二侧壁4134,该第一侧壁4133、第二侧壁 4134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沿水流流通方向逐渐缩小,使导流通道413从俯视角度看为v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在导水过程中对水流进行加压,以提高扬程,而切向连接方式有利于降低能量损失。
52.上述导流通道413下端口的外边缘的处形成向上拱起的弧形缺口4136,该弧形缺口4136构成导流通道413的入水口。在装配完毕状态下,上述导流环420及导流通道 413的底部边缘均与洗碗机内底壁相抵,设置上述弧形缺口4136,供水流吸入,将吸水入口控制在很低的位置,不仅水泵容易启动,而且避免了吸入空气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将上述入水口对应洗碗机渣篮9的侧壁处布置,可借助该吸水力提高集渣效果,同时对蜗壳底部及渣篮9侧壁进行冲洗,保持清洁。
53.上述导流通道413的横截面在对应隔板43的外边缘处形成平滑弯曲的︵形结构 4135,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54.本实施例的出水口422开设于下壳体4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423与第三容置腔 42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55.本实施例的第二容置腔41自下而上沿水流流通方向分为第一段41a、第二段41b 及第三段41c,第一段41a的下端对应导流通道413、圆形区域400的外围布置,第二段41b与第一段41a平滑连接且内径逐渐缩小,第三段41c与第二段41b平滑连接且内径逐渐扩大。导流通道413上端对应第二段41b及第三段41c的侧部布置且在连接处平滑过渡。上述结构有利于与相应的叶轮配合提高对水流的汲取效果,进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
56.本实施例上壳体3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31布置的第三进水口34,该第三进水口34与第二容置腔41第三段41c的上端相对接,第三段41c构成将第二容置腔41 内壁
与第一容置腔31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该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34的内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41进入第一容置腔31过程中的能力损失。
57.为了便于装配,下壳体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上壳体3 约束在该支撑板44上。支撑板44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441,上壳体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从而将上壳体3 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4的顶部。
58.本实施例的双泵系统包括上述水泵的蜗壳结构、上叶轮1、下叶轮2及驱动件5,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在第一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叶片,第一叶片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上叶轮1的上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容置腔31中,用于将第一容置腔31中的水分散并自喷孔32喷出;上叶轮1 的下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二容置腔41中,用于将水经第一进水口411汲入第二容置腔41 中并向第一容置腔31输送。下叶轮2能转动地设于第三容置腔42中,用于将水经第二进水口421汲入第三容置腔42中并经出水口422输出。
59.上述下叶轮2包括位于中心的轴21、自该轴21的上部沿径向逐渐向外延伸的端盖 22以及设于该端盖22下壁面上的叶片23,装配完成状态下,端盖22靠近第三容置腔 42的内顶壁布置,叶片23下边缘贴近第二进水口421布置。
6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应用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6及能将箱体 6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7,下壳体4约束在箱体6内底壁上且出水口422与供水管道7的下端相连接。驱动件5为电机,设于箱体6的外底部,且输出轴51朝上布置,输出轴51自下而上穿过箱体6下壳体4伸入上壳体3的第一容置腔31中且分别与下叶轮2、上叶轮1相连接,用于驱动上叶轮1、下叶轮2旋转。
61.供水管道7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第一分支管道 71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中部,第二分支管道72用于水流输送至箱体顶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下层、中层、顶层喷淋,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62.上述箱体6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流通与否的分水阀8,该分水阀8的进水口与下壳体4的出水口422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支管道71的输入端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分支管道72 的输入端相连接。该结构便于根据需要控制中层与顶层喷淋的使用状态,例如,可将第一分支管道71关闭、第二分支管道72打开,仅进行顶层喷淋;也可以将第一分支管道 71打开、第二分支管道72关闭,仅进行中层喷淋,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63.上述箱体6底部设置有渣篮9,第一进水口411及敞口4200均靠近渣篮9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
64.使用时,驱动件5的输出轴51转动,带动上叶轮1、下叶轮2转动,上叶轮1下部的轴流叶片将水自第一进水口411吸入第二容置腔41并向上输送至第一容置腔31中,第一容置腔31中的水在上叶轮1上部的作用下经喷孔32喷出;下叶轮2将水自第二进水口421吸入第三容置腔42中,并在周向上沿导向管道423经出水口422输往供水管道7,供水管道7将水流向上输送进行顶部和/或中部喷淋。
65.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
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66.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