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2962发布日期:2021-11-03 12:1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罗茨泵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罗茨泵。


背景技术:

2.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6

283664号公报的罗茨泵具备通过驱动源而旋转的旋转轴、由旋转轴驱动的驱动转子及从动于驱动转子的从动转子。另外,罗茨泵的壳体单元具有具备供旋转轴贯通的端壁及从端壁的外周部延伸的周壁的转子壳体和封闭转子壳体的开口的罩构件。转子壳体收容驱动转子及从动转子。周壁和罩构件分别具有互相对接的对合面,在对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环状的第1凹槽。在第1凹槽收容有将壳体单元的内部相对于壳体单元的外部密封的密封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4.例如,在搭载有罗茨泵的车辆在海岸附近进行了行驶的情况下,壳体单元有时会暴露于盐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封构件抑制盐水通过周壁与罩构件之间而向壳体单元的内部侵入。但是,若第1凹槽的外周侧的侧面与密封构件之间的间隙大,则盐水容易向该间隙积存。若积存于该间隙的盐水的盐分浓度逐渐变高,则可能引起与盐水接触的壳体单元的部位或与盐水接触的密封构件的部位会被盐水腐蚀这一问题。
5.另外,在燃料电池汽车,搭载有向燃料电池供给氧及氢来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系统。例如公开于上述公报的罗茨泵作为向燃料电池供给氢的泵来使用。在燃料电池中未与氧反应的氢被罗茨泵吸入。氢包含燃料电池伴随于发电而生成的生成水。密封构件抑制包含生成水的氢通过周壁与罩构件之间而从壳体单元的内部向壳体单元的外部泄漏的情形。但是,若第1凹槽的内周侧的侧面与密封构件之间的间隙大,则包含生成水的氢容易向该间隙积存。积存于间隙的氢中包含的生成水可能使与该生成水接触的壳体单元的部位或与生成水接触的密封构件的部位腐蚀。
6.另外,第1凹槽不是真圆环状(正圆环状),例如形成为椭圆环状或四角环状,向第1凹槽收容的密封构件有时配合第1凹槽的形状而预先形成为椭圆环状或四角环状。在该情况下,密封构件若相对于第1凹槽以周向位置错开的状态收容,则可能会在第1凹槽的侧面与密封构件之间产生间隙,如上所述的盐水或生成水向该间隙积存,作为结果,壳体单元或密封构件的耐腐蚀性可能会下降。另外,罗茨泵由于小型化的要求高,所以希望不招致大型化地使耐腐蚀性提高。
7.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招致大型化地使耐腐蚀性提高的罗茨泵。
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9.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罗茨泵具备:旋转轴,通过驱动源而旋转;驱动转子,由所述旋转轴驱动;从动转子,从动于所述驱动转子;及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具有:转子壳体,收容所述驱动转子及所述从动转子;及罩构件,封闭所述转子壳体的开口。转子壳体具有供所
述旋转轴贯通的端壁及从所述端壁的外周部延伸的周壁。罗茨泵还具备配置于所述转子壳体与所述罩构件之间的密封构件。所述周壁具有面对所述罩构件的对合面,所述罩构件具有面对所述周壁的对合面。2个所述对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环状的第1凹槽。所述第1凹槽具有互相相对的内周侧的侧面和外周侧的侧面。所述密封构件收容于所述第1凹槽。所述转子壳体具有在所述驱动转子与所述从动转子之间所述周壁朝向内周侧鼓出的部分即鼓出部。所述鼓出部具有面对所述罩构件的对合面,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凹槽的所述内周侧的侧面相连的第2凹槽。所述密封构件具备:环状的密封主体部;多个第1突起,从所述密封主体部朝向所述第1凹槽的所述内周侧的侧面或所述外周侧的侧面突出,在所述密封主体部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及第2突起,从所述密封主体部比所述第1突起朝向内周侧大幅突出。所述第1突起具有与所述第1凹槽的所述内周侧的侧面或所述外周侧的侧面接触的顶端部。所述第2突起配置于所述第2凹槽,将所述密封主体部在所述第1凹槽内定位。
附图说明
10.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罗茨泵的平剖视图。
11.图2是沿着图1中的2

2线的剖视图。
12.图3是沿着图1中的3

3线的剖视图。
13.图4是沿着图3中的4

4线的剖视图。
14.图5是密封构件的主视图。
15.图6是沿着图5中的6

6线的剖视图。
16.图7是沿着图5中的7

7线的剖视图。
17.图8是沿着图5中的8

8线的剖视图。
18.图9是在图3的罗茨泵中将定位用突起及定位用槽的周边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19.图10是沿着图9中的10

10线的剖视图。
20.图11是将图5的密封构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21.图12是将转子壳体的开口端面放大而示出的主视图。
22.图13是沿着图3中的13

13线的剖视图。
23.图14是在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罗茨泵中将定位用突起的周边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按照图1~图13来说明罗茨泵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罗茨泵搭载于燃料电池车。在燃料电池车搭载有向燃料电池供给氧及氢来进行发电的燃料电池系统。罗茨泵作为燃料电池车用的氢泵来使用,使从燃料电池排出的流体即氢(氢废气)循环而再次向燃料电池供给。
25.如图1所示,罗茨泵10的壳体单元11具有马达壳体12、齿轮壳体13、转子壳体14及罩构件15。马达壳体12具有板状的端壁12a和从端壁12a的外周部延伸的周壁12b。齿轮壳体13具有板状的端壁13a和从端壁13a的外周部延伸的周壁13b。周壁12b、13b是筒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筒状”这一用语不限于截面圆形的形状,也能指截面椭圆形、截面四角形这样的截面非圆形的形状。
26.齿轮壳体13连结于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开口端。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的外表
面13c和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开口端面12c对接。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封闭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开口。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轴线方向和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的轴线方向互相一致。
27.转子壳体14具有板状的端壁14a及从端壁14a的外周部延伸的周壁14b。本实施方式的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是筒状,更详细而言是截面椭圆形的形状。转子壳体14连结于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的开口端。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的外表面14c和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的开口端面13d对接。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封闭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的开口。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的轴线方向和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互相一致。
28.罩构件15是板状。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15在俯视时是椭圆形状。罩构件15连结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端。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和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端面14d对接。罩构件15以封闭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的状态连结于转子壳体14。
29.罗茨泵10具有以互相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单元11的驱动轴16及从动轴17。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及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在各周壁12b、13b、14b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在驱动轴16固定有圆板状的驱动齿轮18。在从动轴17固定有与驱动齿轮18啮合的圆板状的从动齿轮19。在驱动轴16设置有驱动转子20。在从动轴17设置有与驱动转子20啮合的从动转子21。
30.罗茨泵10具备使驱动轴16旋转的电动马达22。因此,驱动轴16是通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22而旋转的旋转轴。电动马达22收容于形成于壳体单元11内的马达室23。马达室23由马达壳体12的端壁12a、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及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区划。电动马达22具有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驱动轴16的马达转子22a和固定于马达壳体12的周壁12b的内周面并且包围马达转子22a的定子22b。马达转子22a及定子22b是筒状,更详细而言是截面圆形的形状。定子22b具有卷绕于未图示的齿的线圈22c。若向线圈22c供给电力,则电动马达22驱动,马达转子22a与驱动轴16一体地旋转。
31.在壳体单元11内形成有收容驱动齿轮18及从动齿轮19的齿轮室24。齿轮室24由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齿轮壳体13的周壁13b及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区划。驱动齿轮18及从动齿轮19以互相啮合的状态收容于齿轮室24。在齿轮室24封入有油。油有助于驱动齿轮18及从动齿轮19的润滑及抑制温度上升。驱动齿轮18及从动齿轮19通过一边浸渍于油一边旋转,能够以不烧粘或磨损的方式高速旋转。
32.在壳体单元11内形成有收容互相啮合的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的转子室25。转子室25由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及罩构件15区划。因此,在转子壳体14收容有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以互相啮合的状态收容于转子室25。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室23、齿轮室24及转子室25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按该顺序依次排列。
33.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将齿轮室24和马达室23彼此隔开。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将齿轮室24和转子室25彼此隔开。罩构件15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将转子室25和外部彼此隔开。
34.驱动轴16贯通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及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从动轴17贯通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的内侧面13e形成齿轮室24的第1壁面。转子壳体
14的端壁14a的外表面14c形成与第1壁面相对的齿轮室24的第2壁面。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或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的方向上,第1壁面位于比第2壁面接近马达室23的位置。
35.在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的内侧面13e形成有收容第1轴承26的圆孔状的第1轴承收容凹部27。驱动轴16贯通第1轴承收容凹部2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1轴承26。另外,在第1轴承收容凹部27的底面27a形成有收容环状的第1密封件28的圆孔状的第1密封收容凹部29。驱动轴16贯通第1密封收容凹部29。第1密封件28将齿轮室24与马达室23的相互连通切断。第1密封收容凹部29连通于第1轴承收容凹部27。另外,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在第1轴承26与第1轴承收容凹部27的底面27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1间隔件30。
36.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环状”这一用语能指形成闭环即无端的连续的形状的任意的构造。在“环状”的形状中,包括圆形、椭圆形及具有尖锐或圆的角的多角形,但不限定于它们。
37.在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的外表面14c形成有收容第2轴承31的圆孔状的第2轴承收容凹部32。驱动轴16贯通第2轴承收容凹部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2轴承31。因此,驱动轴16贯通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另外,在第2轴承收容凹部32的底面32a形成有收容环状的第2密封件33的圆孔状的第2密封收容凹部34。驱动轴16贯通第2密封收容凹部34。第2密封件33将齿轮室24与转子室25的相互连通切断。第2密封收容凹部34连通于第2轴承收容凹部32。另外,在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的方向上,在第2轴承31与第2轴承收容凹部32的底面32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2间隔件35。
38.另外,在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的外表面14c形成有收容第3轴承36的圆孔状的第3轴承收容凹部37。从动轴17贯通第3轴承收容凹部3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3轴承36。另外,在第3轴承收容凹部37的底面37a形成有收容环状的第3密封件38的圆孔状的第3密封收容凹部39。从动轴17贯通第3密封收容凹部39。第3密封件38将齿轮室24与转子室25的相互连通切断。第3密封收容凹部39连通于第3轴承收容凹部37。另外,在沿着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的方向上,在第3轴承36与第3轴承收容凹部37的底面37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3间隔件40。
39.在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的内侧面13e形成有收容第4轴承41的圆孔状的第4轴承收容凹部42。从动轴17的第1端部配置于第4轴承收容凹部42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4轴承41。从动轴17贯通第3轴承收容凹部37及第3密封收容凹部39。从动轴17的第2端部向转子室25突出。在从动轴17的第2端部安装有从动转子21。从动轴17的第2端部是自由端。由此,从动轴17悬臂支承于壳体单元11。
40.在马达壳体12的端壁12a的内侧面12e形成有收容第5轴承43的轴承部44。轴承部44是筒状,是截面圆形的形状。驱动轴16的第1端部配置于轴承部44的内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5轴承43。驱动轴16贯通第1密封收容凹部29、第1轴承收容凹部27、齿轮室24、第2轴承收容凹部32及第2密封收容凹部34。驱动轴16的第2端部向转子室25突出。在驱动轴16的第2端部安装有驱动转子20。驱动轴16的第2端部是自由端。由此,驱动轴16悬臂支承于壳体单元11。
41.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在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
向观察时,以在周壁14b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方式排列。在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和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位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
42.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各自在与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或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正交的剖视下形成为中间部位的宽度比两侧部位的宽度窄的形状。驱动转子20具有两条山齿20a和形成于两山齿20a之间的2个谷齿20b。从动转子21具有两条山齿21a和形成于两山齿21a之间的2个谷齿21b。
43.并且,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能够一边反复进行驱动转子20的山齿20a与从动转子21的谷齿21b的啮合及驱动转子20的谷齿20b与从动转子21的山齿21a的啮合一边在转子室25内旋转。驱动转子20向图2及图3所示的箭头r1的方向旋转,从动转子21向图2及图3所示的箭头r2的方向旋转。
44.转子壳体14具有向转子室25内吸入氢的吸入口45和排出转子室25内的氢的排出口46。吸入口45及排出口46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配置于隔着转子室25而相对的位置。吸入口45及排出口46将转子室25与外部连通。
45.沿着连结吸入口45与排出口46的直线的方向z1相对于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及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的各自垂直。本实施方式的罗茨泵10以吸入口45相对于罗茨泵10的外部铅垂朝下地开口且排出口46相对于罗茨泵10的外部铅垂朝上地开口的方式搭载于燃料电池汽车。因此,吸入口45相对于转子室25配置于铅垂方向上的下侧,并且排出口46相对于转子室25配置于铅垂方向上的上侧。图2及图3中的方向z1与铅垂方向即重力方向一致。
46.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内周面形成有第1引导面141b、第2引导面142b及一对连结面143b。第1引导面141b绕着驱动转子20的旋转轴线呈半圆弧状地延伸,引导驱动转子20。第1引导面141b沿着在驱动转子20正在旋转时驱动转子20的山齿20a的最外周部20e通过的假想圆c1而延伸。此外,驱动转子20的旋转轴线与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一致。第2引导面142b绕着从动转子21的旋转轴线呈半圆弧状地延伸,引导从动转子21。第2引导面142b沿着在从动转子21正在旋转时从动转子21的山齿21a的最外周部21e通过的假想圆c2而延伸。此外,从动转子21的旋转轴线与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一致。一对连结面143b将第1引导面141b与第2引导面142b相连,配置于隔着转子室25而互相相对的位置。
47.一对连结面143b中的一方具有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第1弧状面47a与第1引导面141b连续而绕着驱动转子20的旋转轴线呈弧状地延伸,引导驱动转子20。第1弧状面47a沿着驱动转子20的山齿20a的最外周部20e通过的假想圆c1而延伸。第1弧状面47a与第1引导面141b位于同心圆上。第2弧状面47b与第2引导面142b连续而绕着从动转子21的旋转轴线呈弧状地延伸,与第1弧状面47a相连。第2弧状面47b引导从动转子21。第2弧状面47b沿着从动转子21的山齿21a的最外周部21e通过的假想圆c2而延伸。第2弧状面47b与第2引导面142b位于同心圆上。并且,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一部分形成了具有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的鼓出部47。因此,在转子壳体14形成有在驱动转子20与从动转子21之间周壁14b朝向内周侧鼓出的部分即鼓出部47。鼓出部47由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划定,比周壁14b的其他部分向内周侧鼓出。
48.鼓出部47配置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中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部位。另外,一对连结面143b中的隔着转子室25而与鼓出部47相对的连结面143b是不朝向鼓出部47鼓出的平滑
面48。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滑面48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坦面。吸入口45贯通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并在平滑面48开口。排出口46贯通鼓出部47。排出口46以跨第1弧状面47a和第2弧状面47b的方式在连结面143b开口。
49.若通过电动马达22的驱动而驱动轴16旋转,则通过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8及从动齿轮19的作用,从动轴17相对于驱动轴16逆旋转。由此,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以互相啮合的状态互相逆旋转。罗茨泵10通过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的旋转而进行经由吸入口45的向转子室25的氢的吸入及经由排出口46的从转子室25的氢的排出。因此,驱动转子20由驱动轴16驱动,从动转子21从动于驱动转子20。
50.如图1所示,密封构件50设置于马达壳体12的开口端面12c与齿轮壳体13的端壁13a的外表面13c之间,将开口端面12c与外表面13c之间密封。另一密封构件50设置于齿轮壳体13的开口端面13d与转子壳体14的端壁14a的外表面14c之间,将开口端面13d与外表面14c之间密封。又一密封构件50设置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将开口端面14d与一端面15a之间密封。因此,各密封构件50将壳体单元11的内部与外部的相互连通切断。各密封构件50是弹性体。密封构件50是橡胶制。
51.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设置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的密封构件50相关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其他的2个密封构件50也具有实质上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52.如图4所示,密封构件50收容于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形成的作为环状的第1凹槽的密封收容槽60。密封收容槽60的开口由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封闭。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是形成面对罩构件15的对合面的第1形成面,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是形成面对转子壳体14的对合面的第2形成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第1形成面,密封收容槽60的开口由第2形成面封闭。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对合面和罩构件15的对合面中的一方。也就是说,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第1形成面及罩构件15的第2形成面中的一方。鼓出部47具有面对罩构件15的对合面。
53.密封收容槽60具有位于壳体单元11的内部侧的环状的内侧周面61和位于壳体单元11的外部侧的环状的外侧周面62。内侧周面61是密封收容槽60的内周侧的侧面,外侧周面62是密封收容槽60的外周侧的侧面。另外,密封收容槽60具有将内侧周面61的底侧端缘与外侧周面62的底侧端缘连接的环状的底面63。因此,密封收容槽60具有底面63和由底面63连接的一对侧面即内侧周面61及外侧周面62。
54.内侧周面61相对于底面63位于接近周壁14b的内周面的一侧。外侧周面62相对于底面63位于接近周壁14b的外周面的一侧。因此,密封收容槽60的一对侧面中的一方相对于底面63位于接近周壁14b的内周面的一侧,一对侧面中的另一方相对于底面63位于接近周壁14b的外周面的一侧。内侧周面61及外侧周面62在周壁14b的轴线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底面63在相对于周壁14b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底面63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平行地延伸。
55.密封收容槽60具有形成于内侧周面61的开口侧端缘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之间的环状的内侧倒角部64。另外,密封收容槽60具有形成于外侧周面62的开口侧端缘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之间的环状的外侧倒角部65。内侧倒角部64及外侧倒角部65是相对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呈直线状地倾斜的面,是所谓的“c倒角面”。通过密封收
容槽60具有内侧倒角部64及外侧倒角部65,从而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组装作业容易进行。
56.如图3所示,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的密封收容槽60沿着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以呈椭圆环状的方式延伸。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的密封构件50配合密封收容槽60的形状而预先形成为椭圆环状。
57.如图5所示,密封构件50具备椭圆环状的密封主体部51和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突出的多个压靠用突起52。作为第1突起的压靠用突起5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贯通密封主体部51的方向设为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将与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正交且从该轴线观察到的任意的方向设为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
58.多个压靠用突起5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每隔相等间隔而配置。各压靠用突起52具有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鼓出的薄板的形状。各压靠用突起52的厚度方向与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一致。各压靠用突起52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互相平行的平坦面。各压靠用突起52具有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连续且从该内周面51a鼓出的弯曲面。
59.如图6所示,密封主体部51具有环状的第1接触部531及环状的第2接触部532。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以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互相分离的状态遍及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整周而延伸。密封主体部51具有形成于相邻的第1接触部531与第2接触部532之间的环状的第1槽53a。
60.第1接触部531位于比第1槽53a靠内周侧处。第2接触部532位于比第1槽53a靠外周侧处。第1接触部531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连续。第2接触部532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连续。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相邻。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彼此在从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观察时互相重叠。换言之,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彼此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处于互相相同的位置。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彼此通过第1槽53a的内表面而互相连接。第1槽53a的内表面呈弧状地弯曲。
61.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第1接触部531的宽度h1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第2接触部532的宽度h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第1接触部531的宽度h1及第2接触部532的宽度h2互相相同。
62.密封主体部51具有环状的第3接触部541及环状的第4接触部542。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以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互相分离的状态遍及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整周而延伸。密封主体部51具有形成于相邻的第3接触部541与第4接触部542之间的环状的第2槽54a。
63.第3接触部541位于比第2槽54a靠内周侧处。第4接触部542位于比第2槽54a靠外周侧处。第3接触部541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连续。第4接触部542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连续。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相邻。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彼此在从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观察时互相重叠。换言之,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彼此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处于互相相同的位置。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彼此通过第2槽54a的
内表面而互相连接。第2槽54a的内表面呈弧状地弯曲。
64.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第3接触部541的宽度h3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第4接触部542的宽度h4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第3接触部541的宽度h3及第4接触部542的宽度h4互相相同。第1接触部531的宽度h1、第2接触部532的宽度h2、第3接触部541的宽度h3及第4接触部542的宽度h4互相相同。
65.在图6中,距离l1是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与外周面51b之间的距离。距离l2是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另外,距离l2也是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与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1比距离l2小。另外,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及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在从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配置于互相重叠的位置。换言之,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及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处于互相相同的位置。因此,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直线s1的长度l3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第1槽53a及第2槽54a的深度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恒定。第1槽53a的深度与第2槽54a的深度相同。
66.如图7所示,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前的状态下,各压靠用突起52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配置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的中央部。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前的状态下,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或厚度)l4比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小。距离l5是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到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为止的距离。该距离l5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前的状态下比密封收容槽60的径向上的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的距离l6(参照图4)小。而且,密封收容槽60的深度l7(参照图4)比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大。因此,密封收容槽60的深度l7比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l4大。
67.如图4所示,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与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接触。因此,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是与转子壳体14压接的面。并且,第1槽53a在环状的整周上以相对于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与转子壳体14非接触。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在图4中箭头x1所示的方向)上与转子壳体14接触。此外,对合方向也称作面对方向。
68.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接触。因此,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是与罩构件15压接的面。并且,第2槽54a在环状的整周上以相对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与罩构件15非接触。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与罩构件15接触。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一致。这样,密封构件50收容于密封收容槽60,与转子壳体14压接并且与罩构件15压接。并且,第1槽53a和第2槽54a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与罩构件15的对合方向上互相向相反方向凹陷。
69.而且,多个压靠用突起52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朝向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
周面61突出。并且,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与内侧周面61接触而按压内侧周面61。密封主体部51通过从内侧周面61承受相对于从各压靠用突起52向内侧周面61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以被外侧周面62按压的状态与外侧周面62接触。因此,密封主体部51通过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作用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由此,多个压靠用突起52将密封主体部51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外周部压靠而使密封主体部51与密封收容槽60的外周部接触。
70.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及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与转子壳体14压接而形成了具有第1密封长度的第1密封部53。另一方面,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与罩构件15压接而形成了具有与第1密封长度不同的密封长度的第2密封部54。
71.因此,密封主体部51具有与转子壳体14压接的第1密封部53及与罩构件15压接的第2密封部54。并且,第1密封部53具有第1接触部531和第2接触部532。第2密封部54具有第3接触部541和第4接触部542。
72.如图8及图9所示,密封构件50具备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突出的作为第2突起的定位用突起55。定位用突起55具有细长的薄板的形状。定位用突起55的厚度方向与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一致。定位用突起55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互相平行的平坦面。定位用突起55的宽度方向与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一致。定位用突起55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互相平行的平坦面,该平坦面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连续。定位用突起55具有向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分离的方向凸出的弯曲面状的突起顶端部55e。突起顶端部55e将定位用突起55中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面彼此连接,且将定位用突起55中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面彼此连接。定位用突起55具备突起顶端部55e和将密封主体部51与突起顶端部55e相连的连结部55a。
73.如图8所示,定位用突起55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配置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的中央部。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定位用突起55的长度(或厚度)l8与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前的状态下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或厚度)l4相同。另外,在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到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为止的距离l9比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前的状态下的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到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为止的距离l5大。因此,定位用突起55比压靠用突起52朝向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侧大幅突出。
74.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形成有供定位用突起55插入的作为第2凹槽的定位用槽66。因此,定位用槽66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径向上形成于相对于底面63位于内侧处的内侧周面61。定位用槽66形成于内侧周面61中的与鼓出部47对应的部位。因此,定位用槽66设置于鼓出部47并且与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相连。定位用槽66的开口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端面14d连续。定位用槽66的开口由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封闭。
75.定位用槽66具有定位用底面66a、一对定位用侧面66b及定位用连接面66c。定位用底面66a与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连续并且与底面63位于同一平面上。一对定位用侧面66b与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连续并且连接于定位用底面66a。一对定位用侧面66b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端面
14d分别连续。定位用连接面66c连接于定位用底面66a及一对定位用侧面66b,是向从密封收容槽60分离的方向凹陷的弯曲面状。定位用连接面66c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开口端面14d连续。
76.距离l10是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径向上的从外侧周面62到定位用槽66的最深部66e为止的距离。该距离l10比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到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为止的距离l9大。如图9所示,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定位用突起55的长度(或宽度)l11比定位用槽66的长度(或宽度)l12小。另外,如图10所示,定位用槽66的深度l13与密封收容槽60的深度l7相同。因此,定位用槽66的深度l13比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定位用突起55的长度(或厚度)l8大。
77.定位用突起55以不被压靠于定位用底面66a及一对定位用侧面66b的各自的方式插入于定位用槽66。因此,定位用突起55以至少除了突起顶端部55e之外的部位不被压靠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的方式插入于定位用槽66。定位用突起55以突起顶端部55e从定位用连接面66c分离的状态插入于定位用槽66。因此,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分离。这样,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不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接触,在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
78.图4是沿着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的密封构件50的剖视图,特别示出通过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的位置处的截面。密封构件50被设计成: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内收容而在密封收容槽60内弹性变形前的状态下,该图4所示的截面中的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填充率超过100%。
79.如图11所示,在密封主体部5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56。各贯通孔56是圆孔状。多个贯通孔56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各贯通孔56位于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相邻的2个压靠用突起52之间的区域。各贯通孔56配置于相对于相邻的2个压靠用突起52的各自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离开了相同的距离的位置。
80.如图6所示,各贯通孔56使第1槽53a与第2槽54a连通。因此,密封主体部51具有第1槽53a和第2槽54a由各贯通孔56连通的部位。各贯通孔56的轴线方向与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一致。因此,各贯通孔56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笔直地延伸。各贯通孔56具有向第1槽53a内开口的第1开口,该第1开口的开口缘与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的各自、由第1槽53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连接。另外,各贯通孔56具有向第2槽54a内开口的第2开口,该第2开口的开口缘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的各自、由第2槽54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连接。
81.在图12中,附图标记“56e”表示多个贯通孔56中的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另外,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中的位于比第1槽53a靠内周侧处的是第1接触部531。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位于比第1接触部531的最下部53e靠铅垂方向上的下侧处。另外,相邻的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中的位于比第2槽54a靠内周侧处的是第3接触部541。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位于比第3接触部541的最下部54e靠铅垂方向上的下侧处。
82.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83.密封构件50通过“首先将定位用突起55向定位用槽66插入,之后将密封主体部51向密封收容槽60内插入”而向密封收容槽60组装。定位用突起55配置于定位用槽66,进行密
封主体部51在密封收容槽60内的定位。由此,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周向位置的错开被抑制,在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难以产生间隙。
84.密封构件50在收容于密封收容槽60内的状态下弹性变形。密封构件50被设计成: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内收容前的状态下,通过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的位置处的沿着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中的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填充率超过100%。因而,在罩构件15被向转子壳体14安装时,密封构件50以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与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接触并且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接触的状态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被压扁。并且,通过密封构件50以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被压扁的方式弹性变形,多个压靠用突起52与内侧周面61接触而按压内侧周面61。
85.若多个压靠用突起52按压内侧周面61,则各压靠用突起52通过从内侧周面61承受相对于从各压靠用突起52向内侧周面61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被压扁。于是,在密封主体部51上作用从各压靠用突起52朝向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两侧的弹性变形力。此时,第1接触部531及第2接触部532与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接触,并且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接触。因而,密封主体部51被容许朝向外侧周面62弹性变形。其结果,以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与外侧周面62接触而按压外侧周面62的方式,密封主体部51弹性变形。
86.例如,在燃料电池车在海岸附近进行了行驶的情况下,有时壳体单元11会暴露于盐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封构件50抑制盐水通过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而从壳体单元11的外部向壳体单元11的内部侵入的情形。
87.例如,存在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流动的盐水通过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与外侧周面62之间、及第2接触部532与底面63之间的情况。即使是该情况下,也会在位于比第2接触部532靠内周侧处的第1槽53a的内部使盐水扩散,盐水的流动的直进性(日文:直進性)丧失。由此,盐水难以通过密封构件50,盐水难以向壳体单元11的内部侵入。
88.例如,存在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流动的盐水通过第4接触部542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的情况。即使是该情况下,也会在位于比第4接触部542靠内周侧处的第2槽54a的内部使盐水扩散,盐水的流动的直进性丧失。由此,盐水难以通过密封构件50,盐水难以向壳体单元11的内部侵入。
89.另外,密封主体部51通过从内侧周面61承受相对于从多个压靠用突起52向内侧周面61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以被外侧周面62按压的状态与外侧周面62接触。因而,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变小。由此,盐水难以向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
90.如图13所示,第1密封部53的第1密封长度是从壳体单元11的外部通过转子壳体14与第1密封部53的交界而到达壳体单元11的内部的路径中的、与转子壳体14压接的第1密封部53的部位的长度。第1密封长度是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及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的合计尺寸。相对于此,第2密封部54的第2密封长度是从壳体单元11的外部通过罩构件15与第1密封部53的交界而到达壳体单元11的内部的路径中的、与罩构
件15压接的第2密封部54的部位的长度。第2密封长度是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的合计尺寸。因此,在存在于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盐水成为原因的情况、和存在于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盐水成为原因的情况下,转子壳体14、罩构件15及密封构件50的腐蚀的进展程度互相不同。
91.例如,在转子壳体14及罩构件15的材质及表面粗糙度同等的情况下,密封长度短的罩构件15与第2密封部54之间的区域、与转子壳体14与第1密封部53之间的区域相比腐蚀的进展程度高。但是,由于积存于第2槽54a的内部的盐水的一部分经由各贯通孔56而朝向第1槽53a流动,所以能够降低罩构件15与第2密封部54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的进展程度。
92.另外,例如,在转子壳体14的表面粗糙度比罩构件15的表面粗糙度大的情况下,与罩构件15与第2密封部54之间的区域中的盐水的泄漏相比,容易发生转子壳体14与第1密封部53之间的区域中的盐水的泄漏。由此,即使第1密封部53的第1密封长度比第2密封部54的第2密封长度长,也存在转子壳体14与第1密封部53之间的区域、与罩构件15与第2密封部54之间的区域相比腐蚀的进展程度变高的情况。但是,由于积存于第1槽53a的内部的盐水的一部分经由各贯通孔56而朝向第2槽54a流动,所以能够降低转子壳体14与第1密封部53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的进展程度。
93.这样,盐水能够经由各贯通孔56而在第1槽53a的内部与第2槽54a的内部之间往来。因此,在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和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中,虽然密封长度互相不同,但腐蚀的进展程度之差容易变小。
9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95.(1)由于密封主体部51通过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作用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所以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变小。因而,盐水难以向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因此,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96.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存在以下情况:密封收容槽60不是真圆环状,例如形成为椭圆环状或四角环状,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的密封构件50配合密封收容槽60的形状而预先形成为椭圆环状或四角环状。在该情况下,若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以周向位置错开的状态收容,则可能会在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产生间隙。
97.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罗茨泵10中,将与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相连的定位用槽66设置于鼓出部47,将从密封主体部51突出的定位用突起55配置于定位用槽66,进行密封主体部51在密封收容槽60内的定位。由此,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周向位置的错开被抑制,因此难以在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产生间隙。作为其结果,盐水难以向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98.鼓出部47是在驱动转子20与从动转子21之间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朝向内侧鼓出的部分。因而,即使在转子壳体14形成有鼓出部47,鼓出部47也不会对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的旋转造成影响,罗茨泵10也不会大型化。由于在这样的鼓出部47设置有定位用槽66,所以罗茨泵10不会大型化,能够将定位用槽66以与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相连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以不招致大型化的方式使耐腐蚀性提高。
99.(2)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不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接触,在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由此,例如,通过流体向定位
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流入,从而密封主体部51除了压靠用突起52的作用之外,还通过流体的压力而在密封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
100.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46贯通鼓出部47。因此,转子室25中的鼓出部47的周围为排出压力。并且,定位用槽66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径向上形成于相对于底面63位于内侧处的内侧周面61。定位用槽66还形成于内侧周面61中的与鼓出部47对应的部位。由此,存在于鼓出部47的周围的排出压力的氢经由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而向定位用突起55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流入。由此,密封构件50通过氢的压力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
101.由此,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容易进一步变小。因此,盐水进一步难以向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能够进一步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102.(3)鼓出部47由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划定,比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其他部分向内侧鼓出。这样的结构作为“即使在转子壳体14形成有鼓出部47,鼓出部47也不会对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的旋转造成影响,且罗茨泵10也不会大型化”的结构是适当的。
103.(4)例如,存在在经由吸入口45而向转子室25内吸入的氢中包含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若鼓出部47配置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中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部位,则存在于转子室25内的水难以向贯通鼓出部47的吸入口45流动,水容易向转子室25内积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47配置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中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部位。而且,一对连结面143b中的隔着转子室25而与鼓出部47相对的连结面143b是不朝向鼓出部47鼓出的平滑面48。由此,即使在转子室25内存在水的情况下,因自重而向平滑面48上积存的水也容易经由吸入口45而向转子室25外排出。其结果,例如,能够抑制因转子室25内的水冻结而产生的冰使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固定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内周面的情形。也就是说,能够抑制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因冰而不再顺畅地旋转。
104.(5)定位用突起55以至少除了突起顶端部55e之外的部位不被压靠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的方式插入于定位用槽66。例如,若定位用突起55中的至少除了突起顶端部55e之外的部位被压靠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则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按压作用会难以被充分地发挥。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问题得以避免。因此,即使将定位用突起55向定位用槽66插入,密封主体部51也会通过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作用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适当地按压。因而,难以在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产生间隙。由此,盐水难以向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105.(6)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分离。由此,例如,在将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组装时,密封主体部51不会通过定位用突起55的作用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因此能够容易将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组装。
106.(7)密封构件50具有第1槽53a和第2槽54a由贯通孔56连通的部位。由此,盐水能够经由贯通孔56而在第1槽53a的内部与第2槽54a的内部之间往来。因此,能够减小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的进展程度、与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的进展程度之差。作为结果,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107.(8)贯通孔56在密封主体部51中位于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相邻的压靠用突起52之间的区域。例如,在贯通孔56在密封主体部51中配置于与压靠用突起52对应的部分的情况下,在压靠用突起52被压扁而密封主体部51变形了时,贯通孔56消失的可能性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这样的可能性。
108.(9)多个贯通孔56中的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位于比第1接触部531的最下部53e及第3接触部541的最下部54e靠铅垂方向上的下侧处。由此,例如,积存于第1槽53a的内部的盐水在到达位于比第1槽53a靠内周侧处的第1接触部531之前向贯通孔56流入。因此,能够抑制积存于第1槽53a的内部的盐水向第1接触部531与转子壳体14之间积存。另外,例如,积存于第2槽54a的内部的盐水在到达位于比第2槽54a靠内周侧处的第3接触部541之前向贯通孔56流入。因此,能够抑制积存于第2槽54a的内部的盐水向第3接触部541与罩构件15之间积存。由此,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及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区域中的腐蚀容易被抑制。作为结果,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109.(10)在密封主体部51中,贯通孔56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由此,能够确保密封主体部51的刚性,能够抑制密封构件50的密封性的下降。
110.(11)各贯通孔56具有向第1槽53a内开口的第1开口,该第1开口的开口缘与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及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的各自、由第1槽53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连接。另外,各贯通孔56具有向第2槽54a内开口的第2开口,该第2开口的开口缘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及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的各自、由第2槽54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连接。由此,例如,积存于第1槽53a的内部的盐水容易由第1槽53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向各贯通孔56的第1开口引导。另外,例如,积存于第2槽54a的内部的盐水容易由第2槽54a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向各贯通孔56的第2开口引导。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经由各贯通孔56的在第1槽53a的内部与第2槽54a的内部之间的盐水的往来。
111.(12)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流动的盐水在第1槽53a的内部及第2槽54a的内部扩散。由此,盐水的流动的直进性丧失,因此盐水难以通过密封构件50。其结果,能够使密封构件50的密封性提高。
112.(13)距离l1是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与外周面51b之间的距离。距离l2是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及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与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距离l1比距离l2小。即使是该情况下,在罩构件15向转子壳体14安装时,通过将多个压靠用突起52与内侧周面61接触,也能够抑制密封构件50的倒下或扭转。
113.(14)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l4比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小。密封收容槽60的深度l7比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l4大。由此,能够抑制多个压靠用突起52与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及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接触。因而,密封主体部51通过从内侧周面61承受相对于从各压靠用突起52向内侧周面61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能够以适当地按压外侧周面62的方式容易地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减小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
114.(15)在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之前的状态下,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
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到压靠用突起52的顶端部52e为止的距离l5比密封收容槽60的径向上的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的距离l6小。由此,容易将密封构件50向密封收容槽60内收容,因此能够使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组装性提高。
115.(16)密封收容槽60的深度l7比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大。由此,能够抑制在密封构件50以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被压扁的方式弹性变形了时第1槽53a及第2槽54a消失。另外,能够抑制在密封主体部51通过从内侧周面61承受相对于从各压靠用突起52向内侧周面61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弹性变形了时第1槽53a及第2槽54a消失。
116.(17)多个压靠用突起52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由此,在各压靠用突起52被压扁了时,密封主体部51容易被容许从各压靠用突起52向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两侧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密封主体部51以推开罩构件15的方式弹性变形,能够抑制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的密封性下降。
117.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互相组合而实施。
118.о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至少定位用突起55的突起顶端部55e与定位用槽66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密封主体部51除了多个压靠用突起52的作用之外,还通过定位用突起55的作用而在内侧周面61与外侧周面62之间被按压。因而,能够容易进一步减小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因此,盐水进一步难以向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因此能够使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
119.о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密封收容槽60是真圆环状,向密封收容槽60收容的密封构件50也配合密封收容槽60的形状而预先形成为真圆环状。即使是该情况下,密封构件50相对于密封收容槽60的周向位置的错开也通过定位用突起55向定位用槽66插入而被抑制。由此,能够以使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位于比第1接触部531的最下部53e及第3接触部541的最下部54e靠铅垂方向上的下侧处的方式将密封构件50收容于密封收容槽60。
120.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而非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密封收容槽60的开口由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封闭。
121.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除了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之外,在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也形成有密封收容槽60,两密封收容槽60在从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观察时重叠。总之,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对合面和罩构件15的对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也就是说,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转子壳体14的第1形成面及罩构件15的第2形成面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密封收容槽60形成于周壁14b及罩构件15双方的情况下,第3接触部541及第4接触部542与形成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密封收容槽60的底面63接触。并且,多个压靠用突起52对两密封收容槽60各自的内侧周面61在周壁14b与罩构件15的交界部分处按压。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以被两密封收容槽60各自的外侧周面62按压的状态与该外侧周面62接触。由此,能够减小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密封长度、与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密封长度之差,能够使密封构件50的密封性提高。
122.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压靠用突起52从密封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b突出。
并且,也可以是,密封构件50以多个压靠用突起52与外侧周面62接触的状态收容于密封收容槽60内。在该情况下,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通过从外侧周面62承受相对于从多个压靠用突起52向外侧周面62作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以被内侧周面61按压的状态与内侧周面61接触。例如,向转子室25内吸入的氢包含伴随于燃料电池的发电而生成的生成水。密封构件50抑制包含生成水的氢经由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之间而从转子室25内向壳体单元11的外部泄漏的情形。并且,由于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以被内侧周面61按压的状态与内侧周面61接触,所以内侧周面61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变小。因而,包含生成水的氢难以向密封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62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间隙积存。因此,壳体单元11及密封构件50的耐腐蚀性提高。
123.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鼓出部47配置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中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部位。
124.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一对连结面143b的各自具有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即,一对连结面143b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第1弧状面47a及第2弧状面47b即可。在该情况下,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在隔着转子室25而相对的2个部位分别具有鼓出部47。
125.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排出口46贯通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并在平滑面48开口,吸入口45贯通鼓出部47。即,也可以是,吸入口45相对于转子室25配置于铅垂方向上侧,并且排出口46相对于转子室25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
126.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平滑面48例如是不朝向鼓出部47鼓出的弯曲面状。总之,只要隔着转子室25而与鼓出部47相对的连结面143b成为不朝向鼓出部47鼓出的平滑面48即可。
127.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定位用突起55以至少除了突起顶端部55e之外的部位被压靠于定位用槽66的状态配置于定位用槽66。
128.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贯通孔56中的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与第1接触部531的最下部53e及第3接触部541的最下部54e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129.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贯通孔56中的在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最下侧的1个以上的贯通孔56的最下部56e位于比第1接触部531的最下部53e及第3接触部541的最下部54e靠铅垂方向上侧处。
130.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各贯通孔56配置于相对于相邻的2个压靠用突起52中的一方比另一方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接近的位置。即,也可以是,各贯通孔56相对于相邻的2个压靠用突起52而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隔开不同的距离而配置。
131.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贯通孔56例如在密封主体部51中配置于在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上与压靠用突起52对应的部分。
132.о在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6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适当变更。
133.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贯通孔56是遍及密封主体部51的周向整周而延伸的环状的孔。
134.о在实施方式中,贯通孔56的形状不限于圆孔状,例如也可以是四角孔形状。总之,只要通过贯通孔56而第1槽53a和第2槽54a能够互相连通即可,贯通孔56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135.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密封主体部51未形成有贯通孔56。
136.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50也可以是不具有第1槽53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密封构件50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端具有无槽端面,该无槽端面整体能够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与转子壳体14接触。由此,能够将转子壳体14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密封长度确保得长。
137.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50也可以是不具有第2槽54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密封构件50在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2端具有无槽端面,该无槽端面整体能够在转子壳体14的开口端面14d与罩构件15的一端面15a的对合方向上与罩构件15接触。由此,能够将罩构件15与密封构件50之间的密封长度确保得长。
138.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50也可以是在密封主体部51形成有2个以上的第1槽53a的结构。
139.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50也可以是在密封主体部51形成有2个以上的第2槽54a的结构。
140.о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使第3接触部541的宽度h3与第4接触部542的宽度h4的合计比第1接触部531的宽度h1与第2接触部532的宽度h2的合计大。
141.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密封主体部51的径向上的密封主体部51的内周面51a与外周面51b之间的距离l1比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接触部531的外表面与第3接触部54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2、及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2接触部532的外表面与第4接触部54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2大。
142.о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l4与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相同。
143.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压靠用突起52的长度l4只要比密封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上的第1及第2接触部531、532的外表面与第3及第4接触部541、54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l2小即可,也可以比连结第1槽53a的最深部531a与第2槽54a的最深部541a的直线s1的长度l3大。
144.о在实施方式中,压靠用突起52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适当变更。
145.о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周面61及外侧周面62也可以不在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也可以相对于转子壳体14的周壁14b的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并且互相非平行。
146.о在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50的材质只要是弹性体即可,不限定于橡胶制。
147.о在实施方式中,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的与驱动轴16的旋转轴线r1或从动轴17的旋转轴线r2正交的剖视例如也可以是三叶状的形状或者是四叶状的形状。
148.о在实施方式中,驱动转子20及从动转子21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形状。
149.о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罗茨泵10。
150.о在实施方式中,罗茨泵10也可以不是向燃料电池供给氢的燃料电池车用的氢泵,也可以以其他的用途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