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2763发布日期:2022-03-12 10:0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充气泵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充气制品如充气帐篷、充气皮划艇、充气垫、以及充气水上玩具现有的充气方式,通常用外置或手持式充气泵,将充气泵的充气口对准相应的气嘴进行充气,这种方式手持对准气嘴操作麻烦,需要携带外置气泵不够便捷。
3.现有内置式的充气泵由于结构限制,通常只是采用单个马达,这类内置气泵只能对气腔进行充气而不能进行抽气,某些可充抽的气泵,充气时和抽气时需要切换气道,这样会导致气道漏气密封性不好,且切换气道时导致抽气效率比较低,同时由于抽气时气流吸附气腔的面料将气口堵住,不能快速的将气腔空气抽干净。例如,公告号为cn2107994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可充排气两用的内置式电动气泵”,其由于结构限制只有单一充气马达,无抽气马达,马达只用于充气功能,不具备抽气功能,其排气时,打开气泵气口,在充气压力下排一部分空气,然后剩余空气则需要通过手动挤压气腔排气,费时费力,且效率低。
4.目前,充气制品的充气方式相对简单,通常使用气泵对气腔充气即可,但排气时会比较困难,打开气嘴放气的方式需要频繁挤压气腔排出空气,无法排净空气且排气效率较低。现有内置式气泵,排气时无独立排气电机,是通过气腔内自身气压排气,当气腔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时,不再自动排气,气腔内剩余大量空气需要手动频繁挤压气腔排出,因此不能快速的将气腔内气体排出,对气量较大的气腔来说排气会比较困难,手动挤压气腔排气时间长,排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内置充气泵充气和抽气效率低,漏气密封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置在充气腔的双气道充抽气装置,通过对充气装置结构的优化,对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采用独立气道,充抽气道内设置独立充抽马达,且对气道独立密封,实现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独立工作,充抽一体化,提高了充抽气效率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同时使用外置电源对充抽气装置供电,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设置有独立的充气气道和抽气气道的外壳,以及在气道内设有充气马达和抽气马达,在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充气口和抽气口,外壳底面设有进气口和吸气口,外壳顶面上设有独立的充气道密封盖和抽气道密封盖,同时气道密封盖通过外弹连接件与外壳顶面连接,外壳顶面设置有充气电源口和抽气电源口,在外壳顶面的最上部设有一个可开合的外盖,对外壳顶面的充抽气密封盖及电源口进行二次密封,外置电源通过电源线与电源口连接,实现对气腔进行充气和抽气。
7.所述充气气道及抽气气道是独立气道。
8.所述充气气道上设有进气止逆阀。
9.所述充气马达设置在充气气道上,并按照进气方向安装。
10.所述抽气马达设置在抽气气道上,并按照抽气方向安装。
11.所述充气口和抽气口上带有螺纹。
12.所述充气道密封盖与抽气道密封盖内侧设有密封垫,密封盖与气道通过螺纹拧紧密封,同时气道密封盖通过外弹连接件与外壳顶面连接,在密封盖开启时可弹到气口外侧。
13.所述充气电源口与抽气电源口独立设置,充气时将外置的电源通过匹配的电源线接口与外壳顶面上充气电源口连接,充气马达工作,通过充气气道对充气制品进行充气。抽气时将外置的可移动电源通过匹配的电源线接口与外壳顶面上抽气电源口连接,抽气马达工作,通过抽气气道对充气制品进行抽气。
14.所述外壳,通过高周波焊接的方式将外壳的熔接边与充气制品的面料(pvc或tpu等)焊接在一起,将充气装置内置在充气制品气腔内,安装牢固且密封不漏气。
15.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通过对充气装置结构的优化,对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采用独立气道,充抽气道内设置独立充抽马达,且对气道独立密封,实现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独立工作,充抽一体化,提高了充抽气效率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同时使用外置电源对充抽气装置供电,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设置有独立充气道和抽气道,较大的提高了充气和抽气的效率,对于充气体积较大的充气制品,明显缩短了充气和抽气的时间。
17.2、所述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设置有独立的气道密封盖,通过对气口螺纹拧紧密封的方式提高了气密性,使充气制品闭气时间更长,同时具备了防水的功能。
18.3、所述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设置有独立的抽气道,抽气马达独立工作对充气制品气腔抽气,无需再人为挤压充气制品的方式进行排气,使充气制品在收纳排气更快捷省力,解决了充气制品排气时费时费力的痛点。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外观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充气功能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抽气功能示意图。
24.图1中,1充气气道,2抽气气道,3外壳,4充气道密封盖,5抽气道密封盖,6外弹连接件,7充气电源口,8抽气电源口,9外盖,11充气马达组件,12充气口,13进气口,14进气止逆阀,21抽气马达组件,22抽气口,23吸气口,31可熔接边,101外置电源,102电源线,103电源按键,104外置电源输出口,105外置电源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发明是在现有内置充气泵充抽气效率低,漏气密封差的问题上,提出一种内置式双气道充抽气装置,通过对充气装置结构的优化,对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采用独立气道,充抽气道内设置独立充抽马达,且对气道独立密封,实现充气功能和抽气功能独立工作,充
抽一体化,提高了充抽气效率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同时使用外置移动电源对充抽气装置供电,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26.实施例:外壳3上设置有独立的充气气道1和抽气气道2,以及在充气气道1和抽气气道2内分别设有充气马达组件11和抽气马达组件21,在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充气口12和抽气口22,外壳底面设有进气口13和吸气口23,外壳顶面上设有独立的充气道密封盖4和抽气道密封盖5,同时气道密封盖通过外弹连接件6与外壳顶面连接,外壳顶面设置有充气电源口7和抽气电源口8,在外壳顶面的最上部设有一个可开合的外盖9,对外壳顶面的充抽气密封盖及电源口进行二次密封,通过外置电源101使用电源线102分别与充气电源口7和抽气电源口8连接,控制充抽气道内马达组件的工作,完成对气腔的充气和抽气。
27.所述充气气道1及抽气气道2是独立气道,分别内置充气马达组件11和抽气马达组件21。
28.所述充气气道上设有进气止逆阀14。
29.所述充气马达组件11设置在充气气道1上,并按照进气方向安装。
30.所述抽气马达组件21设置在抽气气道2上,并按照抽气方向安装。
31.所述充气口12和抽气口22上带有螺纹,螺纹与气道密封盖内侧螺纹匹配。
32.所述充气口12和抽气口22上带有螺纹,该螺纹可连接带有配套螺纹的管路,使具备对外部其它充气制品充抽气的功能。
33.所述充气道密封盖4与抽气道密封盖5内侧设有密封垫10,密封盖与气道通过螺纹拧紧密封,同时气道密封盖通过外弹连接件6与外壳3顶面连接,在密封盖开启时可弹到气口外侧。
34.所述充气电源口7与抽气电源口8独立设置,充气时,将外置电源101通过匹配的电源线102将外置电源输出口104与外壳顶面上充气电源口7连接,充气马达工作,通过充气气道1对充气制品进行充气。
35.抽气时,将外置电源101通过匹配的电源线102将外置电源输出口104与外壳顶面上抽气电源口8连接,抽气马达工作,通过抽气气道2对充气制品进行抽气。
36.所述外壳3,通过高周波焊接的方式将外壳的可熔接边31与充气制品的面料(pvc或tpu等)焊接在一起,将充气装置内置在充气制品气腔内,安装牢固且密封不漏气。
3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将充气装置外壳的可熔接边用高周波焊接的方式将可熔接边与充气制品的面料熔接在一起,外壳底部内置在充气制品气腔里,外壳顶部在充气制品表面外侧。
38.充气时,打开外盖并将充气道密封盖打开,抽气道密封盖保持密闭,使用配套外置电源通过匹配的电源线将外置电源输出口与外壳顶面上充气电源口连接,充气马达工作,通过充气气道对充气制品进行充气,充气到相应气量,充气完成断开电源线,充气马达停止工作,将充气道密封盖拧紧,以保持气腔长期密封性。
39.抽气时,打开外盖并将抽气道密封盖打开,充气道密封盖保持密闭,使用外置电源通过匹配的电源线将外置电源输出口与外壳顶面上抽气电源口连接,抽气马达工作,通过抽气气道对充气制品进行抽气,气腔内气体抽出后,充气制品收缩,抽气完成断开电源线,抽气马达停止工作,将抽气道密封盖拧紧,充气制品可被压缩收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