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4378发布日期:2021-11-15 22:4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


背景技术:

2.现有室内机的排水泵通过一个水泵支架与整机相连,整机与水泵支架之间通过两个或三个减震橡胶垫固定,从而达到对排水泵减震降低噪音的目的。现有减震橡胶垫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减震橡胶垫安装于排水泵上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申请人发现,现有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至少存在如下缺陷:排水泵上的两个或三个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的结构,彼此独立成型,存在尺寸公差,影响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两个或三个减震橡胶垫在装配时,需要独立安装,使得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使得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较差。
3.因此,急需对现有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结构造成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部和支撑部,其中,所述减震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所述减震部与所述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减震部安装于待减震设备上并用于对所述待减震设备减震。
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减震部数量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减震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自锁固定。
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部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撑部为三角形结构,并且三个所述减震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三个顶点处。
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边具有凹陷部并使所述支撑部形成为v字型结构。
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凹陷部一侧的夹角与所述凹陷部的夹角满足:30
°
≤α≤70
°
,30
°
≤β≤70
°
且-10
°
≤β-α≤10
°
;其中,α为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凹陷部一侧的夹角,β为所述凹陷部的夹角。
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减震组件上三个所述减震部的位置对应。
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孔为矩形槽;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从靠近所述固定架边缘一端的宽度到远离所述固定架边缘一端的宽度逐渐缩小的斜槽;所述第三安装孔为两端孔径大小不同的开孔。
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矩形槽的宽度与所述减震部的直径之间满足:2mm≤d1-d2≤6mm;其中,d1为所述减震部的直径,d2为矩形槽的宽度;所述第三安装孔孔径较大一端的开孔直径与所述减震部的直径之间满足:0mm≤d3-d1≤3mm;其中,d1为所述减震部的直径,d3为所述第三安装孔孔径较大一端的开孔直径,所述第三安装孔孔径较小一端的开孔直径与所述减震部的直径之间满足:2mm≤d1-d4≤6mm;其中,d1为所述减震部的直径,d4为所述第三安装孔孔径较小一端的开孔直径。
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部为减震橡胶块,所述减震部的端部具有倒角,所述减震部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
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架的厚度,并且所述环形凹槽的高度与固定架的厚度之间满足:0.2mm≤h-δ≤1mm;其中,h为所述环形凹槽的高度,δ为所述固定架的厚度。
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震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减震部,并使所述减震部通过安装于所述通孔内的紧固件与待减震设备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泵,包括泵体、托架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所述减震装置通过所述托架与所述泵体连接,并且所述减震装置的减震部的端部位于所述托架与固定架之间。
18.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水泵。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组件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部和支撑部,其中,减震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减震部与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使至少两个减震部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安装时只需安装一次即可,从而可提高减震部安装效率和安装的一致性;由于减震部与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还可减小减震部的平面度误差,进一步提高减震部安装的一致性,从而可提高减震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1.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泵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震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泵具有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生产效率高和安装的一致性高的优势。
22.本实用新型空调的室内机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排水泵,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具有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生产效率高和安装的一致性高的优势。
23.即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结构造成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24.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25.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与减震部数量相匹配的安装孔,减震部安装于安装孔内并自锁固定,使得在减震装置安装之前,可将减震组件提前预装至固定架上,无需等到需要将减震装置安装至排水泵上时才将减震组件安装至固定架上,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减震装置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现有减震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现有减震橡胶垫安装于排水泵上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三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泵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泵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36.图中:101、减震部;1011、倒角;1012、环形凹槽;1013、通孔;1014、第一减震部;1015、第二减震部;1016、第三减震部;102、支撑部;103、固定架;1031、第一安装孔;1032、第二安装孔;1033、第三安装孔;201、泵体;202、托架;203、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3~9以及实施例1~3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排水泵和空调进行详细说明。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41.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组件,如图3~5所示。优选的,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部101和支撑部102,其中,减震部1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减震部101与支撑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减震部101安装于待减震设备上并用于对待减震设备减震。更优选的,减震组件选用具有减震效果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垫或弹性件。尤其优选为橡胶垫。
42.本实施例的减震组件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震部101和支撑部102,其中,减震部1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减震部101与支撑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使至少两个减震部101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安装时只需安装一次即可,从而可提高减震部101安装效率和安装的一致性;由于减震部101与支撑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还可减小减震部101的平面度误差,进一步提高减震部101安装的一致性,从而可提高减震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3.将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安装于排水泵上时,可提高其安装效率、安装的一致性、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即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结构造成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4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架103,如图6或7所示。优选的,固定架103上设置有与减震部101数量相匹配的安装孔,减震部101安装于安装孔内并自锁固定。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架103,固定架103上设置有与减震部101数量相匹配的安装孔,减震部101安装于安装孔内并自锁固定,使得在减震装置安装之前,可将减震组件提前预装至固定架103上,无需等到需要将减震装置安装至排水泵上时才将减震组件安装至固定架103上,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减震装置的安装效率。
4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减震部101的数量为三个,支撑部102为三角形结构,并且三个减震部101分别位于支撑部102的三个顶点处。三个减震部101在支撑部102上的分布位置如图3或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减震部1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部101呈三角形分布,通过三点与待减震装置固定,由于三点的稳定性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减震装置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减震部101的数量也可基于待减震装置的需求设定,例如为两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个。
46.优选的,三个减震部101为一次成型,从而可使减震部101的一致性高,保证其安装的一致性。
4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支撑部102的其中一边具有凹陷部并使支撑部102形成为v字型结构,如图3或5所示。优选的,支撑部102远离凹陷部一侧的夹角与凹陷部的夹角满足:30
°
≤α≤70
°
,30
°
≤β≤70
°
且-10
°
≤β-α≤10
°
;其中,α为支撑部102远离凹陷部一侧的夹角,β为凹陷部的夹角。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支撑部102的其中一边具有凹陷部并使支撑部102形成为v字型结构,有利于节省材料;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支撑部102的其中一边具有凹陷部并使支撑部102形成为v字型结构,从而使得三个减震部101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位于v字型结构两边的端部处,另一个位于顶点处,在安装时,首先安装顶点处的减震部101,由于支撑部102上有凹陷部,有利于v字型结构两边端部处的两个减震部101安装时分开。进一步的,支撑部102的夹角与凹陷部的夹角需满足:30
°
≤α≤70
°
,30
°
≤β≤70
°
且-10
°
≤β-α≤10
°
,支撑部102远离凹陷部一侧的夹角α和凹陷部的夹角β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其安装。
4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031、第二安装孔1032和第三安装孔1033,如图6或7所示。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031、第二安装孔1032和第三安装孔1033的位置与减震组件上三个减震部101的位置对应。三个减震部101分别为第一减震部1014、第二减震部1015和第三减震部1016,安装时,将第一减震部1014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031内,第二减震部1015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032内,第三减震部1016安装于第三安装孔1033内。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三个安装孔位置分别与三个减震部101的位置对应,可便于减震部101的安装。
49.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031为矩形槽,如图6或7所示。更优选的,矩形槽的宽度与减震部101的直径之间满足:2mm≤d1-d2≤6mm;其中,d1为减震部101的直径,d2为矩形槽的宽度。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一安装孔1031为矩形槽,便于第一减震部1014安装时滑入。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减震部1014在安装时可产生弹性形变,安装后形变消失,矩形槽的宽度与减震部101的直径之间满足:2mm≤d1-d2≤6mm,即矩形槽的宽度小于减震部101的直径,可使第一减震部1014自锁固定在第一安装孔1031内;另一方面,矩形槽的宽度小于减震部101的直径,还可保证第一减震部1014不会因形变而穿过第一安装孔1031,引起减震组
件脱落。
50.优选的,第二安装孔1032为从靠近固定架103边缘一端的宽度到远离固定架103边缘一端的宽度逐渐缩小的斜槽,如图6或7所示。更优选的,第二安装孔1032靠近固定架103边缘一端的宽度大于减震部101的宽度,可便于第二减震部1015滑入第二安装孔1032内;第二安装孔1032远离固定架103边缘一端的宽度小于减震部101的宽度,可便于将第二减震部1015卡紧固定;另一方面,第二安装孔1032远离固定架103边缘一端的宽度小于减震部101的直径,还可保证第二减震部1015不会因形变而穿过第二安装孔1032,引起减震组件脱落。
51.优选的,第三安装孔1033为两端孔径大小不同的开孔,如图6或7所示。更优选的,孔径较大一端的开孔直径与减震部101的直径之间满足:0mm≤d3-d1≤3mm;其中,d1为减震部101的直径,d3为第三安装孔1033孔径较大一端的开孔直径。更优选的,孔径较小一端的开孔直径与减震部101的直径之间满足:2mm≤d1-d4≤6mm;其中,d1为减震部101的直径,d4为第三安装孔1033孔径较小一端的开孔直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三安装孔1033为两端孔径大小不同的开孔,可便于第三减震部1016从开孔孔径较大的一端放入第三安装孔1033内,再利用开孔孔径较小的一端将第三减震部1016卡紧固定;另一方面,第三安装孔1033孔径较小一端的开孔直径小于减震部101的直径,还可保证第三减震部1016不会因形变而穿过第三安装孔1033,引起减震组件脱落。
52.优选的,第一减震部1014、第二减震部1015和第三减震部1016通过如下方式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031、第二安装孔1032和第三安装孔1033内:首先将第一减震部1014沿固定架103前端的第一安装孔1031滑入至固定位置;然后旋转减震组件将第二减震部1015滑入第二安装孔1032内;再轻微按压第三减震部1016使第三减震部1016产生轻微变形进入第三安装孔1033内,第三减震部1016自动回弹至固定位置卡紧。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并且安装后第一减震部1014、第二减震部1015和第三减震部1016不易掉落,因此可提前将第一减震部1014、第二减震部1015和第三减震部1016预装至固定架103上,以提高生产效率。
5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减震部101为减震橡胶块。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减震部101为减震橡胶块,安装时可产生弹性形变,便于安装;而且安装完成后形变消失自动回弹,可完成自锁固定。减震橡胶块的硬度不宜过大,其邵氏硬度优选为20~60。优选的,减震部101的端部具有倒角1011,减震部101靠近支撑部102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1012,如图4所示。减震部101经端部的倒角1011安装于安装孔后,通过环形凹槽1012与安装孔的卡接而自锁固定于安装孔内,如图8或9所示。倒角1011也可以是倒圆角。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减震部101的端部具有倒角1011,可方便减震部101穿过固定架103上的安装孔。
54.优选的,环形凹槽1012的高度大于固定架103的厚度。更优选的,环形凹槽1012的高度与固定架103的厚度之间满足:0.2mm≤h-δ≤1mm;其中,h为环形凹槽1012的高度,δ为固定架103的厚度。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环形凹槽1012的高度大于固定架103的厚度,使得环形凹槽1012可以穿过固定架103并起到固定作用,方便安装。
55.优选的,减震部101上开设有通孔1013,通孔1013贯穿于减震部101,并使减震部101通过安装于通孔1013内的紧固件与待减震设备固定连接,如图3或8所示。更优选的,通孔1013沿减震部101的轴向方向贯穿。紧固件例如是紧固螺栓或螺钉。待减震设备例如是排水泵本体。通孔1013的孔径基于紧固件的大小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在减震部101上
开设通孔1013,通过安装于通孔1013内的紧固件,可将减震装置固定在待减震设备上,完成减震装置的固定安装。
56.实施例2
57.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泵进行详细说明。
58.本实施例的排水泵,包括泵体201、托架202以及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震装置,如图8或9所示。优选的,减震装置通过托架202与泵体201连接,并且减震装置的减震部101的端部位于托架202与固定架103之间。泵体201与托架202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安装于泵体201上后,减震部101的端部位于托架202与固定架103之间,可用于减小泵体201的震动,从而可降低排水泵噪音。
5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减震装置通过如下方式安装于泵体201上:首先将泵体201与托架202通过两颗自攻螺钉固定;然后将托架202上的开孔对准减震部101上的通孔1013,利用安装于通孔1013内的锁紧螺钉203将减震部101、固定架103和托架202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减震装置的安装,如图8或9所示。
60.本实施例的排水泵上安装有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震装置,使得本实施例的排水泵具有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生产效率高和安装的一致性高的优势。即本实施例的排水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结构造成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61.实施例3
62.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进行详细说明。
63.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优选的,室内机内设置有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排水泵。室外机以及室内机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4.本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排水泵,使得本实施例的室内机具有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生产效率高和安装的一致性高的优势。即本实施例的空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泵上的减震橡胶垫为单个结构造成其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排水泵的生产效率低下、排水泵安装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6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