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1935发布日期:2021-11-10 09:0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卸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拆卸泵。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污水泵常将底盖、进出水装置等与泵体做成一体,不易拆卸检查性能,当叶轮因脏物而堵死时,不能及时对叶轮进行清洗。另外,一旦污水泵失效,整机便不能工作。
3.授权公告号为cn2106607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易拆洗的水泵,应用在水泵领域,包括泵壳、转动连接在泵壳上的转轴、叶轮以及盖板,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泵壳上,叶轮转动连接在盖板朝向泵壳内的一侧;当盖板连接在泵壳上时,转轴上设有驱动叶轮转动的同步件。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水泵的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壳上,使盖板与泵壳的拆装不便,仍然未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清洗的易拆卸泵。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包括:
7.进出水装置,所述进出水装置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出水装置上设置有固定位;
8.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底盖通过其安装位与所述进出水装置的固定位可拆卸连接;
9.泵体,所述泵体安装于所述进出水装置上,且所述泵体内的叶轮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10.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通过在进出水装置和底盖上分别设置固定位和安装位,利用固定位和安装位实现底盖和进出水装置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将底盖和进出水装置实现拆卸,便于进行性能检查和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污水泵拆卸困难、清洗不便、泵体失效后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
11.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出水装置包括固定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下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位;
12.所述泵体内的叶轮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内。
13.利用所述固定部安装所述叶轮及所述底盖,实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连通,且将所述底盖拆卸后,方便检查所述固定部内部情况。
14.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泵体内的叶轮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内。所述固定部开设的所述圆形通孔便于安装所述叶轮,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清洗。
1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位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下部。将所述固定位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下部,方便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固定位的可拆卸连接,拆装维护方便。
16.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盖为圆形,其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圆形的所述底盖与所述圆形通孔匹配,方便安装。
17.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位为卡扣;
18.所述安装位为安装扣位。
19.可以利用所述卡扣于所述安装扣位的配合,实现所述进出水装置和所述底盖的快速紧扣配合。
20.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扣位为l形滑槽,其一边的滑槽向上贯穿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其另一边的滑槽沿所述安装部的侧壁周缘设置。所述l形滑槽可以对所述卡扣进行限位,且仅需所述卡扣滑入后旋转即可锁定,拆装方便。
21.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位和所述安装位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位和两个所述安装位均中心对称设置。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位及所述安装位,使所述底盖及所述进出水装置的固定更牢固、稳定。
22.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出水装置还包括进水嘴,所述进水嘴和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嘴具有进水开口。可以利用所述进水嘴进水,并将水引导至所述进水口。
23.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易拆卸泵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进出水装置之间。所述密封圈可以实现对所述底盖和所述进出水装置的密封,避免二者之间出现漏水现象。
24.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通过在进出水装置和底盖上分别设置固定位和安装位,利用固定位和安装位实现底盖和进出水装置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将底盖和进出水装置实现拆卸,便于进行性能检查和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污水泵拆卸困难、清洗不便、泵体失效后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清洗等特点。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优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优选结构的爆炸图。
28.图3是进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29.图4是进出水装置和底盖的局部剖视图。
30.图5是进出水装置及底盖的爆炸图。
31.其中,图3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图5中箭头为组装及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
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3.请参阅图1

图5。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包括进出水装置1、底盖2和泵体3。
34.所述进出水装置1具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且所述进出水装置1上设置有固定位10。
35.所述底盖2上设置有安装位21,所述底盖2通过其安装位21与所述进出水装置1的固定位10可拆卸连接。
36.所述泵体3安装于所述进出水装置1上,且所述泵体3内的叶轮31位于所述进水口101和所述出水口102之间。
37.通过在进出水装置1和底盖2上分别设置固定位10和安装位21,利用固定位10和安装位21实现底盖2和进出水装置1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将底盖2和进出水装置1实现拆卸,便于进行性能检查和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污水泵拆卸困难、清洗不便、泵体失效后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
38.具体地,所述进出水装置1包括固定部11,所述进水口101和所述出水口102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的一侧,所述固定部11下部设置有所述固定位10。
39.所述泵体3内的叶轮31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内。
40.利用所述固定部11安装所述叶轮31及所述底盖2,实现所述进水口101和所述出水口102的连通,且将所述底盖2拆卸后,方便检查所述固定部11内部情况。
41.优选地,所述固定部1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泵体3内的叶轮31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内。所述固定部11开设的所述圆形通孔便于安装所述叶轮31,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清洗。
42.进一步,所述固定位10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下部。将所述固定位10设置于所述圆形通孔的侧壁下部,方便所述安装位21与所述固定位10的可拆卸连接,拆装维护方便。
43.优选地,所述底盖2为圆形,其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20,所述安装位21设置于所述安装部20的侧壁。圆形的所述底盖2与所述圆形通孔匹配,方便安装。
44.进一步,所述固定位10为卡扣;所述安装位21为安装扣位。
45.可以利用所述卡扣于所述安装扣位的配合,实现所述进出水装置1和所述底盖2的快速紧扣配合。
46.所述底盖2与所述进出水装置1紧扣后,保证在叶轮31旋转时,产生适当的出水压力。
47.另外,利用所述卡扣和所述安装扣位配合固定,不需要使用螺丝或螺钉将所述底盖2固定在所述泵体3上,使拆装更加简易。
48.优选地,所述安装扣位为l形滑槽,其一边的滑槽向上贯穿所述安装部20的侧壁,其另一边的滑槽沿所述安装部20的侧壁周缘设置。所述l形滑槽可以对所述卡扣进行限位,且仅需所述卡扣滑入后旋转即可锁定,拆装方便。
49.当将所述底盖2合上并旋转一定角度时,便能实现与所述进出水装置1的紧扣配合,从而使所述底盖2、所述进出水装置1和所述泵体3三者组装成一体,拆装简易,可单独替换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避免因所述泵体3失效导致整机更换、无法工作的问题。
50.进一步,所述固定位10和所述安装位21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位10和两个所述安装位21均中心对称设置。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位10及所述安装位21,使所述底盖2及所述进出水装置1的固定更牢固、稳定。
51.优选地,所述进出水装置1还包括进水嘴12,所述进水嘴12和所述固定部11通过所述进水口101连通,所述进水嘴12具有进水开口。可以利用所述进水嘴12进水,并将水引导至所述进水口101。
52.另外,本实施例优选地在所述出水口102设置有一出水嘴13。
53.进一步,所述易拆卸泵还包括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设置于所述底盖2和所述进出水装置1之间。所述密封圈4可以实现对所述底盖2和所述进出水装置1的密封,避免二者之间出现漏水现象。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圈4优选地套设于所述安装部20周缘。
54.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的工作原理:
55.利用微型电机驱动叶轮变速旋转,吸取污水,污水通过所述进出水装置1的所述进水嘴12、所述进水口101进入所述泵体3,由泵体3内的叶轮31将污水排出。
56.当需要清洗所述泵体3内叶轮31的污物时,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进出水装置1相对旋转到设定的角度时,实现快拆、清洗所述泵体3的叶轮31。
57.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可简易组装拆卸,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能够及时的清洗,延长了污水泵的寿命,大大提高整机的寿命及清洁性能;避免了同类产品因泵体失效导致整机需要更换、无法工作的问题。
58.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的有益效果:
59.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通过在进出水装置1和底盖2上分别设置固定位10和安装位21,利用固定位10和安装位21实现底盖2和进出水装置1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快速将底盖2和进出水装置1实现拆卸,便于进行性能检查和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污水泵拆卸困难、清洗不便、泵体失效后整机无法工作的问题。
60.本实用新型的易拆卸泵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清洗等特点。
6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