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7223发布日期:2021-11-29 17:1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


背景技术:

2.我国传统的轮胎硫化方式较为低端且存在耗能高染较重的弊端,而较高端的轮胎硫化设备及工艺由国外大型企业掌控。为此,申请人研究开发了新能源轮胎硫化机,主要使用的是高温高压的气体硫化介质(如纯氮气)对生轮胎进行硫化作业,该新能源轮胎硫化机具有耗能低、无污染且硫化介质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申请人已申请了一种新能源轮胎硫化机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21206816644,该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所示的介质循环装置63,用于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硫化介质提供循环流动的动力,其可以是气泵或者电动鼓风机等。但申请人在反复的实验中发现普通的气泵或电动鼓风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时,由于电机直接驱动气泵或者鼓风机,长时间工作时,高温高压硫化介质对电机的使用寿命影响较大。
3.为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适用于该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即附图1中所示的介质循环装置63),以实现气体循环泵在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条件下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组装方便等优点,为国内各大轮胎厂的硫化设备改造升级提供优质的国产高端替代设备提供了良好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其包括密封的循环泵主体,所述循环泵主体的动力轴输入端设置有第一磁体组件,所述第一磁体组件通过密封罩密封于所述动力轴输入端;支架,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联轴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磁体组件连接;驱动源,所述驱动源的驱动端与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连接,当所述驱动源驱动第二磁体组件转动时,所述第一磁体组件与第二磁体组件通过磁力耦合联动,以驱动所述循环泵主体的动力轴输入端转动。
5.优选地,所述支架为可移动支架,所述第二磁体组件、联轴器与驱动源均可与所述支架同步移动。
6.优选地,所述联轴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源与所述支架之间。
7.优选地,所述可移动支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滑轨;以及安装座、支撑架与滑块,所述支撑架与滑块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上;以及丝杠,所述丝杠的螺母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上。
8.优选地,所述循环泵主体为罗茨真空泵,所述驱动源为电机。
9.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动力轴输入端的第一磁体架,所述第一磁体架上交替设置有s极与n极。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磁体组件包括第二磁体架,所述第二磁体架上交替设置有s极与
n极,所述第二磁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组件外侧。
11.优选地,所述循环泵主体的动力轴输入端一侧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与密封罩匹配的密封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移动支架由电机驱动,或者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丝杠的螺杆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罗茨真空泵为三叶形罗茨真空泵。
14.通过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主要是通过原创性的设计非接触式驱动结构驱动密封的循环泵主体工作,以实现气体循环泵在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条件下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组装方便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泵组装后的整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泵组装前的整体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泵组装前的部分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泵中循环泵主体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泵中三叶形罗茨真空泵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如附图2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100,其包括密封的循环泵主体110,所述循环泵主体110包括进气口111、排气口112以及动力轴输入端113,所述动力轴输入端113为一驱动轴结构,在所述动力轴输入端113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磁体组件120,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通过密封罩130密封于所述动力轴输入端113侧,具体而言,在所述循环泵主体110的动力轴输入端113一侧设置有密封板1101,所述密封板1101上设置有与密封罩130匹配的密封结构实现密封,同时所述密封板1101与循环泵主体110相密封;以及支架140,所述支架140内设置有支撑轴150,所述支撑轴150的一端1501与联轴器16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轴150的另一端1502与第二磁体组件170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源180,所述驱动源180的驱动端与所述联轴器160的输入端连接。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泵主体110可以为罗茨真空泵或者其他真空泵,而采用三叶形罗茨真空泵作为循环泵主体使用效果更佳,所述驱动源180为伺服电机。
24.通过上述配置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源180可实现非接触式地驱动所述循环泵主体110的动力轴输入端113转动,即可实现非接触式地驱动所述循环泵主体110工作,所述循环泵主体110在驱动源180的驱动力作用下实现将气路中的气体硫化介质在进气口111进入,并在排气口112排出,实现新能源轮胎硫化机内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往复循环的效果。
25.本实用新型仅以三叶形罗茨真空泵作为循环泵主体110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循环泵100的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源180工作时,驱动源180的动力输出端(未图示)可驱动联轴器160同步转动,进而通过联轴器160带动所述支架140内设置的支撑轴150同步转动,由于支撑轴150的另一端1502与第二磁体组件170固定连接,因此当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源180工作时,所述驱动源180可间接地驱动所述第二磁体组件170转动,而当第二磁体组件170转动时,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上的磁体与第二磁体组件170上的磁体因相对移动产生励磁,以实现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通过磁力耦合与第二磁体组件170同步转动,当动力轴输入端113(即三叶形罗茨真空泵的主动轴)转动时,可带动与其固定设置的主动三叶转子114与主动齿轮117同步旋转,进而通过与主动齿轮117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18旋转以带动从动轴116与从动三叶转子115同步旋转,以实现将气路中的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从进气口111进入,并在排气口112排出的效果。关于罗茨泵的工作原理为常规技术,在此不赘述。
2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可以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动力轴输入端的第一磁体架1201,所述第一磁体架1201上交替设置有若干s极与n极;所述第二磁体组件170包括第二磁体架1701,所述第二磁体架1701上交替设置有s极磁体与n极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组件170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外侧。当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与第二磁体组件170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一磁体架1201上交替设置有若干s极与n极与所述第二磁体架1701上交替设置有s极磁体与n极磁体产生励磁效果。
27.需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磁体组件120与第二磁体组件170上均设置有多个具有磁体,第一磁体组件120与第二磁体组件170间的磁力作用较大,通过人工将第一磁体组件120与第二磁体组件170装配时较为困难。因此,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可将所述支架140设置为可移动支架,包括:底座140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401上的若干滑轨1402;以及安装座1403、支撑架1404与若干滑块1405,所述支撑架1404与滑块1405固定设置于安装座1403上;以及丝杠190,所述丝杠190的螺母1901固定设置于安装座1403下部。同时将所述第二磁体组件170、联轴器160与驱动源180设置于移动支架140上,三者均可与所述支架同步移动。另外,可在所述移动支架140上设置一驱动电机(未图示)驱动所述移动支架140及其上设置的第二磁体组件170、联轴器160与驱动源180同步移动,或者在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一摇杆1406,所述摇杆1406与丝杠190的螺杆1902固定连接,通过人工操作摇杆1406转动,驱动移动支架140及其上设置的第二磁体组件170、联轴器160与驱动源180同步移动,以将第一磁体组件120与第二磁体组件170对位装配。
28.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的循环泵主体110是用于循环新能源轮胎硫化机内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作业环境恶劣,长时间工作时,为避免驱动源180(伺服电机)因高温导致使用寿命,可将所述联轴器160设置于所述驱动源180与所述支架140之间,即将驱动源180与循环泵主体110相隔离开,以提高驱动源的使用寿命。
29.综合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新能源轮胎硫化机的气体循环泵,主要是通过原创性的设计非接触式驱动结构驱动密封的循环泵主体工作,以实现气体循环泵在高温高压气体硫化介质条件下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组装方便等技术效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