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8548发布日期:2021-11-29 21:5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缸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缸。


背景技术:

2.我们知道,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大型零件的加工越来越多,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大型零件加工的机床也随着不断发展,大型机床的工作台驱动大多采用液压油缸的形式完成。
3.现有驱动工作台移动的油缸存在行程不够长,运动精度不高,在运动的极限位置会出现冲击,对于加工精度行程制约,寿命短,经常会出现漏油等技术问题,无法满足机床对于油缸的可靠性、高精度和长寿命的要求,尤其是龙门铣床、龙门磨床等大型机床的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驱动工作台移动的油缸存在行程不够长,运动精度不高,在运动的极限位置会出现冲击,对于加工精度行程制约,寿命短,经常会出现漏油等技术问题,无法满足机床对于油缸的可靠性、高精度和长寿命的要求,尤其是龙门铣床、龙门磨床等大型机床的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需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缸,该油缸具有在往复运动时带有缓冲装置,能够平稳运行,可靠性高,寿命长,稳定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型龙门铣床、龙门磨床的需求。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缸,设有油缸体,油缸体的左侧密封固定设有浮动支座,油缸体的右侧密封固定设有固定支座,油缸体的内部设有油腔,油腔中滑动设有活塞,活塞将油腔分成左侧的油腔和右侧的油腔两部分,活塞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贯穿伸出浮动支座和固定支座的左右两端;左活塞杆与浮动支座滑动密封连接,右活塞杆与固定支座滑动密封连接;
6.活塞的外圆周的两侧分别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自润滑铜基轴承与油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的中间位置的外圆周上设有格莱圈,格莱圈与油腔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活塞的左右两侧固定设有缓冲轴段,缓冲轴段的外径比油缸体的内径小,缓冲轴段的侧表面设有多个横向油槽;
7.缓冲轴段的左侧固定设有左活塞杆,左活塞杆的中间设有内部中空油路,左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尾部接头,尾部接头上设有出油口,出油口、左活塞杆的中间设有的内部中空油路、活塞的左侧固定设有的横向油槽以及左侧的油腔相连通;
8.缓冲轴段的右侧固定设有右活塞杆,右活塞杆的中间设有内部中空油路,右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前端接头,前端接头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右活塞杆的中间设有的内部中空油路、活塞的右侧固定设有的横向油槽以及右侧的油腔相连通;
9.浮动支座的内孔内壁设有v型密封圈,固定支座的内孔内壁设有v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的内侧位于浮动支座的内孔中设有缓冲腔,v型密封圈的内侧位于固定支座的内孔中
也设有缓冲腔,缓冲腔的内侧相连设有溢油槽,溢油槽的内径大于缓冲腔的内径,缓冲腔与缓冲轴段为间隙配合;
10.浮动支座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压紧套,安装压紧套的一端内嵌到浮动支座的内孔中,左活塞杆与安装压紧套滑动连接,安装压紧套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自润滑铜基轴承的外侧设有防尘圈;
11.固定支座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压紧套,安装压紧套的一端内嵌到固定支座的内孔中,右活塞杆与安装压紧套滑动连接,安装压紧套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自润滑铜基轴承的外侧设有防尘圈。
12.优选地,油缸体的中间固定设有辅助支座。
13.优选地,左活塞杆的前端位于尾部接头的内侧固定设有后端固定座,后端固定座的外侧设有压紧套,压紧套的外圆周上套设碟簧,压紧套的外侧设有调节螺母。
14.优选地,右活塞杆的前端位于前端接头的内侧固定设有前端固定座,前端固定座的外侧设有压紧套,压紧套的外圆周上套设碟簧,压紧套的外侧设有调节螺母。
15.优选地,浮动支座的内孔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固定支座内孔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
16.优选地,缓冲腔与缓冲轴段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mm

0.15mm。
17.优选地,溢油槽的内径尺寸比缓冲轴段的外圆直径尺寸大0.4mm

0.5mm。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油缸体的左侧密封固定设有浮动支座,在安装油缸时,可以实现浮动状态,能够自动消除运动中产生的扭曲力。油缸体的中间固定设有辅助支座,可以进一步提供油缸的辅助支撑,减少油缸的辅助变形。
19.又由于安装压紧套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可以实现活塞杆在往复运动时的稳定的滑动,能够达到耐磨的效果。
20.缓冲腔与缓冲轴段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mm

0.15mm,当缓冲轴段进入到缓冲腔中时,油液智能通过间隙实现溢出,因为间隙距离为0.1mm

0.15mm,油液的溢出会有阻尼力,起到了缓冲的效果;溢油槽的内径尺寸比缓冲轴段的外圆直径尺寸大0.4mm

0.5mm,溢出的油液再经过溢油槽进一步快速释放,起到引导油液流出的效果,既能保证油液起到阻尼的作用,又能快速释放挤压的油液,释放局部的压力,达到稳定的缓冲效果,提高油缸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1的左侧放大图;
24.图4是图1的中间部分放大图;
25.图5是图1的右半部分放大图;
26.图6是浮动支架处的剖视图;
27.图7是辅助支座处的剖视图;
28.图8是固定支座处的剖视图。
29.图中符号说明:
30.1.右活塞杆;101.内部中空油路;2.油缸体;201.固定支座;202.辅助支座;203.浮动支座;204.进油口;205.v型密封圈;206.防尘圈;207.油腔;208.出油口;209.安装压紧套;210.活塞;211.碟簧;212.前端固定座;213.后端固定座;214.格莱圈;215.自润滑铜基轴承;216.调节螺母;217.压紧套;218.前端接头;219.尾部接头;220.缓冲轴段;221.缓冲腔;222.横向油槽;223.溢油槽;224.密封圈;3.左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2.图1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缸的实施例,其设有油缸体2,油缸体2的左侧密封固定设有浮动支座203,油缸体2的右侧密封固定设有固定支座201,油缸体2的内部设有油腔207,油腔207中滑动设有活塞210,活塞210将油腔207分成左侧的油腔207和右侧的油腔207两部分,活塞2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活塞杆3和右活塞杆1,左活塞杆3和右活塞杆1的端部分别贯穿伸出浮动支座203和固定支座201的左右两端;左活塞杆3与浮动支座203滑动密封连接,右活塞杆1与固定支座201滑动密封连接;活塞210的外圆周的两侧分别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215,自润滑铜基轴承215与油腔207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210的中间位置的外圆周上设有格莱圈214,格莱圈214与油腔207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活塞210的左右两侧固定设有缓冲轴段220,缓冲轴段220的外径比油缸体2的内径小,缓冲轴段220的侧表面设有多个横向油槽222。由于安装压紧套209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215,可以实现活塞杆在往复运动时的稳定的滑动,能够达到耐磨的效果。
33.图中可以看到,缓冲轴段220的左侧固定设有左活塞杆3,左活塞杆3的中间设有内部中空油路101,左活塞杆3的端部固定设有尾部接头219,尾部接头219上设有出油口208,出油口208、左活塞杆3的中间设有的内部中空油路101、活塞210的左侧固定设有的横向油槽222以及左侧的油腔207相连通;缓冲轴段220的右侧固定设有右活塞杆1,右活塞杆1的中间设有内部中空油路101,右活塞杆1的端部固定设有前端接头218,前端接头218上设有进油口204,进油口204、右活塞杆1的中间设有的内部中空油路101、活塞210的右侧固定设有的横向油槽222以及右侧的油腔207相连通。
34.浮动支座203的内孔内壁设有v型密封圈205,固定支座201的内孔内壁设有v型密封圈205;v型密封圈205的内侧位于浮动支座203的内孔中设有缓冲腔221,v型密封圈205的内侧位于固定支座201的内孔中也设有缓冲腔221,缓冲腔221的内侧相连设有溢油槽223,溢油槽223的内径大于缓冲腔221的内径,缓冲腔221与缓冲轴段220为间隙配合;浮动支座203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压紧套209,安装压紧套209的一端内嵌到浮动支座203的内孔中,左活塞杆3与安装压紧套209滑动连接,安装压紧套209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215,自润滑铜基轴承215的外侧设有防尘圈206。
35.固定支座201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压紧套209,安装压紧套209的一端内嵌到固定支座201的内孔中,右活塞杆1与安装压紧套209滑动连接,安装压紧套209的内孔中设有自润滑铜基轴承215,自润滑铜基轴承215的外侧设有防尘圈206。
36.本实施中,油缸体2的中间固定设有辅助支座202,可以进一步提供油缸的辅助支撑,减少油缸的辅助变形。
37.左活塞杆3的前端位于尾部接头219的内侧固定设有后端固定座213,后端固定座
213的外侧设有压紧套217,压紧套217的外圆周上套设碟簧211,压紧套217的外侧设有调节螺母216,右活塞杆1的前端位于前端接头218的内侧固定设有前端固定座212,前端固定座212的外侧设有压紧套217,压紧套217的外圆周上套设碟簧211,压紧套217的外侧设有调节螺母216,可以方便调节碟簧211的压力,调节缓冲力。
38.浮动支座203的内孔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224,固定支座201内孔的内壁上设有密封圈224,起到密封的效果。
39.本实施例中,缓冲腔221与缓冲轴段220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mm

0.15mm,溢油槽223的内径尺寸比缓冲轴段220的外圆直径尺寸大0.4mm

0.5mm。当缓冲轴段进入到缓冲腔221中时,油液智能通过间隙实现溢出,因为间隙距离为0.1mm

0.15mm,油液的溢出会有阻尼力,起到了缓冲的效果;溢油槽223的内径尺寸比缓冲轴段220的外圆直径尺寸大0.4mm

0.5mm,溢出的油液再经过溢油槽223进一步快速释放,起到引导油液流出的效果,既能保证油液起到阻尼的作用,又能快速释放挤压的油液,释放局部的压力,达到稳定的缓冲效果,提高油缸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0.由于油缸体2的左侧密封固定设有浮动支座203,在安装油缸时,可以实现浮动状态,能够自动消除运动中产生的扭曲力。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缸,该油缸具有在往复运动时带有缓冲装置,能够平稳运行,可靠性高,寿命长,稳定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型龙门铣床、龙门磨床的需求。
42.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