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灌装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6395发布日期:2022-01-12 06:4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陶瓷灌装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陶瓷灌装泵。


背景技术:

2.陶瓷灌装泵对灌装介质无污染、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计量精确,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生物试剂、食品等行业中。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675755.1公开了一种在线清洗、在线灭菌的陶瓷灌装泵,陶瓷的泵套外套设有金属的泵体,陶瓷泵杆插装在泵套内。由于陶瓷材质与金属材质的热膨胀率不一致,陶瓷泵套与金属泵体之间可能会产生配合间隙,药液容易渗透进入间隙中,降低配合区域内的清洁性,配合区域很难清洗,存在卫生死角;而且泵套与泵体的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泵套与泵体的装配工艺难度,装配成本较高,也增加了零部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陶瓷灌装泵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陶瓷灌装泵,采用陶瓷泵体,泵体外不套设外套,减少卫生死角,降低装配成本与零部件成本。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陶瓷灌装泵,泵体为整体陶瓷材料,泵体中央开设有中心孔,陶瓷泵杆插装在泵体的中心孔内;泵体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内螺纹,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孔内,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连通泵体的中心孔;泵体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下部,螺母将底盖压紧在泵体上,底盖内部具有清洗腔,清洗腔连通泵体的中心孔;底盖上设置有清洗出口,清洗出口连通清洗腔;泵体的中心孔具有上孔部和下孔部,上孔部的孔径小于下孔部的孔径;上孔部的内周壁面上开设有储液腔;泵杆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及第四杆部,第一杆部与第三杆部的外径相当,第二杆部外径小于第三杆部外径,第四杆部外径大于第三杆部外径;第三杆部的外径与泵体上孔部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的外径与泵体下孔部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的外径小于底盖的清洗腔的内径;第三杆部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导液槽。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进液嘴与出液嘴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清洗进口位于进液嘴的上方。
9.安装孔内具有台阶面,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底面与相应安装孔的台阶面之间分别设置密封件。
10.泵杆的第一杆部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一圈环槽,环槽内套装有密封件。
11.清洗进口靠近泵体的上端部;清洗出口靠近清洗腔的底部。
12.泵杆的顶部套装有杆柄。
13.泵体与底盖的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件。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的泵体外周不套设外套,在泵体的安装孔及底端直接加工螺纹,螺母、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陶瓷泵体上,节约了额外的配合元件,减少了配合部位,从而减少了卫生死角,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及装配成本;而且泵体外表面没有装配要求,降低了泵体外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降低了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的主视图。
18.图3为图2的a-a截面剖视图。
19.图中:1、泵体;11、上孔部;12、下孔部;13、储液腔;14、外螺纹;15、安装孔;16、内螺纹;17、台阶面;2、泵杆;21、第一杆部;22、第二杆部;23、第三杆部;24、第四杆部;25、导液槽;26、环槽;27、杆柄;3、底盖;31、清洗腔;4、螺母;5、进液嘴;6、出液嘴;7、清洗进口;8、清洗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泵体1为整体陶瓷材料,泵体1中央开设有中心孔,陶瓷泵杆2可滑动地插装在泵体1的中心孔内,泵杆2也可以绕自身中心线旋转。泵体1下端通过螺母4固定有底盖3,泵体1的外表面一侧布置有出液嘴6、相对的另一侧布置有进液嘴5与清洗进口7,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连通泵体1的中心孔;进液嘴5与出液嘴6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清洗进口7位于进液嘴5的上方、靠近泵体1上端部的部位。底盖3内部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清洗腔31,清洗腔31与泵体1的中心孔同轴、连通泵体1的中心孔;底盖3外表面上、靠近清洗腔3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出口8,清洗出口8导通清洗腔31。
22.如图3所示,泵体1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14,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1下部,将底盖3压紧在泵体1上,泵体1与底盖3的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件进行密封。泵体1的壁面上对应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分别沿径向开设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内具有台阶面17,各安装孔15的内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内螺纹16,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相应的安装孔15内,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底面与相应安装孔15的台阶面17之间分别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泵体1的中心孔具有上孔部11和下孔部12,上孔部11的孔径小于下孔部12的孔径;上孔部11的内周壁面上开设有一圈凹槽、形成储液腔13。陶瓷的泵体1外周不套设外套,在泵体1的安装孔15及底端直接加工螺纹,螺母4、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陶瓷泵体1上,节约了额外的配合元件,减少了配合部位,从而减少了卫生死角,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及装配成本;而且泵体1外表面没有装配要求,降低了泵体1外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降低了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23.如图3所示,泵杆2的顶部套装有杆柄27,泵杆2的滑杆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杆部21、第二杆部22、第三杆部23及第四杆部24,第一杆部21与第三杆部23的外径相当,第二杆部22外径小于第三杆部23外径,第四杆部24外径大于第三杆部23外径;第三杆部23的外
径与泵体1上孔部11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24的外径与泵体1下孔部12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24的外径小于底盖3的清洗腔31的内径。第一杆部21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一圈环槽26,环槽26内套装有密封件。第三杆部23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导液槽25。
24.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中,在进行灌装作业时,泵杆2第一杆部21位于进液嘴5、出液嘴6上方,导液槽25连通储液腔13,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泵杆2转动,药液从进液嘴5输入储液腔13,从出液嘴6输出,实现灌装。在线清洗或灭菌时,将泵杆2下推至清洗腔31底部,此时泵杆2第一杆部21伸入泵体1的下孔部12,泵杆2外周面与泵体1中心孔内周面之间具有贯通的间隙,间隙导通清洗进口7与清洗腔31,清洗液或蒸汽从清洗进口7和进液嘴5进入,对泵体1内部及泵杆2外表面进行清洗后从清洗出口8排出。
25.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灌装泵,泵体(1)为整体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泵体(1)中央开设有中心孔,陶瓷泵杆(2)插装在泵体(1)的中心孔内;泵体(1)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5),安装孔(15)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内螺纹(16),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孔(15)内,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连通泵体(1)的中心孔;泵体(1)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14),螺母(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1)下部,螺母(4)将底盖(3)压紧在泵体(1)上,底盖(3)内部具有清洗腔(31),清洗腔(31)连通泵体(1)的中心孔;底盖(3)上设置有清洗出口(8),清洗出口(8)连通清洗腔(31);泵体(1)的中心孔具有上孔部(11)和下孔部(12),上孔部(11)的孔径小于下孔部(12)的孔径;上孔部(11)的内周壁面上开设有储液腔(13);泵杆(2)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杆部(21)、第二杆部(22)、第三杆部(23)及第四杆部(24),第一杆部(21)与第三杆部(23)的外径相当,第二杆部(22)外径小于第三杆部(23)外径,第四杆部(24)外径大于第三杆部(23)外径;第三杆部(23)的外径与泵体(1)上孔部(11)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24)的外径与泵体(1)下孔部(12)的内径相匹配;第四杆部(24)的外径小于底盖(3)的清洗腔(31)的内径;第三杆部(23)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导液槽(2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进液嘴(5)与出液嘴(6)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清洗进口(7)位于进液嘴(5)的上方。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安装孔(15)内具有台阶面(17),进液嘴(5)、出液嘴(6)、清洗进口(7)底面与相应安装孔(15)的台阶面(17)之间分别设置密封件。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泵杆(2)的第一杆部(21)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一圈环槽(26),环槽(26)内套装有密封件。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清洗进口(7)靠近泵体(1)的上端部;清洗出口(8)靠近清洗腔(31)的底部。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泵杆(2)的顶部套装有杆柄(27)。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灌装泵,其特征在于:泵体(1)与底盖(3)的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灌装泵,泵体为整体陶瓷材料,陶瓷泵杆插装在泵体内;泵体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内螺纹,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孔内;泵体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泵体下部,螺母将底盖压紧在泵体上。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的泵体外周不套设外套,在泵体的安装孔及底端直接加工螺纹,螺母、进液嘴、出液嘴、清洗进口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陶瓷泵体上,节约了额外的配合元件,减少了配合部位,从而减少了卫生死角,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及装配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袁书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书谱尔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