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风轮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1445发布日期:2021-12-11 12:1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风轮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风轮的电机。


背景技术:

2.现有具有风轮的电机,在制造时,需要先将风轮和电机分开制造,然后将风轮与电机组装到一起,整个工艺步骤多,并且电机与风轮的连接不是很紧密,风轮整体跳动偏大,尤其是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等对于声学品质要求较高的设备上,此种结构的带风轮的电机将带来较高的噪音。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风轮出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风轮的电机,解决了电机与风轮的连接不紧密、风轮整体跳动偏大以及风轮出风效率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风轮的电机,包括电机、风轮组件以及穿设安装于所述电机与风轮组件的转轴,所述风轮组件上设置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安装腔;所述机壳与所述风轮组件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风轮组件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风轮组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各所述叶片围绕形成有集风区,相邻所述叶片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进风口与集风区的出风口,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端,所述第一倾斜端朝机壳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于水平面设置。
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机壳与风轮组件一体成型设置,使机壳与风轮组件连接紧密,降低了电机运行噪声,有效简化了风轮组件与电机本体之间的安装结构,使得整机的结构比较紧凑,进而减小了整机的体积,并简化了后期安装步骤,装配比较方便。同时采肜风轮组件与机壳一体化设置的方式,提高了叶片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降低噪声。另一方面,叶片设置有第一倾斜端,防止了气流分离,形成倾斜导向出风,提高了出风效率。
7.所述风轮组件包括前盘和后盘,所述机壳设置在所述前盘的顶部,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盘上,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前盘与后盘之间。气流从前盘的进风口进入,在多个叶片围绕形成的集风区集成更多的气流后,再由各个出风口排出。由于前盘与后盘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中的相邻的两片之间限定一个气流出口,故可知沿风机组件的外圆周分布着多个出风口。
8.所述前盘呈圆台状,其顶部朝向所述集风区设置,所述叶片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前盘的侧面连接。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倾斜端,所述第二倾斜端位于所述集风区并朝机壳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倾斜端与第二倾斜端相互倾斜并形成有角度为钝角的夹角。通过前盘和后盘的斜面设计以及叶片与前盘连接端的倾斜设计,可以抑制涡流的形成,使流道更顺畅,降低流动阻力。
9.所述后盘呈圆台状,其底部朝向所述叶片设置,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盘的顶部;所述第一倾斜端与所述后盘的侧面连接。该设计防止了气流分离,使叶片形成倾斜导向
出风,提高了出风效率。
10.各所述叶片的叶面由多个连续弧面组成,并且各所述叶片的内沿沿气流方向呈弧形斜切前出的趋势。这样设计的叶片可以更好的导向出风,且叶片内沿延伸超过后盘与呈圆台状的前盘和后盘配合有利于抑制噪音,提高效率。
11.所述转轴沿外周侧布置有螺纹段,所述机壳内以及所述风轮组件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段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转轴与所述机壳、风轮组件对应螺接配合以进行锁紧连接。电机与风轮组件通过转轴连接锁紧后,可整体做动平衡测试。
12.为做动平衡测试时提供与动平衡机连接的工艺结构,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风轮组件的端侧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且该端侧上开设有沿所述转轴周向设置的凹槽。
13.为实现电机的驱动,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控制件。
14.本实施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通过将机壳与风轮组件一体成型设置,使机壳与风轮组件连接紧密,降低了电机运行噪声,有效简化了风轮组件与电机本体之间的安装结构,使得整机的结构比较紧凑,进而减小了整机的体积,并简化了后期安装步骤,装配比较方便。同时采肜风轮组件与机壳一体化设置的方式,提高了叶片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降低噪声。
16.2、叶片设置有第一倾斜端,防止了气流分离,形成倾斜导向出风,提高了出风效率。同时,各所述叶片的叶面由多个连续弧面组成,并且各所述叶片的内沿沿气流方向呈弧形斜切前出。这样设计的叶片可以更好的导向出风,且叶片内沿延伸超过后盘与呈圆台状的前盘和后盘配合有利于抑制噪音,提高效率。
17.3、通过前盘和后盘的斜面设计以及叶片与前盘连接端的倾斜设计,并且叶片设置有第二倾斜端,可以抑制涡流的形成,使流道更顺畅,降低流动阻力。
18.4、电机与风轮组件与转轴通过螺纹连接锁紧后,可整体做动平衡测试。并且转轴一端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且设置有凹槽,可为做动平衡测试时提供与动平衡机连接的工艺结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示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中一个视角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中一个视角立体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电机1、机壳2、转轴3、凹槽4、控制件5、风轮组件6、前盘7、后盘8、叶片9、第一倾斜端10、第二倾斜端11、进风口12、出风口13、集风区14。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7.如图1

2所示,一种带风轮的电机,包括电机1、风轮组件6以及穿设安装于所述电
机1与风轮组件6的转轴3,所述风轮组件6上设置有机壳2,所述机壳2内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1的安装腔;所述机壳2与所述风轮组件6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风轮组件6包括前盘7和后盘8,所述机壳2设置在所述前盘7的顶部,所述前盘7与后盘8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9。
28.如图3

4所示,所述后盘8上设置有进风口12,各所述叶片9围绕形成有集风区14,相邻所述叶片9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进风口12和集风区14的出风口13。气流从前盘7的进风口12进入,在多个叶片9围绕形成的集风区14集成更多的气流后,再由各个出风口13排出。由于前盘7与后盘8之间设置有多个叶片9,多个叶片9中的相邻的两片之间限定一个气流出口,故可知沿风机组件的外圆周分布着多个出风口13。
29.所述前盘7呈圆台状,其顶部朝向所述集风区14设置,所述叶片9远离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与所述前盘7的侧面连接。通过前盘7的斜面设计以及叶片9与前盘7连接端的倾斜设计,可以抑制涡流的形成,使流道更顺畅,降低流动阻力。
30.所述后盘8呈圆台状,其底部朝向所述叶片9设置,所述进风口12形成于所述后盘8的顶部,所述叶片9靠近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端10和第二倾斜端11,所述第一倾斜端10与所述后盘8的侧面连接并朝机壳2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端10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5
°
。该设计有效防止了气流分离,使叶片9形成倾斜导向出风,提高了出风效率。所述第二倾斜端11位于所述集风区14并朝机壳2所在位置的方向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倾斜端10与第二倾斜端11相互倾斜并形成有角度为钝角的夹角a。该设计可以进一步抑制涡流的形成,使流道更顺畅,降低流动阻力,进一步提高出风效率。
31.为更好地导向出风,如图5所示,各所述叶片9的叶面由多个连续弧面组成,并且各所述叶片9的内沿沿气流方向呈弧形斜切前出的趋势。这样设计的叶片9可以更好的导向出风,且叶片9内沿延伸超过后盘8与呈圆台状的前盘7和后盘8配合有利于抑制噪音,提高效率。
32.如图1

2所示,所述转轴3沿外周侧布置有螺纹段,所述机壳2内以及所述风轮组件6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段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转轴3与所述机壳2、风轮组件6对应螺接配合以进行锁紧连接。具体地,风轮组件6的前盘7内设置有与电机1所述螺纹段匹配的内螺纹,转轴3与风轮组件6的前盘7对应螺接配合以进行锁紧连接。机壳2和风轮组件6通过转轴3连接锁紧后,可整体做动平衡测试。为做动平衡测试时提供与动平衡机连接的工艺结构,所述转轴3远离所述风轮组件6的端侧横截面呈多边形状,且该端侧上开设有沿所述转轴3周向设置的凹槽4。为实现电机1的驱动,所述电机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1工作的控制件5。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