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6665发布日期:2021-11-22 20:0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厦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有塔式风扇,由于塔式风扇在外形上又像一栋大厦,所以塔式风扇在行业内又称作“大厦扇”。大厦扇为贯流式风扇,现有的大厦扇的出风口设置在外壳的沿左右方向的正中位置,便于使大厦扇具有对称的外观,但是这样设置会导致大厦扇的实用性差;举例地,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大厦扇设有中置出风口99,由于大厦扇的叶轮旋转而形成的气流并不是沿叶轮的半径方向流动,所以气流需要被风道强制引导拐弯才能达到向正前方送风的效果,于是气流所受阻力增大了,导致风速降低了,又浪费了电能;而为了达到切向出风的效果,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的一些大厦扇将叶轮的直径设置得相对较小,于是图7所示的叶轮的右端部可以正对着中置出风口99,实现了切向出风的效果,虽然风阻减小了,能效相对提高了,但是在需要维持原有的出风量设定的情况下,大厦扇的外壳需要设置得更大才能在外观上保持具有中置出风口99,所以图7所示的设置不实用,浪费了制作外壳的材料,又增大了外壳的占用空间;综上,现有技术的大厦扇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它的实用性好。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贯流叶轮,其中,所述外壳的左后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右前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外壳设为呈圆筒状,所述外壳的右后部包括蜗壳部,所述贯流叶轮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外壳的轴线,所述出风口的左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围板,所述出风口的右侧设有第二出风口围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围板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围板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出风导流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围板、所述第二出风口围板及所述出风导流板都设为在水平面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围板与所述外壳相切设置,所述贯流叶轮的右端部正对所述出风口设置。
6.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围板及所述出风导流板都设为向前凸出于所述外壳。
7.优选地,所述出风导流板的后端形成有后尖端。
8.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围板的后端形成有蜗舌部。
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还包括底盘座及摇头驱动组件,所述外壳通过所述摇头驱动组件与所述底盘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外壳的左后部形成有进风口,外壳的右前部形成有出风口,外壳的右后部包括蜗壳部,出风口的左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围板,出风口的右侧设有第二出风口围板,第一出风口围板与第二出风口围板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出风导流板,第一出风口围板、第二出风口围板及出风导流板都设为在水平面
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布置,第二出风口围板与外壳相切设置,贯流叶轮的右端部正对出风口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既可以避免浪费外壳的制作材料,有利于减小外壳的占用空间,也具有风阻较小,能效相对较高的优点,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分解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摇头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种大厦扇的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种大厦扇的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标号说明:1

外壳;101

蜗壳部;11

出风口;111

出风导流板;1111

后尖端;12

进风口;13

第一出风口围板;14

第二出风口围板;2

底盘座;3

贯流叶轮;4

摇头驱动组件;41

锁定螺母;401

摇头电机;402

曲柄;403

摇杆;404

转盘;405

电机安装座;406

连接盘;99

中置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0.本实用新型的偏置切向出风的大厦扇,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贯流叶轮3,贯流叶轮3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
21.如图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查看,图3简化地画出大厦扇的内部结构),外壳1的左后部形成有进风口12,外壳1的右前部形成有出风口11,如图1结合图3所示,外壳1设为呈圆筒状;外壳1的右后部包括蜗壳部101,也就是说,外壳1的右后部壁体用作对应贯流叶轮3的蜗壳;贯流叶轮3的轴线平行于外壳1的轴线,更具体地,贯流叶轮3的中心位于外壳1的沿左右方向的正中位置上,贯流叶轮3竖立设置;如图3所示,出风口11的左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围板13,出风口11的右侧设有第二出风口围板14,第一出风口围板13与第二出风口围板14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出风导流板111,换句话说,出风口11形成在第一出风口围板13与第二出风口围板14之间,在图3的视觉下,第一出风口围板13、第二出风口围板14及出风导流板111都设为在水平面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布置,第二出风口围板14与外壳1相切设置,更具体是蜗壳部101的前端连接第二出风口围板14的后端;贯流叶轮3的右端部正对出风口11设置(是指沿前后方向地正对),从而使贯流叶轮3的右边缘部的沿前后方向的切线对正出风口11。
22.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设有用于驱动贯流叶轮3旋转的驱动电机(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附图都没有画出上述的驱动电机),如图3所示,当贯流叶轮3顺时针旋转时,气流从进风口12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气流继而进入贯流叶轮3,气流再被贯流叶轮3的叶片甩离贯流叶轮3,气流最后从出风口11排出,由于贯流叶轮3的右边缘部的沿前后方向的切线对正出风口11,与图6展示的现有技术相比,避免气流需要大幅度地拐弯才能实现向正前方吹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风阻相对较小,因而能效较高;而且,当需要设置贯流叶轮3
的直径为一定值的情况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出风口11偏置于外壳1的右前部,与图7展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外壳1的俯视投影外形可以设置得相对较小,也能够实现向正前方送风的效果,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能够节省外壳1的制作材料,而且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通过将外壳1设为呈圆筒状并结合将外壳1的右后部用作对应贯流叶轮3的蜗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约材料。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实用性好。
23.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查看,图4只局部地画出了外壳1),第一出风口围板13及出风导流板111都设为向前凸出于外壳1,从而增强了出风导流板111对贯流叶轮3形成的气流的导流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吹出的风在出风口11处不容易出现发散现象,有利于增大送风距离。
2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出风导流板111的后端形成有后尖端1111,也就是说,出风导流板111的后端设为从前至后逐渐变窄,于是能有效减小出风导流板111的后端面对气流的阻力。
2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出风口围板13的后端形成有蜗舌部1301,换句话说,第一出风口围板13的后端用作对应贯流叶轮3的蜗舌,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结构简单,蜗舌的作用原理为现有技术,蜗舌部1301用于分隔进风区和出风区。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还包括底盘座2及摇头驱动组件4,外壳1通过摇头驱动组件4与底盘座2连接。摇头驱动组件4用于带动外壳1在水平面内作往复摆动,从而扩大本实用新型的大厦扇的送风范围。摇头驱动组件4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具体地,如图5所示,摇头驱动组件4可以包括摇头电机401、曲柄402、摇杆403、转盘404、电机安装座405及连接盘406,摇头电机401安装在电机安装座405上,摇头电机401的转轴穿过电机安装座405并与曲柄402的一端相对固定连接,曲柄402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摇杆403的一端铰接,摇杆403相对应的另一端与转盘404的边缘部铰接,转盘404与连接盘406相对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盘406的下端部穿过底盘座2的中部,连接盘406的下端部与锁定螺母41螺接,当拧紧锁定螺母41时,连接盘406就与底盘座2相对固定了,电机安装座405与转盘404转动连接,电机安装座405与外壳1的下端部相对固定连接。当摇头电机401运转时带动曲柄402旋转,于是曲柄402带动摇杆403作往复移动,摇杆403带动转盘404作往复摆动,而由于转盘404通过连接盘406与底盘座2相对固定,底盘座2与地面接触,所以相对地,电机安装座405就会往复摆动了,也就是说,使外壳1在水平面内往复摆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