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液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5456发布日期:2022-01-29 13:3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萘液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萘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萘液输送泵。


背景技术:

2.工业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 c10h8,白色,易挥发并有特殊气味的晶体从炼焦的副产品煤焦油中大量生产,而用于合成染料、树脂等;工业萘一般由煤焦油的中油部分和石炭酸部分分出焦油萘;也可从裂解焦油碳十馏分分出石油萘;此外,还可从甲基萘经脱甲基制得。其只要用途为生产苯酐、染料、树脂、α
‑ꢀ
萘酸和糖精等的原料,工业萘还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扩散剂,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剂,合居纤维,染料、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
3.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馏,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馏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absorption 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蒸馏提取工业萘的生产中,初馏塔底部的萘和洗油一部分用初馏热油循环泵送入初馏管式炉加热,加热后返回初馏塔底部,以热油循环的方式为初馏塔循环供热。而热油循环需要采用离心泵,而普通的离心泵在循环液体时存在导热系数高,从而导致离心泵泵体过热,目前市场上的离心泵对泵体进行喷淋降温,喷淋降温会导致喷淋水的浪费,而且空间占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萘液输送泵,此萘液输送泵通过循环水进行降温,对泵体实现降温,防止泵体过热。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萘液输送泵,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壳,所述泵壳内设置有泵轴,所述泵轴前端设有叶轮,所述泵壳分为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叶轮之间围成液流通道,所述外壳包覆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围成封闭空间,所述泵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封闭空间。
7.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分别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8.其中,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轴之间设置有隔热块。
9.其中,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扇叶,所述泵轴上设置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第二扇叶上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扇叶和所述第二扇叶之间。
10.其中,所述泵体上安装有悬架,所述泵轴轴向穿设于悬架,所述悬架上环绕所述泵轴周向设置有散热空间。
11.其中,位于所述散热空间内所述泵轴上设置有第三扇叶。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萘液输送泵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泵体,泵体包括泵壳,泵壳内设置有泵轴,泵轴前端设有叶轮,泵壳分为内壳和外壳,内壳与叶轮之间围成液流通道,外壳包覆在内壳外部,外壳与内壳之间围成封闭空间,泵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连通封闭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泵壳设置成内壳和外壳,内壳作为高温萘液的输送空间,会吸收部分萘液的温度,在内壳外部设置一层外壳,外壳包覆在内壳外表面,并且与外壳之间存在封闭空间,在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循环水连通,从而在封闭空间内通入循环水,通过循环水对泵体进行降温,从而泵体表面不会过热,对泵体进行很好的防护。
14.由于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分别与内壳和外壳固定连接,因泵壳为双层结构,为了增加泵壳的稳定性,所以第一安装架分别与内壳和外壳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泵体的稳定性。
15.由于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泵轴之间设置有隔热块,输出轴与泵轴之间不接触,因离心泵的叶轮与萘液长时间接触,所以会吸收部分热量,部分热量会随着泵轴传输给电机,导致电机过热,通过隔热块将输出轴与泵轴之间形成不接触传动,有效的隔绝了热量的传输,防止电机过热造成电机损坏。
16.由于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扇叶,泵轴上设置有第二扇叶,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上方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位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的出风方向相反,分别朝向出风口方向,从而将泵体和电机产生的热量分别通过出风口进行吹出,加速了热量的流动效率,有效的降低温度。
17.由于泵体上安装有悬架,所述泵轴轴向穿设于悬架,悬架上环绕泵轴周向设置有散热空间,可以使泵轴传输出的热量快速散发。
18.由于散热空间内泵轴上设置有第三扇叶,第三扇叶将悬架的自然散热改到强制散热,加快散热速度。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萘液输送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萘液传输过程中热量损耗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泵壳,隔绝了输送泵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耗,减少了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萘液输送泵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隔热块与电机的输出轴和泵轴的连接示意图;
23.图中:10、电机,11、输出轴,12、隔热块,151、第一扇叶,16、轴套,161、第三扇叶,171、第二扇叶,20、泵体,21、泵壳,210、内壳,211、外壳,213、进水口,214、出水口,22、进液口,23、出液口,24、泵盖,25、悬架,26、叶轮,27、泵轴,28、防护罩,281、出风口,,30、底座,31、第一安装架,32、第二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26.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萘液输送泵,包括底座30,底座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架31和第二安装架32,第一安装架31和第二安装架32分别固定安装有泵体20和电机10。泵体20上设置有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泵体20内设置有叶轮26,叶轮26固定在泵轴27的端部,泵轴27穿出泵体20与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进液口22位于泵轴27的轴向方向上,出液口23垂直于泵轴27的轴向方向向上设置。泵体20上安装有泵盖24,泵轴27转动安装在泵盖24上,泵轴27与泵盖24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通过电机10的转动,带动叶轮26在泵体20内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力,通过压力作用,将萘液从进液口22传输到出液口23,从而完成萘液的传输。
27.如图2所示,泵体20包括泵壳21,泵壳21分为内壳210和外壳211,内壳210与叶轮26之间围成液流通道,外壳211包覆在内壳210外部,外壳211与内壳210之间围成封闭空间。外壳211上设置有进水口213和出水口214,进水口213和出水口214连通封闭空间。进水口213和出水口214分别连接循环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从而实现了封闭空间的循环水冷却。第一安装架31分别与内壳210和外壳211固定连接。外壳211上设置有开口,第一安装架31从开口位置穿入固定在内壳210上,第一安装架31分别与内壳210和外壳211焊接密封连接。
28.如图1所示,泵轴27穿出泵盖24后连接有悬架25,悬架25套在泵轴27上,并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盖24上,另一端通过轴承等固定在泵轴27上,悬架25固定安装在底座30上,悬架25对泵轴27起到支撑保护作用,有效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悬架25上环绕泵轴27周向设置有散热空间。悬架25上有散热口,位于散热空间内的泵轴27上套设有轴套16,轴套16上设置有第三扇叶161。
29.如图1和图3共同所示,泵轴27穿出悬架25后与电机的输出轴11之间设置有隔热块12。电机的输出轴11与泵轴27上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两个连接法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法兰之间夹持有隔热块12。输出轴11上设置有第一扇叶151,泵轴27上设置有第二扇叶171,第一扇叶151与第二扇叶171上方罩设有防护罩28,防护罩28固定安装在底座30上。防护罩28上设置有出风口281,出风口281位于第一扇叶151和第二扇叶171之间。
30.第一扇叶151、第二扇叶171和第三扇叶161分别通过轴套固定在对应的位置,不直接固定在轴上,方便扇叶拆装和维护。
31.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萘液输送泵的工作流程如下:
32.电机10转动,带动泵轴27转动,进而带动叶轮26转动,萘液从泵体20的进液口22吸入,从出液口23排出。泵轴27转动,带动第三扇叶161转动,从而对泵盖24进行机械降温,第一扇叶151和第二扇叶171转动,对电机10和隔热块12进行机械降温。
33.本实用新型萘液输送泵通过设置循环水对泵体降温,而且循环水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第一扇叶151、第二扇叶171和第三扇叶161,对电机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3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