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1209发布日期:2022-01-26 20: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电产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2.无叶风扇因为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且没有叶片,且造型奇特,外表流线型设计,简洁美观,通过持续的空气流让人感觉凉爽风感,无一丝冲击性,更平稳和更舒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但无叶风扇与传统风扇相比,无叶风扇的内部结构使得风阻增大,噪音增大,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叶风扇。
5.本技术提供的无叶风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风机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扇头,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以及通过一卡接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贴近进风孔且与进风孔正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扇头相连通,所述扇头内设置有用于风力流通的风道,所述扇头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间距分布且与风道相连通的多个出风孔。
7.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卡接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底壁上的卡块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上且位置与卡块相对应的卡片,所述卡片上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接孔,所述卡块可通过卡接孔与所述卡片卡接,所述卡片具有一定弹性变性能力。
8.可选的,所述卡接部件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卡片远离卡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弧形内侧壁上。
9.可选的,所述扇头包括相匹配的第一半管以及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均呈直槽形,所述第一半管通过卡接部件与第二半管可拆卸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半管位于出风孔的两侧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且位于所述出风孔两侧的第一加强筋板呈交错布置。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半管的侧壁向靠近出风孔的方向逐步收缩,且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形状呈矩形。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半管的弧形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板,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位于两个第一加强筋板之间,且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对应一个出风孔。
13.可选的,所述进风孔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孔、第二环孔以及第三环孔,所述第一环孔包括多个沿进风孔径向延伸且沿进风孔周向间距分布的第一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二环孔包括多个沿进风孔径向延伸且沿进风孔周向间距分布的第二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三环孔包括多个沿进风孔径向延伸且沿进风孔周向间距分布的第三长条形通孔。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的一端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长条形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的另一端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三长条形通孔之间,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的一端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三长条形通孔之间,且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分设有多段。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6.1.风机的进风口贴近底座的进风孔并与底座的进风孔正对,使得进入底座的风尽量呈直线进入风机,尽量不产生涡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和减少风量损失,同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卡接部件可拆卸连接,方便无叶风扇的生产组装,同时也方便后续用户拆开底座对无叶风扇进行维修或清洗;
17.2.通过设置第一环孔、第二环孔以及第三环孔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使得空气可进一步呈直线状进入风机的进风口,减少涡流的产生,同时起到防尘以及美观的效果;
18.3.通过设置卡块以及卡片的形式,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无叶风扇的组装以及后续的清洗与维修;
19.4.通过设置矩形的出风孔、第一加强筋板以及第二加强筋板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构,可在保证风道畅通的前提下,充分加强第一半管以及第二半管的强度,同时第二加强筋板以及呈收缩状的第二半管可让风流更顺畅地引导至出风孔处,并经由出风孔集中吹出,降低风阻,使得无叶风扇的气流更加平稳且吹得更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2、扇头;21、第一半管;22、第二半管;3、卡接部件;31、卡块;32、卡片;4、进风孔;5、风道;6、出风孔;7、凹槽;8、卡接孔;9、第一加强筋板;10、第一环孔;101、第一长条形通孔;13、第二环孔;131、第二长条形通孔;14、第三环孔;141、第三长条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
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参照图1和图2,无叶风扇包括呈圆柱状的底座1、固定安装于底座1中的风机(图中未示出)以及安装于底座1顶面上且呈直槽形的扇头2组成,其中底座1由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组成,且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可通过多个卡接部件3可拆卸连接,扇头2由相互匹配的第一半管21以及第二半管22组成,且第一半管21与第二半管22之间可通过多个卡接部件3可拆卸连接,且当第一半管21与第二半管22连接时,第一半管21与第二半管22之间可形成一可供风力流通的风道5。底座1的外周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孔4,进风孔4贴近且正对风机的进风口,而风机的出风口则与扇头2相连通,且第二半管2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道5相连通的多个出风孔6,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孔6的截面呈矩形,且呈直槽形的第二半管22的两条竖直边上均设置有六个出风孔6,且六个出风孔6均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故而当风机启动时,空气可经由进风孔4并尽量以直线状吹入风机,尽量不产生涡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和减少风量损失。
32.参照图1和图3,进风孔4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孔10、第二环孔13以及第三环孔14,其中,第一环孔10由多个沿进风孔4径向延伸的第一长条形通孔101组成,且第一环孔10由第一长条形通孔101沿进风孔4的周向阵列而成;第二环孔13由多个沿进风孔4径向延伸的第二长条形通孔131组成,且第二环孔13由第二长条形通孔131沿进风孔4的周向阵列而成;第三环孔14由多个沿进风孔4径向延伸的第三长条形通孔141组成,且第三环孔14由第三长条形通孔141沿进风孔4的周向阵列而成。此外,第一环孔10、第二环孔13以及第三环孔14的孔径大小一致,第三长条形通孔141的延伸长度均小于第二长条形通孔131以及第一长条形通孔101的延伸长度,第二长条形通孔131的一端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长条形通孔101之间,第二长条形通孔131的另一端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三长条形通孔141之间,第一长条形通孔101的一端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三长条形通孔141之间,且第一长条形通孔101分设成两段。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环孔10、第二环孔13以及第三环孔14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使得空气可进一步呈直线状进入风机的进风口,减少涡流的产生,同时起到防尘以及美观的效果。
33.参照图4和图5,卡接部件3由卡块31以及卡片32组成,第一壳体11靠近第二壳体12且位于弧形内侧壁的两个竖直边上均开设有两个凹槽7,且两个凹槽7沿高度方向间距设置,第一壳体11位于每个凹槽7处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一个卡块31,同时,第二壳体1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片32,且第二壳体12上的卡片32数量以及位置均与第一壳体11上的卡块31相对应,同时卡片3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12外,卡片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壳体12内且与第二壳体12的弧形内侧壁固定连接,由此,卡片32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第二壳体12的整体强度。
34.第一半管21的竖直边且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均也开设有三个凹槽7,且三个凹槽7沿
高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同时,第二半管2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片32,且第二半管22上的卡片32数量以及位置均与第一半管21上的卡块31相对应,卡片3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半管22外,卡片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半管22内且与第二半管22的弧形内侧壁固定连接,由此卡片32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第二半管22的整体强度。此外,卡片3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卡块31相匹配的卡接孔8,在本实施例中,卡块31以及卡片32均由具有一定弹性变性能力的塑料制成,故而卡块31可通过卡接孔8与卡片32卡接固定,从而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密封形成底座1,将第一半管21与第二半管22密封形成扇头2。
35.参照图2和图4,第一半管21的两个竖直边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板9,且多个第一加强筋板9分别设置于第一半管21两相对的竖直内侧面上,且位于第一半管21两相对的竖直内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板9呈交错布置。同时,第二半管22的侧壁向靠近出风孔6的方向逐步收缩,且第二半管22的两个相对的竖直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图中未示出),且每个第二加强筋板对应设置于每个出风孔6的中部处,同时每个第二加强筋板位于两个第一加强筋板9之间。由此,第一加强筋板9与第二加强筋板可在保证风道5畅通的前提下,增强第一半管21以及第二半管22的整体强度,同时可起到引流气流的作用,使得气流可经由第一加强筋板9与第二加强筋板的引导较为顺畅地流动至出风孔6处,并经由出风孔6集中吹出,降低风阻,在降低噪音的同时使得无叶风扇的气流更加平稳且吹得更远。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叶风扇的实施原理为:风机的进风口贴近底座1的进风孔4并与底座1的进风孔4正对,使得进入底座1的风尽量呈直线进入风机,尽量不产生涡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和减少风量损失。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板9、第二加强筋板以及矩形出风口相互配合的结构,可在保证风道5畅通的前提下,充分加强第一半管21以及第二半管22的强度,而呈收缩状的第二半管22可使得气流较为顺畅地流动至出风孔6处,降低扇头2对气流的风阻,进而降低无叶风扇运行时的噪音,并使得无叶风扇吹出的气流更加平稳且吹得更远。此外,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通过卡块31与卡片32的卡接配合形成底座1,第一半管21与第二半管22可通过卡块31与卡片32的卡接配合形成扇头2,方便无叶风扇的组装生产,同时也可方便后续用户清洗或维修无叶风扇。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