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泵站以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5347发布日期:2022-03-23 15:5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泵站以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站以及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2.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其是由液压泵、驱动用电动机、油箱、方向阀、节流阀、溢流阀等构成的液压源装置或包括控制阀在内的液压装置;
3.液压泵站按驱动装置要求的流向、压力和流量进行供油,适用于驱动装置与液压泵站分离的各种机械上,将液压泵站与驱动装置(油缸或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系统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
4.但是,现有的液压泵站的主要结构是主电机与油箱连接成一体式结构,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油箱内的液压泵进行维护保养时,需要将主电机由油箱上拆除,并将其一块吊起,才能够对油箱内部的液压泵进行维护或者更换,该方式大大的增加了液压泵站的维护难度;
5.此外,一体式结构的液压泵站适用于中小型泵站,对于大型泵站,由于主电机的功率及振动较大,在工作过程中会对油箱本体以及液压泵站中的液压元件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液压元件损坏,此外,还有可能导致管路中进入空气而产生气阻,使得液压泵站的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且维护成本增加。因此,发明一种可靠性高且维护成本低的液压泵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体式液压泵站的运行过程中,主电机产生的振动会对油箱本体以及液压元件造成影响,导致其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8.一种液压泵站,包括油箱、驱动装置和泵体;
9.所述泵体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且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泵体传动连接,所述泵体的进油端与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软管连通。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液压泵站还包括驱动底座,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底座上。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液压泵站还包括油箱底座,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油箱底座上。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驱动底座的底部以及所述油箱底座的底部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油箱的底部设置有置物腔,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置物腔内,且所述置物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泵体传动连接。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泵体连接固定,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位于所述固定筒内。
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液压泵站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泵体的出油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油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油端与用油设备的油路进口连通。
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过滤装置的进口端设置有溢流阀,所述泵体的出料端通过所述溢流阀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所述溢流阀的泄压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液压泵站还包括用于降低液压油温的冷却器,用油设备的油路出口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1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冷却器包括风冷却器和水冷却器,用油设备的油路出口依次通过所述风冷却器和所述水冷却器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泵站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0.该液压泵站中的油箱与驱动装置为分离式结构,使得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油箱上,以使驱动装置的运行不会对油箱以及液压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该液压泵站的运行的可靠性。
2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其包括用油设备以及上述的液压泵站,所述泵体的出油端与所述用油设备的油路进口连通,所述用油设备的油路出口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3.该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站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可以有效的避免空气进入管路中,导致气阻的产生而使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是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站的立体结构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站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站的正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泵站的左侧视图。
29.附图标记:
30.1、油箱;11、油箱底座;12、置物腔;
31.2、驱动装置;21、驱动底座;22、固定筒;
32.3、泵体;31、软管;
33.4、支脚;
34.5、过滤装置;
35.61、风冷却器;62、水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前端



后端



头部



尾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至图4所示:
41.一种液压泵站,其包括油箱1、驱动装置2和泵体3;其中,
42.泵体3与驱动装置2的壳体连接固定,且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与泵体3传动连接,泵体3的进油端与油箱1的出油口通过软管31连通。
43.该液压泵站中的油箱1与驱动装置2为分离式结构,使得驱动装置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油箱1上,以使驱动装置2的运行不会对油箱1以及液压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该液压泵站的运行的可靠性。
44.优化的,该液压泵站还包括驱动底座21;其中,
45.该驱动底座21为框体结构,上述的驱动装置2设置在驱动底座21上,该驱动底座21能够增加驱动装置2与地面或者安装座的接触面积,使得驱动装置2能够更加稳定的安放在地面或者安装座上,以使驱动装置2的安装更加的稳定;
46.而框体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轻该液压泵站整体结构的重量,使得该液压泵站的搬运和运输更加的轻松、方便。
47.优化的,该液压泵站还包括油箱底座11;其中,
48.油箱底座11的结构与上述的驱动底座21的结构相同,其能够增加油箱1与地面或者安装座的接触面积,以使油箱1能够更加稳定的安放在地面或者安装座上,并能够减小液压泵站整体结构的重量。
49.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固定驱动底座21的安装座与用于固定油箱底座11的安装座不是同一个安装座,以避免驱动装置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安装座影响到油箱1或者是其内部的液压元件。
5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驱动底座21以及油箱底座11均为四边形框体结构,以使驱动装置2与油箱1的安装更加的方便,且使驱动装置2以及油箱1能够更加稳定的安放在地面或者安装座上。
51.优化的,上述的驱动底座21和油箱底座11上均设置有支脚4,该支脚4能够增加驱动底座21与油箱底座1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避免地面的水汽对油箱1或者驱动装置2造成影响。
52.优选的,上述的支脚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该缓冲垫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避免驱动装置2的振动通过地面或者安装座传递至油箱1上,导致油箱1或者其内部的液压元件造成影的情况发生。
53.此外,该缓冲垫还能能够有效的增加支脚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驱动装置2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而导致其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发生。
54.需要说明的是,该缓冲垫由橡胶或者硅胶等材料制成。
55.优化的,上述的支脚4为圆柱状结构,其圆周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上述的驱动底座21以及油箱底座11上均设置有与支脚4匹配的螺纹孔,支脚4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孔上的内螺纹的配合安装在驱动底座21以及油箱底座11上,使得支脚4的长度能够进行调整,以使该液压泵站能够安放在各种高低不平的地面或者安装座上。从而使该液压泵站的安放更加的方便。
56.优化的,上述的油箱1的底部设置有置物腔12,上述的泵体3设置在置物腔12内,该置物腔12的侧壁可以有效的保护泵体3以及软管31,以避免其他杂物碰撞、刮蹭到泵体3或者软管31而导致该液压泵站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57.置物腔12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上述的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穿过该穿孔与泵体3传动连接,且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不与穿孔的边缘接触,以避免驱动装置2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油箱1上。
58.优化的,上述的驱动装置2上设置有固定筒22,该固定筒22远离驱动装置2的一端穿过上述穿孔与泵体3连接固定,以实现泵体3的固定。
59.优选的,固定筒22为圆形筒状结构,该固定筒22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的壳体连接固定,固定筒22的另一端则穿过穿孔与泵体3连接固定,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筒22与泵体3传动连接。
60.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筒22的侧壁与穿孔的边缘存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驱动装置2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通过固定筒22传递至油箱1上;
61.同时,上述的固定筒22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的圆形筒状结构,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状,即能够满足泵体3的固定,且不与油箱1接触的结构均可。
62.优化的,该液压泵站还包括过滤装置5;其中,
63.过滤装置5设置在油箱1的侧壁上,上述的泵体3的出油端与过滤装置5的进油端连通,过滤装置5的出油端与用油设备的油路进口连通;
64.在液压泵站的工作过程中,油箱1内的液压油通过泵体3向外部送出,然后通过过
滤装置5送至用油设备的油路中进行使用;该过滤装置5能够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以避免管路或者用油设备的油路被液压油中的杂质堵塞的情况发生。
65.优化的,上述的过滤装置5的进油端设置有溢流阀,泵体3通过溢流阀与过滤装置5与过滤装置5连通,且溢流阀的泄压口与油箱1连通;
66.当液压泵站的管路中的液压油的油压压超过溢流阀的限值时,溢流阀上的泄压口便会开启,使得液压泵站的管路中的液压油可以通过泄压口回流至油箱1内,以避免因油压过高而导致该液压泵站损坏的情况发生。
67.优化的,该液压泵站还包括冷却器;其中,
68.冷却器的进口端与用油设备的油路出口连通,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油箱1连通;
69.该冷却器能够对用油设备排出的液压油进行冷却降温,然后再将冷却完成后的液压油送入油箱1内,以便于下一次工作时的使用。
70.优化的,上述的冷却器为风冷却器61,该风冷却器61上设置有风扇,在风扇转动时能够带动空气穿过风冷却器61,以便于将风冷却器61中的油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用油设备排出的液压油进行冷却降温。
71.此外,上述的冷却器还可以为水冷却器62,该水冷却器62可以利用冷却水与用油设备排出的液压油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72.优选的,上述的风冷却器61与水冷却器62可以同时使用;
73.具体的,水冷却器62设置在油箱1上,风冷却器61则通过支架架设在驱动底座21上,用油机械的油路出口依次通过风冷却器61和水冷却器62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通,以进一步的提高降温的效果。
7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水冷却器62主要是利用冷却水对液压油进行降温,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振动,从而不会对油箱1以及其内部的零部件造成影响;而风冷却器61在工作过程中,风扇的转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将其设置在驱动底座21上能够避免其产生的振动对油箱1以及液压元件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液压泵站的运行的可靠性。
75.实施例二:
76.如图1至图4所示:
77.一种液压系统,其包括用油机械(图中没有画出)以及上述液压泵站;其中,
78.泵体3的出液端与用油机械的油路进口连通,用油机械的油路出口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通。
79.该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站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其可以有效的避免空气进入管路中,导致气阻的产生而使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是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的稳定性。
8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