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2177发布日期:2022-05-06 0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堆组件(100);第一功率母排(210)和第二功率母排(220),分别设置于所述硅堆组件(100)的两侧;压紧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块(310)、第二压紧块(320)、碟簧(330)、碟簧顶杆(340)及锁紧螺母(350),所述第一功率母排(210)、硅堆组件(100)、第二功率母排(220)以及碟簧顶杆(340)依次夹设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与第二压紧块(320)之间,所述第二压紧块(320)设置有供所述碟簧顶杆(340)一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锁紧螺母(350)螺纹连接于所述碟簧顶杆(340)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碟簧顶杆(340)在所述通孔的位置,所述碟簧(330)夹置于所述碟簧顶杆(340)的另一端与第二功率母排(220)之间;液压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外侧以用于施加压紧力;第一拉紧环(510)和第二拉紧环(520),所述第一拉紧环(510)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上端,所述第二拉紧环(520)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下端;第一吊环(610)和第二吊环(620),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上端皆设置有拉紧环盖板(530),所述第一吊环(610)和第二吊环(620)的下端穿过所述拉紧环盖板(530)之后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上端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环(610)和第二吊环(620)的下端为螺钉结构以用于与所述第一压紧块(310)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压紧块(320)的上端面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母排(220)与碟簧顶杆(340)之间设置有均压垫块(7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垫块(700)的侧面开设有导向凹槽(710)与所述碟簧顶杆(340)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液压泵(410)、液压缸(420)、压紧转接头(430),所述液压泵(410)用于为所述液压缸(420)提供动力,所述压紧转接头(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缸(420)的顶杆、所述第二压紧块(320)螺纹连接,且所述压紧转接头(430)与所述碟簧顶杆(340)的中轴线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级联不控换流阀硅堆压接结构,包括:硅堆组件;第一功率母排和第二功率母排;压紧结构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碟簧、碟簧顶杆及锁紧螺母;液压组件,连接于第二压紧块的外侧以用于施加压紧力;第一拉紧环和第二拉紧环,第一拉紧环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压紧块的上端与第二压紧块的上端,第二拉紧环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压紧块的下端与第二压紧块的下端;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分别固定于第一压紧块的上端面与第二压紧块的上端面。本方案通过在两个压紧块的上端面设置吊环以供吊装,可以避免在硅堆压接组件的转运过程中直接吊装拉紧环,减小硅堆压接组件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扭曲变形的机率。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扭曲变形的机率。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扭曲变形的机率。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平 刘亚斌 史奔 王红占 李亚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明阳龙源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5/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