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4888发布日期:2022-04-07 03:5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渣浆泵从工作原理上属于离心泵,从概念上指通过借助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的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渣浆泵的名称是从输送介质的角度来划分的一种离心泵。另外渣浆泵从不同角度还可以具体划分不同类型。水泵除了抽水之外,还可以抽气体、固体、固液混合体、矿粉泥浆,水泵用电在国家总电量中所占比重很大,水泵的节能情况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水泵不但在节能环节中起着积极作用,在火力发电减排流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因输送的介质多为泥浆类原料,因此在工作中多采用双级渣浆泵对原料进行输送,而双级渣浆泵的叶轮非常重要,在渣浆泵的组装过程中,叶轮需要调整好合理的位置,否则会影响原料运输的速率和泵的使用寿命,如定位较为简单,会影响组装后的稳定性,如较为复杂,则不方便泵的组装。
4.因此,我们亟需一种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叶轮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包括泵壳、转动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转动轴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的两端具有定位端面,所述驱动叶轮相邻的定位端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转动轴上具有轴肩,所述轴肩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轴肩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8.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套,所述泵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料泵壳、蜗壳及出料泵壳,两个所述驱动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的两侧,所述驱动叶轮另一侧的定位端面与所述轴套和所述入料泵壳或所述出料泵壳接触。
9.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驱动叶轮相邻的一端形成第二凹槽,所述蜗壳插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蜗壳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10.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入料泵壳具有第三凹槽,所述驱动叶轮靠近所述泵壳一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驱动叶轮具有第三间隙。
11.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具有若干个键槽,所述驱动叶轮与所述转动轴键连接。
12.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入料泵壳具有第一入料段,所述出料泵壳具有第二入
料段;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设置在所述泵壳上,所述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入料段和所述第二入料段连通。
13.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的宽度均在1~2mm之间。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包括泵壳转动在泵壳内的转动轴及两个设置在转动轴上的驱动叶轮,驱动叶轮的两端具有定位端面,驱动叶轮相邻的定位端面具有第一凹槽,转动轴上具有轴肩,轴肩位于第一凹槽内,轴肩与第一凹槽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还包括套设在转动轴上的轴套,泵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料泵壳,、蜗壳及出料泵壳,两个驱动叶轮设置在蜗壳的连个,驱动叶轮另一侧的定位断面与轴套和入料泵壳或出料泵壳接触,两个驱动叶轮设置在蜗壳的两侧,驱动叶轮另一侧的定位断面与轴套和入料泵壳或出料泵壳接触,
16.工作时,转动轴设置在泵壳上,轴套套设在转动轴上,两个驱动叶轮设置在转动轴上,位于两个轴套之间,转动轴上的轴肩位于驱动叶轮的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与轴肩之间还具有第一间隙,两个驱动叶轮位于蜗壳的两侧,蜗壳和入料泵壳和出料泵壳将两个驱动叶轮遮盖住,驱动叶轮另外的定位面分别与轴套和入料泵壳或出料泵壳接触,
17.有益效果,驱动叶轮的第一凹槽通过与轴肩的配合,可以使驱动叶轮固定在驱动轴上,驱动叶轮通过与套设在驱动轴上的轴套,可实现驱动叶轮两端的固定,再通过蜗壳和驱动叶轮的配合,可实现对驱动叶轮径向的定位,最终使驱动叶轮可以更好的定位在渣浆泵内,轴肩与第一凹槽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可使驱动叶轮更好的定位在轴上,减少驱动叶轮的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b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1、泵壳,2、转动轴,3、驱动叶轮,31、第一凹槽,21、轴肩,311、第一间隙,11、入料泵壳,12、蜗壳,13、出料泵壳,4、轴套,32、第二凹槽,321、第二间隙,111、第三凹槽,112、第三间隙,22、键槽,113、第一入料段,131、第二入料段,5、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包括泵壳1、转动设置在所述泵壳1内的转动轴2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上的驱动叶轮3,所述
驱动叶轮3的两端具有定位端面,所述驱动叶轮3相邻的定位端面具有第一凹槽31,所述转动轴2上具有轴肩21,所述轴肩2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内,所述轴肩21与所述第一凹槽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1;
26.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上的轴套4,所述泵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料泵壳111、蜗壳12及出料泵壳131,两个所述驱动叶轮3设置在所述蜗壳12的两侧,所述驱动叶轮3另一侧的定位端面与所述轴套4和所述入料泵壳111或所述出料泵壳131接触。
27.本实施例中,一种高扬程双级渣浆泵的叶轮定位结构,包括泵壳1转动在泵壳1内的转动轴2及两个设置在转动轴2上的驱动叶轮3,驱动叶轮3的两端具有定位端面,驱动叶轮3相邻的定位端面具有第一凹槽31,转动轴2上具有轴肩21,轴肩21位于第一凹槽31内,轴肩21与第一凹槽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1,还包括套设在转动轴2上的轴套4,泵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料泵壳111,、蜗壳12及出料泵壳131,两个驱动叶轮3设置在蜗壳12的连个,驱动叶轮3另一侧的定位断面与轴套4和入料泵壳111或出料泵壳131接触,两个驱动叶轮3设置在蜗壳12的两侧,驱动叶轮3另一侧的定位断面与轴套4和入料泵壳111或出料泵壳131接触,
28.工作时,转动轴2设置在泵壳1上,轴套4套设在转动轴2上,两个驱动叶轮3设置在转动轴2上,位于两个轴套4之间,转动轴2上的轴肩21位于驱动叶轮3的第一凹槽31内,第一凹槽31与轴肩21之间还具有第一间隙311,两个驱动叶轮3位于蜗壳12的两侧,蜗壳12和入料泵壳111和出料泵壳131将两个驱动叶轮3遮盖住,驱动叶轮3另外的定位面分别与轴套4和入料泵壳111或出料泵壳131接触,
29.驱动叶轮3的第一凹槽31通过与轴肩21的配合,可以使驱动叶轮3固定在驱动轴上,驱动叶轮3通过与套设在驱动轴上的轴套4,可实现驱动叶轮3两端的固定,再通过蜗壳12和驱动叶轮3的配合,可实现对驱动叶轮3径向的定位,最终使驱动叶轮3可以更好的定位在渣浆泵内,轴肩21与第一凹槽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1,可使驱动叶轮3更好的定位在轴上,减少驱动叶轮3的安装难度。
30.进一步,两个所述驱动叶轮3相邻的一端形成第二凹槽32,所述蜗壳1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2内,所述蜗壳12与所述第二凹槽3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21。
31.本实施例中,两个驱动叶轮3相邻的一端形成第二凹槽32,蜗壳12位于第二凹槽32内,蜗壳12与第二凹槽3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21,蜗壳12位于第二凹槽32内,第二凹槽32为两个驱动叶轮3拼接而成,安装时,当调整好转动轴2的位置后,可通过蜗壳12和轴肩21的位置固定好两个驱动叶轮3的位置,从而实现更好的定位,蜗壳12与第二凹槽3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21,可使驱动叶轮3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减少安装难度。
32.进一步,所述入料泵壳111具有第三凹槽111,所述驱动叶轮3靠近所述泵壳1一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111,所述第三凹槽111与所述驱动叶轮3具有第三间隙112。
33.本实施例中,入料泵壳111具有第三凹槽111,驱动叶轮3靠近泵壳1的一端插入第三凹槽111,第三凹槽111与驱动叶轮3具有第三间隙112,通过第三凹槽111,可使驱动叶轮3在安装时可更好的定位,驱动叶轮3一端插进第三凹槽111内,不仅可以固定驱动叶轮3的轴向,也可定位径向的位置,使驱动叶轮3的定位更加准确,第三凹槽111与驱动叶轮3之间具有第三间隙112,使驱动叶轮3有一定的调整空间,降低安装难度。
34.进一步,所述转动轴2具有若干个键槽22,所述驱动叶轮3与所述转动轴2键连接。
35.本实施例中,驱动轴具有若干键槽22,所述驱动叶轮3与转动轴2键连接,驱动叶轮3与转动轴2通过键连接可以更好地实现同步转动,使驱动叶轮3转动更加稳定,当驱动轴转动时,键连接可以更加有效的固定驱动叶轮3,使驱动叶轮3跟随转动轴2转动。
36.进一步,所述入料泵壳111具有第一入料段113,所述出料泵壳131具有第二入料段131;还包括弯管5,所述弯管5设置在所述泵壳1上,所述弯管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入料段113和所述第二入料段131连通。
37.本实施例中,入料泵壳111具有第一入料段113,出料泵壳131具有第二入料段131,还包括弯管5,设置在泵壳1上,弯管5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料段113和第二入料段131连通,工作时,原料从入料泵壳111的第一入料段113进入泵体内,经过驱动叶轮3进行加速后进入弯管5处,从而进入第二入料段131内的驱动叶轮3进行第二段的加速,最终从第二入料段131的出口端送出,使原料可实现两次加速后送出,弯管5通过设置弯管5,可以使两个入料段连通,使一个驱动轴就可实现两段的加速。
38.进一步,所述第一间隙311、所述第二间隙321和所述第三间隙112的宽度均在1~2mm之间。
39.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311、第二间隙321和第三间隙112的宽度均在1~2mm之间,1~2mm的间隙既可使叶轮更好的调节定位,也不会影响叶轮工作时的工作状态。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