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2748发布日期:2022-03-23 15:3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物料输送风机,在输送重量超5g的颗粒时会出现叶片磨损过快的情况,在风机作业过程中,空气中夹杂的不规则且重量不均的颗粒会冲击风机,造成动平衡失控,振动大,噪声大,能效比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底盘、轴套和多个叶片,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中心位置,所述多个叶片环形阵列设置在底盘上,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加强结构;所述缓冲加强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抛料板和缓冲板,所述抛料板和缓冲板在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斜坡结构。
4.由此,抛料板和缓冲板在叶片之间形成斜坡结构,斜坡缓冲角度能使气流方向突变,产生缓冲湍流,湍流能够对大颗粒物料产生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大颗粒物料瞬间冲击的动能,减少冲击产生的振动、降低噪声,有效地降低了大颗粒物料对壳体、叶轮的冲击、摩擦等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抛料板具有相连接设置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底盘相连接,且第一边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叶片相抵接,所述第二边与相邻的两个叶片中的第一叶片相连。
6.由此,抛料板能起到对底盘、叶片的加强作用,提高叶轮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板具有相连接设置的第四边和第五边,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相连接,第五边与相邻的两个叶片中的第二叶片与底盘连接的边相连接。
8.由此,缓冲板能起到对底盘的加强作用,提高叶轮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板还与第一叶片和轴套相连接。
10.由此,缓冲板能起到对叶片和轴套的加强作用,提高叶轮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板相对于所述底板和轴套倾斜设置。
12.由此,能够更好的与抛料板形成斜坡结构,并且更好地支撑加强叶轮。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抛料板与所述第一叶片的接合角度为70
°‑
90
°
,所述抛物板与所述缓冲板的接合角度为70
°‑
90
°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轴套的接合角度为25
°‑
50
°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叶片的扣位,所述叶片与所述底盘互相垂直。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叶片、抛物板和缓冲板的材质为耐磨高碳合金钢。
17.由此,增加叶轮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上设有排渣孔,所述排渣孔位于所述抛物板和缓冲板形成的斜坡结构的区域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叶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的叶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便于描述,规定图1中左端为离心风机的前端,图1中的右端为离心风机的后端。
25.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如图所示,该离心风机包括安装机座100、壳体200、驱动电机300和叶轮400。
26.安装机座100,用于安装驱动电机300,驱动电机3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架上。
27.如图1所示,壳体200,位于安装机座100的前端,壳体200为蜗壳形状,具有出风口220和进风口210,进风口210设置在壳体200的轴向的前端面的中部位置,出风口220沿壳体200的切向设置。
28.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300,安装在安装机座100上,驱动电机300的电机轴伸出段穿过蜗壳的轴向的后端面的中部位置设置的通口与设于蜗壳内部的叶轮400组直接连接,电机轴伸出段、通口、叶轮400和进风口410同轴设置,驱动电机300与叶轮400直联传动减少了因传动组主轴变形、装配误差影响的振动,减少离心风机的体积,结构简单轻便。提高了结构强度和运行作业安全可控性,减少了过多的传动零部件如:水油冷一体式轴承座、传动带轮、传动皮带、传动防护罩等过多的易损件,减少了运行作业与维护等非可控的损耗出现。减少了设备制作的耗时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制作效率。
29.如图1和3所示,叶轮400,设置蜗壳内,包括底盘410、轴套420、多个叶片430和缓冲加强结构,轴套420设置在底盘410的中心位置,轴套420用于与驱动电机300的电机轴伸出段相连接,从而接收驱动电机300的旋转驱动力旋转,轴套420侧面以键槽打螺纹并90度分度2个内六角紧顶螺丝锁紧调同心间隙,用于与电机轴伸出段的装配,锁紧叶轮400的轴套420侧面的防平键位移螺丝和轴向压紧调隙螺丝;为了防离心力甩脱,增加保险压盖固定防脱,采三点一线式防松脱锁合,防叶轮400在高速旋转时发生位移。
30.如图3所示,多个叶片430环形阵列设置在底盘410上,底盘410上设有用于安装叶片430的扣位,叶片430与底盘410互相垂直,叶片430插入扣位后与底盘410焊接固定。进一步的,多个叶片430的材质为耐磨高碳合金钢,提高叶片430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整平双
面平整度低于0.2mm并消除累积金属应力。叶片430起到产生抛物线导向气流对大颗粒物体实行强输送作用。
31.如图3至图5所示,缓冲加强结构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叶片430之间,缓冲加强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抛料板440和缓冲板450,抛料板440和缓冲板450在相邻的两个叶片430之间形成斜坡结构。抛料板440和缓冲板450在叶片430之间形成斜坡结构,斜坡缓冲角度能使气流方向突变,产生缓冲湍流,湍流能够对大颗粒物料产生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大颗粒物料瞬间冲击的动能,减少冲击产生的振动、降低噪声,有效地降低了大颗粒物料对壳体200、叶轮400的冲击、摩擦等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32.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抛料板440大致呈三角形,具有相连接设置的第一边441、第二边442和第三边443,缓冲板450具有相连接设置的第四边451和第五边452,第一边441与底盘410相连接,且抛料板440的第一边441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叶片430相抵接,第二边442与相邻的两个叶片430中的第一叶片相连,抛料板440与第一叶片的接合角度为70
°‑
90
°
。缓冲板450的第四边451与抛料板440的第三边443相连接,抛物板与缓冲板450的接合角度为70
°‑
90
°
,缓冲板450的第五边452与相邻的两个叶片430中的第二叶片与底盘410连接的边相连接,上述各边之间的连接均是通过焊接相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抛料板440和缓冲板450还能起到对底盘410、叶片430的加强作用,提高叶轮400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
33.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缓冲板450还与第一叶片和轴套420相连接,缓冲板450远离其第四边451的一端与第一叶片和轴套420相连接,缓冲板450与轴套420的接合角度为25
°‑
50
°
,缓冲板450与第一叶片和轴套420的连接也是通过焊接固定,从而使缓冲板450能起到对叶片430和轴套420的加强作用,提高叶轮400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
34.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叶片430中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只是相对于同一组相邻叶片430而言的,同一个叶片430,在一组相邻叶片430中是第一叶片,在下一组相邻叶片430中就成了第二叶片。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板450相对于底板和轴套420倾斜设置,抛料板440相对于底盘410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抛料板440与底盘410的接合角度与需要输送的物料颗粒的大小相关联,确定好抛料板440与底盘410的角度后对应调整缓冲板450的大小和接合角度即可。如图3中所示的叶轮400,抛料板440与底盘410是垂直设置的,如图5中所示的叶轮400,抛料板440与底盘410是倾斜设置的。
36.缓冲板450和抛料板440材质为耐磨高碳合金钢,提高了缓冲板450和抛料板440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整平双面平整度低于0.2mm并消除累积金属应力。缓冲板450与抛料板440形成的斜坡结构产生对大颗粒物料缓冲的湍流;集中物料吸进在叶轮400中心,减少物料对叶轮400最外沿的轴向与切线冲击造成的振动,减少物料对叶轮400底盘410的瞬间冲击力造成的动平衡失衡。
37.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底盘410上开设有排渣孔411,排渣孔411位于抛物板和缓冲板450形成的斜坡结构的区域内,底盘410上预留排渣孔411,底盘410与其他部件实行全焊后清排焊渣,增加动平衡精度控制;叶轮400底盘410材质为耐磨高碳合金钢,提高底盘410的结构抗冲击刚性强度,整平钢板平面度消除累积金属应力。起到限位防湍流,让大颗粒物料止位的作用。
38.本实用新型的大颗粒物料输送离心风机,能直接输送空气成份中含0~20g颗粒的
专业物料输送风机,利用空气动力学的涡流与钢架结构力学设计,可有效降低重量大的物料对叶轮400动平衡冲击,降低了机械高速运行作业时产生的冲击共振强度,提高了金属搞疲劳的使用年限,有效降低物料对叶轮400、蜗壳的磨擦损耗,同样也提高了使用能效比,增加了风机运行作业的安全稳定性。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至少一个”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0.以上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还有诸多变换。因此,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公开内容所使用的,术语“优选”是排他的,并且表示“优选”,而不是限制,在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应该被给予它们与说明中所述的实用新型一致的最宽泛的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