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2011发布日期:2022-03-30 12: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液压溢流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过载阀通常为单弹簧多孔式结构,即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压力流体推动阀芯并压缩弹簧,使得阀芯打开释压孔,压力流体即能够从释压孔排出,但这种多孔过载阀由于释压流体流动横截面积较小,使得释压速度较慢,且释压设定限值受释压孔限制保持一定,则压力增长超过释压孔释压速度时,则过载阀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释压横截面积小导致释压速度慢且最大释压速度受限导致超限时无法提供有效保护的问题,而提出的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外侧壁上密封套设有聚流盒,所述聚流盒的底壁上安装有发电储能机组,所述阀体包括直径相同的上阀柱和下阀柱,所述上阀柱的下端居中设有外凸块,所述上阀柱的外凸块底壁上开设有延伸至上阀柱内的上阀滑槽,所述下阀柱的顶端开设有外溢流槽,所述外溢流槽的槽底开设有下阀滑槽,所述外凸块插设在外溢流槽内,所述上阀滑槽和下阀滑槽内共同滑动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上端安装有固定在上阀滑槽槽底的外弹簧,所述下阀柱的底部插设有连通下阀滑槽的螺纹连接管;所述阀芯包括上芯体和下芯体,所述上芯体的下端居中设有内凸块,所述上芯体的内凸块底壁上开设有延伸至上芯体内的上芯滑槽,所述下芯体的顶端开设有内溢流槽,所述内溢流槽的槽底开设有下芯滑槽,所述下芯体的下端开设有连通下芯滑槽的溢流孔,所述内凸块插设在内溢流槽内,所述下芯体的下端塞设在螺纹连接管与下阀滑槽的连接处;所述上芯滑槽和下芯滑槽内共同滑动安装有芯柱,所述芯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芯杆,所述芯杆的上端滑动插设在上芯体上,所述芯杆上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芯柱上和上芯滑槽槽底上的内弹簧,所述内弹簧的劲度系数小于外弹簧的劲度系数。
5.进一步,所述外溢流槽的直径大于外凸块的直径,所述上阀柱与下阀柱不接触,所述内溢流槽的直径大于内凸块的直径,所述上芯体与下芯体不接触,所述外凸块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槽底之间的间隙与上芯体和下芯体之间的外壁间隙齐平。
6.进一步,所述下阀柱的上端边缘和外溢流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外定位杆,每个所述外定位杆的上端均滑动穿过上阀柱延伸至上阀柱的上方并安装有外锁紧螺母,每个所述外定位杆上均安装有外限位环,所述上阀柱的下端和外凸块的下端均抵在多个外限位环上。
7.进一步,所述下芯体的上端边缘和内溢流槽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内定位杆,每个所
述内定位杆的上端均滑动穿过上芯体延伸至上芯体的上方并安装有内锁紧螺母,每个所述内定位杆上均安装有内限位环,所述上芯体和内凸块均抵在多个内限位环上。
8.进一步,所述芯杆的上端延伸至上芯体的上方置于上阀滑槽内并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所述上阀柱的外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上安装有两个电柱,每个所述电柱均延伸至上阀滑槽的内部上方且位于导电触片的正上方,所述报警器与发电储能机组电性连接。
9.进一步,所述聚流盒与上阀柱与下阀柱之间的外侧壁间隙连通,所述聚流盒远离阀体的一端上侧壁上开设有排流口,所述排流口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壁转动安装有轴流扇叶,所述轴流扇叶的转轴下端延伸至发电储能机组内。
10.优点在于:通过双弹簧配合阀芯和芯柱实现双芯二级释压溢流保护,且通过阀体和阀芯的分离式设计,增加释压横截面积,使得释压速度更快,且通过利用释压流体动能发电供报警器在二级保护时报警提示,更加安全,且无需外接电源,安装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的聚流盒部分剖除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的阀体部分剖除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的芯体部分剖除示意图。
12.图中:1阀体、11上阀柱、12下阀柱、13外凸块、14上阀滑槽、15外溢流槽、16下阀滑槽、17螺纹连接管、2聚流盒、21排流口、22固定架、3发电储能机组、31轴流扇叶、4阀芯、41上芯体、42下芯体、43内凸块、44上芯滑槽、45内溢流槽、46下芯滑槽、47溢流孔、5外定位杆、51外限位环、52外锁紧螺母、6外弹簧、7芯柱、71芯杆、72内弹簧、73导电触片、8内定位杆、81内限位环、82内锁紧螺母、9报警器、91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照图1-4,双弹簧直动式过载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外侧壁上密封套设有聚流盒2,聚流盒2的底壁上安装有发电储能机组3,阀体1包括直径相同的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上阀柱11的下端居中设有外凸块13,上阀柱11的外凸块13底壁上开设有延伸至上阀柱11内的上阀滑槽14,下阀柱12的顶端开设有外溢流槽15,外溢流槽15的槽底开设有下阀滑槽16,外凸块13插设在外溢流槽15内,上阀滑槽14和下阀滑槽16内共同滑动安装有阀芯4,阀芯4的上端安装有固定在上阀滑槽14槽底的外弹簧6,下阀柱12的底部插设有连通下阀滑槽16的螺纹连接管17;阀芯4包括上芯体41和下芯体42,上芯体41的下端居中设有内凸块43,上芯体41的内凸块43底壁上开设有延伸至上芯体41内的上芯滑槽44,下芯体42的顶端开设有内溢流槽45,内溢流槽45的槽底开设有下芯滑槽46,下芯体42的下端开设有连通下芯滑槽46的溢流孔47,内凸块43插设在内溢流槽45内,下芯体42的下端塞设在螺纹连接管17与下阀滑槽16的连接处;上芯滑槽44和下芯滑槽46内共同滑动安装有芯柱7,芯柱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芯杆71,芯杆71的上端滑动插设在上芯体41上,芯杆71上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芯柱7上和上芯
滑槽44槽底上的内弹簧72,内弹簧72的劲度系数小于外弹簧6的劲度系数。
14.当管路内部压力过大时,管路内的流体经螺纹连接管17进入阀体1内并推动阀芯4,由于下芯体42的下端设有溢流孔47,则流体通过溢流孔47进入下芯滑槽46内,推动芯柱7上移并压缩内弹簧72,使得芯柱7移动到内凸块43与内溢流槽45之间的间隙上方,则使得压力流体向内凸块43下端壁和内溢流槽45槽底之间的间隙流动并从上芯体41与下芯体42之间的外壁间隙流出,则能够进入外凸块13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15槽底之间的间隙并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之间的间隙流出,实现压力流体的释放,达到溢流释压的功能,且溢流横截面积大,使其能够快速释压,保护管路内部压力处于安全压力范围内;当管路内部压力急剧增大时,流体推动芯柱7上移压缩内弹簧72达到极限,则压力流体推动整个阀芯4上移并压缩外弹簧6,使得下芯体42上移至外凸块13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15槽底之间的间隙的上方,直接使得压力流体从外凸块13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15槽底之间的间隙流至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之间的间隙并流出阀体1,使得压力流体能够直接通过更大横截面积的通道流出,释压速度更快,实现对管路内部过压的二级保护,进一步维持管路内部的安全压力,安全性更高。
15.外溢流槽15的直径大于外凸块13的直径,上阀柱11与下阀柱12不接触,内溢流槽45的直径大于内凸块43的直径,上芯体41与下芯体42不接触,外凸块13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15槽底之间的间隙与上芯体41和下芯体42之间的外壁间隙齐平。
16.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以及上芯体41和下芯体42的分离设计,使得阀体1和阀芯4较开孔结构具有更大的释压横截面积,释压速度更快,增加管路压力保护响应速度,且通过阀体1和阀芯4的双释压设计,使其具备高压和低压两级保护的功能,更加安全。
17.下阀柱12的上端边缘和外溢流槽15内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外定位杆5,每个外定位杆5的上端均滑动穿过上阀柱11延伸至上阀柱11的上方并安装有外锁紧螺母52,每个外定位杆5上均安装有外限位环51,上阀柱11的下端和外凸块13的下端均抵在多个外限位环51上,下芯体42的上端边缘和内溢流槽45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内定位杆8,每个内定位杆8的上端均滑动穿过上芯体41延伸至上芯体41的上方并安装有内锁紧螺母82,每个内定位杆8上均安装有内限位环81,上芯体41和内凸块43均抵在多个内限位环81上。
18.阀体1的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通过外定位杆5组装,阀芯4的上芯体41和下芯体42通过内定位杆8组装,使其具备快速装配和拆卸的功能,便于维护和更换。
19.芯杆71的上端延伸至上芯体41的上方置于上阀滑槽14内并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73,上阀柱11的外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报警器9,报警器9上安装有两个电柱91,每个电柱91均延伸至上阀滑槽14的内部上方且位于导电触片73的正上方,报警器9与发电储能机组3电性连接。
20.当流体压力推动阀芯4上移时,此时芯柱7已被推动至内弹簧72达到压缩极限,则芯柱7推动芯杆71上移,使得导电触片73上移远离上芯体41,则阀芯4上移至下芯体42高于外凸块13的下端壁和外溢流槽15槽底之间的间隙时,导电触片73上移接触报警器9的两个电柱91,使得报警器9与发电储能机组3串联接通,则报警器9报警,实现达到二级保护时自动报警,便于巡检人员快速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保护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1.聚流盒2与上阀柱11与下阀柱12之间的外侧壁间隙连通,聚流盒2远离阀体1的一端上侧壁上开设有排流口21,排流口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架22,固定架22的底壁转动安装有
轴流扇叶31,轴流扇叶31的转轴下端延伸至发电储能机组3内。
22.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之间的间隙流出的压力流体进入聚流盒2内,则聚流盒2内的流体通过排流口21定向流出,则带动轴流扇叶31快速转动,转动轴流扇叶31使得发电储能机组3产生电能并存储,实现自供电的功能,无需外接电源,则适用范围更广且安装更加方便。
23.将螺纹连接管17与压力管路连接,当管路内部压力超过额定压力时,压力流体通过螺纹连接管17进入阀体1内,则通过溢流孔47进入下芯滑槽46内,推动芯柱7上移并压缩内弹簧72,则使得芯杆71上移并推动导电触片73上移,则芯柱7移动打开内凸块43与内溢流槽45之间的间隙,使得压力流体能够通过上芯体41和下芯体42之间的间隙流至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之间的间隙并流出阀体1;流出阀体1的压力流体进入聚流盒2内并从排流口21处定向流出,使得轴流扇叶31快速转动,则使得发电储能机组3产生电能并存储;当管路内部压力接近管路最大耐压时,芯柱7被压力流体推动上移至极限,则使得阀芯4被压力流体推动上移并压缩外弹簧6,使得下芯体42上移打开外凸块13与外溢流槽15之间的间隙,则使得压力流体能够直接通过上阀柱11和下阀柱12之间的间隙流出阀体1,释压速度更快,且阀芯4上移使得芯杆71继续上移,则导电触片73上移接触报警器9的两个电柱91,使得报警器9与发电储能机组3接通报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