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输送装置、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5035发布日期:2022-07-09 22:2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气流输送装置、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输送装置、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使用者在通过电脑等显示装置进行观看时,有时可以通过空调对观看环境进行温度调节,但空调通常是将温度调节至统一温度,但不同的人对具体的局部温度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手持风扇、挂在显示屏上的挂屏风扇等气流输送装置。其中,挂屏风扇通常通过夹子等结构固定在显示屏的上端。挂屏风扇在固定后,其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输送装置,旨在解决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气流输送装置,包括气流输送本体、第一阻挡结构和第二阻挡结构,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均与所述气流输送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和所述第二阻挡结构之间设有容纳间隙,所述容纳间隙用于部分容纳显示装置,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内侧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阻挡结构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一阻挡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气流输送本体枢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用于抵接所述显示装置。
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气流输送本体之间的枢转阻力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转阻力。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气流输送本体,通过显示装置的反作用力而调整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枢转角度,枢转阻力更小的第二连接件优先在反作用力下先行转动,而第二连接件枢转的角度变化所引起的容纳间隙的变化相对较小,降低容纳间隙增大较快而导致气流输送装置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气流输送本体之间设有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气流输送本体均与所述第一阻尼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大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第一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大于第二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既能够使第二连接件优先在反作用力下先行转动,又提高了气流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7.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重量,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高度;或,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枢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翻转至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翻转路径。第二连接件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重量,使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中心更低,提高气流输送装置的连接稳定性;第一连接件设有容
纳槽,在便于容纳第二连接件以节省收纳所需空间的同时,进一步使第一连接件的重量小于第二连接件,使气流输送装置的重心更低、连接更稳定。第二连接件的高度小于第一连接件的高度,进一步减小第二连接件的转动所引发的容纳间隙的大小的变化量,使气流输送装置更有利于进行更小的出风角度的调整。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气流输送本体之间设有第一横向枢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气流输送本体均与所述第一横向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第二横向枢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第二横向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枢轴和所述第二横向枢轴均整体沿所述容纳间隙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横向枢轴、第二横向枢轴均沿容纳间隙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能够让使用者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出风角度的效率更高。
9.可选地,所述气流输送本体包括出风口和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出风口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第三横向枢轴,所述第三横向枢轴整体沿所述容纳间隙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风件包括挡风板和/或格栅。使用者能够在气流输送装置稳定地与显示装置连接的基础上,通过部分手指捏住挡风件、另一部分手指按住气流输送本体,方便地通过转动挡风件进行出风口处出风角度的调整,或通过按压气流输送本体而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俯仰角度,或同时调整出风口处的出风角度和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俯仰角度,提高了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出风角度的顺畅性。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阻挡结构的一侧设有抵接层,所述抵接层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抵接。通过设置抵接层,更有利于进行局部设计、制造,降低了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成本。
11.可选地,所述抵接层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硬度;或,所述抵接层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凹陷结构抵接;或,所述抵接层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凹陷,所述连接凹陷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凸起结构抵接。抵接层的硬度小于第二连接件的硬度,更有利于实现与显示装置的防滑,提高抵接层抵接在显示装置上的稳定性。连接凸起、连接凹陷均能够提高抵接层与显示装置的连接稳定性。
12.可选地,所述第二阻挡结构朝向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一侧设有整体沿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到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第三抵接部到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到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所述第二阻挡结构包括整体沿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阻挡体、第二阻挡体和第三阻挡体,所述第一阻挡体与所述第二阻挡体之间设有第一竖向枢轴,所述第一阻挡体和所述第二阻挡体均与所述第一竖向枢轴连接;所述第二阻挡体与所述第三阻挡体之间设有第二竖向枢轴,所述第二阻挡体和所述第三阻挡体均与所述第二竖向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阻挡体的内侧、所述第三阻挡体的内侧上;或,所述第一阻挡结构的内侧面包括弧形段,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均设置在所述弧形段上;或,所述容纳间隙的宽度沿远离所述气流输送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抵接部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第三抵接部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均大于第二抵接部到第一阻挡结构的距离,使第二阻挡结构能够更好地与曲面屏进行抵接,使气流输送装置能够在与曲面屏连接时,连接稳定性均较好,降低了气流输送装置意外翻转掉落的风险。第一阻挡体、第二阻挡体、第三阻挡体能够通过枢转,使
第二抵接结构能够较好地抵接不同曲率的曲面屏,提高气流输送装置的适用范围。内侧面包括弧形段,使第二抵接结构能够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实现对曲面屏的抵接。容纳间隙的宽度沿远离气流输送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使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整体俯仰角度时,使第二抵接结构顺畅地改变与显示装置的抵接位置,减少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出风角度时的卡滞现象。
1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上述气流输送装置。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气流输送装置设置包括气流输送本体、第一阻挡结构和第二阻挡结构,第一阻挡结构和第二阻挡结构均与气流输送本体连接,第一阻挡结构和第二阻挡结构之间设有容纳间隙,容纳间隙用于部分容纳显示装置,第一阻挡结构的内侧用于与显示装置的一侧抵接,第二阻挡结构用于与显示装置的另一侧抵接;第一阻挡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气流输送本体枢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枢接,第二连接件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用于抵接显示装置;气流输送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的枢转和第二连接件的枢转,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的俯仰角度,增大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同时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出风角度后,第二连接件能够保持与显示装置的抵接,使气流输送装置能够保持与显示装置的固定,降低气流输送装置受到碰撞而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气流输送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17.图2为本发明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气流输送装置一实施例中第二阻挡结构的仰视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0020][0021][002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流输送装置。
[0027]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气流输送装置包括气流输送本体1、第一阻挡结构21和第二阻挡结构22,气流输送本体1具体可设置为风扇等、暖风扇等。第一阻挡结构21和第二阻挡结构22均与气流输送本体1连接,第一阻挡结构21和第二阻挡结构22之间设有容纳间隙23,容纳间隙23用于部分容纳显示装置3,即电脑、电视等显示设备的上端容纳在容纳间隙23内。第一阻挡结构21的内侧用于与显示装置3的一侧抵接,第二阻挡结构22用于与显示装置3的另一侧抵接,即分别抵接显示装置3的显示侧及其背侧;第一阻挡结构21包括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第一连接件211的一端(如附图所示的上端)与气流输送本体1枢接,第一连接件211的另一端(如附图所示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12枢接,枢接即通过设置枢轴进行连接,第二连接件212远离第一连接件211的一端(如附图所示的下端)用于抵接显示装置3。气流输送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211的枢转和第二连接件212的枢转,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的俯仰角度,增大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同时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出风角度后,第二连接件212能够保持与显示装置3的抵接,使气流输送装置能够保持与显示装置3的固定,降低气流输送装置受到碰撞而掉落的风险。
[0028]
第一连接件211与气流输送本体1之间设有第一横向枢轴,第一连接件211和气流输送本体1均与第一横向枢轴连接;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二连接件212之间设有第二横向枢轴,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均与第二横向枢轴连接;第一横向枢轴和第二横向枢轴均整体沿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是指垂直于图2的图面的方向;第一横向枢轴和第二横向枢轴均整体沿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包括第一横向枢轴的轴向、第二横向枢轴的轴向与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的偏角小于预设值的情况,如偏差正负5度之内、或偏差正负10度之内。第一横向枢轴、第二横向枢轴均沿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能够让使用者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出风角度的效率更高。
[0029]
第一连接件211与气流输送本体1之间设有第一阻尼转轴,第一连接件211和气流输送本体1均与第一阻尼转轴连接;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二连接件212之间设有第二阻尼转轴,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均与第二阻尼转轴连接;即第一阻尼转轴、第二阻尼转轴起到了枢接的连接关系中的枢轴的作用,阻尼转轴即带阻尼的转轴,用于对两个相对转动的零部件进行连接,具体包括通过垫片与垫片之间的挤压产生摩擦力形式的阻尼力;第一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大于第二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第一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大于第二阻尼转轴的转动阻力,既能够使第二连接件212优先在反作用力下先行转动,又提高了气流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0030]
上述第一阻尼转轴、第二阻尼转轴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件211与气流输送本体1之间的枢转阻力大于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二连接件212之间的枢转阻力。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气流输送本体1,通过显示装置3的反作用力而调整第一连接件211、第二连接件212的枢转角度,枢转阻力更小的第二连接件212优先在反作用力下先行转动,而第二连接件212枢转的角度变化所引起的容纳间隙23的变化相对较小,降低容纳间隙23增大较快而导致气流输送装置发生掉落的可能性。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211与气流输送本体1之间的枢转阻力、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二连接件212之间的枢转阻力,可通过连接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0031]
如图1、图2所示,气流输送本体1包括出风口11和至少部分覆盖出风口11的挡风件,挡风件与出风口11之间设有第三横向枢轴,第三横向枢轴整体沿容纳间隙23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挡风件包括格栅12;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挡风件包括挡风板,或挡风件包括同时包括格栅12和挡风板。使用者能够在气流输送装置稳定地与显示装置3连接的基础上,通过部分手指捏住挡风件、另一部分手指按住气流输送本体1,方便地通过转动挡风件进行出风口11处出风角度的调整,或通过按压气流输送本体1而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俯仰角度,或同时调整出风口11处的出风角度和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俯仰角度,提高了调整气流输送装置的出风角度的顺畅性。
[0032]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212的高度l2小于第一连接件211的高度l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的高度l1是指第一连接件211两端的枢接轴心的距离,第二连接件212的高度l2是指第二连接件212与第一连接件211的枢接轴心到第二连接件212的末端的距离;此外,第二连接件212的重量大于第一连接件211的重量。第一连接件211朝向第二连接件212的一端设有容纳槽2111,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111设置为贯穿第一连接件211的厚度。第二连接件212的两侧分别与容纳槽2111的两侧壁枢接,第二连接件212具有翻转至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槽2111内的翻转路径。第二连接件212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1的重量,使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中心更低,提高气流输送装置的连接稳定性;第一连接件211设有容纳槽2111,在便于容纳第二连接件212以节省收纳所需空间的同时,进一步使第一连接件211的重量小于第二连接件212,使气流输送装置的重心更低、连接更稳定。第二连接件212的高度小于第一连接件211的高度,进一步减小第二连接件212的转动所引发的容纳间隙23的大小的变化量,使气流输送装置更有利于进行更小的出风角度的调整。
[0033]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212朝向第二阻挡结构22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左侧)设有抵接层213,抵接层213用于与显示装置3抵接。通过设置抵接层213,更有利于进行局部设计、制造,降低了气流输送装置的整体成本。
[0034]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抵接层213的硬度小于第二连接件212的硬度,如抵接层213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或,抵接层213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凸起,连接凸起用于与显示装置3的凹陷结构抵接,显示装置3的凹陷结构包括背面的散热格栅等;或,抵接层213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凹陷,连接凹陷用于与显示装置3的凸起结构抵接。抵接层213的硬度小于第二连接件212的硬度,更有利于实现与显示装置3的防滑,提高抵接层213抵接在显示装置3上的稳定性。连接凸起、连接凹陷均能够提高抵接层213与显示装置3的连接稳定性。
[0035]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第二阻挡结构22包括整体沿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阻挡体2221、第二阻挡体2222和第三阻挡体2223,第一阻挡体2221与第二阻挡体2222之间设有第一竖向枢轴,第一阻挡体2221和第二阻挡体2222均与第一竖向枢轴连接;第二阻挡体2222与第三阻挡体2223之间设有第二竖向枢轴,第二阻挡体2222和第三阻挡体2223均与第二竖向枢轴连接。第二阻挡结构22朝向第一阻挡结构21的一侧设有整体沿横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抵接部2211、第二抵接部2212和第三抵接部2213,第一抵接部2211、第二抵接部2212、第三抵接部2213分别设置在第一阻挡体2221的内侧、第二阻挡体2222的内侧、第三阻挡体2223的内侧上。第一阻挡体2221的内侧、第二阻挡体2222的内侧、第三阻挡体2223的内侧共同形成了一个弧形段221,第一阻挡结构21的内侧面包括弧形段221,第一抵接部2211、第二抵接部2212、第三抵接部2213均设置在弧形段221上。第一抵接部2211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第三抵接部2213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均大于第二抵接部2212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
[0036]
第一抵接部2211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第三抵接部2213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均大于第二抵接部2212到第一阻挡结构21的距离,使第二阻挡结构22能够更好地与曲面屏进行抵接,使气流输送装置能够在与曲面屏连接时,连接稳定性均较好,降低了气流输送装置意外翻转掉落的风险。第一阻挡体2221、第二阻挡体2222、第三阻挡体2223能够通过枢转,使第二抵接结构能够较好地抵接不同曲率的曲面屏,提高气流输送装置的适用范围。内侧面包括弧形段221,使第二抵接结构能够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实现对曲面屏的抵接。
[0037]
容纳间隙23的宽度沿远离所述气流输送本体1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沿图2所示的向下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挡结构22整体竖直设置,第二阻挡结构22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气流输送本体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实现容纳间隙23的宽度沿远离所述气流输送本体1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使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整体俯仰角度时,使第二抵接结构顺畅地改变与显示装置3的抵接位置,减少气流输送装置在调整出风角度时的卡滞现象。
[0038]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3和上述气流输送装置。该气流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