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隔热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6032发布日期:2022-06-10 17:0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增压器隔热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器隔热罩。


背景技术:

2.增压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内部会通过高速的流体,在流体压力升高的过程中,温度也会升高,所以增压器自身的温度也会升高,这个温度当超过了某个安全阈值,发动机箱内的其它机构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虽然机箱内配置了冷却系统,但对于像增压器这样的非常容易升温的机构来说,冷却系统还没反应过来,温度已经升高到损坏临近部件的程度了,隔热罩不但是为了保护增压器免受发动机高温废气的影响,还要防止升温的增压器对其他临近部件产生影响。
3.所以,汽车厂商一般都会给增压器配置一个隔热罩,但是,现有的增压器隔热罩存在以下缺陷:比如广泛使用的金属隔热罩,虽然能够阻挡高温废气冲击,但是由于金属的导热特性,在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条件下隔热效果并不理想;还有采用非金属软性材料支撑的隔热罩,虽然具备了更为优越的隔热能力,但是这种材料能够承受的高温相比于金属来说要低得多,且隔热能力不稳定。为了使隔热罩发挥更好隔热效果,这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增压器隔热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隔热罩的耐高温程度,提升隔热罩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增压器隔热罩,包括外壳和隔热软囊,所述外壳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构成,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部有壳体腔,作为外侧隔热结构,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通过铰链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在远离所述铰链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定结构,所述隔热软囊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所述隔热软囊的内部为中空腔,作为内侧隔热结构,所述隔热软囊的后侧壁设置有打气端,实现重复充气的功能。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铰链机构包括铰链板、咬合齿和转轴,所述咬合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后侧端面,所述咬合齿通过所述转轴与铰链板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可以相对转动。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铰链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打气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铰链板的后侧面,方便与打气筒对接。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加强筋采用耐热合金制成,用于提升隔热罩的耐高温特性。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外壳在远离所述铰链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柄,所述第二外壳在远离所述铰链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用于与锁柄配合构成锁定结构。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锁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锁定孔,所述锁舌上开设有若干等距
排布的调节孔,所述锁定孔适于与所述调节孔对齐并通过销钉将所述锁柄和锁舌锁定在一起。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隔热软囊有耐热的软性橡胶制成,使得隔热罩与增压器软性连接,所述隔热软囊通过耐热胶粘结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方便操作和安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通过给隔热罩设置软硬双层结构,使得隔热罩兼具稳定的形状和软接触特性,硬质的金属外壳让隔热罩更耐高温,软性的橡胶内层避免了隔热罩与增压器表面的硬接触;
14.(2)通过给软硬不同的两成结构都设置中空的隔热结构,使得隔热罩对热量传导的阻隔作用进一步提升,温度差缩小速率更慢,隔热功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整体结构第一立体视图;
16.图2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整体结构第二立体视图;
17.图3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外壳总装立体视图;
18.图4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外壳的立体剖视图;
20.图6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隔热软囊的立体剖视图;
21.图7为该增压器隔热罩的图6的b处局部放大图。
22.图中:1、第一外壳;101、锁柄;102、锁定孔;2、第二外壳;201、锁舌;202、调节孔;3、隔热软囊;301、中空腔;302、打气端;4、加强筋;5、铰链机构;501、铰链板;502、咬合齿;503、通孔;504、转轴;12、壳体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如图1-7所示的增压器隔热罩,包括外壳和隔热软囊3,构成隔热罩的软硬双层结构,外壳由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构成,使得比较硬的外壳可以调整形状,第一外壳1和第
二外壳2的内部有壳体腔12,内部为中空状态,是隔热罩最外层的隔热功能结构,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通过铰链机构5活动连接,铰链机构5包括铰链板501、咬合齿502和转轴504,铰链板501上开设有通孔503,咬合齿502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后侧端面,咬合齿502通过转轴504与铰链板501转动连接,这样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就能够相互转动。
28.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在远离铰链机构5的一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定结构,第一外壳1在远离铰链机构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柄101,第二外壳2在远离铰链机构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201,锁柄101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锁定孔102,方便锁销穿过,锁舌201上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布的调节孔202,用来调节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之间的开度,来适配安装不同型号的增压器,锁定孔102适于与调节孔202对齐并通过销钉将锁柄101和锁舌201锁定在一起,这样隔热罩就能稳定地固定在增压器上。
29.隔热软囊3固定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壁,隔热软囊3有耐热的软性橡胶制成,使得隔热罩与增压器可以软性接触,隔热软囊3通过耐热胶粘结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壁,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隔热软囊3的内部为中空腔301,作为隔热罩的内层隔热功能结构,隔热软囊3的后侧壁设置有打气端302,方便用打气筒给隔热软囊3重新充入气体,这种气体一般选择惰性的气体,比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打气端302穿过通孔503延伸至铰链板501的后侧面,方便与打气筒对接。
30.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能够提高外壳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起到散热的功能,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加强筋4采用耐热合金制成,具备耐高温抗变形的能力,使得隔热罩在受到高温废气冲击时能够保持更加稳定的状态。
31.该增压器隔热罩的安装方式和工作原理:安装时,首先用大气筒对接铰链板501后侧面的打气端302给隔热软囊3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左右手分别手持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将整个隔热罩箍在增压器上直至弯曲箍紧,锁舌201上的调节孔202会与锁柄101上的锁定孔102对其,即可让螺钉穿过锁定孔102和对其的调节孔202将锁柄101和锁舌201锁定在一起完成隔热罩的安装;在增压器工作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废气会被外壳阻挡,热量会被外壳内的壳体腔12阻隔而降低了传导效率,热量再向内传递会遇到隔热软囊3,会受到更强的传导阻碍作用,增压器产生热量也会被隔热罩阻挡,也能很好地避免高温向增压器周围的机构传导,而影响周围机构的正常工作,所以增压器在配置了该隔热罩之后就能在高温条件下持续稳定地工作了。
32.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