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叶片及具有该降噪叶片的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3532发布日期:2022-09-10 06: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叶片及具有该降噪叶片的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叶片,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降噪叶片以及具有该降噪叶片的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2.旋转叶片涡流噪声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气流流经叶片时产生的紊流附面层导致的叶片上的压力脉动;二是附面层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的尾涡脱落引起的叶片边缘的压力脉动。压力脉动就是空气压力作用不均匀地作用于叶片,叶片在某个部位有较集中的或是较大的压力,且这种压力单次持续的时间不长,有可能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3.现有技术为了降低旋转叶片的涡流噪声通常在叶片的负压面设置凹坑或者是凸起,用于降低叶片与运动流体相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或者噪声流体运动中,但是叶片的整体结构不均匀,或者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叶片,本实用新型在充分降噪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
5.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噪叶片,通过叶轮的基座安装于轴流风机;
6.所述叶片具有从进风一侧向出风一侧形成连续曲面的本体;
7.所述本体迎风一侧为正压面,沿着本体的厚度方向与正压面相对的一侧为负压面;
8.所述本体表面分布有凹坑,每一个凹坑沿着本体的厚度方向向本体的另一侧延伸有一对应的凸起。
9.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出风一侧与叶片旋转轴线同向;所述本体的进风一侧与叶片旋转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中的叶片在进风一侧有效减少阻力,在出风一侧有效将气流导向为轴流风机内部流道的轴向,保证进气量充沛,保证出气气流集中,提高具有本实用新型轴流风机的使用效果。
10.进一步改进,分布有凹坑的区域内,本体厚度的变化是连续的。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在风叶表面直接设置凹坑,在保证叶片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则需要提高叶片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凹坑对应凸起的设置,保证本体厚度变化的连续性,兼顾叶片的降噪性能,降低叶片厚度,同时保证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11.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沿垂直于叶片旋转轴线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本体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本体具有连接于基座的第一侧,以及沿着长度方向远离基座的第二侧;第一侧两端连线与叶片旋转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侧两端连线与叶片旋转轴线的夹角。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本体的迎风面积较大,同时配合凸起或者凹坑的设置,有效带动空气转动,提高进风量。
12.优选所述凹坑的内凹表面与其对应的所述凸起的外凸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优选凹坑的内凹表面与所述凸起的外凸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进一步保证本体厚度的连续性变化。避免本体的结构因压力脉动的干扰发生结构损坏,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
13.优选所述凹坑和其对应的所述凸起尺寸相同。
14.进一步优选,所述凹坑和所述凸起均为半球形;所述凹坑和所述凸起的球半径为r,其中,r为1
±
0.2mm。
15.本实用新型中的凹坑和凸起的形状可以为相互对应的三角形、方形、长条状、非半球形的曲面等形状。
16.优选相邻两个所述凹坑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l=k*r,1.1≤k≤1.2。
17.进一步改进,所述凹坑分布于所述本体的正压面或者负压面,所述凹坑占其所在负压面或者正压面面积的15%至25%。
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噪声小,结构稳定,使用可靠。
19.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具有本发明提出的降噪叶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轴流风机的降噪叶片,具有从进风一侧向出风一侧形成连续曲面的本体,在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凹坑和凸起,用于降低叶片两侧与运动流体相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或者噪声;
2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叶片结构强度,叶片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再设置凹坑,相同材质和尺寸的前提下,叶片重量较大,转动时能耗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叶片本体凹凸结构的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减轻了叶片的质量,提高转动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降噪叶片进风一侧的立体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降噪叶片出风一侧的立体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其中,虚线表示风叶旋转轴线,与风叶旋转轴线平行的箭头线表示气流流出方向);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叶片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9.实施例1
30.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降噪叶片,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叶轮的基座200安装于轴流风机;所述叶片具有从进风一侧101向出风一侧102形成连续曲面的本体100;所述本体100迎风一侧为正压面103,沿着本体100的厚度方向与正压面103相对的一侧为负压面104;所述
本体100表面分布有凹坑105,结合图5所示,每一个凹坑105沿着本体100的厚度方向向本体100的另一侧延伸有一对应的凸起10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轴流风机的降噪叶片,具有从进风一侧101向出风一侧102形成连续曲面的本体100,在本体1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凹坑105和凸起106,用于降低叶片两侧与运动流体相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或者噪声;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叶片结构强度,叶片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再设置凹坑105,相同材质和尺寸的前提下,叶片重量较大,转动时能耗大;本实施例通过叶片本体100凹凸结构的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减轻了叶片的质量,提高转动效率。
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0的出风一侧102与叶片旋转轴线同向;所述本体100的进风一侧101与叶片旋转轴线垂直。本实施例中的叶片在进风一侧101有效减少阻力,在出风一侧102有效将气流导向为轴流风机内部流道的轴向,保证进气量充沛,保证出气气流集中,提高具有本实施例轴流风机的使用效果。
32.本实施例分布有凹坑105的区域内,本体100厚度的变化是连续的。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在风叶表面直接设置凹坑105,在保证叶片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则需要提高叶片的厚度,本实施例凹坑105对应凸起106的设置,保证本体100厚度变化的连续性,兼顾叶片的降噪性能,降低叶片厚度,同时保证本体100结构的稳定性。
33.所述本体100沿垂直于叶片旋转轴线的方向为长度方向1l,所述本体100垂直于长度方向1l的方向为宽度方向1w;所述本体100具有连接于基座200的第一侧,以及沿着长度方向1l远离基座200的第二侧;第一侧两端连线与叶片旋转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侧两端连线与叶片旋转轴线的夹角。本实施例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本体100在转动的过程中迎风面积较大,同时配合凸起106或者凹坑105的设置,有效带动空气转动,提高进风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坑105和所述凸起106均为半球形;所述凹坑105和所述凸起106的球半径为r,其中,r为1
±
0.2mm;相邻两个所述凹坑105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l=k*r,1.1≤k≤1.2。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本体100的结构因压力脉动的干扰发生结构损坏,保证本实施例结构稳定。
34.本实施例中的凹坑105和凸起106的形状可以为相互对应的三角形、方形、长条状、非半球形的曲面等形状。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坑105分布于所述本体100的正压面103,所述凹坑105占其所在正压面103面积的15%至25%。
36.在实际使用中,凹坑105可以设置于负压面104,对应的凸起106设置于正压面103,所述凸起106占其所在正压面103面积的15%至25%。
37.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在正压面103或者负压面104同时分布有凹坑105以及凸起106;在本体的另一侧面一一对应的设置有凸起106以及凹坑105。
38.实施例2
39.将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具有实施例1公开的降噪叶片。
40.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施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施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