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8138发布日期:2022-09-06 21:1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气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气泵。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如小型真空包装机、电动吸奶器中通常会使用的真空吸气泵。现有真空吸气泵主要包括驱动件和由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所述集气组件通过装在相应的外壳内的皮碗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往复运动,而周期性地先在外壳内形成相对低压而通过进气嘴吸入外界空气,再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后从排气嘴排出,如果循环运动而实现抽真空、负压吸力等功能。
3.现有的集气组件通常在外壳远离驱动件的一端端面设置沿真空吸气泵的纵向向外延伸的进气嘴,在外壳的底部设置垂直于真空吸气泵的纵向(即横向)向外延伸的排气嘴,由此而明显增大了真空吸气泵的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尺寸,而且在用于具体产品时,还必须在纵向和横向分别预留用于容纳相应连接进气嘴和排气嘴的气路结构的空间,使得终端产品的尺寸也相对较大,不利于终端产品结构小型化、紧凑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能有效减小产品尺寸并方便终端产品小型化设计。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
6.一端端面设有向外凸伸的输出轴的驱动件;
7.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集气组件,所述集气组件包括:
8.与所述驱动件设有输出轴的一端对接且在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流孔的外壳;密封组装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气流孔的一端外部的端盖;以及
9.密封罩盖住所述外壳上的第一气流孔且开设有第二气流孔的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与端盖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述空间分隔成与所述第一气流孔相连通的一级降噪室和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孔与所述一级降噪室相连通的二级降噪室;
10.所述外壳与所述驱动件对接的一端端面靠边缘部位还设有与所述输出轴平行且朝背离所述端盖的方向延伸而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侧面外部的进气嘴和排气嘴,所述进气嘴与所述外壳的内腔密封连通,所述排气嘴通过成型于所述外壳的壳壁内部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相隔离的排气通道连接所述二级降噪室。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对接的底壳、缸体和阀板,所述底壳对接组装于所述驱动件设有输出轴的一端,所述底壳中部设有供所述输出轴穿过的轴孔,所述进气嘴和排气嘴均设于所述底壳的靠边缘部位,所述第一气流孔设于所述阀板上,所述阀板上还插设有用于活动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在隔音板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
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嘴和所述排气嘴并排位于所述驱动件的同一侧外部。
1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缸体的侧壁内部且顶部设有第一敞口而底部设有第一内排气孔的三级降噪室、设于所述底壳的侧壁内部且顶部设有第二敞口而底部与所述排气嘴连通的四级降噪室以及设于所述阀板靠边缘部位的第二内排气孔,所述第二内排气孔与所述第一敞口密封对接,所述第一内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敞口密封对接。
14.进一步的,所述三级降噪室的横截面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内排气孔和所述第一内排气孔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横截面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排气孔设于所述阀板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内排气孔外露于所述隔音板外。
16.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板上还插设有用于活动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在端盖侧的孔口的第二伞丁。
17.进一步的,所述缸体上设有若干两端贯通且与所述三级降噪室相互隔离的缸室,所述集气组件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组装于各缸室内的皮碗、用于带动所述皮碗的摆架以及与所述摆架相连以带动摆架的偏心轴,所述阀板正对于每个缸室一端开口的位置处均开设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偏心轴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相固定,所述摆架一端与偏心轴相连而另一端伸出若干个分别自各缸室的另一端开口伸入所述缸室内并与所述皮碗相连的活塞柱。
18.进一步的,所述阀板上正对于缸室一端开口的板面被设计为与所述摆架推动皮碗移动到压缩行程最大位置处时的皮碗端面相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一气流孔设置于所述斜面中部。
19.进一步的,各皮碗连成一体且位于缸体外部的部分由所述阀板和所述缸体夹紧。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外壳与所述驱动件对接的一端端面靠边缘部位设置进气嘴和排气嘴,由于进气嘴和排气嘴与所述输出轴平行且朝背离所述端盖的方向延伸,一方面,不占用整体真空吸气泵的横向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外壳需要与驱动件对接,利用外壳与驱动件之间的多余纵向空间设计进气嘴和排气嘴,能利用驱动件侧面外部空间来组装气管,气管可贴着驱动件外侧壁延伸,不会明显增大产品的横向尺寸,从而能有效减小产品尺寸并方便终端产品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的集气组件一个可选实施例沿第一内排气孔的中轴线和第二内排气孔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沿长度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阀板与隔音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
29.一端端面设有向外凸伸的输出轴10的驱动件1;
30.由所述驱动件1驱动的集气组件3,所述集气组件3包括:
31.与所述驱动件1设有输出轴10的一端对接且在远离所述驱动件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流孔30a的外壳30;
32.密封组装于所述外壳30设有第一气流孔30a的一端外部的端盖32;以及
33.密封罩盖住所述外壳30上的第一气流孔30a且开设有第二气流孔34a的隔音板34,所述隔音板34设置于所述外壳30与端盖32之间的空间内并将所述空间分隔成与所述第一气流孔30a相连通的一级降噪室341和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孔34a与所述一级降噪室341相连通的二级降噪室343;
34.所述外壳30与所述驱动件1对接的一端端面靠边缘部位还设有与所述输出轴10平行且朝背离所述端盖32的方向延伸而位于所述驱动件1的侧面外部的进气嘴30b和排气嘴30c,所述进气嘴30b与所述外壳30的内腔密封连通,所述排气嘴30c通过成型于所述外壳30的壳壁内部且与所述外壳30的内腔相隔离的排气通道301连接所述二级降噪室343。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外壳30与所述驱动件1对接的一端端面靠边缘部位设置进气嘴30b和排气嘴30c,由于进气嘴30b和排气嘴30c与所述输出轴平行且朝背离所述端盖32的方向延伸,一方面,不占用整体真空吸气泵的横向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外壳30需要与驱动件1对接,利用外壳30与驱动件1之间的多余纵向空间设计进气嘴30b和排气嘴30c,能利用驱动件1侧面外部空间来组装气管,气管可贴着驱动件1的外侧壁延伸,不会明显增大产品的横向尺寸,从而能有效减小产品尺寸,并方便终端产品小型化设计。
3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外壳30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对接的底壳302、缸体303和阀板304,所述底壳302对接组装于所述驱动件1设有输出轴10的一端,所述底壳302中部设有供所述输出轴10穿过的轴孔30d,所述进气嘴30b和排气嘴30c均设于所述底壳302的靠边缘部位,所述第一气流孔30a设于所述阀板304上,所述阀板304上还插设有用于活动遮盖住所述第一气流孔30a在隔音板34侧的孔口的第一伞丁30e。本实施例中,外壳30采用底壳302、缸体303和阀板304构成,组装结构相对简单,而且还通过设置第一伞丁30e,能有效减小气流通过第一气流孔30a时的噪音。
3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进气嘴30b和所述排气嘴30c并排位于所述驱动件1的同一侧外部。本实施例中,将进气嘴30b和所述排气嘴30c设置于所述驱动件1的同一侧外部,在用于具体产品时,连接相应的气路结构(例如:气管)时,只需在驱动件1同一侧操作即可,组装操作更加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气嘴30b和所述排气嘴30c也可以是设置于驱动件1不同侧外部。
3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排气通道301包括设于所述缸体303的侧壁内部且顶部设有第一敞口3030而底部设有第一内排气孔3032的三级降噪室303a、设于所述底壳302的侧壁内部且顶部设有第二敞口3020而底部与所述排气嘴30c连
通的四级降噪室302a以及设于所述阀板304靠边缘部位的第二内排气孔304a,所述第二内排气孔304a与所述第一敞口3030密封对接,所述第一内排气孔3032与所述第二敞口3020密封对接。本实施例通过在缸体303上增设三级降噪室303a,在底壳302上增设与所述外壳30的内腔的四级降噪室302a,并在阀板304上增设第二内排气孔304a,当阀板304和端盖32之间的排气空间内的气流从阀板304上的第二内排气孔304a进入三级降噪室303a时,首先在三级降噪室303a可有效的进行第三次的降噪;然后气流再通过三级降噪室303a的第一内排气孔3032和四级降噪室302a的第二敞口3020进入四级降噪室302a,在四级降噪室302a可有效的进行第四次的降噪,气流先后进行两次降噪后再从四级降噪室302a底部的排气嘴30c排出,有效降低了真空吸气泵工作时的噪音,无需单独设置降噪结构,组装方便,成本也相对更低。
39.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底壳302一侧内壁向内部隆起而形成有厚度大于所述底壳302的其他侧壁厚度的厚壁部302b,所述四级降噪室302a成型于所述厚壁部302b上。
4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三级降噪室303a的横截面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内排气孔304a和所述第一内排气孔3032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横截面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内排气孔304a和所述第一内排气孔3032分别设置在三级降噪室303a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横截面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端,使得气流在进入三级降噪室303a时能完整的通过三级降噪室303a,能有效的提高三级降噪室303a的降噪效果。
4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内排气孔304a设于所述阀板304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内排气孔304a外露于所述隔音板34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内排气孔304a设于所述阀板304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二内排气孔304a外露于所述隔音板34外,保证阀板304上的第二内排气孔304a位于四级降噪室302a内而连通四级降噪室302a和所述三级降噪室303a。
4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隔音板34上还插设有用于活动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34a在端盖32侧的孔口的第二伞丁34b。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伞丁34b遮盖住所述第二气流孔34a的出气端,第二伞丁34b还可以根据气体流速的大小自行调整气体排气的间隙,控制了不同气流流速下的噪音,有效的提高了降噪的效果。
4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缸体303上设有若干两端贯通且与所述三级降噪室303a相互隔离的缸室303b,所述集气组件3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组装于各缸室303b内的皮碗35、用于带动所述皮碗35的摆架36以及与所述摆架36相连以带动摆架36的偏心轴38,所述阀板304正对于每个缸室303b一端开口的位置处均开设所述第一气流孔30a,所述偏心轴38与所述驱动件1的输出轴10相固定,所述摆架36一端与偏心轴38相连而另一端伸出若干个分别自各缸室303b的另一端开口伸入所述缸室303b内并与所述皮碗35相连的活塞柱36a。本实施例通过皮碗35组装在缸体303内,通过驱动件3的输出轴30驱动偏心轴38以及摆架36,进而带动皮碗35压缩运动,可以高效率的将气流自进气嘴30b吸入并从排气嘴30c排出。
4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阀板304上正对于缸室303b一端开口的板面被设计为与所述摆架36推动皮碗35移动到压缩行程最大位置处时的皮碗35
端面相平行的斜面304b,所述第一气流孔30a设置于所述斜面304b中部。本实施例在阀板304上设置斜面304b,当摆架36完全压缩皮碗35时,摆架36的端面可以恰好与斜面304b平行,有效提高了皮碗35的压缩空间,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的真空吸气量。
4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各皮碗35连成一体且位于缸体303外部的部分由所述阀板304和所述缸体303夹紧。本实施例将皮碗35连成一体,并通过阀板304和所述缸体303夹紧,可直接将皮碗35一体组装至缸体303内,组装更加的方便。
46.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驱动件1可以采用电机等旋转动力件实现,通过电机1的旋转运动,可以有效的驱动集气组件3的集排气,而且电机1和底壳30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圈12,增强了密封性;另外,采用长螺丝14自上而下的将端盖32、阀板304、缸体303以及底壳302固定连接。
4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